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三國演義裡死得最冤的十個人


三國演義裡死得最冤的十個人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相互之間征戰不休,死人無數。無辜百姓在那個時代猶如草芥,性命頃刻之間,說沒就沒。任你冤屈如海,又上哪裡說去?說了又有誰會管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死得最冤的十個人,看看都有誰。

這裡所說死得最冤,是指根本沒犯什麼哪怕是一點過錯,就被殺死;還有的人明明是好心,卻被誤殺;還有的人之所以被殺,只因為是大人物陰謀的一部分,必須得死。

有人會說,那些犯言直諫的忠臣死得最冤。也有道理。明明是出於維護統治者的利益,進了忠言,卻被殺了,難道不冤嗎?可話又說回來了,做為臣子,既然是犯言直諫,肯定是和統治者的意見相違背,人家就不願意聽這些話,你偏要說,惹得人家火起,不殺你殺誰?所以說,忠臣被殺說冤也不冤。

下面就來排一排死得最冤的十個人,看完了,就知道他們是不是最冤的了。


第十位 袁紹的獄卒

官渡之戰中,沮授因諫,得罪袁紹,被袁紹下獄。在曹操要火燒烏巢之夜,沮授夜觀天象,見太白逆行,侵犯牛、鬥之分,知道大事不好,預兆烏巢要遭劫。他急忙讓獄卒領他去見袁紹,把事態稟告袁紹,哪知袁紹不但不採納,還斥責沮授一頓。並遷怒獄卒,怪其放沮授出來,把這個倒黴的獄卒給斬了。

死的這獄卒,當他聽沮授說事態嚴重,怕壞了大事,袁紹責怪他,這才把沮授領到袁紹面前。哪知好心卻送了性命。如果他把沮授放跑了,袁紹斬他到也可。唉!袁紹這個混球,也活該失敗,只是,冤殺了這個小小的獄卒。

雖然他死的冤枉,但與後面的這些人比起來,還不算冤,故把他排在第十位。

第九位 東吳殺于吉的小卒

"活神仙"于吉招搖過市,惹怒了小霸王孫策,把于吉殺了。于吉死後,陰魂不散,纏著孫策。孫策被鬼纏身,看誰都是于吉。他看見"于吉"走來,一刀飛去,哪知是前日奉命斬首于吉的小卒。

從這點上看,于吉不仗義,冤有頭債有主,你既然和孫策有仇,就該衝孫策一人,是索其命也好,是傷其身也罷,憑你的本事,別人也不好說啥。可他不該和一個無辜的小卒過不去,假借孫策之手殺了小卒。小卒砍你腦袋不假,可他也是奉命行事,他要是不殺你,別人也會殺你,另外他如果違抗命令,孫策就會殺他。你既然是神仙,孫策殺你你不會跑啊?不會變化啊?看來於吉與左慈差得太遠,難怪孫策一看他就來氣,殺他不錯。可惜了這個無辜的小卒

第八位 曹操的門吏

曹操要試一下曹丕和曹植的才幹,令各出鄴城門,卻暗中吩咐門吏不放。曹丕先到城門,被門吏所擋,只得回去。曹植一見慌了,請教楊修。楊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擋者,竟斬之可也。"果然,曹植聽其言,出城,門吏阻擋,被曹植斬了。

死的這個門吏著實冤枉,聽曹操的吧,被曹植殺,不聽曹操的吧,把人私自放出城,就會被曹操殺。不管聽誰的,都得是死。不過楊修如果不出這個主意,門吏還不會死。也可以說門吏也是死在楊修手裡。曹操就為了試一下兒子們的才能,就要了一個無辜小人物的性命。看來在亂世,百姓的性命確實就像螻蟻一樣,說不上啥時候命就沒了。好在後來出餿主意的楊修也被曹操殺了,也算為這個門吏報了仇

第七位 曹操的侍者

曹操心疑,怕有人在睡覺時害他。常吩咐左右說:"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他睡著時被子落地,一個近侍慌忙去撿被子。曹操躍起拔劍殺之,然後又假裝睡著。醒來裝糊塗,痛哭。其實這一切都是他自導自演的,就為了讓眾人相信他睡覺時好殺人,以免別人謀害他。

這個侍者見被子落地,要是不撿起來,曹操怪罪下來,弄不好也會被殺。可去撿,正好上了曹操的道,必死無疑。冤死也沒地方說理去。

第六位 秦明

司馬懿使反間計,派鄭文假投降諸葛亮,到時候好裡應外合。投降的理由是:司馬懿用人不公,秦朗的武藝不如鄭文,卻讓秦朗當先鋒官,鄭文一氣之下,投靠西蜀。

為了證實事件的真實性,司馬懿又派秦朗的弟弟秦明假扮秦朗來追殺鄭文。諸葛亮為了驗證真假,派鄭文迎戰秦明,結果鄭文一合就斬殺了秦明。哪想到,卻被諸葛亮識破。識破的理由是:司馬懿不輕用人,既然讓秦朗作先鋒官,武藝肯定很高,鄭文斬的這人肯定不是秦朗。驚慌之下,鄭文只好招承。

