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要怎樣賞析?

文學妙語


後主詞久負盛名,但實際上能從純文學方向賞析的點並不多-------早期的花間遺風尚且能從字句風格入手,但晚年,尤其是接近亡國之後的詞作卻是很難的賞析(文本式賞析除外)


浪淘沙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這個調子,非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情不能寫。李煜兩首《浪淘沙》皆是在故國生涯和囚禁生涯之中轉圜淒涼,所以尤為觸目驚心。


這首《浪淘沙》依然是後主被囚於汴京時,感念秣陵而作。沈際飛在《草堂詩餘續集》中表示這首詞“讀不忍霓”----但其實這麼寫只有李煜才能讓人“讀不忍霓”,為什麼?“光環問題”。

  •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這個堪哀的“往事”與我們不一樣,從皇帝到階下囚,從“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浣溪沙》)的歌舞承平,到本詞中的“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這種反差是我們能想見的,甚至是不需要修飾就能直接給人極大的“哀致”觸動。

陳廷焯在《大雅集》中點評曰:“起五字極悽婉,而來勢妙,極突兀”這個悽婉最大的根本是來自人物(李煜)地位變化帶來的,所謂來勢也並不妙,就單單的自寫境況而已,設身處地,任誰在這種情境下不會處境生情?不會說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此詞確是好詞,但並非是結構章法如何妙、如何神來之筆,而是李煜的這種“帝王身份卻帶著空想式文人”的氣質表達的淋漓盡致-----看不到英雄陌路的悲涼,卻只看見一個可憐的富貴公子,在孤獨中懷念彼時的歌舞昇平:

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蕭瑟,苔蘚滿臺階,這就是門庭寥落;

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而囚禁生涯中,想的也只是“終日誰來”,想的是有人來“看望我”,這種脆弱的心態和他的帝王身份的衝突便帶來了極大的觸動-----可悲,可憐,可恨而已。


  •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下篇從眼前事深入過去,“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便是呼應上片的“往事只堪哀”,劉禹錫有首懷古詩可以參見一二:

劉禹錫還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緬懷“王氣黯然收”、“鐵鎖沉江底”,而李煜直接自述身世便愈發悲慨。但轉過來,“金戈鐵馬”之氣轉瞬即逝,接下來又是“詞人本色”:“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月色之下,回首秦淮河畔,想見卻不曾見當年的“玉樓瑤殿影”在秦淮河上迤邐生姿,不過是更生悽咽。



後主詞在這個時間段(被俘虜),已經沒什麼筆法也不需要筆法來提升文學的藝術性了,只單單將悽慘的身世照實寫下來便是“詞人低頭”。但我們說李煜詞好,是好在這種文人式的天真和身世的糾葛矛盾帶來的奇特悽美之感。

陳廷焯:後主詞思路悽惋,詞場本色,不及飛卿之厚,自勝牛松卿輩。[餘嘗謂後主之視飛卿,合而離者也;端己之視飛卿,離而合者也。李後主、晏叔原,皆非詞中正聲,而其詞無人不愛,以其情勝也。

此言真一針見血,友人有句關於知人論詩的話叫做“以詩交人,兩不可知”-------這句話對誰都合適,但獨獨對李煜不可,如果要真的讀出李煜詞的那種特質,非“以詞交人”不可。


無聊到巔峰


欣賞一首詩,一首詞,一篇文,首先呢,要了解其創作背景。

你要了解了背景,知道作者當時處於一種怎樣的環境、心境,才能深刻理解文中要表達的意思。

比如這首詞,作者從頭到尾都在哀,他哀的是個什麼勁兒?

李煜降宋之後,從一國之主淪為階下囚,說好聽點也是終生監禁。每走一步都有人跟著,想跟外人接觸更是白日做夢,昔日的妹子全部被趙家人拿去玩弄了。國破家亡,女人都保不住,還不能發洩。

哀不哀?哀!

好,知道了哀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好好解讀了。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提筆就來,直接定調——哀!

上片寫景,述說所哀之事。

哀往事,即便面對眼前的美景,也不能排解!這就是俗話說的心裡堵得慌。

緊接著,秋風蕭瑟,庭院裡長滿了苔蘚,門上的珠簾也從來不用捲起來,因為沒人會來。

下片抒情,述說所哀之緣由。

鐵鎖沉江,豪氣衰落。這是亡國之悲哀。

天晚秋涼,回想起往事無限,而今只有一輪明月,空照這秦淮河上的玉樓瑤殿。

空照的是樓宇麼?不是,是人心。

所哀之事和緣由都說清楚了,還有條暗線,是時間。

上片寫終日,說明是白天開始。下片寫月華,說明是晚上。

從白天哀到晚上,終日無人來,終日有悲哀。

悲呼李後主。



也可自話


先將原詞照錄於下: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賞析南唐後主李煜的這首詞作,要以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說起。作為一代帝王,繼而成為階下囚,這樣巨大的反差,具內心的悲涼悽苦是可想而知的。

