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多難興邦—新冠疫情快速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遙想中國經濟增速從2010年的10.6%,到2012年的7.9%,再到2019年的6.1%。在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的同時,中國還同時面臨產能嚴重過剩、企業負債率過高、經營情況日益艱難等局面。

很多企業走入了奄奄一息的狀況下,但為了生存,能省則省,無力推進研發、技術革新的工作,產品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也無法提升,依靠低價搶佔市場,還殃及了部分實力較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全國的經濟發展有向劣幣驅逐良幣的演化趨勢。

為了應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國家在2016年推動“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後產能。以環保等方式逼迫企業升級、或者退出,以期從國家整體層面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提升競爭力。但這損害了很多方面的利益,各種不同的聲音也不斷冒出來,明裡暗裡的執行阻力也在不斷增強,加上部分弱小企業破廠倒閉導致的失業率上升等實際情況。輿論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導致高層對“供給側改革”的政策也不斷搖擺,微調,四年過去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成果有,但還不盡如人意。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是不幸的,給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損害。但換個角度看,全國性的大範圍封路、封村、封城等措施導致了全國近2個月時間的經濟活動凍結,看似對經濟損害很大,其實利遠大於弊。這兩個月的經濟活動凍結對企業來講,其實就是一場大範圍的無差別攻擊。而政府不用承擔因此帶來的經濟下滑、失業增加等方面的輿論壓力。

這場無差別攻擊傷害指數如果是100的話,那些原本很多隻有50點、90點血,但因種種原因在供給側改革的四年內躲過被淘汰命運的的落後企業,現在紛紛陣亡;而那些150點、200點血的企業雖然苟延殘喘的還在活著,但是也不得不重視現金流、負債、盈利能力、市場競爭力等問題,否則再遇到下一次危機能不能躲過都是個疑問;而那些一千、一萬點血的優質企業,兩個月的經濟活動凍結最多算皮外傷,連傷筋動骨都算不上,反而因為大量落後企業的退出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後續發展會越來越好。

<strong>新冠疫情給“供給側改革”裝上了火箭發動機,迅速扭轉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