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你認為呢?

不是天方夜談


首先,不應該把教育出現的問題都推給教師,教師很重要,但是在國內,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其次,教師很重要,但是如何培養教師?教師培養機制是怎麼樣的?教師的晉升制度如何?教師的繼續教育體制如何?教師的管理體制如何?這不是教師本身決定的,這是教育體制決定的。

再次,體制再好,也都需要落地,要具體到各個學校去實現。實現很多政策,靠的是人,也靠的是錢。你可以看到有錢的地方就可以引進更優秀的師資,深圳的中小學招聘,清一色的北大清華畢業生,為什麼呢?因為有錢。

最後,教育的根本出路不是在於教師,是在於經濟,經濟發展了,教育也會迅速發展。當然,教育的發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一個稍微緩慢地過程,但是假以時日,有經濟作為後盾,教育也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半島外語


外行人講外行話。

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教育的出路根本不在老師,而在於領導。


領導讓你好好教,教師你又有本事,你才能好好地教,才能教出人才,才能教出國家棟梁。如果領導愛折騰,就折騰死你!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就算你有有孔子的志向,就算你是蘇格拉底、柏拉圖、蘇霍姆林斯基。


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的,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是教師的常態,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其他做不完的工。我92年開始當老師,當時三提五統還是有的,我們老師也要去收的。後來,計劃生育,我們也去圍觀了,不去不行,人多了才有氣勢,三更半夜去圍村,早上學生醒來,見門口站著老師,問師你幹嘛?好不尷尬!再後來,收新農合,也去了,拿著本子,一戶一戶去收,完不成不發工資。再到現在,不說了,FP!沒有星期六星期天,放著學生去FP,整天"問責“”扣績效“”調動“”約談“。

就算教師學富五車,車載斗量,那又如何?如果沒有清明的領導你讓安心教學。


領導主導了教育理念。

現在,很多從來不曾搞過教學的人來管理教育教學。君不見,哪個教育局的局長當過一天的教師上過一節課?他們不照樣對教育對教師指手畫腳,頤指氣使?

非教育出身的領導,見了新玩意兒新撿,什麼快樂教育的,什麼不能體罰學生的,等等,不一而足,都撿起來奉為圭臬。反正,從事教育的人,對這些才有真正的體會。


通靈師犁子


教育的根本出路本人認為應該在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教育制度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教師只是其次,沒有符合時代的有利制度,就會制約教育的發展,當然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配合。如何協調三者之間的關係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符合教育順利發展的制度。

河南省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先是提高教師地位,其次提高鄉村教師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接著又出了一系列的對教師有利的優惠政策 ,

給河南老師送去了大禮包:

禮包一:編制

今年我省還擴大了特崗教師招聘規模,較去年增加300人,達到15800人。他們將給我省廣大農村學校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對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優化農村師資隊伍結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禮包二:職稱

職稱評聘向優秀人才和基層一線傾斜。在農村連續從教女25教齡,男30年教齡的在編在崗教師,符合申報條件的,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評聘中小學一級教師、高級教師。

禮包三:住房

農村教師購買商品房可享八折優惠

另外,計劃3~5年內,通過建設商品住房、組織團購、發放購房補貼或優惠券、按照當地公租房政策提供教師公寓租住等方式,穩妥有序滿足全省鄉鎮(不包括縣城所在鎮)及以下學校(含教學點)在編在崗教師的基本住房需求,購買商品住房的原則上每平方米價格比同地段同品質商品房優惠不低於1000元,或結合當地實際優惠幅度不低於20%。目前,全省已有17個省轄市完成了對教師週轉宿舍需求的摸底,開展了布點、規劃、區域覆蓋等具體情況的調研,啟動了資金測算和編制項目建設規劃等前期準備工作。

禮包四:補貼

籌措36億發放“一步兩貼”

教育要發展,投入是關鍵。今年6月,省政府印發《關於儘快落實提高教師待遇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對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班主任津貼和教齡津貼(即“一補兩貼”)發放工作進度。省財政廳主動謀劃“一補兩貼”經費籌措辦法,分類、分項確定各級補助比例,壓實各級財政支出責任。目前,省市縣三級財政已籌措36億元用於發放“一補兩貼”。

河南省這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說明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制度,制度,政策好了老師才能安心教學,安居才能樂業。




h千祥雲集


針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教育的本根出路在老師,而老師的出路在領導,環環相扣,如果這個學校的的領導不給力,整天想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老師就沒有心思和精力去做教學準備,沒有充分的教學準備,肯定會影響上課質量,就很難教出棟樑之才,個人認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術業有專攻,專人做專事,老師,負責把課上好就行,不要奢求把課上好,還要做很多無用功,本來在大樹教育上班,雖然不是負責教學,但是我們分工明確,各自負責相應的板塊,整個工作都在有序推進,正因為如此,我們一次次刷新了上岸率,獲得了家長及學生的認可,接下來,我們也會繼續努力,讓來我們這裡報班的小夥伴,都順利的考上自己心儀的工作,這也是我們公考行業的使命。


用戶9377063610576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為什麼會有這麼不經過思考的肯定語氣說出這麼無法肯定的話來。

我敢肯定的說:教育的根本出路肯定不在教師一個方面

不說別的頭頭是道的大道理,咱們就來拆字玩。

教育兩個字,是教和育合成的。

看看,教人者,有老師,有父母,有長者,有領導。這老師,只是其中之去一而已。

育子就更好理解了,這是需要父母才能生育,一般也是父母養活。老師和家長共同教育。

所以,僅僅是就字面去理解的“教育”,也不是一句“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就能說的盡道的明的。


福和安


如果一棵樹枯萎了,一定是無法在從根部汲取營養。我們總是看到地面以上的風光和蕭瑟,卻忽視了泥土下面的本質。教育需要抓住本質!