上闋:直抒胸意,對景感懷

回首往事只有悲哀,面對蒼涼的景象心中的憂怨實難排洩。秋風中的庭院只有蘚苔侵蝕著石階。任憑珠簾垂而不卷,因為從早到晚是沒有人到這個地方來的。

下闋:臆想往昔,景中生悲

昔日皇室的金鎖,壯闊氣派的宮殿已沉埋於蓬篙雜草之中。華美的月光空照著秦淮大地。想那玉樓瑤殿也在淒涼的月光下影單孤只地兀立看。亡國之君的亡國之悲躍然紙上。

寫到這裡,很自然地讓我想到了後主在《虞美人.春花明月何時了》中的千古名可“問君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覺得李後主的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匯成他“一江愁“的一條支流罷!

本人從未寫過賞析類的文章。這是應狼煙一九三一友之邀,卻之不恭方為之。幼稚的很!



俺是徐老三



賞析此詞,必先知道此詞的寫作背景。此詞乃南唐後主李煜,寫於其亡國降宋,被俘,囚禁於汴京之時。詞人許多流傳至今的名篇佳作,皆為表達其亡國之痛,亡國之苦,本詞亦不外乎此!

首句“往事只堪哀”,往事是何事?對於一個昔日的帝王,今日的囚徒而言,有什麼是值得其常常想起的往事?當然是其做君王時那種自由奢華的生活!“雕欄玉砌應猶在”,足可讓自己“貪歡”的帝王生活啊,簡直時時都讓詞人想要夢迴!按說這種“春花秋月”般美好的往事,想起來該是讓人高興的,詞人卻寫到“只堪哀”,一個奠定全詞感情基調的哀字,把往事寫的“不堪回首”,為什麼?今非昔比啊,看我現在的生活: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秋風蕭瑟,苔蘚都長到我的臺階上來了,珠簾不卷,每天一個來訪的我這個囚徒的人都沒有,我是多麼的孤苦愁悶啊?“往事已成空”,怎堪回首?


下闋金鎖沉埋,壯氣蒿萊,和上闕“往事”相照應。國破家亡,自己那帝王之氣,早已埋沒於野草之中了!看那天空月色明亮,想那故國的“玉樓瑤殿”應猶在,只是我已去,那明月只能空照吧!一個“空”字,蒼涼無限,又道出了詞人內心無限的落寞出來!

通過本詞,我們看到了詞人的囚徒生活是多麼的孤苦落寞,無怪乎詞人總是心念故國!


零識店


這首詞是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後被囚禁於汴京時所作。整首詞悲情外溢,孤寂難抑,一派蕭索。

詞作上片首句開門見山——“往事只堪哀”,一個“哀”字奠定整首詞的感情基調。而且“哀”前用“只堪”一詞,更加說明詞人對往事除了無限哀傷這一種情感外,再沒有第二種選擇。本來對景可以排遣心中累積的哀傷,卻“對景難排”,由此可見,心中哀傷之甚,觸景不僅不能紓解,反而愈發濃重,這正是“難排”之處。“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蕭颯,庭院落寞,臺階上爬滿了苔蘚。看似是寫景,卻從側面反映出詞人幽禁之處已經長久沒有人造訪了,臺階上才會長滿苔蘚。

既然已經如此,那就“一任珠簾閒不卷”吧!珠簾不卷,就是無人來訪,但詞人還強顏歡笑地寫“一任”和“閒”,看似瀟灑,閒適,但是內心寂寞苦楚,有誰能體會?“終日誰來”除了長嘆息之外,似乎還抱有一絲有人會來的“自己騙自己”式的希望。

下片“金鎖已沉埋”指的是用來封鎖長江的鐵鎖鏈,三國時吳國曾經使用鐵索橫江的辦法來抗拒西晉的軍隊,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在此借指南唐抗拒北宋軍隊的敗績。“壯氣蒿萊”,則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了壯氣不再,像野草一樣日漸枯萎。這兩句是追憶故國喪亡。“晚涼天淨月華開。”一句空靈唯美,晚涼天淨,月華初上。可“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明月依舊,物是人非。往日繁華的秦淮河畔的玉樓瑤殿已經人去樓空了,明月卻還是照著,顯得是那麼空。這“空”更是詞人之心哀空落。

整首詞充滿亡國之痛,幽禁之愁,哀傷層層疊疊,縈繞不絕,剛要解開上一層心緒,下一層又接踵而至,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終日”到“月華”,證明詞人從早到晚,一整天都未曾逃脫這種心緒的纏繞。詞人就被這樣一浪高似一浪的哀傷心潮衝擊著,寫下了這一首滿紙哀傷詞。讀來令人情不自禁地心傷。

