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大家都知道,張良、韓信、蕭何三人被稱為漢初三傑,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做了不少的貢獻。而張良常為劉邦出謀劃策,所以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但是,劉邦要殺韓信的時候,張良為什麼不去勸阻呢?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張良出身於貴族,他的祖父張開地和父親張平都屢次擔任韓國的宰相。後來,秦滅六國,韓國也不存在了,張良失去了繼承祖上榮耀的機會。秦始皇統一七國之後,卻沒有好好的善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百姓,反而讓天下黎民百姓深陷水火之中。

張良痛恨大秦,也痛恨秦始皇。張良毀家紓難,策劃了古博浪沙刺秦的事件,但因秦始皇早有防備,所以沒有成功。張良刺殺失敗後,逃跑時遇到了黃石公,得到《太公兵法》。張良經過長時間的研習之後,終於大成,成為一個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人。

公元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帶人起義,遇上了劉邦。張良與劉邦一見如故,兩人攀談之後,張良覺得劉邦是個成大事的人,於是就投靠了劉邦。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在作戰中,張良經常運用《太公兵法》中的計謀,屢立奇功。不僅如此,張良頭腦清醒、眼光獨到,這都讓劉邦大為欣賞。從此,劉邦開始器重和信任張良。

張良是一個心懷家國天下的人,他跟隨劉邦不是為了復韓,只是為拯救天下蒼生和為韓國報仇。這兩點劉邦都做到了,不管劉邦為人如何,但是他確實是一個明君,可以拯救受苦受難的百姓。所以,張良就心滿意足了。

張良與劉邦相處的時間早,知道劉邦是一個為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而且越王勾踐與范蠡就是前車之鑑,所以張良選擇學習范蠡,功成身退。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張良在臨走前,曾勸韓信急流勇退,歸隱田園。但是,韓信與張良不一樣,張良更看重國家的利益,而張良更看重自身的利益。大家都是聰明人,事已至此,張良也知韓信是不會放棄追逐功利的,所以也不再多加勸阻了。

韓信已經功高震主了,他還不自知,在打下齊國之後,公然討賞。而劉邦正在為諸侯分封的事情煩惱,他不希望各地的諸侯再把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漢,弄得四分五裂了。張良也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在國家大義上,他不會幫韓信。

再說,韓信太看重名利,誰也說不準他什麼時候就造反了,到時候張良不還是要被牽連?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所以,總結一下,張良不阻止劉邦殺韓信的原因有三點:一、為了國家的利益和穩定;二、人各有志,張良已經勸過韓信,仁至義盡了;三、張良也無能無力,無法阻止劉邦殺韓信,他沒必要為了交情不太深的韓信,以身犯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