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何非洲豬瘟如此難對付?

oXom0_一葉知秋


為何非洲豬瘟如此難對付?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是獸醫小盧,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非洲豬瘟是全球性的難題,自從1921年在非洲的肯尼亞地區首次被發現以來,已經有將近100年的時間了,在這個期間很多國家的都相繼發生了很嚴重的非洲豬瘟疫情,造成了很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影響,非洲豬瘟於2018年的8月份首次侵入我國,帶來了很嚴重的危害,據農業農村部公佈的信息顯示,截止到2019年的7月3日,我國共發生了143起非洲豬瘟疫情,撲殺生豬116萬多頭。



非洲豬瘟為何如此難以對付?

1.非洲豬瘟目前沒有疫苗。當前生豬養殖過程中,應對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種相應的疫苗,讓豬體內產生特異性免疫力,當病源再次入侵機體的時候,免疫系統迅速調動相關機制,產生抗體,將病原殺滅,起到保護機體的作用。疫苗接種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豬隻不發病,因為這期間還有很多影響疫苗接種成功的不可控因素,比如疫苗的保存,回溫,接種是的操作,接種時豬群的健康狀態等,但是有了疫苗,養豬人的信心是足的,有底的,所以疫苗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2.非洲豬瘟病毒很厲害。由於非洲豬瘟病毒的特殊性,所以一直沒有有效的疫苗問世,主要原因是:非洲豬瘟的基因組很大,抗免疫因子多、免疫逃逸路徑很多。非洲豬瘟病毒的毒力抗原蛋白非常多且非常容易突變,免疫很難兼顧。它不產生中和抗體。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雙鏈大DNA病毒,致死率高達100%,有著複雜的基因結構,能編碼150到200個蛋白,但目前,它有50%的蛋白功能人們還沒有弄清楚。



3.人是影響非洲豬瘟傳播的關鍵因素。非洲豬瘟是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現在的豬都是圈起來的,在豬舍裡養的,怎麼就說得病就得病了呢?又不是發病的豬,進入到了沒有發病的場裡,即使有些是同一個場裡發病的,那麼同圈豬發病是很正常的,那麼附近周邊的豬接二連三的發病又是怎麼回事呢?除了有老鼠、貓狗、蚊蠅等以外,最主要的還是人,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放鬆了警惕,甚至有僥倖的心理,認為自家豬場防護的好,不會得病的。人的不負責任,自家豬場發病了,隨意丟棄病死豬,導致病毒的擴散,傳播,引發更大模的疫病發生。還有些明知自家豬場發病了,還要把豬隻賣掉,進入市場,造成更大面積的汙染。受利益的驅使,有些人置法規不顧,偷運生豬,把在疫區的生豬調運至非疫區,引發病毒的更快的傳播,感染更多的豬群,還有些豬販子,為了製造恐慌,把病死豬放到養豬人的豬場附近,藉機壓機收購生豬,對非洲豬瘟防控局面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不利於疫情的控制。



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獸醫小盧


非洲豬瘟為什麼那麼難防。
世界上的生物無時無刻在新生,滅亡,百年前發現的非洲豬瘟,說不定該病毒,說不定不知早多少年前就變異出來了。按達爾文的說法:氣候,水土,環景。只要其中任何一條不適宜都會被淘汰。那麼在非洲又是咋個演變傳染給豬呢?!這問題任重道遠!

看現今,回顧歷史,口蹄疫,老豬瘟,現任就十分猖狂,我們防了那麼久!防住了嗎?!沒有!就再我牛舍周圍農友們豬那頭沒發生過蹄殼血紅血紅的。

這些農友豬糞不夠用!三天二頭來我牛舍挑牛糞或沼氣池挑,


我為什麼那麼自信,農友不會代菌傳染我奶牛呢!

