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光大固收」倉位繼續提升,汽車、新能源是方向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本文作者

張旭/邵闖/鄔亮

摘要

1公募基金四季度末轉債持倉佔比攀升至18.4%。各類機構四季度均大幅增持可轉債。19Q4各類型基金增持力度明顯。除了偏債混合型基金,各類型基金19Q4倉位均穩中有升。

2、19Q4位列轉債基金重倉券次數前列轉債分別有光大、蘇銀、浦發、國君、桐昆、中信、通威、長證、G三峽、招路,G三峽與桐昆重倉次數增幅最為明顯。部分高彈性標的如遊族轉債、通威轉債、安圖轉債獲得部分轉債基金第一大重倉。

3、公募基金持倉個券存量比在40%以上分別為寒銳、星源、新泉、精測、旭升、洲明、玲瓏、一心、國禎、中來、視源、文燦,顯然新能源產業鏈以及汽車板塊獲得一致重倉,部分細分龍頭一心、久立、啟明獲青睞。

1、公募基金轉債配置總覽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公募基金2019年四季度末轉債持倉佔比攀升至18.4%。2019第四季度新上市轉債共30只合計發行規模903.41億元,截至19Q4末轉債市場總市值已由2019Q3的4048億元攀升至5104億元。其中,公募基金四季度末轉債配置市值為938.3億元,持有市值相比三季度末大幅增加195.7億元,公募基金轉債持倉市值佔轉債存量市值比重略升至18.4%,相比2019年中低點(二季度末)持倉佔比已提升2.4個百分點。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各類機構四季度均增持可轉債。根據上交所月度可轉債持有者結構數據,上交所2019年12月可轉債市值2635.41億元,基金持有市值突破419億元佔比15.9%,保險持有市值為232.9億元佔比8.8%,年金持有市值為186.3億元佔比7.1%,券商資管持有市值為162.8億元佔比6.2%,券商自營持有市值為148.2億元佔比5.6%,社保佔比4.6%,自然人佔比3.3%。第四季度單季度來看,機構投資者中公募基金19Q4單季度增持可轉債規模最多,為72.0億元;保險其次,增持63.8億元;年金單季度增持超過46億元;券商資管與自營單季度分別增持40.5億元、27.9億元;社保基金增持接近26億元,各類機構四季度均大幅增持。

2、基金配置市值與倉位

轉債配置規模來看,19Q4各類型基金增持力度明顯。考慮各類型基金配置風格的差異,我們將配置轉債的基金按轉債基金、偏債基金和偏股基金等3大類型進行討論。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偏債基金中,二級債基19Q4配置轉債規模最多,共359.9億元,相比19Q3增持87.3億元;一級債基配置126.9億元(+25.4),中長期純債基金配置91.6億元(+11.2),偏債混合基金配置66.2億元(+8.0);偏債型基金在三季度均增持轉債。

偏股基金中,靈活配置型基金19Q4末配置轉債84.2億元,比19Q3增持11.6億元;偏股混合型基金配置16.8億元(+0.9),平衡混合基金配置4.78億元(+0.79);偏股型基金在三季度均增持轉債。轉債基金19Q4配置轉債規模為176.9億元,相比三季度季度末增持45.2億元,增持規模最多。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轉債配置倉位來看,除了偏債混合型基金,各類型基金19Q4倉位均穩中有升。我們按同類型基金轉債持倉總市值/同類型基金資產總淨值計算各類型基金轉債倉位變化。

偏債基金中,一級債券型基金倉位提升最為明顯,上升至25.1%(+2.45pcts),其中轉債持倉市值較大的富國天利增長、興全磐穩增利等基金轉債倉位穩中有升,而東方紅聚利新增配置轉債規模超過9億元。二級債券型基金19Q4轉債平均倉位基本不變,倉位均值上升0.6pcts至27.7%,其中轉債持倉市值前十基金(包括易方達安心回報、易方達穩健收益、博時信用債券等基金)倉位均值提升均超過10pcts。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倉位基本不變(14.7%),其中轉債持倉市值前五的基金倉位波動均不超過4pcts。偏債混合型基金下降至22.5%(-1.43pct),其中轉債持倉前兩位的東方紅配置精選、泓德致遠倉位維持不變。偏股基金中,靈活配置型基金轉債19Q4轉債倉位均值穩定在11%附近,其中轉債持倉前列的安信穩健增值、安信新趨勢等基金轉債倉位波動不超過2 pcts。偏股混合型基金轉債倉位基本不變。轉債基金19Q4轉債倉位為90.8%,相比二季度末上升3.54個百分點。

