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小张和小王是一对“八零后”父母,他们的女儿莉莉今年12岁了,即将面临小升初的考试。为了女儿莉莉能步入重点初中,丈夫小张打算买学区房,他和妻子商量道:“莉莉快读初中了,这是重要的一步,咱们俩努努力买一套学区房,争取让孩子能上重点初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王问道:“可是咱俩不够钱,怎么办?”
丈夫说:“我都想好了,公司最近项目比较多,我打算再兼两个项目的经理,争取多拿些项目提成,然后咱们再到银行贷款,分期支付慢慢还。咱们俩辛苦点不要紧,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无独有偶,住在他们隔壁的小陈夫妇也在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

小陈夫妇的儿子康康虽然才3岁,但是夫妇俩早早地让孩子上了早教班。早教课程里包含肢体课程、逻辑课程、艺术与音乐课程等等。
肢体课主要是通过训练孩子的肢体活动,比如走、爬、抓、踢、跳、听、说等,让孩子四肢更协调;逻辑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而艺术和音乐课主要是让孩子通过画册和音乐提高感知能力。
康康的早教课程每周有三次,一个月需要花费两万元。小陈夫妇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能尽早开发康康的各项能力,让孩子的未来能够一帆风顺。

像小张夫妇和小陈夫妇这样的父母在中国数不胜数,大多数“中国式”的父母都未雨绸缪,早在地为孩子做好了准备,希望孩子们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式”父母的焦虑。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式父母到底在焦虑什么?

希望孩子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条件

在中国,成绩似乎是判断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所以许多父母都会为了孩子的未来,在孩子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或者辅导班,通过这样密集的“营养补充”来帮助孩子学习、成长。

希望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

“中国式”父母们在年轻时通过努力和奋斗,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财富,所以,他们希望能够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

他们像小张夫妇一样,购置学区房,让孩子能够顺利地踏进重点学校的大门;像小陈夫妇一样,花高价为孩子报早教课程,让孩子能够尽早“成才”;像《我的前半生》里的凌玲一样,送儿子参加国际夏令营,让孩子能够丰富眼界……他们希望通过良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远见卓识,赢在起跑线上。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焦虑的父母,会影响孩子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马东曾说:“中国式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焦虑感转移给了孩子。”

父母对待孩子焦虑的态度,会让孩子感受到紧迫感,而这种畸形的强化心态会让孩子心态失衡,脾气变得急躁,事情越做不好越是焦虑,心态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增加孩子犯错的几率

电视剧《亲爱的你》中有一个桥段:一个小姑娘考试考砸了,扛不住妈妈的批评,最终接二连三地考试失利,从班级前三跌到了倒数几名。

父母的起跑线教育伴随着的焦虑感让孩子倍感负担,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增加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出错的几率,最终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式”父母该如何缓解焦虑

了解孩子的天性,关注孩子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当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展、快乐健康地成长。智慧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成长越坦然,孩子的内心也就越放松、越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够更好地开发思维和创造力。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许多父母年轻时与名校失之交臂,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愿望,考上清华北大;年轻时没有赚到大钱,就希望孩子未来大富大贵、衣食无忧;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见世面,就希望孩子能够出国留学、出人头地……

中国式的父母常常把自己的希望灌输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将未完成的愿望开花结果。但对于孩子而言,以爱为名的束缚让他们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当中,让他们深陷水深火热当中。

杜江在《爸爸去哪儿》里对嗯哼说:“嗯哼,我希望你能明白,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只有当父母们放下偏执,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孩子的人生才能够阳光明媚、开花结果。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会孩子“输”是最好的“赢”

邹市明教育他的儿子:“你不能只想赢,也要学着输,输并不丢人。”

智慧的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赢,还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漂亮地输。因为输赢是人生的常事,只有坦然地面对失败,孩子才能有勇气面对困难,面对人生的挫折能够不倒下、爬起来!

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香港乐坛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手陈美玲,她的三个儿子先后入学了斯坦福大学,作为优秀的教育者,陈美玲选择“放养”自己的孩子,她让孩子明白自己选择的结果需要自己承担,所以陈美玲的三个儿子们对于未来的规划深思熟虑,非常有主见。作为母亲,陈美玲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成就梦想。

致“中国式父母”:放下焦虑,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既不是为了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愿望,也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别的人,孩子是他们自己,他们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过一生,无论平庸、辉煌,孩子们都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知道自己该活在何方、去向何处,作为父母,应该抛开焦虑,帮助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想成为的人。

————————————

我是绿叶妈咪,带着我的三岁宝宝一路成长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儿知识,和我一起做个好妈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