因為:我奶業曾爆發黃麴黴風波!我為了證實我牛埸黃麴黴生存狀態。特意在我牛埸外尋到一塊玉米芯上長滿了黃麴黴素,我將移到圈舍外,如圖:這些雞吃地方,《當年》

結果三天後枯萎,7天后整個玉米芯變黑,黃麴黴消失。

為什麼?因為我每分娩一頭奶牛!我要喂益生菌三個月。一句話一年三百六十天我牛圈牛糞都有這菌佔領這遍天地。就連牛吃剩餘殘草料!一旦混有牛糞一個月不到化為土,尢其從沼氣池撈回草渣十天半月而以。所以我十分放心。

以上說明要防這非洲豬瘟,確實要切斷它們生存空間才行。

去年我說泔水不能餵豬,受到眾多人攻擊,結果如何!當然我也不是亂說的,那是七十年代美藉華人周祖齡教授回國交流的,這資料可以說全川只有我還有。《


每縣發一本》指出老豬瘟的撲滅辦。當下政府採取也是這辦。


用戶61070690197老蔡


難對付嗎?

根據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來看,主要是靠接觸傳播為主,非州豬瘟病毒隨作空氣傳播的距離僅僅在2米左右,所以想要切斷傳播源的話,只要防控接觸性傳播的路徑就可以了,與防控豬蘭耳病、豬口蹄疫比起來相對容易的多了

攜帶豬蘭耳病病毒的塵埃可以通過空氣傳播9公里左右,豬口蹄疫病毒可以被風帶到50-100公里的地方去,你想想如果非州豬瘟病毒可以隨風傳播很遠的話,那麼防控難度更大,更加難以對付了,後果都難以設想!大家說對?還是不對?

難對付的是什麼?人心!

俗話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用在這有異曲同工之妙

1、明知豬有問題還是賣給豬販子,造成地方流行,這個對於小的生豬養殖戶情有可原,主要因為這些豬對於養殖戶來講幾乎是家庭所有的資產積累,如果補提能全部到位,養殖戶也不想這樣做!

2、養殖戶上報不受理,搪塞了事

3、信息不對稱,該補貼的,沒能及時到位,加劇養殖戶的恐慌情緒

4、更有嚴重的是明知生豬異常死亡,就是不檢測,不上報,不封鎖,導致傳播的速度更快

等等吧,就不一一列舉了,所以就有了你的結論,非州豬瘟很難對付的說非!

關注獸醫小孟,與你共同學習養殖知識


獸醫小孟


1.現在養殖已經規模化了,都追求出欄快,利益最大化。還記得以前小時候農村的中轉蛇皮袋子大多數是種子公司,現在的蛇皮袋子都是都是飼料袋,豆粕袋,玉米袋,預混料袋子,隨便看看,流通出來的都是這些,養殖已經離不開飼料!

2.養殖戶都知道,飼料玉米農戶追求產量大,都是用的不能留種的種子,而飼料所用的豆粕都是轉基因大豆榨油後的,為了促生長,會添加魚粉,骨粉,等等,而這些的來源不知道上游能不能查到來源!

3.我所知道的,很多飼料廠回收過期的各種添加劑,臨過期食品,肉製品,包括國外進口進來的臨過期的各種,收回來的這些自然做成了飼料,如此反覆,如此循環,即使是出現了同類相食也一點不奇怪!

4.個人認為病毒的傳播速度之所以這末快,跟飼料添加劑這些有很大關係!這也只是冰山一角罷了,肯定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歡迎其他朋友暢所欲言!




