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所謂“茶道”是指從採茶、煮茶到喝茶的過程中貫穿著一種

修煉身心養德的行為,是將茶這種物質與道這種絕對真理融為一體的境界。茶道文化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傳入韓國後,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與韓民族特有的人文風俗相結合,成為了韓國具有民族象徵意義的一個符號,韓國茶道文化既具備了傳統中國、日本等其他東亞國家茶道的儒釋道思想內核,也形成了特有的“中正之道”的韓國茶道精神。

一、韓國茶道的來源

在韓國,茶道中指的茶並不侷限於茶樹上採摘茶葉進行加工製成的茶,還包含了大量的代用茶,其中最為我們廣為熟知的就是韓國蜂蜜柚子茶。在韓國學者看來,用新鮮水果和藥材煮水飲之的均可稱為茶。關於韓國茶道的來源,眾說紛紜,至今尚未有一個統一的意見。目前主流的說法分為南方傳入和北方傳入兩種。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1、南方傳入

韓國佛教學者李能和經過考證認為,“金海白月山有竹露茶,世傳首露王妃許氏,自印度持來之茶種雲。”有史料記載許王后以印度公主身份到達韓國,大概在公元48年左右,同時也有韓國金海地區的民歌歌詞為證,證實茶葉由首露國帶入韓國南部地區。然而目前所有的證據僅文人考證古文推理和民俗民歌為證,尚未有權威文獻證實確實由首露王妃許氏從海上,將茶葉帶入,對此事的研究目前仍在進行中。

2、北方傳入

相比於缺少明確史料記載的南方傳入說,北方傳入說已經得到了眾多史料的證實,例如在《新羅本紀》中記載道:“入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時有之,至於此盛焉”,而除了這篇史料的明確記載外,有學者推斷,其實早在公元300多年隨著

佛教和儒家學說由北傳入韓國,茶也隨之由北進入韓國,但是僅存在於小圈子裡,尚未形成流行,也沒有形成文化。而遣唐使金大廉帶回茶種這一事件,得到廣泛關注和國王的種植命令,甚至於今日在韓國南部有紀念此事的“茶始培地”的石碑。至此茶道文化開始正式流行於韓國,走入千家萬戶中。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二、韓國茶道文化的演變

以北方傳入為時間節點的話,與中國的“茶興於唐而盛於宋”類似,韓國古代茶道文化由統一新羅時期興起到高麗時期達到全盛。在韓國古代茶道文化的發展中,與北方的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和割不斷的聯繫。

1、新羅時期的韓國茶道文化

自茶傳入後,新羅的上層貴族並及其重視茶,甚至將茶作為祭祀必要之物。三十五代景德王(公元741年-765年)每年三月初三會彙集百官於大殿歸正門外,置茶會,賜茶於臣民。上行下效,由此湧現出了眾多喜愛茶飲的王子、僧侶及墨客騷人,經過這些文人雅士的創造和發展,使得韓國古代茶道文化有了自己的特色。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花郎道茶道的形成,花郎道是古朝鮮流傳下來的一種古仙教

,以講究養生和風雅而聞名,兼容了佛、儒和道三教優點。花郎道周遊全國,過著集體生活,“遊娛山水,無遠不至”,凡所到之處,必修身養性,飲茶修煉。此時的茶道具有很強的求道的目的性,以茶事去修身養性,練浩然之氣,由此產生了獻茶風俗,花郎道徒行走與山水間,飲茶為先,但是先獻茶於當地神靈,方才能飲,花郎道茶道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與茶道結合,實用性很強。

除了花郎道茶道,唐代時期中國佛教禪宗一脈得以發展,並傳入韓國,禪宗此時已將禪文化與茶文化進行融合,認為茶能起到輔助修煉的作用,新羅時代全國上下都及其信仰佛教,故茶禪文化也在韓國流行,在禪門修行中飲茶成為一種普遍的修煉方式。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由於貴族階層普遍信仰佛教,故茶也被視為高尚的媒介,成為上流聚會不可或缺之物。此時茶的種類和飲茶法,都遵循唐法唐制,除了“圓光茶”、“金地茶”外,還有餅茶煎飲法,將茶碾碎成末,以茶釜煎煮,盛至碗中飲用,正如新羅國真鑑國師碑文記載道:“復以漢茗為供,以薪爨石釜,為屑煮之曰:‘吾未識是味如何?惟濡腹爾!’守真忤俗,皆此之類也。”

2、高麗時代的韓國茶道文化

高麗時代的茶道文化完整繼承了統一新羅時期的茶道文化,與之不同的是,新羅時期茶道仍侷限於上層社會的盛行,而高麗時代已走進平民階層,縱觀韓國曆史,可以說再也沒有第二個如此廣泛盛行茶文化的朝代出現。現代的學者們都普遍認為高麗時代是茶文化的復興

