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很多公司都存在若干有關於“薪酬”的問題:

1、發現公司裡的固定工資沒有競爭力,核心員工的薪酬在市場上偏低導致招聘不利,牛人進不來。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2、薪酬機制不健全,經常會發現招新員工的時候明顯比老員工高,可能段位也差不多,但是新人比老人工資高,這叫薪酬倒掛。浮動獎金在工資裡也沒有有效設計,關於員工獎勵部分沒有具體方案,很多崗位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激勵,獎勵方案也比較單一,最多就是年終獎,日常獎勵基本沒有。

3、公司就沒有績效考核,憑著老闆的主觀做一些初步評價就可以了;還有一種是有績效但是流於形式,也推行了一些績效考核的制度,搞了一堆KPI,做了一堆設計,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

那麼,薪酬績效到底怎麼做才有效?

  • 1、薪酬績效是一個雙贏的設計

薪酬績效是整個人力資源的核心項目。開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賺錢,怎麼才能賺錢?人力是一個很大的成本,要實現持續盈利的目標,不斷去超越公司的過去,不斷形成新的標杆作出新的目標,這就是績效管理要做的事情。

從員工層面來說,大家來上班都是求財,但為什麼挖好公司的員工很難,因為他在公司有股票,因為他和公司的水平都很強,好的公司應該做到雙贏,員工能掙到錢,公司也能夠持續增長,這樣的薪酬績效機制才是有效的。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每個HR要樹立一個意識,薪酬績效是雙贏的設計,而不是對賭。

  • 2、控制人力成本是HR的第一指標

薪酬績效核心點還有一個重點——控制人力成本。優秀的HR一定要有一個思想,要把人力成本控制到位,控制人力成本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改變過去的績效方式,第二是改變激勵模式。現在很多公司有個共同的問題:人均產值不高,人均績效也不好,調薪是“普調”的模式,幹得好的人和幹不好的人差別並不大,幹得好的人就覺得不公平,外面有好機會的時候他就會跳槽離開,幹得不好的人也沒有被處理掉。

HR要做的是,錢要花在有效的地方,換句話說每付一份人力成本都應該有相對應的產出,這就是薪酬績效的核心點。一般情況下,HR首先要把公司整個人力成本研究透。人力成本與公司收入的佔比,比如15%,有了這個值之後再去看這個值歷年波動變化,比成本不如比毛利,用毛利去算更直觀。(優秀的公司大概佔15%,這是非常優秀的公司;差一點的公司人力成本可能會做到40%-50%,換句話說掙點錢都發工資了。)

各位看完BAT的數據之後就會發現他們都是15%左右,為什麼他們比較牛?因為他們的員工有一項不計算薪酬裡的收入——就是股票期權,這是作為個人的資產,比如阿里巴巴公司給你一萬股,他的股票180美金一股,相當於一千萬人民幣,這不是直接計算在工資成本的,優秀的公司一定要把這個值控制到位。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3、薪酬績效的核心——牛人被充分激勵

如何去控制人力成本?我是不是把大家的福利、工資降低就控制了?不是的。真正做得好的公司是把收入做上去,這是人力資源要做的核心工作。

我們要研究的,是怎麼能夠把業績做上去?

第一,是要有特別好的員工,稱之為“牛人戰隊”,公司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牛人,做起來就比較難;


第二,是牛人能夠玩命幹。牛人為什麼玩命幹,一個是他有某種情懷和願景要做這個事情,一個是為收入而戰鬥,在這玩命幹一年,第二年收入能翻倍,他心裡一定是有這樣的計劃。


所以真正的薪酬設計是圍繞著如何去激活牛人,讓牛人玩命幹,這樣才能做出來超越歷史業績、能不斷做出來新的業績指標。一切以“激活牛人”為核心,這是薪酬激勵設計的根本。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4、深入剖析員工薪酬結構和邏輯

怎麼來操作?在公司裡你首先要有一個薪酬績效的整體方案:要明確現在績效狀況,預期目標是什麼,中心思想是想就是控制多少成本,其次預估人均產值提高多少,這是薪酬績效的目標。

再往下是要對整個公司現有薪酬和績效進行對接:首先是薪酬部分,要把人的收入部分搞明白,薪酬的邏輯第一個是固定工資,這部分做不好,員工就跑了,HR要想保證招聘有足夠的效果,固定部分一定要設計到位,這是第一個動作。

第二個是在公司裡要設定好獎金的問題。很多公司都選擇做了績效工資的設計,我認為這個邏輯是錯誤的。舉例,員工工資是一個月一萬,20%作為績效工資,首先這個比例不足以來激勵別人:大多數的人覺得一萬就是工資,你如果非要拆分的話效果並不是特別好,效果不好就沒有設置的意義。所以,我認為“獎金設定”要把它拉出來單獨做,規則特別簡單:一定是基於完成某種結果,員工要想領到超過預期結果的獎金,就要完成老闆給你的結果。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5、固定工資設計

關於固定工資部分,有很多公司會找顧問公司做崗位價值評估,我覺得意義不大,因為做完效果並不是特別好。我們討論的重點是,固定工資部分的幾個核心問題:

1、固定工資要跟市場對接

2、固定工資要按級別來設定

HR需要有以下幾個動作:

1、需要把人按公司的崗位序列理出來,基於崗位序列把崗位等級做出來,每一等級要跟市場薪酬進行對接,設定完等級之後要有一個基本定義,看看對標的公司看看他們的薪酬多少錢(市場上是40萬,我給不到40萬就招不到人)。

