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要怎样赏析?

文学妙语


后主词久负盛名,但实际上能从纯文学方向赏析的点并不多-------早期的花间遗风尚且能从字句风格入手,但晚年,尤其是接近亡国之后的词作却是很难的赏析(文本式赏析除外)


浪淘沙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这个调子,非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情不能写。李煜两首《浪淘沙》皆是在故国生涯和囚禁生涯之中转圜凄凉,所以尤为触目惊心。


这首《浪淘沙》依然是后主被囚于汴京时,感念秣陵而作。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表示这首词“读不忍霓”----但其实这么写只有李煜才能让人“读不忍霓”,为什么?“光环问题”。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这个堪哀的“往事”与我们不一样,从皇帝到阶下囚,从“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的歌舞承平,到本词中的“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这种反差是我们能想见的,甚至是不需要修饰就能直接给人极大的“哀致”触动。

陈廷焯在《大雅集》中点评曰:“起五字极凄婉,而来势妙,极突兀”这个凄婉最大的根本是来自人物(李煜)地位变化带来的,所谓来势也并不妙,就单单的自写境况而已,设身处地,任谁在这种情境下不会处境生情?不会说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此词确是好词,但并非是结构章法如何妙、如何神来之笔,而是李煜的这种“帝王身份却带着空想式文人”的气质表达的淋漓尽致-----看不到英雄陌路的悲凉,却只看见一个可怜的富贵公子,在孤独中怀念彼时的歌舞升平: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风萧瑟,苔藓满台阶,这就是门庭寥落;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而囚禁生涯中,想的也只是“终日谁来”,想的是有人来“看望我”,这种脆弱的心态和他的帝王身份的冲突便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可悲,可怜,可恨而已。


  •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下篇从眼前事深入过去,“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便是呼应上片的“往事只堪哀”,刘禹锡有首怀古诗可以参见一二:

刘禹锡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缅怀“王气黯然收”、“铁锁沉江底”,而李煜直接自述身世便愈发悲慨。但转过来,“金戈铁马”之气转瞬即逝,接下来又是“词人本色”:“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月色之下,回首秦淮河畔,想见却不曾见当年的“玉楼瑶殿影”在秦淮河上迤逦生姿,不过是更生凄咽。



后主词在这个时间段(被俘虏),已经没什么笔法也不需要笔法来提升文学的艺术性了,只单单将凄惨的身世照实写下来便是“词人低头”。但我们说李煜词好,是好在这种文人式的天真和身世的纠葛矛盾带来的奇特凄美之感。

陈廷焯: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此言真一针见血,友人有句关于知人论诗的话叫做“以诗交人,两不可知”-------这句话对谁都合适,但独独对李煜不可,如果要真的读出李煜词的那种特质,非“以词交人”不可。


无聊到巅峰


欣赏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首先呢,要了解其创作背景。

你要了解了背景,知道作者当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环境、心境,才能深刻理解文中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这首词,作者从头到尾都在哀,他哀的是个什么劲儿?

李煜降宋之后,从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说好听点也是终生监禁。每走一步都有人跟着,想跟外人接触更是白日做梦,昔日的妹子全部被赵家人拿去玩弄了。国破家亡,女人都保不住,还不能发泄。

哀不哀?哀!

好,知道了哀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好好解读了。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提笔就来,直接定调——哀!

上片写景,述说所哀之事。

哀往事,即便面对眼前的美景,也不能排解!这就是俗话说的心里堵得慌。

紧接着,秋风萧瑟,庭院里长满了苔藓,门上的珠帘也从来不用卷起来,因为没人会来。

下片抒情,述说所哀之缘由。

铁锁沉江,豪气衰落。这是亡国之悲哀。

天晚秋凉,回想起往事无限,而今只有一轮明月,空照这秦淮河上的玉楼瑶殿。

空照的是楼宇么?不是,是人心。

所哀之事和缘由都说清楚了,还有条暗线,是时间。

上片写终日,说明是白天开始。下片写月华,说明是晚上。

从白天哀到晚上,终日无人来,终日有悲哀。

悲呼李后主。



也可自话


先将原词照录于下: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赏析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词作,要以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说起。作为一代帝王,继而成为阶下囚,这样巨大的反差,具內心的悲凉凄苦是可想而知的。

