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有哪些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被證實是聰明的事情?

歷史中百科


1945年9月23日,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部接到了來自延安的緊急命令:“向東北進軍和運送幹部是目前關係全國大局的戰略行動,有決定性的作用,延遲一天即有一天的損失”!這也標誌著各部隊轟轟烈烈的“闖關東”正式開始,同時接到命令的還有駐紮於蘇北淮陰的新四軍第3師。

(新四軍3師師長黃克誠)

黃克誠任師長的這支英雄部隊,是當時確定進軍東北人數最多的部隊 ,待命出動的有四個主力旅和三個特務團共計35000餘人。並且新四軍第3師的前身就是“八路軍南下支隊” ,乃是為了支援陳毅粟裕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黃橋決戰,於1940年在黃克誠的率領下到達蘇北的,本來就是八路軍的老底子。

在出發之前,黃克誠所部曾經接到通知,要求3師留下大部分武器裝備,移交給留在蘇北堅持鬥爭的其它兄弟隊伍,然後僅攜帶少量輕武器前往東北。這個通知的起因,是最早進入東北的八路軍冀東軍區曾克林部,已經獲得大批日式武器,蘇軍甚至一度將日寇的軍用倉庫交與曾部管理,因此曾部擴軍迅速,同時向延安彙報當地武器裝備極為豐富。

(林彪)

這對於嚴重缺乏武器裝備的我軍來說,當然是重大利好消息,山東軍區的出關部隊可以獲得極大補充,而留在蘇魯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也將大大改善裝備情況,一舉兩得。所以在山東軍區奉命出關的60000多部隊中,絕大部分照此通知執行,以期更加壯大隊伍。

但是黃克誠師長對此持反對意見,他沒有輕信東北到處是武器和物資的說法,下令全師帶齊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彈藥,甚至還要求各旅、各團帶上過冬的棉衣出發。在這位後來的開國大將看來,一支部隊若沒有全副武裝而前往另外一個陌生的戰場,那將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黃克誠大將)

看著其它兄弟部隊輕裝前往東北,而第3師數萬官兵卻要負重長途跋涉,當時有許多幹部戰士會覺得黃師長有點“傻”,空手出關然後集體換裝日械豈非更划算?然而隨後的事實證明,黃克誠這一舉動非但不“傻”,反而具有驚人的預見性。

從蘇北到關外有上千裡的路程,當第3師的指戰員靠著兩隻腳走到遼西時,已經是東北天寒地凍的11月份(行程50多天)。而在這兩個月裡,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率領的蔣軍第13軍、第52軍已經突破山海關,正在向東三省腹地武裝開進,延安則命令已經到達東北的林彪組織部隊反擊,以阻擋敵人的攻勢。

(楊國夫中將)

1945年11月16日,林彪司令員在興城最先遇見了八路軍山東軍區第7師,這是由原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開國中將)率領的8000多山東子弟兵。林彪驚訝地發現,楊國夫師不僅嚴重缺乏武器彈藥,戰士們還穿著單衣,許多戰士甚至沒有鞋而赤著腳作戰!因為長途行軍早已經把鞋子走爛了,卻沒有地方可以補充。

幾天以後黃克誠率部到達東北與林彪會面,他們的一致看法是,進入東北的我軍已面臨極大的困難:在重慶和美國的政治壓力下,蘇軍不准我方進入大城市,不准我軍接收日軍留下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也沒有地方黨組織和政權提供支持,來自山東、蘇北、晉察冀、晉冀魯豫、陝北的11萬大軍面臨“七無”的尷尬境地。

(新四軍3師部隊行軍中)

經請示延安後,林彪命令東北人民自治軍(東野前稱)實施“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放棄與敵人的正面硬頂,因為蔣軍隨後到達的第71軍、新一軍、新六軍等部都是美械精銳,缺槍少彈的我軍暫時無力與敵正面交鋒。而在掩護我軍主力戰略展開以及後來的四平保衛戰中,新四軍3師都承擔了最重要的任務,無它,只有這支部隊人數最多、裝備最齊、戰鬥力最強。

在東北野戰軍後來組建的主力縱隊中,聞名天下的二縱(第39軍)和六縱(第43軍)都有新四軍3師的老底子,他們在東北解放戰爭初期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作用。而正是黃克誠師長的先見之明,讓這支部隊能夠迅速投入戰鬥,已經不是什麼“聰明”層面的問題,這是開國大將黃克誠的大智慧!

