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在位15年,一直奉大宋为主,为何大宋还要狠心灭南唐毒死李煜呢?

泉泉小先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五代十国,是继大唐盛世之后,华夏大地又处在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不过这个时期持续时间并不长,只有57年。最后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上台,取代后周建立大宋开始,在以后的十数年,四面出击,相机灭了其他几个国家,南唐是宋朝最后灭的几个国家。

华夏,自秦始皇灭六合,统一天下后,又经汉朝经营400年,大一统早已深入人心,每到分裂时期,但一反有些实力的割据势力总想吞并别家,统一天下。五代十国之后,这个责任落到了宋朝肩上,统一天下,为何要保留南唐呢。至于毒死李煜,那是统治者为了自家江山或者其他因素吧,亦或是为了小周后的缘故吧!在这无从考证!


玉之溪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人。他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宋太宗毒死李煜,由头不仅仅是李煜的一首词。 李煜是宋军攻克南唐都城金陵的次年(976年)被押解北宋的京师开封的。当时宋太祖还健在,封李煜为“违命侯”、左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去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疑案。继位的宋太宗对于被灭亡的敌国君主李煜是不会放心的,虽然李煜成了笼中之兽。《虞美人》这首词,市井路人都耳熟能详。事实上,这首词很可能就是导致李煜被杀的主要导火索。这首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李煜对国破家亡的哀怨,透露着自己对故国的怀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随便一句,都在表达李煜对亡国的愤恨与哀怨。这对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室而言,无异于是李煜心存复辟之心的直接表露。

李煜即位时,北宋已经建立。因而李煜在位的十五年,其实都是在不断和宋进行抗争。李煜虽然表面上向宋俯首称臣,但实际并未放弃与宋抗争。他曾暗中组建了强悍的水军——龙翔军,努力改革南唐内政,改进科举制,大量招纳贤才。此外,即使是灭南唐的围攻金陵之战,李煜也亲自率全城军民抵抗宋,长达一年。
这么一个始终心想反抗宋,对宋假意恭维的南唐后主,在成为俘虏以后依旧心存复辟之心。对此,宋太宗为之大怒,合情合理。越王勾践的先例在前,宋太宗又怎么会愿意养虎为患呢?因而最终,李煜惨死于“梧桐深院”。


小凯侃历史


古代统治者都会为继任者扫除阻碍。

南唐拥兵数十万,更曾攻闽越,侵犯淮南,差点灭了楚国,这样的实力,如果有英明的主君,将会对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若南唐统一江南,与北宋划江而治,在外部还有辽国铁骑的威胁下,北宋也就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加上内部的节度使势力,赵宋王权很难维系。

何况南唐还有巨大的经济基础,令宋太祖垂涎欲滴,南唐经过三代发展,汇聚天下财富,鱼米之乡实至名归,加上便捷的航道运输,是北宋极为缺少的。

因此宋太祖赵匡胤灭南唐,既是想为子孙后代消除隐患,也是集结南唐的物资财富全力攻略辽国,因此南唐必灭!


多臻贵


灭南唐是大宋的战略决策,赵匡胤也是心怀天下,希望能一统江山的。

南唐的建立是十国之一的吴国大将李昪在公元937年灭掉吴国所建立的。

当时南唐建立后在诸多方面都是领先其他几国,后来到李璟手里开始败落,到了李煜这里基本是支离破碎。

后来李煜继位后就立马向宋太祖上贡,并表示自己一定臣服于大宋。

但是作为宋太祖来说,统一全国,那是他的梦想,所以三番五次的商量着如何找一个出兵的策略。

之后宋太祖和宰相赵普商量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来统一天下。

当时李煜很怕还主动上表要求去掉自己的国号,所有的官员都依次降级,当然了宋太祖也不会就此会放过他,宋太祖先是稳住李煜,慢慢分化瓦解。

其实让李煜死不单是大宋要统一天下策略问题,主要还是他自身的问题诸多。

1 .李煜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是放在诗词歌赋,爱好歌舞上面,对于国家政事懈怠,贪图自身安逸,不顾国家安危,才有后面局面。

2 .李煜不愿意去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为人软弱,不断的逃避南唐即亡的局面,不断的向自己的敌人示弱,畏缩,就是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下去。

3 .对于战事方面李煜也是一窍不通,对于他的这种浑浑噩噩的样子,大臣,百姓,士兵们都不满,民心皆失,这才导致后来宋军在攻打金陵的时候,他自己国家的百姓直接帮助宋军过江,快速向金陵前进直至城破。