毛毛蟲子o


非洲豬瘟首先要找到豬的發病根源,是否基因的變異類型易感多發,還是豬飼料含有過量的抗生素,肥效劑等,造成豬的免疫系統下降,在高溫,高溼等條件下,有利於創造了病菌的傳播。在我村一個養豬戶,分兩地方養豬,一地方養了四十頭左右(包二隻母豬)是用全飼料養殖的,另一地方是居家庭,欄裡養了三頭母豬,前二個月發病了,發病的症狀是前期煩躁狂叫,後期是口鼻出血等症狀,第一夜是一個死,過後是十幾個死,結果全欄發病了。但在居家庭一個欄裡養的三頭母豬至今沒有發病,做了人間受孕快要放子了,不過這三頭母豬是撿村裡剩下的飯菜加一點玉米類飼料養殖的,都說非洲豬瘟最易感的是母豬,但這三頭母豬抗病力竟然這麼強了,所以說,凡事都是一分為二個,非洲豬瘟的複雜因子是否大豬場易發,而農戶分散自己來養少量抗免疫力就可以強呢?還待觀察



有真愛才快樂


壓力就是動力,改變就有出路。當前的非洲豬瘟難控,首先是非瘟強毒力毒株野外存活能力強及致死率極高且無有效治療方案;其次是或多或少與我們疏與防範及其它人為因素有關聯;再者是消毒過度、過多刺激豬群及豬群應激等造成。

生物活性強及致死率極高

1.非洲豬瘟病毒野外存活能力強!

家豬及野豬肉中存活120天,排洩物糞便中存活120天,泥土中存活200天,蜱蟲中永遠存活代代相傳……

2.非洲豬瘟病毒強毒力毒株致死率高達90-100%.

人為添堵因素

1.由於非洲豬瘟造成豬群致死率極高,個別地方養殖戶朋友豬隻因疏於防患,染上疑似豬瘟病毒而死亡,其死亡後無上報且沒有無害化措施而隨意拋棄野外,造成疫情二次傳播。

2.私自販運人員,藝高人膽大。

過度消毒及豬隻應激

由於擔心自身場染上非瘟疫情,現在許多豬場朋友們可以說是三天一大消,兩天一小消。無論場外場內,尤其是豬舍。各種消毒製劑都想用一遍,有道是非常時期強化對待。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過度驚憂豬隻、打破其生存平衡環境,造成豬隻應激而抵抗力下降,繼而易發病。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疫情難控,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一部分與上述因素有不可或缺的關係。努力改變迎難而上!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定會打贏這場非瘟攻堅戰。


2019-7-13


發財馬


要想知道非洲豬瘟為什麼如此難以對付,首先就得了解什麼是非洲豬瘟;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到目前為止非洲豬瘟已經存在有一百多年曆史,從最早的非洲流行疫病,到後來的歐洲、南美洲,再到今天的亞洲,幾乎世界各地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作為家豬及野豬的頭號殺手,另豬和養豬人聞風喪膽。

什麼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英文名稱:African Swine fever,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英文名稱: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簡稱:ASFV)感染家豬和各種野豬(如非洲野豬、歐洲野豬等)引起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其具有發病時間短,致死率高等特點,發病時期具體表現為身體發熱(一般在40-42℃之間),同時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眼睛和鼻子有黏性膿化分泌物等明顯症狀。

非洲豬瘟難纏原因

  1. 豬瘟病毒針對性非常強,致死率100%,彷彿專為各類家豬、野豬設計一般;只感染豬,對於和豬同類型的雞、牛羊、白鼠、貓狗等動物都不會受到感染。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針對豬瘟病毒有效的疫苗出現。

  2. 傳播途徑廣泛,與傳統的瘟疫病毒通過空氣等媒介傳播不同;豬瘟病毒通過接觸傳播,凡是與感染豬瘟病毒豬接觸的一切物品都能成為傳染源,包括豬的皮膚、糞便、尿液及生活過的豬圈。同時只要是用豬瘟病毒豬肉加工的肉製品也可以通過人為攜帶進行擴散、傳播,由於這方面影響,使得豬瘟病毒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肆虐。

  3. 養殖戶隱瞞疫情,不按規定上報和飼養;劇科學調查研究表明,非洲豬瘟病毒來源很廣泛,可能存在於豬瘟豬平日裡所吃的飼料、及餐廳剩餘的泔水。也因其感染的嚴重性,如果一頭豬感染,整個養殖場都不能倖免於難,很多養殖戶為了減小損失,即使發現有類似疫情現象不會上報防疫部門;而是趁著還未大面積爆發趕緊處理掉整個養殖場的生豬,這樣一來將有大量攜帶豬瘟病毒的豬肉流向市場,加快病毒散播。