(杜聿明到達東北)


度度狼gg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事。九年制義務教育中一個班級中很可能被安排一位“特別”的學生,而C君就是在三年級轉入我班的。C君除了學習學習差點,精力旺盛點,說話含糊點,眼距寬點,其他倒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大概是四五年級的一次秋遊中安排我們去摘蘋果每人限定2斤大約是12個。有比較實誠的摘12個,有比較貪婪的摘了17,8個。正在大家在回校的客車上談天說地時,突然聽到一個尖銳的聲音喊道:“老師,你看C君摘了多少。”“不是讓摘12,3個你這是摘了多少?”老師被氣笑了。我們循聲望去看著C君漠然的展示著戰利品(目測至少有40多)答道:“我以為只能摘12個,地上隨便撿呢。”頓時全車鬨笑,而我的笑容卻在瞬間凝固住了。大有頓覺今是而昨非,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悟。其中誰智誰愚,誰暗誰明,誰假誰真不肖分辨。但其中道理卻是真實不虛。正如佛家公案:哪一塊不是好肉?我所識之愚非他人所識之愚,他人所識之智亦非我所識之智。況又有時勢異也,來日方長八個字實在是讓人不能分辨。


使徒不來


當年我們生產隊土地承包下戶時,公路邊的田都不要,因為水不能直接流進田裡,每年打田栽秧都要安管子和抽水機好幾次,而且公路上的碎玻璃、小石子很容易灑到田裡去,大家都不要,幾晚上都分不下去,最後本隊的一個來自外省的上門女婿說他要才分下去了,大家還贊成他的面積可以適當的多釆點。為此這個上門女婿回去被岳父、岳母、媳婦埋怨了好久他也不解釋。頭一兩年大家還在笑這個上門女婿傻,慢慢的大家都不笑了,因為種水稻難抽水,他就開始種菜,由於離公路近運輸也方便,每年賣菜的錢還比種水稻多,而離公路遠的田全部都要靠人力擔和背。大家這才發覺公路過的田的好處了。

可是,這些還不算,又過了幾年,手中有了錢,他就在公路邊修了幾間房子,一樓的作為門面房再出租,就這樣每年修幾間,一直到前幾年拆遷時他的房子光門面房就十多間了,而離公路遠的田每畝只補償了幾萬元。


用戶936520113656


記得以前有個外國名人小的時候,有個女人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說無論他選哪一邊都送給他,讓他選,於是他就選了五元的。女人非常驚訝這孩子為何這麼傻,就到處宣傳,便引來很多人也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來試探,結果都是一樣。而該名人小時候也因此賺了很多錢。


韻舞瑤池1


90年代初期,我在老家種地,那時候種地和現在一樣,基本不賺錢,很多人紛紛把土地退回了村裡不種了。

我當時在村裡幹會計,那時候村裡沒有錢,工資發不出來,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別人不種的土地我來種,到了年底,我的工資就用土地承包費來抵賬。

我的這種做法當時在別人來看是一件很傻的事,別人往外交土地,我往家要土地,其實當時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事,不這麼辦,村裡沒錢發工資,用土地承包費來抵賬也比拖欠工資好。

風水輪流轉,20的多年過去了,家鄉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於城市的不斷擴展,家鄉成了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土地變得金貴了起來,一但遇到土地徵用,地上附著物就會給一比不少的賠償款,或許將來我會因為當年辦的“傻事”而得到一定的財富。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其實本來不想說這個事情的,但實在是太傻了,但是看上去很傻的舉動,卻體現出一位父親的“大智慧”,多年後不知道這個小孩看到這麼一幕會作何感想

在2017年6月19日,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走丟了一名十歲的男孩,名字叫做王俊哲,不得不說,名字還是很好聽的,一看就是知識文化分子的人給取的。

王俊哲父親發現孩子走丟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報警,既然報警找小孩,肯定是要照片的,然後這父親就提供了一張照片。

照片是這樣的:

(當時看到這個微博的時候,我就傻了啊,這找兒子的是親爹吧)

照片給民警後,民警迅速在“兒童失蹤信息平臺上”緊急發佈了,這一發布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畢竟這個照片確實太有個性了一點。

然後微博就成為了這樣的情況:

看著很傻的事情其中卻有著大智慧

很多人覺得放自己兒子這麼一張照片,是不是有點太蠢了,並且顯得這個爹都不正經。


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其中照片的吸引性,這張照片發出來後,就能夠被人迅速記住,並且在歡快之餘還有著非常強烈的分享意味,這就不單單是尋找一個孩童了。