上阕:直抒胸意,对景感怀

回首往事只有悲哀,面对苍凉的景象心中的忧怨实难排泄。秋风中的庭院只有藓苔侵蚀着石阶。任凭珠帘垂而不卷,因为从早到晚是没有人到这个地方来的。

下阕:臆想往昔,景中生悲

昔日皇室的金锁,壮阔气派的宫殿已沉埋于蓬篙杂草之中。华美的月光空照着秦淮大地。想那玉楼瑶殿也在凄凉的月光下影单孤只地兀立看。亡国之君的亡国之悲跃然纸上。

写到这里,很自然地让我想到了后主在《虞美人.春花明月何时了》中的千古名可“问君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觉得李后主的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汇成他“一江愁“的一条支流罢!

本人从未写过赏析类的文章。这是应狼烟一九三一友之邀,却之不恭方为之。幼稚的很!



俺是徐老三



赏析此词,必先知道此词的写作背景。此词乃南唐后主李煜,写于其亡国降宋,被俘,囚禁于汴京之时。词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皆为表达其亡国之痛,亡国之苦,本词亦不外乎此!

首句“往事只堪哀”,往事是何事?对于一个昔日的帝王,今日的囚徒而言,有什么是值得其常常想起的往事?当然是其做君王时那种自由奢华的生活!“雕栏玉砌应犹在”,足可让自己“贪欢”的帝王生活啊,简直时时都让词人想要梦回!按说这种“春花秋月”般美好的往事,想起来该是让人高兴的,词人却写到“只堪哀”,一个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哀字,把往事写的“不堪回首”,为什么?今非昔比啊,看我现在的生活: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秋风萧瑟,苔藓都长到我的台阶上来了,珠帘不卷,每天一个来访的我这个囚徒的人都没有,我是多么的孤苦愁闷啊?“往事已成空”,怎堪回首?


下阕金锁沉埋,壮气蒿莱,和上阙“往事”相照应。国破家亡,自己那帝王之气,早已埋没于野草之中了!看那天空月色明亮,想那故国的“玉楼瑶殿”应犹在,只是我已去,那明月只能空照吧!一个“空”字,苍凉无限,又道出了词人内心无限的落寞出来!

通过本词,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囚徒生活是多么的孤苦落寞,无怪乎词人总是心念故国!


零识店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后被囚禁于汴京时所作。整首词悲情外溢,孤寂难抑,一派萧索。

词作上片首句开门见山——“往事只堪哀”,一个“哀”字奠定整首词的感情基调。而且“哀”前用“只堪”一词,更加说明词人对往事除了无限哀伤这一种情感外,再没有第二种选择。本来对景可以排遣心中累积的哀伤,却“对景难排”,由此可见,心中哀伤之甚,触景不仅不能纾解,反而愈发浓重,这正是“难排”之处。“秋风庭院藓侵阶”,秋风萧飒,庭院落寞,台阶上爬满了苔藓。看似是写景,却从侧面反映出词人幽禁之处已经长久没有人造访了,台阶上才会长满苔藓。

既然已经如此,那就“一任珠帘闲不卷”吧!珠帘不卷,就是无人来访,但词人还强颜欢笑地写“一任”和“闲”,看似潇洒,闲适,但是内心寂寞苦楚,有谁能体会?“终日谁来”除了长叹息之外,似乎还抱有一丝有人会来的“自己骗自己”式的希望。

下片“金锁已沉埋”指的是用来封锁长江的铁锁链,三国时吴国曾经使用铁索横江的办法来抗拒西晋的军队,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在此借指南唐抗拒北宋军队的败绩。“壮气蒿莱”,则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壮气不再,像野草一样日渐枯萎。这两句是追忆故国丧亡。“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空灵唯美,晚凉天净,月华初上。可“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明月依旧,物是人非。往日繁华的秦淮河畔的玉楼瑶殿已经人去楼空了,明月却还是照着,显得是那么空。这“空”更是词人之心哀空落。

整首词充满亡国之痛,幽禁之愁,哀伤层层叠叠,萦绕不绝,刚要解开上一层心绪,下一层又接踵而至,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终日”到“月华”,证明词人从早到晚,一整天都未曾逃脱这种心绪的缠绕。词人就被这样一浪高似一浪的哀伤心潮冲击着,写下了这一首满纸哀伤词。读来令人情不自禁地心伤。