  4. 除開家豬以外,攜帶病毒野豬群體遷徙,助長了病毒傳播。在很多疫情發生地,生活著大量的野豬,這些野豬可能隨著群體的遷徙將自身攜帶的病毒散播到其他地方,從而加大豬瘟發生區域。

  5. 防疫部門工作者,並未意識到豬瘟疫情嚴重性,翫忽職守,對於豬瘟病死豬處理過於簡單,未嚴格按照流程處理。

以上便是我個人對於非洲豬瘟難以對付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留言補充。也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非洲豬瘟觀點、意見,期待與您共同交流、學習!


鄉巴佬話三農


非洲豬瘟病毒基因類型多、數量龐大、免疫逃逸機制複雜多樣,可逃避宿主免疫細胞的清除。雖然非洲豬瘟發現已近一個世紀,但至今也沒有有效的疫苗面世,人類對此病毒缺乏高效的防控能力。

非洲豬瘟病毒會嚴重影響豬的免疫系統,自然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4天-19天。急性感染的豬多表現為食慾減退,高溫達40℃-42℃,擠成一團,心跳加快,呼吸困難,皮膚髮紺和出血,偶爾會出現嘔吐和腹瀉。上述症狀出現後,7天-10天內感染的豬會死亡,死亡率高達100%。

不同於藍耳病和其他豬瘟通過空氣傳播,非洲豬瘟屬接觸感染。健康豬與患病豬或汙染物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豬被攜帶病毒的蜱等媒介昆蟲叮咬也存在傳播非洲豬瘟的可能性。此外,非洲豬瘟病毒也存在於體液中,還可通過飼料、泔水、菜及肉屑、欄舍、車輛、器具和衣物等間接傳播。生豬一旦接觸或採食這些物品,就可能受到感染。

在非洲豬瘟疫苗面世以前,滅殺疫情的常見手段就是成群撲殺生豬,看似殘忍,但這卻是阻止這種疫病傳播最為有效的方式。即便如此,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花了幾年時間徹底消滅豬群;伊比利亞半島花了35年才消滅非洲豬瘟病毒;在俄羅斯聯邦和高加索地區,非洲豬瘟的存在時間已經超過十年,至今未能根除,這是全球性難題。


大亮說農村


為何非洲豬瘟如此難對付?


非洲豬瘟的病毒比較複雜,所以給研發帶來了很多的困難,目前對疫苗的研發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還沒有公佈開對疫苗的研發成功,非洲豬瘟不僅沒有疫苗也是沒有藥物治療的。所以對於非洲病毒只能通過做生物防控來預防,養殖場採取封閉式養殖,切斷傳染源和傳染途徑來把病毒拒之門外。

非洲豬瘟的特點就是傳染率極高,死亡率百分百,病毒在外界存活時間長。只要和帶病豬接觸的生物或者物體都會成為病毒攜帶者。主要是通過車輛、人員、豬肉製品、昆蟲、動物、餐廚剩菜和泔水等傳播開,而且很多攜帶病毒者都是處於活動狀態,很容易將病毒傳播開來。還有就是我國在發生非洲豬瘟前各地生豬是處於互相調運狀態的,所以很快全國各地就疫情的發生。

我國很多養豬戶都是集中在農村散戶,而然農村人意識比較淡薄,將病死的豬隨處亂丟,這樣對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很多的困難。還有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上漲,有些人就開始從疫情區私運生豬到豬肉價格偏高的地區去售賣。這些都和疫情難以控制有著關係。

總之非洲豬瘟難以控制的原因就是傳染性極快,只要和攜帶病毒的豬有接觸後就會隨著物體的移動和遷移將病毒擴散開來。所以在目前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主要是消滅病毒,切斷傳播途徑最為主要。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村裡的男青年


