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引言

讀了《三國》的讀者,對曹孫劉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而自從《三國演義》問世以來,曹操就被劃到了反面角色陣營。因為曹操殺過呂伯奢一家之後,且留下一句:“寧可我負人,休叫人負我”之後,徹底給人留下極為不好的印象,加上曹操把漢天子架空,總給人一種欺主的感覺,所以他的豐功偉績往往被忽略,最後人們給曹操的定義:梟雄

而孫權,本來對手曹孟德的一句讚美:“生子當如孫仲謀”把他抬到了極高的位置,可是到了下半場極為糟糕的表現,反覆無常的站隊,給人一種感覺孫權就是一顆牆頭草。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的曹操


反觀劉備,三國之間博弈最先出局,卻博得了廣大讀者的同情,他的奮鬥史讓人津津樂道,桃園結義讓江湖從此都在高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的三顧茅廬讓人陡生敬畏之心。他的一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硬生生地把諸葛亮釘在工作崗位上,累到死的那一天 。

當然,談到劉備,讀者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劉備多被視作性情寬厚,是值得信賴的長者仁君。可是,咱們真正瞭解劉備麼?劉備真的有那麼完美?

首先,完美的人在那種混亂的時代是無法生存的,本文不是貶低劉備,而是細細分析劉備的用人之道如何影響他的事業,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說他真的不是一個好的老闆。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劉備對創業時期的兄弟如何?

01

諸葛亮

還記得劉備剛從茅屋裡出來,對兩位兄弟說:“我得孔明,就如同魚兒得了水”,把關張這哥倆絕對嫉妒得兩眼珠都快掉出來了。事實上呢?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


在赤壁之戰期間,劉備也沒有其他人可以使用,諸葛亮被委以重任,也是情理之中,事事都有發言權,但是到了益州之後,一段時間諸葛亮幾乎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赤壁之戰後的諸葛亮似乎變得沉默,緊隨劉備出謀劃策的主要是龐統、法正,而留給他的主業是掌管後勤。《三國志》將諸葛亮比作蕭何,認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如此而言,劉備讓他在後方“足食足兵”,似乎用其所長。諸葛亮當時的作用,確實像蕭何之於劉邦。

但從劉備的封賞看,他也被排在第一等次。但細究起來,諸葛亮並未得到特別的厚待,益州平定後,他與法正、關羽、張飛的賞賜並無差別。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的諸葛亮


有人總把諸葛亮對劉備的作用,如同當年蕭何對在劉幫陣營裡起的作用。但是,劉備對諸葛亮不及劉邦對蕭何那般推崇。

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行封,讓“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的蕭何居首席,並恩准他帶劍穿履上殿,入朝時不必按常禮小步快走。

反觀劉備,雖然起初與諸葛亮“情好日密”,甚至放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但隨著難熬日子的過去,兩人卻有疏遠的跡象。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到過江遊說孫權,所建功勳絕不止於留守後方,故對政權開創的相對作用明顯大於蕭何,但劉備似乎有意無意忽略了。讓法正與諸葛亮並駕齊驅,或許是基於均衡觀的一種精心安排。對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心知肚明,因而既用之、又防之,讓他以丞相職務入尚書事,卻不予“開府治事”。沒有辦事機構和屬官,相權自然有限,也表明劉備對諸葛亮留了一手。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劉備與諸葛亮


夷陵之戰讓劉備一敗塗地,當他逃往白帝城時,留下的蜀漢變成一具失去了元氣的軀殼。

劉備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必須為阿斗選好輔佐大臣。這個時候他想到了諸葛亮。因為自建安十二年以來,諸葛亮始終毫無怨言地工作,他本來就是一位治國安邦的能臣,將之比作管仲絕不過分。

在彌留之際,劉備當然知道憑劉禪無論從能力、閱歷還是天資,與諸葛亮想比差得甚遠,如果諸葛亮想篡位,可真是易如反掌。因此在他臨終之際表示,如果劉禪治國無德無才,諸葛亮就可以自行取而代之。這番話其實是以退為進的高招。當年孫策在臨死時也曾對張昭說過同樣的話:“如果孫權不給力,你就取代他的位置吧。”。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白帝託孤劇情