這裡就說說死的這個秦明,著實是冤。在司馬懿的計謀裡,秦明必須得死,這樣才好讓諸葛亮心安。換句話說,為了騙過諸葛亮,絲毫不在乎秦明的死。在司馬老兒的毒計裡,秦明的命和一個物件差不了多少。可悲的是,秦明到死還矇在鼓裡,絲毫不知道自己成了人家手中的一個道具。

司馬懿的這個計策,如果用在別人身上備不住還能得逞,可和孔明來這套,就有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後文裡諸葛亮將計就計,大敗司馬懿,秦朗也在亂軍中被殺,鄭文也被諸葛亮斬首。可以說,司馬老傢伙這條計太蠢了。

第五位 來使

來使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群體,是指那些專門去下書的人。俗話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在古代這也是一條約定俗成的公約,大多數時候還能遵守。可也有些人不管這些,還專殺來使。

周瑜殺過,韓遂殺過,劉封殺過,公孫淵也殺過,東吳大夫程秉若不是眾人苦勸,也被劉備殺了,等等等等。

可以說,當上使者腦袋就別在褲腰帶上了,不知道去了還能不能回來了。可主人讓去還不敢不去,抗命不尊也是死罪。

按理說,一個下書人就是負責把書交到對方手裡,接書的一方根本沒必要和一個無辜的送信人過不去,書的內容是好是歹,和下書人毫沒關係,你有氣也好憤怒也罷,有本事和對方首領爭鬥去,拿一個下書人撒氣算什麼本事。

也怪,殺使者的這些人下場都不好,都是死於非命,也算是報應。

當然,重賞來使的事也有,就看使者造化了,可惜,這樣的事太少了。

第四位 蔡瑁張允

蔡張二人一心為曹操訓練水軍,可卻被周瑜的一封書信丟了性命。

按理,蔡張二人賣主求榮死不足惜,可在這件事上,著實是冤枉。明明是為曹操效力,誰知曹操中計,說殺就殺了二人,二人到死也不知犯了何罪。更可氣的是,二人剛死,曹操就明白中計。也怪劊子手下手太快了點。

第三位 曹操的糧官 王垕

曹操攻打袁術時,軍糧殆盡,眼看軍心不穩。曹操想出了一個損招。讓糧官王垕故意剋扣軍糧,致使軍士嗟怨。曹操見目的達到,就和王垕說,要借他一樣東西。丞相要借東西按理說哪敢不借?可這樣東西借了沒法還,啥?腦袋,誰敢借啊!可由不得王垕了,曹操一聲令下,刀斧手就把王垕腦袋給砍下來了,然後曹操把王垕人頭示眾,說王垕剋扣軍糧,故而殺之。可憐的王垕,就因為曹操要欺騙軍士,就把他的腦袋借走了。

第二位 呂伯奢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和陳宮倉皇出逃。到了成皋,曹操二人投奔到曹操父親結義兄弟呂伯奢家。伯奢見曹操到來,就想隆重招待二人。他讓家人殺一口豬,他自己去到鄰村打酒。安排的倒是好意,但可惜的是他未事先和曹操說要殺豬,曹操心疑,探聽到後院有人說到:"縛而殺之,何如?"也怪這些人,殺豬不就得綁上嗎,還用商量啥,結果曹操誤以為是要殺他,就和陳宮二人把呂伯奢一家八口全都殺死,半路遇見伯奢打酒回來,把伯奢也殺了。

可憐伯奢一家,本來好心好意要殺豬打酒招待曹操二人,就因為曹操心疑,致使一家喪命。

第一位 劉安妻

劉備途中到村裡求食。遇到獵戶劉安,劉安請劉備到家,因沒有肉招待劉備,竟然把妻子殺了,煮肉給劉備吃。

這可以說是三國中最令人驚悚的事件了,用渣男形容劉安是高抬他了,純粹是狼心狗肺之徒!身為丈夫一家之主,掙不來食物倒也罷了,竟然忍心把同床共枕的妻子殺了,供客人吃。莫說在三國,放眼中國歷史也是罕見!他做了這事,竟然還被包裝成正面人物,成了仗義之人。劉備得知他吃的是人肉,竟然沒吐也是夠一說。曹操聽說此事,以曹操平時為人,應該是怒斬劉安才對,可也被感動,竟然以金百兩賜之。

劉安得金百兩,應該又能娶一房妻子了,可問題是,哪家女子敢嫁給他啊!做他媳婦,不定哪天招待客人沒肉了,用妻來湊,這誰受得了。另外提及的是,劉安老母還在,不知道他殺妻子時他老母同意否?這一家人,細思極恐,就連筆者也不敢往下寫了。

可憐的劉安妻子,堪稱是三國裡最冤枉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