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刺血療法運用的是越來越多,但是刺血療法一定要謹慎,下面我們就說一下刺血療法的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1、操作規程

操作方法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也是刺血療法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非常重要。因此,在操作中一定要掌握好以下幾個步驟和要求。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一)針刺前的準備

1)消毒方法

針具使用前,可放入75%的乙醇中浸泡30分鐘左右,也可高壓消毒。 施術部位和操作者的手指應先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乙醇棉球脫碘。

2)體位選擇

治療體位選擇以施術者能夠正確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適為原則。 常用體位有3種,即臥位、坐位和立位。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臥位可分為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坐位又可以分為仰靠坐位、側伏坐位、俯伏坐位等。其適宜操作部位如下。

(1)仰臥位

適用於頭、面、頸、胸、腹部和部分四肢的穴位。

(2)側臥位

適用於側頭、側胸、側腹、臂和下肢外側等部位的穴位。

(3)府臥位

適用於頭、項、肩、背、腰、骶和下肢後面、外側等部位的穴位。

(4)仰靠坐位

適用於前頭、面、頸、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

(5)側伏坐位

適用於側頭、側頸部的穴位。

(6)俯伏坐位

適用於頭頂、後頭、項、肩、背部的穴位。

(7)立位

適用於委中等特殊部位的放血,但站立時應雙手扶住牆壁,以有所依託。

3)穴位選擇

取穴部位有3種:

其一,循經取穴放血。病在何經,就取何經穴位放血。

其二,表裡經取穴放血。某經有病,取與該經相表裡的經脈穴位放 血。

其三,局部取穴放血,病在何處就在何處放血。

(二)進針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進針是刺血操作的重要步驟,也是取得療效的關鍵。進針包括針刺 手法、出血量、治療頻率等幾方面內容。

1)針刺手法

本療法應根據不同的應刺部位(穴位或部位)和病情而選擇合理的針法進行(具體針法如前述)。

2)出血量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本療法通過放血治病,但出血量的多少要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情輕重和應刺部位不同適度掌握。針刺出血量的多少在古書記載不盡相同,或“出血如大豆”,或“微出血”,或“出血盈鬥”。

(1)確定出血量的原則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根據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情況而定。

①體質:一般年輕力壯,氣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體弱,小兒、 婦女則出血量應較少。

②部位頭面、四肢指(趾)部出血量宜少,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③病情:陽證、實證、熱證、新病刺血量宜偏多;陰證、虛證、久病則出血量宜少。

臨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也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而言 新病、實證、熱證、體質較強的病人,出血量較大,10 ~50毫升;反之則較少,1~5毫升。

(2)確定出血量的大小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在具體操作時,對刺絡出血量一般分為4 種不同類型。

①微量:

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滲血以及《內經》中所載“出血如大豆”、“見血而止”及“微出血”等情況。微量放血主要用於較大面積的淺表疾患如神經性皮炎、下肢慢性漬瘍、銀屑病、白癜風、末梢神經炎、頑癬以及慢性軟組織勞損、頭痛、不寐等。

②少量:

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大約半毫升),少量放血主要用於頭面以及四肢指(趾)部穴位的一些急性、熱性病,如感冒、急性結膜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瘧疾等。

③中等量:

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10毫升左右。主要用於一些外科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急症,如疔、癤、癰疽、乳腺炎、急性軟組織扭傷、中暑、各種痛證等,常在四肢部用三稜針點刺放血。

④大量:

出血量超過15毫升達幾十或者上百毫升,甚至更多的大量出血。這種方法多用於一些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證實證,如中風後遺症、腦震盪後遺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癲狂等。放血時可以用三稜針緩刺加拔罐或注射器抽吸。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刺血療法的治療時間,應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病情輕重而定。對慢性疾病如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腰腿痛、癲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等,可間隔1~2周刺血治療1次。若效果不明顯,可根據病人的情況適當增加。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躁狂不寧、急性腹痛等,可連續刺血治療1~2次,待病情好轉後,適當延長治療間隔時間。