全國每天在這個平臺上發佈的信息何其之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底了,所以沒有點特別的,還真的不一定有人關注,這就是父親的大智慧。

這張照片看似非常傻,非常好笑,但是同樣的吸引眼球目的已經達到了,並且孩子失蹤了,找到孩子才是重要的,其餘的都是可以放一邊的。

這個被民警放在平臺上的照片,因為其獨特性被眾人紛紛轉發,沒有多久轉發量就破萬,最後轉發量甚至達到了驚人的兩萬多;兩萬多的轉發量,閱讀量至少也達到上百萬了,所以這個“日後註定出名的娃”最後被找到了,僅僅9個小時,就被人在火車站發現。

找到後平臺撤銷了其發佈,並且發佈了一條找到的信息:

孩子找到了,眾人就有輕鬆的氛圍了,紛紛送上祝福之餘,還不忘記調侃這一位小男孩(估摸著這小孩看到了,肯定會懷疑人生)

結語:

看來一個父親太機智,也不是什麼好事,很多人都笑稱:“別讓孩子看到這個照片,不然又該離家出走了。”

父親三連:

1.照片發出去證明是親爹

2.照片提升了轉發量,也提升了關注度

3.這個照片,不是我吹,看第一眼我就記住了這個孩子,都不帶看走眼的


筆下點史


你殺了一個人,後來發現這個人的兒子很有潛力,那你會怎麼辦呢?


自詡聰明的人第一反應肯定是:把這人的兒子殺了,免得養虎為患。


2000多年前,一個國君的卻做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傻的做法是:把女兒嫁給他。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聰明到基因裡的做法。


鄭桓公之死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王后申後、外孫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為王后和太子的事情,大為惱怒。

於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並同時殺害了鄭桓公。

鄭桓公是個非常有憂患意識的人,早就意識到周王室要完犢子,2年前在太史伯的建議下,暗中開始籌劃東遷事宜。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鄭桓公請求周幽王,向東遷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陽)以東。得到周幽王同意後,鄭桓公便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

虢鄶二君因鄭桓公是當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權重,並貪圖禮品豐厚,於是各自獻出五座城池。鄭桓公聞訊大喜,如此鄭桓公便有立國的基礎。

不久,鄭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東遷。

根據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的京城。

鄭桓公被殺後,鄭國人共同擁立他的兒子掘突為國君,也就是所謂的鄭武公。

聲名鵲起的鄭武公

本來申侯應該注意不到鄭武公,但鄭武公是個有能力的人,風頭越來越高。

周平王宜臼繼位,遷都洛邑。晉國出兵護送王室,鄭國護送周王室的鐘鼎禮器。

周平王因鄭武公護送東遷有功,於是任命鄭武公繼承其父鄭桓公的職務,擔任周王室的卿士。

這意味著鄭武公拿到了頂級權貴圈子的門票,開始被權貴們注意到。

鄭武公繼續堅持父親制定的東擴戰略計劃,一方面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一方面進一步實施攻滅東虢國和鄶國,吞併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的具體行動。
鄭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鄭武公佔領鄶國都城制邑(巖邑,今河南新密曲梁鄉大樊莊),滅亡鄶國。

鄭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鄭武公佔領東虢國都城(今河南滎陽廣武平城),滅亡東虢國。然後橫掃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

鄭國鳩佔鵲巢,把國都遷到鄶國故都,使原來的寄帑之地變成自家地盤,並把舊部從陝西遷到河南,以“鄭”為號新建城邑。

從此,鄭武公使鄭國成為了當時不如小覷的諸侯之一。

申候的策略

看這鄭武公的冉冉升起,心理最慌的就是申候。為什麼?很簡單,鄭武公的父親鄭桓公就是因申候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而死。

