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標配"之一,究竟有什麼名堂?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自問世起便深受廣大讀者的追捧與喜愛。尤其是書中對文臣武將的描寫,可謂是入木三分。

放眼諸多三國大將,其中有這麼一個現象:很多大權在握的三國將軍,都曾受封過"假節"或"假節鉞"。可見假節這一權力,已經成為三國時期大將的"標配"之一。那麼在三國名人傳記中頻繁出現的假節,究竟是何來歷?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三國演義》連環畫

三國時期的假節,脫胎於兩漢時期的持節。所謂節,乃皇帝親賜,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與國家。皇帝處理國事,凡事都要事必躬親,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故而統治者經常賜節給重要使者,以示代記之用。

凡持節者出行,皆代表皇帝親臨。如《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蘇武持節出使匈奴,遭後者扣押長達19年之久。儘管蘇武屢遭磨難,節旄已經盡數脫落,但他依舊將象徵著皇帝親臨的"節杖"保存,以示忠君愛國之意。

而三國時期的假節,多賜予朝中重臣或將軍,以示其地位尊崇。當然,與秦漢時期的持節不同,三國時代的假節,由於其特定歷史背景,往往與傳統中的持節有著較大出入。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蘇武牧羊圖

一、假節、持節與使持節

東漢末年,各地梟雄並起,無數軍閥混戰。不僅各種雜號軍職頻繁出現,就連加節的方式,也分為假節、持節、使持節三種。當然,假節與持節之間,還是有些差別的。最早關於假節的記載,見於《後漢書·董卓傳》:"朝廷復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所謂"假",《說文解字》曰:"非真也。"顏師古注曰:"權以給之,不常與。"也就是說,擔任假節者原本沒有這種權利,只是暫時被給予而已。

漢末年間,朝綱混亂不堪,中樞政府為籠絡兵權在握的將軍,故而為其特設假節。《史記》注引《索隱》記載:"節, 使者所擁也。"在兩漢時期的持節者,多為三公九卿或是皇帝任命的使者,而將軍則無權持節。

及至東漢末年,戰爭頻發,對統治者來說,擁有一位優秀的戰將尤為重要。為突出將軍之顯貴,假節便應運而生。雖說假節有暫時持節之名,但不少重臣一旦被授予,幾乎是始終有之。

但在一些重大場合,武將們依舊採取使持節或持節的稱呼,如下文所示。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漢代官員

如何區分這三種加節方式,不少人看法不一。據《宋書·百官志》記載:"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根據這則記載,不少人難免會認為:使持節的權柄最大,持節次之,而假節權力最小,實則不然。這套制度是在西晉年間確立的,無法直接用來衡量漢末三國時期的制度。不過以曹魏戍邊大將郭淮為例,不難看出一點:持節與假節在等級上並無半分不同。

《三國志·郭淮傳》記載:"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諸軍為前鋒。淮度勢不利,輒拔軍出,故不大敗,還假淮節。"又載:"今以淮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如故。"不難看出,郭淮從假節轉向持節的過程中,其職務大小與軍中地位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他負責都督的範圍,也依舊"如故"。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曹魏名將郭淮劇照

而使持節與持節的關係,也是基本等同。例如曹真本傳,他受封假節,可在上奏魏帝之時,便列為使持節;魏延本傳中,亦是受封假節,後來李嚴觸怒諸葛亮,魏延與其他蜀臣上書彈劾時,便稱使持節。

據鍾繇《上尊號碑》中記載:"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由此可見,使持節一般用於上奏天子時的正式場合,且多位於重臣官職的全稱之中。另外,現存於故宮博物院中的曹真碑上,便沿用使持節之稱。

綜上所述,假節、持節、使持節在地位上等同,並無等級之分。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三種加節方式地位等同,才會出現在同一人物在不同史書當中有著不同叫法。

如曹魏名將夏侯楙,《三國志》稱其為假節,而《魏略》則稱為持節;又如曹丕至交好友,魏國重臣吳質,《三國志》記載為假節;而《魏略》則稱之為使持節。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魏武帝曹操雕像

