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也是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曲的歌詞。很美的詞,很富哲理而且通俗易懂,在你的閱讀和歌唱中已經盡曉其意。
過去對三國人物的瞭解和認識,都是從長輩們的口耳相傳中認識和了解,對於諸葛亮的超凡智慧更是推崇之極,諸如什麼空城計、火燒赤壁、三顧茅廬、三氣周瑜、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等場景更是記憶猶新,因此諸葛亮在我心中甚至不是凡人,完全是仙人下凡。對孔明展示出來的雄才大略與智慧是後來學習了《隆中對》這篇文言文之後才知道了概要。儘管世人對關羽評價很高,而且現在還把關羽當門神、財神供奉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總是無甚好感可言,總覺得此人有些陰險而且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對於劉備這人,總認為無什麼本領一樣,特別是凡事拿不出什麼好主意,也沒有什麼好謀略,凡事沒有主見似的,倒是給人以膽怯,只有在火燒連營中有種匹夫之勇而已,這是一種衝動。
對於孫吳,看上去好像是周瑜是老大,大小戰陣都是周瑜在調兵遣得排兵佈陣一樣。而曹操則是眾所周知的一代奸雄而已,電視劇中人物表演已說明。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諸葛亮足智多謀,孫吳有周瑜也很強大,孫劉兩家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也不錯,特別是劉備集團,那為什麼最後確被曹操集團取得勝利大統一而終結三國。這其實只從這部《三國演義》小說去看,是難以明白的事情。只有以史料為基礎,客觀辯證的看《三國志》才可以明白其實質和內函。當然,不管結局如何,我還是喜歡看老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更喜歡劇中人物諸葛亮和趙雲。
當然,我看《三國演義》純屬娛樂性質,以看熱鬧為要,憑個人對書中人物描述的情形作出帶個人感情色彩的評價與喜好。央視《百家講壇》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當有很強的學術性、歷史性、史料性,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曹操、周瑜和司馬懿,正說諸葛亮。
明月,還是舊時的那輪明月,蘊含著一種如水的清淡。沿著被月光鋪滿的記憶,看平淡的日子在指尖匆匆劃過。滄海桑田,起起落落。漸被歲月風乾成文字裡的標本,隱約著塵世風煙的味道。
閱讀更多 地有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