萃辰天心書院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國學詩詞與對聯,您可以到喜馬拉雅關注“天心雷磊”

,收聽音頻。


天心雷磊


這首詞的原文如下: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這首詞寫在李煜淪為階下囚後。整首詞籠罩在深深的悲哀、淒涼、孤寂之中。時令是在秋季。

開頭“往事只堪哀”確定了整首詞的基調——“哀”。這“哀”太深,太重,以至於對景難排。

“往事”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曾為君王,身處榮華萬頃雲。曾經琴瑟和諧,莫不靜好。

曾經偏安一隅,享受著盛世歌舞任憑歡……如今淪為階下囚,受到各種凌辱卻無人訴說,無法排遣。

這已經夠孤獨寂寞了。於是走到庭院,希望能借眼前的景物排遣一下孤獨,可是當秋風吹到身上,更覺悲涼,葉子飄落。

更有無盡悲傷……當看到庭院那長到臺階上的苔蘚時,作者才想起,在這寒冷的秋季,雖然還有苔蘚那一抹綠色,已經好久沒有人來過。

景色的淒涼寂寞,孤苦的感覺更加深重。

緊接著,作者寫到“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看到那長長條條垂著的門簾,也只能無奈的任憑它那樣垂著吧,反正也不會有人來,用不著捲起。表現出了作者百無聊賴的心情。

上片通過作者眼前的景物,寫出了作者的百無聊賴的孤獨與寂寞。

下片轉折。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金鎖”就是鐵鎖。用三國時吳國用鐵鎖封江對抗晉軍的事,或者用“金鎖”指代南唐舊日的宮殿。

或者把“金鎖”解為金線串制的鎧甲,代表南唐對宋兵的抵抗。“蒿萊”借指野草。這裡用作動詞,淹沒在野草之中。

南唐對宋兵的抵抗時豪情壯志早已淹沒在野草之中。表現出了作者更加消沉,猶如秋草一樣衰落。

而秋天的夜晚,可以說是天階夜色涼如水了,月亮依舊照滿人間。

雖然故國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卻再也不是曾經的樣子,作者如今已是君王成囚徒,再也無法回到從前,感到傷痛。

只能看著那輪秋月“空照秦淮。”

“想得玉樓瑤殿影”有可能指的是秦淮河畔的作者曾經的宮殿。那些宮殿依舊在秦淮河畔矗立,影子倒映在水中,可是宮殿裡卻沒有自己的身影。

作者用“照”字把秦淮河胖宮殿與水中影像刻畫的栩栩如生。

“想得玉樓瑤殿影”還有可能指的是天上的月宮,在人的心目中是華麗壯觀又虛無縹緲。

也許作者由此想起了為君王時的宮殿,變得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空”字表達出了這樣的心境或者意境。

作者憑著想象回到舊地,又像在藉著月亮寄託哀思。“空照”秦淮的宮殿,“空照”又烘托出了內心的失落和酸楚。

整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寫了從早上“珠簾不卷”的百無聊賴到夜晚“月華空照”的失落和酸楚的孤寂心情,和無人訴說的痛苦。

上下片的對照:

“秋風庭院蘚侵階。”

“晚涼天淨月華開”

月華開——蘚侵階,時間上夜以繼日。景物特徵上“月亮”和“苔蘚”明暗對比,鮮明生動。

夜以繼日的過著這樣的日子。悲哀至極,淒涼至極,痛苦和酸楚只能自己獨自嚥下。


24幀半


也說一說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對景徘徊。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上闕“終日誰來”就是“無人來”,“無人來”就是下闕“空照秦淮”中的“空”字之意。上下兩闕,都是寫“空”。

上闕“無人來”,故對著自己的影子徘徊,故苔蘚侵階、落葉滿庭而不掃,故珠簾不必卷。

下闕“空照秦淮”,由“想”而得。金鎖已沉埋、蒿萊滿地,故“空”。玉樓瑤殿只有影在而無人,故“空”。秦淮之夜無燈火,故“空”。

“對景徘徊”,“景”解為“影”更好。

“壯氣蒿萊”,“壯氣”是說“蒿萊”生長之盛,不是什麼“王氣”或者作者之“志氣”。

詞之餘意,待讀者會之可也。


老馬識途183228897


背景為入宋幽囚之後所作。據宋人王銍《默記》記載,後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並“有旨不得與外人接”。

貼詞如下: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淨月華開。

相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往事美好,卻只堪悲哀!今日今景,何以解憂?秋風高爽,院階卻為蘚侵,就看這珠簾既無人卷,也無心卷。終日一人空寂,何人敢來。曾經的金鎖也已沉埋,過去的榮耀皆成灰土。(李煜金陵登基,金陵自楚國時就傳說,地氣旺盛)茂盛的地氣也是隻是茲生荒草罷了。待到晚上既使是淨月天華,澄澈明亮,也不過想起舊時光,空照秦淮。