3、轉債基金持券分析

3.1、轉債基金市值倉位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轉債基金積極加倉。19Q4共有39只轉債基金披露四季報,新增寶盈融源可轉債A、平安可轉債A。轉債基金淨值上升至220.67(+25%)億元,所持轉債市值上升至176.9(+34%)億元,資金入場加速。轉債倉位方面,轉債基金平均倉位上升3.5pcts,淨值前列轉債基金倉位變化分化,其中長信可轉債、博時轉債倉位提升超過19 pcts,中歐可轉債倉位下降超過15pcts,但各自對應股票倉位基本不變;其餘轉債基金倉位調整以加倉為主。股票倉位來看,大部分轉債基金維持或增加股票倉位,淨值前列轉債基金股票倉位依舊維持在高位。整體來看,各轉債基金權益配置思路依舊積極。

3.2、基金個券偏好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相比19Q3,19Q4各基金重倉券變化方向如下:

1、轉債基金來看,19Q4位列轉債基金重倉券次數前列轉債分別有光大、蘇銀、浦發、國君、桐昆、中信、通威、長證、G三峽、招路,G三峽與桐昆重倉次數增幅最為明顯。其中,光大、浦發、中信、G三峽等券獲各轉債基金第一大重倉次數最多,分別為15、5、3、3次,部分高彈性標的如遊族轉債、通威轉債、安圖轉債獲得部分轉債基金第一大重倉。2、公募基金來看,公募基金持倉個券存量比在40%以上分別為寒銳、星源、新泉、精測、旭升、洲明、玲瓏、一心、國禎、中來、視源、文燦,顯然新能源產業鏈以及汽車板塊獲得一致重倉,部分細分龍頭一心、久立、啟明獲青睞。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3、從公募基金持倉個券存量比變化來看(相比上一季度),發現基金持倉個券倉位提升前10位標的為精測、一心、文燦、大豐、明泰、啟明、清水、和而、百姓、創維,基金持倉個券倉位下降後10位標的為德爾、千禾、蒙電、長信、洲明、拓邦、大族、洪濤、藍思、水晶,與整體權益配置方向較一致。4、從申萬行業角度,19Q4配置比例升幅較大的行業:房地產、電子(半導體、電子製造)、銀行、傳媒、有色金屬(稀有金屬);降幅較大的行業:食品飲料(飲料製造)、醫藥生物、非銀金融(保險)、商業貿易、計算機。配置比例處在歷史高位、分位數超80%的行業是電子、家用電器、休閒服務、交通運輸、食品飲料;分位數低於50%的行業多集中在週期板塊,包括化工、機械設備、採掘、汽車、建築裝飾、鋼鐵、通信、國防軍工、公用事業、輕工製造、電氣設備、紡織服裝、商業貿易、計算機、醫藥生物。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5、風險提示

1)未進入轉股期新券配置信息的披露受到披露規則限制;

2)機構可配置轉債品種不及預期。

債券市場以穩為主——2019年下半年利率債投資策略

“包商銀行事件”滿月考

“包商銀行事件”影響暫平復

剛性兌付助推系統性風險

“殭屍企業”出清,關鍵是打破“休慼與共”!

從流動性傳導的角度理解較低準備金框架

如何看待近日資金利率的上升?

“債務置換”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為何我們認為TMLF不會缺席?

上調準備金利率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隱性債務會不會被兜底?

永續債不出表,央票不入表,商行不擴表,央行擴表不投放

詳述近期貨幣政策的疏導

►信用債(劉琛/曾章蓉/危瑋肖)

既要居安思危,又要往前一步 ——2019年下半年信用債投資策略

刻不容緩!288個地級市政府債務全掃描

企業的金融資產該如何審查?

10年時間,日本殭屍企業的比例提高了5倍!

2019年房地產板塊短期流動性壓力測試

經營困境企業處置案例梳理

►可轉債(鄔亮/邵闖)

公用事業行業轉債數量大幅增長,正股市盈率處於低位——光大證券重點行業可轉債研究系列之四

紡織服裝行業轉債數量漸長,存量券正股市盈率偏低——光大證券重點行業可轉債研究系列之三

輕工製造行業景氣度提升仍需時日,當前轉股溢價率偏高——重點行業可轉債研究系列之二

食品飲料行業市盈率處高位,存量券加速轉股——重點行業可轉債研究系列之一

當前轉債新券估值特性——可轉債指標研究系列之四

配置正當時——2019年下半年可轉債投資策略

可轉債商譽幾何?——可轉債指標研究系列之三

如何看當前下修博弈機會——可轉債指標研究系列之二

負溢價率看轉債情緒與結構——可轉債指標研究系列之一

光大證券·可轉債投資大會·圓桌論壇紀要

「光大固收」仓位继续提升,汽车、新能源是方向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