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陰莖勃起5日不消退,謹防白血病作祟

陰莖勃起5日不消退,謹防白血病作祟

圖片說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血液內科謝雙鋒副教授介紹,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起病時多數不伴隨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症狀,即沒有明顯的貧血乏力或者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症狀,因此,患者很難通過某些症狀來檢測自己是否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不過,有些病人能摸到自己右側腹部飽滿或有“巨大硬塊”,這就是因為脾臟腫大,大量白細胞在脾臟內聚集所致。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林偉吟 劉文琴

“性”福生活,心嚮往之。當“性”福生活遇上陰莖勃起不消退,無數尷尬場面不期而遇。近期,先後兩例陰莖持續異常勃起不能自行消退患者四處求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專家提醒,這可能是白血病所致。

陰莖勃起不消退需提防白血病

據介紹,6月1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處接待了一位身著長衫的“奇怪”病人,這在炎熱六月裡,略顯詭異。通過問診查體得知,這位青年名叫小張,年僅27歲,連續五日來都出現陰莖異常勃起,疼痛明顯,當地醫院採用各種方法均宣告失敗,四處求醫無效。現在,小張陰莖局部已有發黑壞死症狀,即便採取了藥物降低細胞的處理,白細胞仍為正常上限的47倍……面臨著陰莖壞死的小張,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在當地醫院醫生的介紹下,小張來到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急診處,接診小張的主治醫生根據各項指標初步判斷疑似白血病,遂立即開啟綠色通道送至血液內科。血液內科緊急協調安排血細胞分離機,並積極準備血液通路,經過血細胞單採,一次性降低白細胞數量達102×109/L。同期,泌尿外科則緊急行陰莖海綿體穿刺抽吸術,但由於小張持續勃起時間過長、海綿體內血液粘滯度極高且存在明顯的纖維化,經反覆抽吸和藥物沖洗仍難以達到滿意效果,遂進一步行陰莖海綿體分流術。在多個科室的通力合作下,小張陰莖勃起逐漸緩解、局部血供亦顯著好轉,但症狀仍有反覆。

而降低小張過高的白細胞是當務之急。血液室、分子中心等檢驗科室積極協作,確診患者屬於Ph染色體陽性,bcr/abl-P210+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並迅速用上靶向藥物伊馬替尼。通過多學科協助,小張的症狀日漸好轉,第6日白細胞已經降至正常範圍,陰莖發黑情況消失。日前,小張症狀消退,順利出院。

“不治之症”需快速、安全降低白細胞數量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特點是白細胞的緩慢、持續升高,故患者對白細胞增高耐受較好,往往白細胞會升到正常上限值的20-60倍,病人卻無明顯症狀。由於大量的白細胞出現在血液循環,會出現微循環瘀滯、血流不暢的情況,年輕男性病人就可能出現陰莖異常勃起不能消退”。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血液內科謝雙鋒副教授提醒,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起病時多數不伴隨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症狀,即沒有明顯的貧血乏力或者血小板減少導致的出血症狀,因此,患者很難通過某些症狀來檢測自己是否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不過,有些病人能摸到自己右側腹部飽滿或有“巨大硬塊”,這就是因為脾臟腫大,大量白細胞在脾臟內聚集所致。

那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該如何治療?謝雙鋒回答說,“白細胞極度增高是疾病的根源。當白細胞極度增高伴有相關症狀來就診時,快速、安全的降低白細胞數量是臨床治療處理的基礎。目前,降低白細胞的治療包括採用血細胞分離機進行白細胞單採,應用化療藥物、靶向藥物降低白細胞等。其實,多數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由後天基因突變所致,基因突變有很大隨機性,目前還無法預防。不過,經過多年發展,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已由以往的‘不治之症’變成了口服藥物能控制,並最終治癒的疾病”。

專家支招:陰莖勃起不消退該如何處理?

通常來說,陰莖勃起持續4小時以上者稱之為陰莖異常勃起。“這是一類罕見疾病,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外,鐮刀細胞性貧血、神經系統疾病、局部腫瘤及外傷等均可能導致其發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李卓航住院總醫師解釋,大多數陰莖異常勃起屬於“缺血型”,雖然海綿體持續“充血”,但由於血液流動性差,陰莖組織反而處於缺血缺氧的狀態。嚴重者可出現陰莖皮膚溫度降低、表面青紫。勃起超過4小時後,陰莖內將出現一系列的病理改變;隨著勃起時間的延長,造成陰莖組織壞死和永久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越高。

如果碰上陰莖勃起不消退該怎麼辦?李卓航醫師建議,一旦發生陰莖異常勃起,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及時處理,通過穿刺抽吸灌洗、手術分流、藥物治療等方法解除勃起對海綿體的壓迫,從而緩解組織缺血、儘可能保護陰莖功能。李卓航醫師還特別提醒,針對病因進行有效治療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及時確診疾病,有針對性使用靶向藥物,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名醫簡介:

謝雙鋒: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擅長血液腫瘤,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增生性疾病的規範診斷和治療,各類出凝血異常疾病;各種類型的貧血等,對出凝血疾病的基礎和臨床有較深入的研究。有深厚的骨髓細胞學形態基礎,臨床工作中可依據患者骨髓形態學特點作出正確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