草木一秋蟬


南唐後主李煜的這首《浪淘沙》是亡國後的一卷名作,以階下囚的身份回顧昔日帝王之尊的繁華,今昔反襯,更顯徹骨之思。原詞如下: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開篇一個“哀”字總領了全詞的心境格調,令人哀傷的是“往事”,而這樣的往事之哀濃烈得讓人無處排遣,面對眼前美好的景色,卻惹斷腸猶甚。“秋風庭院蘚侵階”,“秋風”暗示季節的同時更添淒涼,“蘚侵階”可見自己這方蝸居之所已經很久無人到來了,冷僻荒蕪,了無生氣。 “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門前珠簾長年閒懶地垂著,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左右這裡終日也沒人前來啊!如此蒼悲無望的空寂啊,怎不叫人哀愁入髓?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下闋筆鋒陡轉,“金鎖”有版本解釋為“金瑣”,指南唐宮殿,也有版本認為“金鎖”借三國時東吳鐵鎖封江以抗晉軍的事來暗指南唐軍與北宋軍的對抗。往日打仗用的鐵鎖早就沉入江底、雜草叢生的曠野也早已不復曾經的豪壯。“晚涼天淨月華開”,黃昏之時晚風微涼,這時候的天空格外明澈靈淨,月光蕭然暈開,銀輝頓時遍灑天地。“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那原本照耀過金陵城錦繡宮閣的月光啊,如今空落地照著繁華不再的秦淮河水。舊國前宮,竟已成幻滅!上闋神韻在“哀”字、下闋則在“空”字,這亙古清明的朗月,照的是落寞的秦淮、也是落寞的詞人的心。

清代陳廷焯《雲韶集》(卷一)中言此詞“起五字悽婉,卻來得突兀,故妙。悽惻之詞而筆力精健,古今詞人誰不低首”,認為開篇淒涼哀婉,寫得精妙絕倫,而論悽傷悱惻之筆,李煜若稱第二、千古之下無人敢稱第一!

風煙盡逝,千古夢迴,秦淮景好,月影如故。


歷史有妖氣


李煜的詞都比較淺顯,一般都看得懂,我從創作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這首詞的特點,喜歡寫詩詞而不僅僅是閱讀詩詞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老街味道

原詞如下:

李煜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一、押韻的問題

很多人讀這首詞第一個問題是,不押韻呀。

那個“階”是怎麼回事?

這首詞的韻腳都在《詞林正韻》第五部,所以是押韻的。詞韻比詩韻寬,合併了詩韻的鄰韻。第五部包括了詩韻《平水韻》的九佳(半)和十灰(半)各一半。

排、埋、階、淮 ,在九佳(半)裡,

哀、來、萊、開,在十灰(半)裡。

階(jie)這個字很像斜(xie),分別在九佳和六麻,發音和今天不一樣。

二、章法

1、上闋

用逆入的手法,披頭一句:往事只堪哀……

why?

對景難排……

什麼景?

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閒不卷,

而且

終日誰來。

注1:

後來有人來了。

978年(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不久李煜的《虞美人》又傳了出來,最終李煜被宋太宗用牽機藥毒殺。

不來還好。

注2:

當前景物先有才生出感慨,但是寫作時逆寫,是不是挺像現在的“標題黨”?

2、下闋

寫完當前事,再接入回憶和想象。

先是感慨: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

又描寫景物:

晚涼天淨月華開。

這是當前景還是回憶?好像都說的通。

下面是回憶也是猜想: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二、句法

挑兩句說一下詩家語。

1、秋風庭院蘚侵階。

地點狀語:在秋風吹過的庭院裡。主謂賓結構:蘚+侵+階。這一句省略了:在……裡。

這是詩詞中常用的句法,但是散文裡會寫成:

在秋風吹過的庭院裡,苔蘚慢慢地爬上了石階。

2、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沒有主語,但依然是有我之境。

3、壯氣蒿萊

金鎖已沉埋好理解,在散文裡可以這樣寫。

但是壯氣蒿萊?

就是壯氣變(生)蒿萊,省略了謂語。例如:

故國(遠離)三千里,深宮(住了)二十年。


三、以景語寫情語

下闋只描寫景物: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淨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沒有像上闕那樣直抒胸臆: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

不加評價而通過對景物的描述,讓人感受到淒涼悲傷的情緒。

結語

句法往往因平仄的要求而變化,因此古體詩與格律詩的句法有明顯區別。

所以說學詩詞一定要通格律。

……

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老街味道,並轉發給更多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詩詞創作。

@老街味道

2018-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