申候是鄭武公的殺父仇人,而現在鄭武公勢力越來越強,若鄭武公要為父報仇,申候怎麼可能還高枕無憂。

尋常人的想法顯然就是直接把威脅扼殺在搖籃裡。

但申候不愧為能操縱東西周交替的政治家,選擇了看似很傻,但實際聰明的做法。

申候將自己的另一個女兒嫁給鄭武公。

可以想見,鄭武公起初應該是排斥這一安排的。

從時間上看,公元前770年鄭武公繼位,直到9年後才娶武姜,此時鄭武公已經年到中年。

且史料並無記載鄭武公有其他配偶,可以推測,鄭武公的這段婚姻安排很可能是政治聯姻。


申候的心機

申候的這種策略看似很傻,但實際聰明到基因裡。

東周剛剛成立,周平王是申候的外孫,毫不誇張的說,申候當時是個權勢滔天的人。

鄭武公當時雖然勢力正在增長,但無奈體量還小。申候的權勢對鄭武公有極大的誘惑,鄭武公還需要藉助這一力量。

但一旦接受這場政治聯姻,申候的目的就達到了,至少,自己血脈能得到流傳,武姜嫁給鄭武公後,至少能活得不錯。

事實上,得益於申候的影響力,武姜甚至可以直接偏袒小兒子,要求鄭武公廢長子立次子。

人們通常認為武姜要求廢寤生立叔段是因為偏心,老李則認為,這更多的是為了驗證權勢強弱。

試想,若武姜所代表的權勢團體明顯弱於鄭武公代表的權勢團體,武姜還能“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位,而後花了22年才處理完叔段的問題。

可以想見,申候的策略有多聰明。


《史記》

《左傳》


李斯特說


要說歷史上被大家公認很傻的事情,就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竟然讓一個白痴兒子當皇帝,並且還開歷史倒車,大肆分封親王,重用外戚,導致賈后專權和八王之亂,最終西晉帝國也在骨肉相殘中走向滅亡。

表明上看,司馬炎的這個行為非常愚蠢,因為,只要是個智力正常的人,都不會讓一個白痴兒子來當皇帝,更不會開大肆分封親王和重用外戚,因為兩漢時期的外戚和藩王之患,那是歷歷在目。

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把歷史鏡頭稍微拉長400年來看,就會發現,如此簡單的道理,不但司馬炎不知道,就連那個時代的所有政治強人都不知道。



首先,後趙開國皇帝石勒,雖然沒選擇一個白痴當皇帝,卻也是選擇了幼小的兒子當繼承人,同時他也大肆分封親王和重用外戚,當然,最後的結果也是悲劇。

後來,石勒的弟弟石虎奪取皇位後,他覺得司馬炎和石勒兼職就是蠢到家,因為,讓白痴或者幼小兒子當皇帝,這不是典型的讓大家覬覦皇位。所以,石虎上來後,那是選擇最有能力的兒子當繼承人,並且還重點培養他,結果呢,這個兒子崛起後,第一個要殺的人,竟然是石虎。

後來,這個兒子被石虎殺後,他又改立另外一個成年兒子當太子,不過這次他吸取教訓,另外再立一個強勢的兒子為親王,讓他們兩個相互制約,可結果呢,先是太子將這位親王給殺掉,接著他又準備殺掉石虎。最終,太子全家都被石虎殺掉。

傷心欲絕之下,石虎終於明白司馬炎和石勒的良苦用心,所以兜兜轉裝一大圈,石虎又回到了他們的老路,他也選擇了一個幼小的兒子當繼承人,同時大肆分封親王和重用外戚,當然,最後的結果也是悲劇,但好歹石虎自己可以安然的度過後半生。



再後來的匈奴開國皇帝劉淵、成漢開國皇帝李雄、還有前秦的苻雄、苻堅,以及劉宋、蕭齊、蕭梁、甚至北方高家的北齊帝國,幾乎都遇到和石虎這樣的情況。

甚至到後來的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以及前期的李世民,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所以等到李世民晚年時,他也決定照搬司馬炎的佈局。

總而言之,司馬炎大肆分封親王,李世民也大肆分封親王。司馬炎優秀的兒子很多,卻選擇一個白痴兒子當太子;李世民優秀的兒子也很多,但最終也選擇一個最弱小的李治當太子;同時,司馬炎重用賈氏這個外戚,李世民也重用長孫氏這個外戚。

當然,李世民還自作聰明的做了一些改變,比如,司馬炎給了分封的親王們很大的權限,但李世民卻限制了諸王的許多權力。

結果呢,整個李氏皇族,差點讓武則天給一鍋端掉,如果不是有幾個李氏皇族是武則天的親兒子和親孫子,大唐江山恐怕就三世而亡了。對此,李世民如果泉下有知,恐怕還不如全盤照搬司馬炎的。



當然,不僅僅是千古一帝李世民,還有大明朝的鐵血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也是分封親王,同時捨棄自己眾多優秀的兒子,選擇一個弱小的皇孫來當繼承人,當然,在朱元璋看來,朱允炆雖然弱小,但起碼不是白痴,所以他的選擇自然要高過司馬炎。

但結果呢,朱允炆確實不是白痴,但卻自作聰明,上來就對強行改變朱元璋的佈局,結果惹得身死國滅。要不是朱棣也是朱家的成員,大明朝那也是二世而亡。到時朱元璋的史書上的評價,恐怕還不如司馬炎。