因為,這種只是空頭支票。如果諸葛亮真有不臣之心,根本不需要劉備的遺囑,只要像曹丕那樣體面地弄出一套禪讓的手法,就可以得逞;但劉備深知諸葛亮的為人,逼得諸葛亮“非得把心掏出來給人看看”,最後真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備這招顯然得手了!把諸葛亮感動得痛哭流涕。不過,死前的劉備還是留了手,他試圖為兒子構建一種新的均衡。除諸葛亮之外,他還另選定了尚書令李嚴,讓其擔任中都護,統領朝廷內外軍事,留在永安鎮守與諸葛亮相互制約。也為日後諸葛亮北伐失敗埋下了定時炸彈。因為李儼一直反對北伐而在糧草上故意沒有給諸葛亮籌備齊全,讓諸葛亮功虧一簣。

02

對當初桃園結義的關羽張飛哥倆呢?

關羽是蜀將毫無疑問的老大,劉備照樣防其恃強獨大,給予的封賞始終與張飛持平,甚至與馬超、黃忠同列。關羽固然傲慢,但綜合考慮歷史功績,讓他與資歷遠遠淺於自己的黃忠平起平坐,心中不爽也屬正常。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的關羽


諸葛亮感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擔憂關羽“不悅”,認為這樣做恐怕不可以。這是借事說理的旁敲側擊,但劉備早有定見,他需要在各個層面引入制衡的力量,無論對諸葛亮還是關羽都不例外。

當初要選一位重要將領鎮守漢中,大家都認為此人非張飛莫屬,張飛自己也這麼認為。然而,劉備的決定讓人大跌眼鏡,他破格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兼任漢中太守。這一幕卻通常被視作劉備善用人才的實例。

但不可忽略的是,張飛鎮守漢中的呼聲不是一般的高,並且張飛自己也頗有意願,加上先前力挫張郃的汗馬功勞,作此佈局本來順理成章,可劉備卻另起爐灶起用魏延。益州平定後,無論是追隨了幾十年的張飛、趙雲,還是有韓信、英布之勇的馬超,都未得大用,其中自有深意不言而喻。

讓人很不可思議的是法正去世時,劉備哭了好幾天,隨即加諡號為翼侯。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張飛與諸葛亮


而關羽同年被殺,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

次年張飛遇害,劉備只留下了一句“噫!飛死矣”,啥也沒有了。

03

趙雲和馬超呢?

趙雲追隨劉備非常之早,劉備最初依附公孫瓚,趙雲那時就與他深交,誓言終不背棄。“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在群雄並起的東漢末年,在劉備卑微之時即鎖定主人,而不離不棄,趙雲無疑慧眼獨具。

趙雲在戰場上的智謀也可圈可點,尤其一曲“空營計”令人歎為觀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趙雲在一次戰鬥中突圍回營,曹軍追趕而至。他下令大開營門,並偃旗息鼓,敵方懷疑有伏兵,便向後撤退。剎那間,蜀營鼓聲震天、弩弓齊發,曹軍萬分驚恐,竟自相踩踏,墜入漢水淹死者甚多。憑著趙雲的膽識,一個小小的蜀營,竟讓殺氣騰騰的曹軍人仰馬翻,難怪世人都讚歎“

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

無論從戰鬥力。統籌指揮,還是單槍搏殺,他均有經典事例,堪稱智勇兼備。忠誠度則更加不用提了。而且對聯吳抗曹的政策理解得更為深刻,且深明大義、不貪小利,這對守衛荊州尤其重要,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腹背受敵,促進抗曹統一戰線的深化。

益州得手之後,趙雲的地位要遠低於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員大將,真實的情形是四虎上將,而並不是五虎上將。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樣的道理,因為趙雲的能力實在是過於出色,劉備還是始終提防著趙雲,害怕他成為封疆大吏做大後不好控制。

馬超馬孟起呢?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的馬超


當年馬超在漢中也是殺得曹操落花流水,神勇無比。歸降了劉備後攻取成都,立下不朽之功,劉備在封侯時把馬超也列為了上將之一。封馬超為驃騎將軍,斄鄉侯。從此,歸蜀以後馬超則再無高光表現。