萃辰天心书院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国学诗词与对联,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天心雷磊”

,收听音频。


天心雷磊


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这首词写在李煜沦为阶下囚后。整首词笼罩在深深的悲哀、凄凉、孤寂之中。时令是在秋季。

开头“往事只堪哀”确定了整首词的基调——“哀”。这“哀”太深,太重,以至于对景难排。

“往事”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曾为君王,身处荣华万顷云。曾经琴瑟和谐,莫不静好。

曾经偏安一隅,享受着盛世歌舞任凭欢……如今沦为阶下囚,受到各种凌辱却无人诉说,无法排遣。

这已经够孤独寂寞了。于是走到庭院,希望能借眼前的景物排遣一下孤独,可是当秋风吹到身上,更觉悲凉,叶子飘落。

更有无尽悲伤……当看到庭院那长到台阶上的苔藓时,作者才想起,在这寒冷的秋季,虽然还有苔藓那一抹绿色,已经好久没有人来过。

景色的凄凉寂寞,孤苦的感觉更加深重。

紧接着,作者写到“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看到那长长条条垂着的门帘,也只能无奈的任凭它那样垂着吧,反正也不会有人来,用不着卷起。表现出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

上片通过作者眼前的景物,写出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孤独与寂寞。

下片转折。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金锁”就是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的事,或者用“金锁”指代南唐旧日的宫殿。

或者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蒿莱”借指野草。这里用作动词,淹没在野草之中。

南唐对宋兵的抵抗时豪情壮志早已淹没在野草之中。表现出了作者更加消沉,犹如秋草一样衰落。

而秋天的夜晚,可以说是天阶夜色凉如水了,月亮依旧照满人间。

虽然故国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却再也不是曾经的样子,作者如今已是君王成囚徒,再也无法回到从前,感到伤痛。

只能看着那轮秋月“空照秦淮。”

“想得玉楼瑶殿影”有可能指的是秦淮河畔的作者曾经的宫殿。那些宫殿依旧在秦淮河畔矗立,影子倒映在水中,可是宫殿里却没有自己的身影。

作者用“照”字把秦淮河胖宫殿与水中影像刻画的栩栩如生。

“想得玉楼瑶殿影”还有可能指的是天上的月宫,在人的心目中是华丽壮观又虚无缥缈。

也许作者由此想起了为君王时的宫殿,变得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空”字表达出了这样的心境或者意境。

作者凭着想象回到旧地,又像在借着月亮寄托哀思。“空照”秦淮的宫殿,“空照”又烘托出了内心的失落和酸楚。

整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了从早上“珠帘不卷”的百无聊赖到夜晚“月华空照”的失落和酸楚的孤寂心情,和无人诉说的痛苦。

上下片的对照:

“秋风庭院藓侵阶。”

“晚凉天净月华开”

月华开——藓侵阶,时间上夜以继日。景物特征上“月亮”和“苔藓”明暗对比,鲜明生动。

夜以继日的过着这样的日子。悲哀至极,凄凉至极,痛苦和酸楚只能自己独自咽下。


24帧半


也说一说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往事只堪哀,对景徘徊。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上阙“终日谁来”就是“无人来”,“无人来”就是下阙“空照秦淮”中的“空”字之意。上下两阙,都是写“空”。

上阙“无人来”,故对着自己的影子徘徊,故苔藓侵阶、落叶满庭而不扫,故珠帘不必卷。

下阙“空照秦淮”,由“想”而得。金锁已沉埋、蒿莱满地,故“空”。玉楼瑶殿只有影在而无人,故“空”。秦淮之夜无灯火,故“空”。

“对景徘徊”,“景”解为“影”更好。

“壮气蒿莱”,“壮气”是说“蒿莱”生长之盛,不是什么“王气”或者作者之“志气”。

词之余意,待读者会之可也。


老马识途183228897


背景为入宋幽囚之后所作。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

贴词如下: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往事美好,却只堪悲哀!今日今景,何以解忧?秋风高爽,院阶却为藓侵,就看这珠帘既无人卷,也无心卷。终日一人空寂,何人敢来。曾经的金锁也已沉埋,过去的荣耀皆成灰土。(李煜金陵登基,金陵自楚国时就传说,地气旺盛)茂盛的地气也是只是兹生荒草罢了。待到晚上既使是净月天华,澄澈明亮,也不过想起旧时光,空照秦淮。