從這層意義上說,司馬炎乾的事情,雖然表明上看起來很傻很蠢,但從事後長達400多年的結果來看,司馬炎做的這些蠢事,卻顯然被證明是最明智的決定。

因為,這400年裡面,任何試圖超越司馬炎的努力,最後都被證明是徒勞,以至於後繼者最終只能沿著司馬炎這條路繼續前進。

至於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又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我就不再多說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司馬炎留下的政治佈局,看起來很傻,但卻被後來的事實證實,這是一件是聰明的事情,幾乎是當時條件下,最好最明智的選擇。


我是趙帥鍋


古代女性沒有內衣,她們如何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呢?歷史上,菲瑪莉的出現,讓女性的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但是,在她剛發明被稱為“胸罩”的東西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看好,但是,事實證明,她的這些發明被證明,惠及了全世界的女性,使女性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新的解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雪專門查找了一下史料典籍,其實,很多事情,在當時都不被看好,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後,才被證明是非常正確和聰明的事情。小雪今天講的,就是關於人類發明“胸罩”的那些事。

文藝復興以前,歐洲女性身體幾乎不受束縛,她們用襯衣作為自己換洗的內衣,一個被稱為“對稱圓球形遮胸”的東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我們知道,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女性們以身體不受束縛為榮,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可是,在工廠勞作的女性們都以襯衣裹胸,作為支撐胸部的物件。

在我國也是如此,我國曆史文化悠久,女性都是用布包裹自己的胸部,達到束胸的目的,和其他國家的女性一樣,女性胸部大解放,基本發生在十九世紀以後。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這個東西剛開始發明出來以後,很多人都不看好,這樣的東西穿到身上,想象一下,是多麼的難受,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不敢嘗試。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佈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在這個服裝設計師的策動下,一場人類束胸運動就此揭開,很多當時質疑亨利的人,都表現出了對胸罩的濃厚興趣。

事實證明,胸罩的普及,為全世界女性帶來了福音和便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慢慢的,人們開始接受這個東西,女性們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撐,增加舒適性與活動力。

在我國,民國時期的女性,在接受西方民主運動的新時代女性看來,胸罩非常人性化,於是,在中華大地上,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就此拉開,胸罩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而保羅·波烈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1901年,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西、比、荷等十一國公使談判。李鴻章裝傻充楞,最後一次維護了清政府的顏面。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居然宣戰。慈禧太后居然敢對世界排名前11位的國家宣戰。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光緒跑了,城防總司令王懿榮跳井自殺。北京城淪落到八國手裡。慈禧終於知道自己玩大了。出城第一道命令,命令清軍剿殺義和團。義和團迅速失敗。第二道命令調兩廣總督李鴻章興夜趕往北京,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議和全權代表。



李鴻章已經七十八了,從廣州起身奔北京談判。到上海他不動了。各國公使只好紛紛到上海去見李鴻章。李鴻章先會見美國公使,說:“你看我的柺棍兒,是你們的前總統格蘭特送給我的。”美國公使流露出崇拜的表情,李鴻章很快把他送走。然後叫來俄國公使,李鴻章與他相談甚歡。美國俄國公使都是一副心滿意足的表情走了,其他國家的公使都坐不住了,認為清政府一定給與美國俄國很優惠的條件。其實李鴻章希望八國公使窩裡鬥。然後李鴻章進北京跟11國談判。



各國公使拿出一個草稿來說,請清政府在戰敗國的和約上簽字。李鴻章說:“我們不是戰敗國,我們絕不是”。其他國家公使都暈了:你不是戰敗國,我們幹什麼來了?咱們談什麼呢?你為什麼說你們不是戰敗國?李鴻章噘起鬍子說:“我們沒有宣戰啊。我們也沒有打仗啊!你們把宣戰戰書拿出來。你們手裡這個宣戰戰書不算數。你們查查檔案,當時這個詔書我也見著了。我當時給你們回覆了什麼?”李鴻章給外交公使的回覆寫著什麼?

“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這是胡鬧,廣東不聽。“我早告訴你們,這是皇上太后被壞人劫持了。這個詔書是假的。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宣戰。那就沒有戰爭,當然也沒有戰敗國的問題。你們幫我們鎮壓義和團,清政府肯定會給你們錢。但是土地一寸沒有!”

1901年,清政府與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不久,自稱是清政府“裱糊匠”的李鴻章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