二、假節與假節鉞的區分

與假節相同的職位,三國時代還有假節鉞一職。跟前者比起來,假節鉞的地位還要更高一些。《後漢書·馮勤傳》雲:"鉞,斧也,以黃金飾之,所以戮人。"由此可見,"鉞"主掌殺伐之權。"漢魏故事,遣將出徵, 符節郎授節鉞於朝堂。"

在漢晉時期的重要軍事活動中,鉞往往被授予最高軍事將領由此一來,後者自然便能"先斬後奏",有臨陣斬將的大權。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琅邪勞丙、叔孫無忌等人聚眾謀逆,"朝廷以南陽宗資為討寇中郎將,杖鉞將兵,督州郡合討無忌"。

反觀持節,則沒有專殺之權。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持節,以示將斬,猶不敢專殺,存漢制也。"漢靈帝光和二年 (179年),使匈奴中郎將張修有持節之名,但他卻擅自殺死匈奴單于,因此被朝廷下獄而死。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持節者向朝廷稟明情況,得皇帝允許,才能暫時行使擅殺之權。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司馬光砸缸

三國時期的假節鉞,仔細算起來不多。據不完全統計,假節鉞至少有董卓、曹操、關羽、諸葛亮、司馬懿、于禁、陸遜、滿寵、夏侯尚、曹休、曹真、曹爽等十二人擔任過。以權臣為例,董卓廢立少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司馬懿獨掌曹魏大權,他們都曾受封過假節鉞。

再看名將之列。曹魏政權中的五子良將,唯有于禁一人,有假節鉞之權。當時曹操手下有一支世兵,名曰青州兵,曾是曹操征戰中原的主力部隊。而統領青州兵的,便是以善於治軍聞名,且有古之名將風範的于禁。蜀漢政權之中,關羽、諸葛亮有此殊榮。

當劉備、諸葛亮先後進入益州後,關羽便奉命鎮守極為重要的荊州。其轄下諸般事宜,關羽一言可斷。《後主傳》注引《諸葛亮集》也提到:諸葛亮北伐之時,"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而東吳的擎天玉柱陸遜,也曾多次挽救吳國於危亡之境,後官拜上大將軍、假節鉞等職。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武聖關羽塑像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三國時期假節鉞的地位很高,但它常常與都督聯繫起來。有一部分武將雖然持節,但其都督範圍,有時還要高過持假節鉞者所督。如曹魏名臣辛毗曾持節,但他卻有權力制約司馬懿的部下。可見曹魏時期的假節與假節鉞制度,依舊不是很成熟。如此一來,假節與假節鉞孰高孰低,便不好判斷了。

三、假節者有何權力?

從上述所示,假節自出現之始,便擁有極大權力。那麼三國時代的假節者,究竟有何權力呢?從相關史料記載可得,三國時代的假節,多為大將擔任,因此他們的假節之權,主要體現在軍事領域。

首先是發兵權。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加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為分擔劉備在漢中之戰中的壓力,關羽同時從荊州出兵,發動襄樊之戰。由此可見,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有獨立發兵、征戰之權。

假節作為三國大將的

漢昭烈帝劉備畫像

其次是指揮權。魏嘉平四年(252年),吳大帝孫權去世後不久,魏國司馬昭持節安東,率徵東將軍胡遵、鎮東將軍諸葛誕征伐吳國,但隨即在東興遭到慘敗,麾下眾將唯有石苞全身而退。司馬昭得知後,拿著節杖對石苞感嘆道:"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也就是說,石苞若得持節之權,便可獨掌一軍。當時石苞率領的軍隊,隸屬於胡遵手下,而他只要能得到持節,便有掌權之權。可見曹魏時期的持節,賦予大將指揮之權。

最後是擅殺權。在秦漢時期,除非持節者得到皇帝任命,否則便無擅殺之權。到了漢末時代,將軍假節之權逐漸拔高,從而獲得臨陣斬將之權。

《三國志·鍾會傳》記載:"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當時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而許儀是虎將許褚之子,乃功勳之後。可只是因為他探路不明,便慘遭鍾會誅殺。可見鍾會假節之權,以至於"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後漢書》

《後主傳》

《三國志》

《上尊號碑》

《史記》

《宋書·百官志》

《說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