明尼蘇達州大學獸醫系教授迪恩(John Deen)對《財經》記者解釋,相對於俄羅斯,亞洲的農場密集度高出許多,這導致病毒加快傳播,接下來不無可能進一步穿過太平洋到北美洲。

除了密度,小型養豬場的普遍也是一大原因。由於生豬飼養門檻較低,後院養豬、廚餘餵食在重度依賴豬肉的亞洲十分常見,但是這種低成本飼養法容易形成生物安全漏洞,不少農戶在發現病死豬時甚至急忙宰殺販賣,進一步導致病毒傳播。

歐洲豬隻健康管理協會會長延森(Rick Janssen)指出,非洲豬瘟在中國和東歐的迅速蔓延,就是因為大量後院養殖場的存在。為控制疫情,他強調,政府一定要不斷鼓勵農戶,不隱瞞疫情,確實登記和申報病死豬。

賈巴威也強調“個人行為”是控制疾病最大的挑戰之一,除了邊防控制,社會大眾需要對疾病有所認識,不從疫區攜帶任何數量的豬肉製品到非疫區。

二、進入中國

從國際上的案例來看,非洲豬瘟病毒傳入無病國家或地區,常與發病國家機場和港口未經高溫蒸煮鍋的感染豬製品或殘羹不能安全處理有關。

遊客們不經意間攜帶的豬肉產品,也是國際間一種快速的傳播渠道,多米尼加、巴西、海地、古巴等國爆發疫情皆源於此。

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獸醫盧布羅斯(Juan Lubroth)認為,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入中國,包括非法或非正式地從受感染國家帶進動物或豬肉產品,從受感染國家帶禮品回國的遊客和工人,野豬入侵,從國外帶來並餵給豬的食物垃圾等等。“這種情況每天都會發生,甚至更頻繁地發生在那些可能完全不知道風險、沒有意圖引入毀滅性病毒或者為了省錢而偷工減料的人身上。”

2018年8月在遼寧瀋陽發現的亞洲首例疫情,引發疫情的病毒特徵性基因序列與東歐和俄羅斯近期流行的毒株同源性極高。

一個有可能的推斷是,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舉行世界盃期間,國人出境看球賽,順便從俄羅斯購回攜帶了病毒的肉製品。這些肉製品未能全部食用,剩下的成為泔水。隨後,用泔水餵養生豬,引發疫情。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報告顯示,在中國發生的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中,病死豬剖檢發現脾臟異常腫大,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經國家外來動物疫病研究中心檢測,確診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與俄羅斯和東歐目前流行的格魯吉亞毒株(Georgia 2007)屬於同一進化分支。

不過,業內也有猜測,疫情不一定來自歐洲,而是來自非洲。中國同許多非洲國家間的人道主義援助與公共工程,往來也頗頻繁。

中國境內的第二例疫情發生在2018年8月14日,一生豬供應商從黑龍江省佳木斯湯原縣鶴立鎮將一車生豬260頭運至鄭州,並向鄭州雙匯屠宰廠銷售,在接受檢驗檢疫時,發現生豬存在異常,其中有30頭死亡,駐鄭州雙匯的官方動檢人員於當日立即向鄭州畜牧局報告,經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檢測確認為非洲豬瘟疫情。

兩個多月後,臺灣“農委會”稱首次從大陸香腸中檢出非洲豬瘟病毒基因,該產品外包裝顯示為“雙匯香脆腸”。

雙匯發展(000895.SZ)對外宣稱,公司高低溫肉製品在加工過程中均能殺死非洲豬瘟病毒。

非洲豬瘟病毒60攝氏度以上溫度,30分鐘就可被滅活。不過,這種病毒非常頑固,能夠在異常寒冷或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生存很長時間,在以煙燻、醃製方式製成的豬肉製品中,非洲豬瘟病毒可存活半年以上;在血液、糞便和組織、凍肉、未熟肉、醃肉、泔水、下腳料中均可長時間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