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呂布和董卓二人關係緊張,在鳳儀亭之後並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呂布和董卓二人反目,用王允的話說是大局已定。但要想讓呂布下殺掉董卓的決心,還與需要一根導火索,就是王允和陳宮的勸說。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原著中,勸說呂布殺董卓的只有王允一人,而新《三國》加入了陳宮,讓二人一起策反呂布。這樣的處理是一舉兩得。在陳宮角色的角度上來說是省筆。原著中陳宮輾轉再三才歸降了呂布,為了不繁複,直接在此處交代了陳宮下落。就王允策反呂布的橋段來說,陳宮的加入,則是給這場策反增加了可看度。

勸呂布時,陳宮先反激呂布,教他脫離董卓自己幹一番事業;後來再告訴他殺董卓是助賊興漢,這是曉之以義,是於公;王允則處處拿貂蟬來刺激呂布,先說貂蟬被董卓霸佔,是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又說呂布殺董卓,就會和貂蟬廝守終生,這是曉之以情,是於私。二人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對呂布勸說,最終讓他下定了殺董卓的決心,不可謂不妙。但是二人的勸說的兩個方面相比,王允“於私”的部分,起到讓呂布下決心的作用更大些。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董卓死,而曹、劉、孫即出,所以這一集本是《三國》劇情中的次要部分,可是本集起伏不定,反覆轉瞬,情節倒是跌宕的緊。

老子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王允要殺董卓,先恭敬如臣子,再獻絕代佳人,最後請董卓稱帝,與之越多,則殺之越快。

”上帝要他滅亡,必先讓他瘋狂。“董卓死前,已經猖獗至極了。他先許王允為開國功臣,後許呂布為世子,在許貂蟬為貴妃。誰想物極必反,淫威董卓,轉瞬之間被開國功臣叱喝為賊、又死於世子方天畫戟之下,曝屍慘死,這不是極而禍嗎?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王允一直受董卓欺凌,又被董卓逼迫喝了人血,人倫盡失。忠心漢室,卻忍受漢庭之權威喪盡,心中有漢之先帝,卻救獻帝不能;身為漢室忠臣,中興朝堂無望,精神上的痛苦,常人不能夠理解啊!而後,苟且如獻義女與董卓做陰謀,卑鄙到離間太師溫侯而圖大功。而今振臂一呼,殺賊建功,以至坐在了昔日董卓,來日曹操的相座,這不是禍及而福嗎?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呂布殺董卓,即成了私情,又全了大義,而日後下邳城中,因貪戀貂蟬不他顧,丟了大業,失了性命,呂布殺董卓,呂布得貂蟬,福兮?禍兮?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王允殺董卓而成功,為何攝國政就喪命?材器而已,王允之材,只能擔當如獻連環計般的策士,出謀劃策、陰謀詭計,是其所長;而攝國政即是當了宰相,宰相與策士不同,身為宰相,心胸要博大,是非之念不能過於偏頗,否則辦事情因喜惡而偏廢,就難正視聽了。《人物誌》中,宰相者稱為”清節家“,無是非之情,是清;進退有度,是節。有此二者,才做得了合格的宰相。

而王允並無清節家般的格局才器,他心中,只有大漢,忠漢者為是,篡漢者為非。因厭惡董卓,則過於憎恨李、郭;操之過急,殺之太切,最終導致二人以死相搏。王允剛成之功,毀於一旦,即便是無長安之亂,難保王允不死於曹操、袁紹之手。忠也王允!愚也王允!贊也王允!嘆也王允!


《三國》第十集:王允能用貂蟬呂布殺了董卓,為什麼最後卻身亡?


(人生一世,白駒過隙,我等除了慎終追遠,鑑古及今;更要知道時不我待,歲月蹉跎。—— 趙忠祥老師走好!)

董卓為《三國》一引,上引曹操聯軍伐董,下引曹操功伐徐州。上引以曹操為主筆,接下來的徐州之戰,也是曹操為主筆,由曹操引出劉備和孫策。三國紛爭,才正式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