關於茶道文化在高麗時期的發展,可以以這幾點來概括:一是高麗太祖王以茶為貴,以茶道為禮,在

燃燈會與八關會時行奉茶儀禮,朝廷專設茶房,甚至於在軍隊中都出現了茶軍士一職。平民階層受上層影響,出現了專售茶水的茶店茶房,在文人李崇仁的《戲賦一師念珠》中有云:“念念循環無盡期,茶房酒肆也相隨。”,可見當時茶和酒一樣,走入了每個高麗百姓的生活中。二是受新羅花郎道的影響,高麗的士大夫們也將“高風亮節和恨”融入茶道中,形成了高麗時期文人士大夫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茶道精神。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三、韓國近現代茶道文化的波折

在韓國近現代史上,既有統一繁榮的朝鮮時期,也有屈辱被佔的日佔時期,更有發展改進的現代大韓民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韓國茶道文化經歷了一段由盛轉衰,由衰復興的波折之路。

1、朝鮮時期的茶道文化

朝鮮時期,受到崇儒抑佛政策的影響,韓國茶道文化中的禪茶文化受到壓制。此時中國正處於明朝時期,朱子儒學正在全國的文壇政壇中大行其道。其中朱子的性理學正式傳入朝鮮,文人士大夫們的茶道由此得以傳承改進,雖然之後由於壬辰倭亂,國家破碎,文化凋零,但是文人士大夫們還是堅持保持茶道文化的薪火相傳。

《朱子家禮》和儒者們的推行下,在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大大小小的儀式上

茶禮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環。韓國茶道發展出了一套十分系統詳實的茶禮禮儀,正如《朝鮮王朝實錄》記載中,關於接待或祭祀茶禮多達二千多次,關於茶禮的行禮人,用茶的種類和行茶禮的時間地點具有嚴格要求。此時所倡導的茶道以“中正”為其基本精神。

中正精神源自於朝鮮時代的草衣禪師,曾創作出《茶神傳》和《東茶頌》兩部鉅作,被尊為韓國的“茶聖”。所謂中正是指為人處世不偏不倚,行茶修禪要心平氣和,“中”可以視為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教的“平常心”,而“正”可以視為“正直仁愛”和“禪茶一味”,沿襲“中正”思想,草衣禪師參考明朝泡茶法,自創了“草衣中正茶法”,主要核心有三:茶葉和水比例適中,不宜過多;泡茶時間適當,不宜過長或過短;倒茶時,不能太急或太緩,要清心靜坐,好好倒茶。可以說草衣禪師的出現,正如中國的茶聖陸羽再世,韓國茶道文化至此有了最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理論基礎。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2、日佔時期的茶道文化

從1910年日本侵略朝鮮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長達35年的日佔時期,韓國茶道文化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日本殖民者從1930年代便開始推行日本茶道融入韓國,將日式茶道視為“文化生活的最高水準”,實行明目張膽的文化侵略。由學校的殖民教育開始,在著名的韓國

梨花女子高等學校首先開展日式茶道教育,隨後在全國所有的女子學校都開展相關課程,韓國茶道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發展的停滯。

3、現代韓國的茶道文化

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於長時間的殖民統治,導致韓國本土文化幾近滅亡,現代韓國由此發起了文化復甦運動,其中韓國茶道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在韓國茶道文化的復興中,湧現出了許百練、崔凡述等學者,在韓國高中學校推行茶道教育,並創辦茶文化雜誌,讓公眾開始重新關注韓國本土的茶道文化。韓國政府也以官方身份在上世紀70年代成立了大量的茶文化研究組織,同意大學設置禮儀茶道本科、碩士課程。現代的韓國茶道文化在保留其基本思想內核的基礎上,捨棄了古代茶道的繁文縟節,使得茶道文化真正成為全民追捧的,具有鮮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氣節的一個象徵。

茶道文化:韓國茶道文化是如何演變的?中國茶文化對其有何影響?

四、總結

韓國茶道文化雖然源於中國茶道,不少韓國茶道的名家宗師,都曾留學大唐,吸收中國茶道之精華為己所用,但是韓國茶人經過自己的創新和發展,走出來一條與中國茶道有所不同的道路,韓國茶道的演變過程承載著韓國民族的民族特性和以溫和樸素為榮的民族情緒

。在復興茶道文化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追求,值得我們每個國家學習經驗。

參考文獻:

1、《韓國現代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及階段性特徵》

2、《草衣禪師茶道“中正”精神的形成與踐行》

3、《中韓茶道文化交流及其茶道觀比較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