4 .宋太祖是想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就必须统一天下,这是战略方针,不可更改的事,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统一是必须的。

之所以宋太祖毒死他,是因为李煜写了哀悼亡国的诗,后来皇帝不满直接就赐酒毒死了。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在?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也是他的绝命诗。


秋雁离


先说灭国。

南唐原已归附后周,后周既已改名换姓,属国自应一并收纳。太祖有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南唐地广人众,经济文化发达,然主弱军疲,如匹夫怀璧,无力自守。周谚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再说后主之死。

文人多情牢骚盛,词曲传情引祸端!后主工词擅曲,开一派先河。可以想见,其词曲传入故地,势必人心浮动,危及稳定。此悲剧之主因!

而后主原本是有可能平安终老的!至少,从赵氏对待柴氏一事可以看到希望。

只可惜此“后主”非彼“后主”,李煜学不了刘禅!而赵光义也不是赵匡胤!悲乎!

最后,歪诗一首致后主吧:

工词擅曲本天赐,

无奈却把帝位居。

安邦理政全无意,

终致家国尽归虚!





天地过客1971


我认为原因是忌惮。一是南唐李煜虽然以臣子自称,更有荒淫无道之流言,偏偏可以维持国朝十几年,同时可以抵抗宋军进攻一年。

二是传说,古有重瞳着八人仓颉、虞舜、晋文公、项羽、李煜、高洋,鱼俱罗,吕光。再有妻子称娥皇,和舜相似,在崇尚上天的古代,绝对是不可忽略的事情。

南唐形式

当时南唐位于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安定,采取“息兵安宁”的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成为当时五代十国绝无仅有的文化繁华地带,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而来,形成南唐的绮丽柔糜的典雅风气。后来李景通平定楚国和闽南骄傲自满,生活也变得奢侈糜烂,重用当时号称”五鬼“的谄媚之臣,国家国力不复之前,随后被后周打败,失去大半领土,去号称臣,偏安一隅。原本这一切都跟李煜无关,可是偏偏自己的哥哥李弘毅毒死自己的叔叔李景遂,自己过了不久也暴毙了。这个时候南唐只有一个继承人,就是重瞳的李煜。

为何忌惮?

李煜在位的十五年里先是大量重用旧臣稳定军心,国心。再次减轻百姓的赋税,大量的发展经济,坚壁清野,固守城池,防止北宋的侵略。

哪怕李煜继位后就向宋王朝进贡以示尊奉宋朝为正统,就连李煜在接见宋朝使臣的时候,都不敢穿黄袍,而是穿紫袍,以臣子像,甚至下令贬损仪制,可是这何尝不像越王勾践积蓄力量,赵光义甚至找不到理由攻打,但是卧床之塌岂容他人鼻息,这个种子埋下了就不会停止。

史料记载,宋太宗曾经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懦弱无能,荒淫无道吗?”潘慎修回答说:“他如果真的荒淫无道,为什么能守住国家十多年?”同时史料记载,当李煜在开封写了词,流传到民间后,江南的老百姓,读着词,哭得捶胸顿足。这说明李煜有能力有民意。也是因此赵光义必须找理由。于是让李煜上朝,李煜拒绝,赵光义因此出兵,历时一年,后又被封为违命侯。<strong>可以看出赵光义心里愤愤不平,早有杀他之意,诗词只是个机会,名正言顺。


荒芜历史说


当年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本来是对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可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表现出李煜反常的心理和异常的生活遇境。看到春花秋月就想起往事,和对故国的怀念,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最后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自己的愁,用奔流的汹涌翻腾的江水比喻满腹的愁恨。《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帅民间文化


宋太宗毒死李煜,由头不仅仅是李煜的一首词。 李煜是宋军攻克南唐都城金陵的次年(976年)被押解北宋的京师开封的。当时宋太祖还健在,封李煜为“违命侯”、左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去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疑案。继位的宋太宗对于被灭亡的敌国君主李煜是不会放心的,虽然李煜成了笼中之兽。我们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迭次政治运动的人,都还清楚记得,当时有一句很流行的政治语言:“地主阶级人还在,心不死”。