2、然後是你要去寫崗位等級標準,我們一般不建議用勝任能力模型做,我的課程《HR專家訓練營》有專門一節門課講任職資格體系,會詳細告訴你一個公司的任職資格體系怎麼搭,裡面核心的點是基於崗位等級對應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可以憑為助理、專員、高級專員,基於什麼樣的條件和工作結果來認定,這是任職資格里做的事情。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6、薪酬調查與崗位等級標準

固定工資裡,最重要的動作一個是薪酬調查,一個是任職資格。薪酬調查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要跟市場上的薪酬數據做對接,有以下幾種辦法:

1、在市場上找一個調查報告,看看同行業公司給多少錢。


2、第二種方法是自己調查,真正對崗位薪酬比較瞭解的人是公司招聘負責人,招聘的人天天招聘對行情會比較清楚,做薪酬的HR要跟他們在一起,這是薪酬設計的基本思想。


3、還有一種辦法是組織行業內的人自己調查,這也是下一步我在的事情。把各類數據輸入進去大家一起做一個調研,這種報告就非常有價值。


  • 7、激活個體-基於崗位激勵的獎金與績效設計

浮動工資很複雜,既要基於崗位完成時效,還要基於項目來激勵設計,都要跟績效掛鉤。比如,經理們年薪30萬,月度工資1.5萬,年底考核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由1.5萬變成1.8萬,要把這個規則寫清楚。員工的個人績效獎金:比如,一個員工月薪5000元,HR拿3000元出來作為激勵,這裡需要設定一個目標,比如員工要完成什麼事,達到什麼效果,這樣才能給多發3000元,哪些情況下發1000元,哪些情況下發2000元都要有,而且要做得簡單。部門經理有三個指標比較合適,員工的只有一個指標,基於這樣的指標給他定一個激勵方案,幹得好就給激勵。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至於公司的核心崗位怎麼做,這個指標的設定是另外一個層面,指標設計也比較簡單:一句話說明崗位和部門存在的價值。比如人力資源的招聘,在公司裡滿足業績需要給公司招合適的員工,考核指標就是找牛人。設定一個獎金,招到某一個量給相應的錢;培訓就是培養出來多少牛人。換句話說,HR要明白這個崗位最終輸出的是什麼,拿到什麼結果才是牛的,基於這個結果寫KPI,再去給員工設定一個激勵方案。HR實際操作時,需要把崗位KPI梳理和獎勵方案做出來,這裡麵包括管理層的梳理和員工梳理。

  • 8、激活團隊-項目制激勵

基於項目的激勵模式,裡面有兩種方案,基於短期的項目比較簡單,完成一個項目達到某種效果給相應激勵。模式就是基於某個結果給多少錢,這個是核心。操作中要把項目的邏輯出來,判斷什麼樣的項目才是可以被激勵的(對公司未來業績有支撐的,而且需要大家玩命乾的項目)可以設定一個項目獎,完成之後給獎勵,完不成也可以定一些處罰規則,比如說可以做俯臥撐、平板支撐等。

然後針對長期的項目,公司有一個研發項目,項目週期特別長,可以考慮允許員工入股,比如項目裡的20%是由員工出資的,是風險投資,大家一起來共擔,前期是這個項目收益是可以共享的。像地產公司的項目就很好做,一個樓賣多少錢是有算法的,如果收益模糊不清就不建議這麼做。

總結下來,項目制與前面是基於崗位的核心關鍵點不同。項目制是以關鍵產出為核心的,基於關鍵產出來定績效,這樣做出來的績效設計才是比較有意義的。無論是項目還是崗位,最最核心的是關注產出:產出什麼就對應什麼激勵,績效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不是隻做一個考核,最核心的點是關注“關鍵產出”。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9、簡化績效-讓考核變得簡單有效

崗位的KPI梳理,過去我們的方法做得很複雜:調研、訪談等等。其實只要把所有的業務單元抓在一起,一句話說明白這個崗位到底是幹什麼的,把崗位存在價值寫清楚;第二個是準確說出這個崗位產出是什麼。梳理完之後績效中一定要跟獎勵掛鉤,不跟獎勵掛鉤的績效都沒有意義。

還很多人問我怎麼做OKR?大家可以看看谷歌,谷歌是找一批全球頂尖高手來做顛覆式的東西,所以他們的核心是顛覆,給員工的指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超越和變革是他們所追求的東西,這樣的團隊基因,用OKR比較合適。但大多數中國的公司用OKR就很難,在中國把崗位績效和獎金掛鉤做到位是最簡單直接的,我更倡導的是,簡化績效以激勵為核心,這是做績效的初衷。

  • 10、績效薪酬的核心在於牛人得到充分激勵

一般情況下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往往對人的依賴性比較強,就是靠人為中心來做。留住牛人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個難以拒絕的薪酬,這個薪酬足夠誘惑他,而且對其他公司具有免疫力。但是前提是針對:創業型或者是高技術型企業,或者是達到一定規模的公司會,適合做類似的長期激勵。這裡有一個很大的挑戰:老闆願意不願意給。

對於很多成長型的公司來說,想招一些牛人進來,吸引牛人的一個是固定工資,這個力度不是特別大,獎金力度也不是特別大,股票增值是最OK的。

原來優秀的HR的都是這樣做薪酬績效的

整個的薪酬設計就是讓業績前1/3的人固定工資漲上去,讓他們的獎金多拿,而且能拿到公司的股票;相反之下業績做得不好的人,固定工資也不漲,獎金也拿不到,最後他可能會離開公司。

在公司裡,真正對組織業績有核心價值的人員要有核心激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