後半輩子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完了。在劉備伐吳失敗後沒多久,馬超也就離開了人間,鬱鬱而終,假如能活到劉禪執政時,或許能受到重用,但也只能像趙雲那樣髮鬚皆白了。

很顯然,馬超勢力真是太大了,在涼州的影響無人可比,加上馬超反過曹操、張魯。有過這些不良記錄,所以劉備對馬超也是提防著。

關羽、張飛等人的諡號都是死後差不多四十年才由劉禪所封。趙雲也去世後,被劉禪追諡為候。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劇中劉禪


劉備厚此薄彼,應該不是疏忽,也非史家說所的遺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或許才是劉備的真實想法。

也許有人會反駁,劉備對龐統、法正就非常不錯,雙方關係的不錯應歸結於雙方還在蜜月期。如果龐統、法正活得久一點,一旦有新的政治力量湧出時,他倆的結局其實也是一樣的,誰比誰也好不到哪去。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劉備用人之道如何煉成的?

其實一個工作習慣與他的工作經歷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回顧劉備創業的歷程就可以理解了。

早年期間,劉備投奔過孫權、曹操、呂布、袁紹、陶謙和公孫瓚

投公孫瓚把東家手下大將趙雲拐跑了,離開公孫瓚之後又投奔了徐州牧陶謙。沒多久陶謙掛了,劉備則繼承了陶謙的地盤,卻被呂布打得無路可走,只好投靠到曹操手下,從朝廷領了一支軍隊之後,與曹操反目,寄身於袁紹籬下。眼看袁紹官渡一戰就要敗給曹操,劉備又棄袁紹而投奔荊州劉表。結果劉表也死,曹操大軍南下荊州告急,劉備這次投靠了孫權,通過赤壁一戰,獲取了荊州,最後騙取了益州,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自己就是這麼一路過來的,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而言,劉備是非常不合格的,從來沒有想過在別人賬下幹一輩子。所以說曹操的眼光毒辣,青梅煮酒會上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把劉備的野心看穿了,只是當時曹操實在想不出劉備這條鹹魚用什麼方式翻身而已,否則,怎麼可能會留著劉備。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三國演義》劇中劉備與夫人

劉備有意無意、客觀主觀地背叛了這麼多人,每投新主,雖得優待卻另懷機心,對袁紹等接納方就算不上忠義、可靠之人。故連呂布麾下諸將都稱他“反覆難養,宜早圖之

”。不是說劉備人品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劉備從小就有鴻鵠之志,這種結果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真正同鄉部下也只有張飛和簡雍兩人。劉備的組織既是沒有血緣關係,自然會形成一個定向思維,他會不會也背叛我呢?可謂的以己之心度人,認為有能力的人是不是也像自己那樣不甘屈人之下,我得防著他,怎麼防呢,採用帝王慣用的平衡之術,這種平衡之術就是拉一個,打擊一個的方式,用一方勢力制約另一方勢力,這種方式如果用太平年間,沒有多大的問題。但用在亂世,劉備就失算了。沒有在正確的崗位使用正確的人,導致最後蜀漢最先出局,也就是情理之中。


從職場的角度,細細品讀《三國》,發現劉備絕對不是好老闆

以史為鏡,以古鑑今,值得我們思考

劉備虧待了有能力的老員工且不說對錯,沒有將手下人盡其才的使用,確實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好在這些員工從品格上來說,都是槓槓的,不至於計較太多,個個都能忠心耿耿的就事,局面上不至於大亂。

很多現代企業的老闆也是如此,在創業期間與自己艱苦過的老員工,待遇一直不加,工資不調,寧可多花幾千塊錢從外面新招一個員工,也不願意給老員工多加一點工資,這樣的企業裡想要求每個員工都像諸葛亮、趙雲那樣忠心, 不太現實。一不小心,這些人員就會流失,就會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很多時候,咱們讀歷史從來沒有多角度解讀歷史上的人和事。所以,無論是在企業還是機關單位,很多歷史相同的故事卻一直在重演。

講了這麼多道理,總結起來其實也簡單,一個企業能否成功,看老闆會不會分錢,會不會人盡其才。僅從這一點而言,曹操要比劉備強多了。相對而言,劉備這樣的格局,也註定他無法成就匡扶漢室的大業。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