自古以来,新上台的统治者对于被推翻的统治者都特别警惕,生怕他们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从肉体上消灭被推翻的统治者,成了历史上新上台的统治者的首选之策。宋太宗自不例外。 据南宋初年王銍《默记》记载,宋太宗曾派归降的南唐旧臣徐铉去看望李煜,名为探望,实是侦察。太宗问徐铉:曾见过李煜吗?徐答:臣哪敢私自去见他!太宗说:你只管去,就说朕命你去的。徐铉乃前往李煜住处。李煜纱帽道服而出,抱着徐铉大哭,哭完后默不作声。忽长叹一声说:“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李平是南唐忠臣。其中潘佑任内史舍人。

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高谈不恤政事”。李煜不但骄奢淫逸,而且喜谈佛法,不理政事。潘佑上书极谏,李煜将其打入监狱,潘佑在狱中自缢而死。李煜言下之意是,当初如听了潘佑、李平的话,南唐未必会灭亡,他作为南唐国主,未必会成为俘虏被软禁开封。就是这句话,犯了大忌。 对于这句话的后果,《默记》有这样一段记载:“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徐铉看望过李煜后,宋太宗立即召见了他。在皇上追问下,徐铉只得如实报告李煜对他讲的话。加之李煜在42岁生日那天(七夕),命江南带来的歌妓歌唱弹奏,被太宗听到;李煜作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内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人报告给了宋太宗。宋太宗便认为李煜成了阶下囚还不老实,还在做复国之梦。于是向李煜算总账,将其毒死。

徐铉是李煜的旧臣,正是这位旧臣害了李煜。但徐铉并非有意要害从前的主子,他不过有点书生气罢了。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记载,宋太祖出兵南征前,李煜曾派徐铉赴开封向宋太祖求饶。徐铉很有才学,又很自负,自以为能说动宋太祖。他对宋太祖说:南唐国主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没有过失,为何要讨伐南唐呢?宋太祖说:你说大宋跟南唐就像父子,父子分两家行吗?徐铉无言以对。

《默记》所说“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这是讲牵机药毒性发作时的症状:全身痉挛,踉踉跄跄,头脚缩到一起。“前却”即进退。“相就”即互相靠拢。有的文章说,所谓牵机药,即中药马钱子,其中的毒性成分是马钱子碱。现在的灭鼠药主要成分就是马钱子碱。 宋朝皇宫政治谋杀及朝廷处置它怀疑和认为的“不庭之臣”(叛臣),需要相当数量的毒药。宋朝制定了地方向朝廷进贡毒药的制度。据蔡京之子蔡绦《铁围山丛谈》一书记载,北宋皇宫后苑附近,有一座毒药仓库,俗称“苑东门库”。该库所贮,“皆二广、川、蜀每三岁一贡。药有七等,野葛、胡蔓皆与,鸩乃在第三,其上者鼻嗅之立死”。毒死李煜用的牵机药,当来自这座毒药仓库。

李煜在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怎能知道宋太宗已为他准备好了牵机药。—— 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Hai子君


…李煜在位确是15年。其生平(937一978),岁寿41年。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作为国君,他只求一味苟安,不知体恤民困,又纵情声色,嬖周后姊妹。但作为文人,他著述甚丰,据传有《杂说》百篇,时人称之可与曹丕《典论》相媲美,惜今已不存。…又精于音律,曾为周后聆制舞曲,又整理过唐朝的《霓裳羽衣》,然时人则以为是亡国之兆。另外诗、文、书、画,皆所擅长,小词尤为精美。………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后主仓皇中仍不忘祷于神佛,尽焚藏书,尚作词云:“……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出降于宋,至汴京被受封“违命侯”,囚居。此后度日,日夕以泪洗面。太宗(赵光义)时使其旧僚往探李煜降后的境况,后主常抱持(旧僚)哀恸,又曰:“恨当时悔杀潘”。潘佑为南唐时的谏臣(忠良)。旧僚据实告之太宗,太宗衔之。至后主七夕生辰,太宗命李煜故伎作乐,创以歌词需写亡国悲恨。后主则倾写了《虞美人》一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向太宗谨呈,太宗才借赐生辰酒,内置牵机药毒杀了李煜!………后主的这首《虞美人》,也成了他与世诀别的最后绝唱!…[赞]…[玫瑰]…[祈祷]…[……月朦情遣心不碎,玉怜缓醉!]


桃花坞里桃花扇


在赵匡胤准备攻打南唐时,李煜曾派使臣求和,表示臣服,纳贡,还要放弃南唐皇帝身份,改称“江南国主”,而赵匡胤直接拒绝,并以“自己床边哪有让他人打呼噜的道理”为由发兵。最终灭掉南唐。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七夕节,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因而这首词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