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他被父皇寫進傳位詔書,為何最後卻沒能當上大清皇帝?

他被父皇寫進傳位詔書,為何最後卻沒能當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擇儲的問題上,確實費了不少腦筋。在道光看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兩人各有所長,都具備繼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資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個,道光最終必須面臨抉擇,舍其一而取其一。

關於道光最終敲定奕詝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

第一種是《清史稿·杜受田傳》中所記載的“南苑校獵”事件。各個皇子均在獵場中大顯身手,惟有奕詝一人兩手空空。事後,奕詝依師傅杜受田的教導,向道光表示不願意在萬物繁育的春季傷害生靈。道光聽聞後,對奕詝的仁慈之心大加讚賞。

第二種說法,見於《清朝野史大觀》中。道光年老衰病,有一日同時召見兩位皇子,考察二人的能力。奕訢屬於被自己的師傅卓秉恬坑了,卓教他“上如有所垂詢,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展示自己的才華。所以奕訢在父皇面前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對國政的看法。而奕詝的師傅杜受田則技高一籌,教他不談國事,只跪在地上痛哭祈求道光病情好轉。道光皇帝對此非常受用,便決定立奕詝為太子。

他被父皇寫進傳位詔書,為何最後卻沒能當上大清皇帝?

前面兩個故事所想表達的,無非是咸豐帝繼承大統有些取巧的意味。不過實際上,雖然奕詝能力不及奕訢,但他有許多奕訢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在道光在世的皇子中,奕詝既是長子,又是孝全成皇后所出的嫡子。雖然清朝皇位傳承沒有立長立嫡的規定,但這也是每一任皇帝立儲之時,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誕下奕詝的孝全成皇后很年輕就去世了,當時奕詝還不滿10歲。也許是因為覺得自己太過虧欠這對母子,道光終其一生未再立後,同時也對奕詝這個從小喪母的孩子做出一些補償。

由於奕詝多年來受老師杜受田“朝夕納誨,必以正道”,為人處事光明磊落,挑不出他一點毛病來。所以想要廢長立幼,便沒有正當的理由。道光去世前十天,病情加重無法親政,便命令奕詝代閱奏章,幾乎是明示了自己立儲的決定。

然而,道光性格實在是優柔寡斷,心腸太軟。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選擇了奕詝,又擔心這樣對奕訢不公平,不希望奕訢因此而太過失意。權衡之下,道光最後在同一張紙上寫了兩句話,分別是“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和“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他被父皇寫進傳位詔書,為何最後卻沒能當上大清皇帝?

道光覺得,這是他能為兩位愛子做出的最好安排。但可以想象,當道光龍馭上賓後,御前大臣和軍機大臣開啟鐍匣,宣示御書時,想必兩位皇子的心中都很不是滋味。

既然奕詝這麼多年來一直賣的是“仁孝”的人設,那即便當上了皇帝,先帝的遺命也不得不聽。因此咸豐即位後,馬上便賜封奕訢為恭親王。

他被父皇寫進傳位詔書,為何最後卻沒能當上大清皇帝?

道光生於帝王家,擅長平衡之術,因此臨終前,也要在自己兩個兒子間平衡一番。但道光當了三十年皇帝,不會不清楚,這世界上任何權力都可以平衡,惟有皇權是不能平衡的。若在皇權之側安插一個能威脅到它的人,兩者不可能和平相處,不鬥個你死我活不會罷休。

道光輕輕的這一筆,也從此開啟了恭親王奕訢跌宕起落,幾許浮沉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