多數患者經針刺放血治療1~3次就有明顯效果,但也有的病例需刺絡多次後才開始見效。臨床上治療次數多者達十多次,許多疾病只要能夠堅持治療一般都能夠見效或痊癒。

(三)出針

出針,又稱起針、退針。這是刺血操作過程中的又一重要步驟。出針方法可以分為兩種,即快速出針和緩慢出針。出針要求,一般根據針法不同而有所不同。

出針後出血,一般任其自然停止即可。若出血量過多,當達到出血量要求後要立即止血,可用碘酊棉球或乙醇棉球按壓針孔5 ~ 10分鐘,其血自止;若出血量不足,則在出針後擠壓針孔,使之出血或按摩上端血絡,以加速出血或加拔火罐吸拔血液和膿血、黏液。

2、注意事項

應用刺血療法應充分考慮患者體質的強弱、氣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 虛實屬性、輕重緩急等情況。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治療時,應對針刺工具、皮膚進行嚴格消毒,以防感染。如有條件, 儘可能使用一次性針具。

刺血療法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知道多少

•點刺、散刺時手法宜輕宜快,出血不宜過多,以數滴為宜。注意勿 刺傷深部動脈。重要器官及部位不可深刺,以免發生意外。

•操作時應避開動脈血管和高度曲張的靜脈以及靜脈大血管,選取 邊緣較小的靜脈血管進針,以控制出血量。

•針刺放血後短時間內一般不要外敷草藥,避免感染。急性期忌用 熱水燙洗或肥皂等刺激物清洗。

•放血療法刺激量較大,治療時應注意保持患者的體位舒適,謹防 暈針。

•避免抓撓,如局部有感染應運用抗生素抗感染。忌食辛辣、蝦蟹、 牛羊肉、濃茶、咖啡等燥熱發物。

二、常見反應及處理方法

刺血療法安全可靠,一般沒有什麼危險性和不良反應。但是,如果病人過分擔心,或操作時疏忽大意,或針刺技術不夠熟練,也往往會導致異常情況的發生。在施術過程中要嚴格消毒,規範操作,要熟悉人體解剖結構,注意不要刺傷深部動脈,同時要密切觀察病人的反應,防止發生暈針、血腫、動脈出血和皮膚感染等意外情況。若在操作過程中不慎碰到異常反應,應沉著、冷靜不要慌張及時進行處理。

1、暈針

【原因】患者精神緊張疲勞,空腹飢餓。

【現象】暈針是一種突發、短暫而完全性的意識喪失。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脈細,嚴重者瞳孔散大、光反應遲鈍、呼吸減弱、睫反射降低、大小便失禁。一般經過適當處理或不作任何處理,意識可自行恢復,多不留後遺症,但是發作時意識喪失可使患者自身受損或傷及他人。

【處理措施】針前要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顧慮;出現暈針時應立即停針止血,讓病人平臥休息適當飲溫開水;嚴重者,可用艾條艾灸百會穴或用毫針針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位。

2、局部血腫

【原因】針尖彎曲帶鉤使皮肉受損,或刺傷血管所致;針口閉塞,血液流出不暢,部分瘀血積蓄或拔罐時間過長所致。

【現象】出針後,針刺部位腫脹疼痛,重則皮膚呈現青紫色。

【處理措施】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見局部小塊青紫時,一般不必處 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腫脹疼痛較劇,青紫面積大而且影響到活動功能時可先作冷敷止血再做熱敷或在局部輕輕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3、動脈出血

【原因】多因技術不熟練,誤刺傷動脈所致。

【現象】血射如線,流血不止。

【處理措施】不要緊張,可用消毒紗布作局部加壓止血,出血即可 停止。

4、感染

【原因】多因操作時消毒不嚴格引起。

【現象】針刺治療幾天後,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情況。輕者一般全身症狀很輕或者不出現全身症狀,重者可出現發熱、怕冷、頭疼、疲乏等表現。

【處理措施】嚴禁在感染部位和該血管附近再進行刺絡放血,局部可貼敷上消炎膏藥嚴重者可口服消炎藥。

在用刺血療法的時候一定要牢記這些注意事項

我是劉閣大夫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