草木一秋蝉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浪淘沙》是亡国后的一卷名作,以阶下囚的身份回顾昔日帝王之尊的繁华,今昔反衬,更显彻骨之思。原词如下: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开篇一个“哀”字总领了全词的心境格调,令人哀伤的是“往事”,而这样的往事之哀浓烈得让人无处排遣,面对眼前美好的景色,却惹断肠犹甚。“秋风庭院藓侵阶”,“秋风”暗示季节的同时更添凄凉,“藓侵阶”可见自己这方蜗居之所已经很久无人到来了,冷僻荒芜,了无生气。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门前珠帘长年闲懒地垂着,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左右这里终日也没人前来啊!如此苍悲无望的空寂啊,怎不叫人哀愁入髓?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下阕笔锋陡转,“金锁”有版本解释为“金琐”,指南唐宫殿,也有版本认为“金锁”借三国时东吴铁锁封江以抗晋军的事来暗指南唐军与北宋军的对抗。往日打仗用的铁锁早就沉入江底、杂草丛生的旷野也早已不复曾经的豪壮。“晚凉天净月华开”,黄昏之时晚风微凉,这时候的天空格外明澈灵净,月光萧然晕开,银辉顿时遍洒天地。“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那原本照耀过金陵城锦绣宫阁的月光啊,如今空落地照着繁华不再的秦淮河水。旧国前宫,竟已成幻灭!上阕神韵在“哀”字、下阕则在“空”字,这亘古清明的朗月,照的是落寞的秦淮、也是落寞的词人的心。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中言此词“起五字凄婉,却来得突兀,故妙。凄恻之词而笔力精健,古今词人谁不低首”,认为开篇凄凉哀婉,写得精妙绝伦,而论凄伤悱恻之笔,李煜若称第二、千古之下无人敢称第一!

风烟尽逝,千古梦回,秦淮景好,月影如故。


历史有妖气


李煜的词都比较浅显,一般都看得懂,我从创作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这首词的特点,喜欢写诗词而不仅仅是阅读诗词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老街味道

原词如下:

李煜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一、押韵的问题

很多人读这首词第一个问题是,不押韵呀。

那个“阶”是怎么回事?

这首词的韵脚都在《词林正韵》第五部,所以是押韵的。词韵比诗韵宽,合并了诗韵的邻韵。第五部包括了诗韵《平水韵》的九佳(半)和十灰(半)各一半。

排、埋、阶、淮 ,在九佳(半)里,

哀、来、莱、开,在十灰(半)里。

阶(jie)这个字很像斜(xie),分别在九佳和六麻,发音和今天不一样。

二、章法

1、上阕

用逆入的手法,披头一句:往事只堪哀……

why?

对景难排……

什么景?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

而且

终日谁来。

注1:

后来有人来了。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不久李煜的《虞美人》又传了出来,最终李煜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

不来还好。

注2:

当前景物先有才生出感慨,但是写作时逆写,是不是挺像现在的“标题党”?

2、下阕

写完当前事,再接入回忆和想象。

先是感慨: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又描写景物:

晚凉天净月华开。

这是当前景还是回忆?好像都说的通。

下面是回忆也是猜想: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二、句法

挑两句说一下诗家语。

1、秋风庭院藓侵阶。

地点状语:在秋风吹过的庭院里。主谓宾结构:藓+侵+阶。这一句省略了:在……里。

这是诗词中常用的句法,但是散文里会写成:

在秋风吹过的庭院里,苔藓慢慢地爬上了石阶。

2、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没有主语,但依然是有我之境。

3、壮气蒿莱

金锁已沉埋好理解,在散文里可以这样写。

但是壮气蒿莱?

就是壮气变(生)蒿莱,省略了谓语。例如:

故國(远离)三千里,深宮(住了)二十年。


三、以景语写情语

下阕只描写景物: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没有像上阙那样直抒胸臆: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不加评价而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凄凉悲伤的情绪。

结语

句法往往因平仄的要求而变化,因此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句法有明显区别。

所以说学诗词一定要通格律。

……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老街味道,并转发给更多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诗词创作。

@老街味道

2018-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