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路上,為啥焦慮感總“附著”在媽媽身上?原因要能讀得懂

前段時間網上突然興起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在教育子女的路上,媽媽比爸爸更加的用心,更加的焦慮。”

不少媽媽覺得這句話戳中了自己的心窩,覺得很有道理,自己在家裡整日忙碌,陪伴孩子,可還是會充滿焦慮,而丈夫幾乎從不過問孩子的起居生活,卻也從未有過擔心。

這種“媽媽焦慮”的情緒出現,是說明媽媽比爸爸更愛自己的孩子嗎?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為什麼媽媽會比爸爸更焦慮?

從小我們就熟知許多童話故事,如小馬過河,小蝌蚪找媽媽等等。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突出母愛式的偉大。

這也導致大多數孩子從小遇到了困難第一時間總會想起自己的媽媽,再加上媽媽的陪伴時間比爸爸更多,這就使得不少爸爸無形中推出了養娃日常,主力由媽媽擔任了。實際上父母對子女的愛並沒有區別,只是表達方式不同,給子女的感覺不同,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