一棵小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根尤為重要。那麼誰是孩子的根呢?毫無疑問,父母是孩子的根。

想要樹苗茁壯成長,根就要粗壯;想要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就要有智慧。

父母的智慧從哪裡來呢?從父母的自身學習和成長中來。只有自己具有了智慧,才能用智慧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遺憾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少找自己的總是,往往都是希望解決孩子的問題;自己努力學習成長的父母很少見,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的父母卻很多。

有些父母讀到這,也許會想,是不是為了讓孩子英語好,我就要學好英語然後教孩子呢?不少父母有這樣的擔憂: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辦法略勝一籌導孩子的功課。我覺得家長沒有任何必要輔導孩子的功課,就算父母的學歷很高,高中以上的科目也許都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怎樣的營養呢?我們來看兩幅圖:

透過這兩幅畫,我相信很多父母已經找到了答案。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足夠的愛、欣賞、耐心、接納、平等溝通,孩子就能長出開朗、積極、陽光、自信、好學、感恩、負責的果實;如果我們給孩子強迫、指責、打罵、鄙視、計較,孩子就會長出自私、倔強、消極、冷漠、懶惰、自卑的果實。

知識層面的東西可以讓孩子通過學校等渠道來學習,而父母更多地要給孩子心理和智慧層面的東西!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都是普通工人,在我印象中,我媽媽沒有教過我任何的文化知識,但是我內心深深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和信任。媽媽總是發自內心地認可我、表揚我,經常摸著我的頭說:“我們家兒子最好了,從來不讓媽媽操心,一回來就知道寫作業。”不僅在我面前,在鄰居的面前、在親戚朋友面前,她都這麼表揚我,搞得鄰居、親朋好友見到我也都表揚起我來。我放了學回家,我的潛意識都在告訴我要好好學習,做完作業才可以玩。媽媽的愛和信任,給了我快樂學習的動力,給了我自主學習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根,孩子能長出怎樣的果實,要看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營養。很多父母說,我也不想這樣指責和打罵孩子,可是我的孩子有時候調皮起來真的讓人無法忍受!這樣的父母要了解,孩子調皮恰恰是我們指責和打罵的結果,如果我們不從源頭上解決,不從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這樣的結果只會越來越惡劣,甚至到了青春期或者某一天會爆發。在我的身邊不少父母會找到我,因為情況真的惡劣了,孩子和父母對打,孩子偷拿了父母的錢離家出走,甚至還有更加惡劣的事情發生。所以家長們,修煉好自己,給予孩子合理的營養,才能培育出參天大樹!

我們常說,要從根上解決問題,如果根本的問題沒有找到,只是在現象中解決問題,最終得到的還是迷茫!孩子的教育,需要從父母的自我教育開始,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根!


卓越家風家教


胡說八道,妄自尊大。教師就是一個職業,就和農民、軍人、公務員、環衛工人一樣。

不管什麼國家,必須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因此教育非常重要。這個教育不是教師承擔得起來的。所以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在於教師。

朱元璋開創了元朝帝國,他就是一個放牛娃,是教師教育出來的嗎?英國稱之為“不落帝國”,它是教師們教育給的根本出路?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哪一個國家的發展是教師給的根本出路?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的根本不在於教育,教育又如何根本出路在於教師呢?

中國共產黨和建國七十年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黨指揮槍,黨領導一切,黨管一切。黨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教師就是一個從事“教書育人”的職業,教師能承擔起中國教育事業的根本出路嗎?!


木易拙見


影響中國歷史千年的孔子:告訴我們教師才是教育的根本。


如果你問千年之前的孔子:到底什麼才是教育的根本?

他會回答你——師者


如果你請教百年前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到底什麼才是教育的根本?

他會回答你——教師


教師是中國教育的根本出路,這毋庸置疑。

不是領導、不是制度、不是金錢。

如果我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那麼我們就回首百年近代中國的教育史,那個動盪的年代,那個貧窮的年代,那個混亂的年代,沒有好的領導,沒有好的制度,沒有充足的資金,但是我們卻辦出了中國教育的最高潮,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幾十年跌宕起伏,幾十載歲月荏苒。

張伯苓:中國不亡有我。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陶行知:知行合一

一句句教育吶喊,一個個教育家依然盤旋在我們的腦海裡。

中國教育的根本出路,如果你近看可能你會說是領導、是制度,但如果拉開一段時間來看一定是教師,一定是教師,一定是教師。

原因如下:

一、教師是教育之魂。

好的教師會滋養整個民族,會灌溉整個國家。

二、教師是制度的執行者。

無論什麼樣的制度,作為一個教師,他會做好取捨。

三、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

無論什麼制度,多麼厲害的領導,最終刻在學生記憶深處的永遠是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教師。


我個人真的認為教師是教育之魂,是教育的根本,我相信我們的教師如果都能刻苦鑽研,對教育充滿教育情懷,我們教育一定會更加的好。


這只是我的一點小想法,歡迎各位大神前來評論和探討。

一起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班主任達人李老師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其實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本”這個詞不能忽略。

換一種方式說:如果忽略教師的因素,教育的出路在哪裡?家庭、社會、受教育者、教育體系……

家庭很重要,但家庭對於教育的意義不在於知識的傳授,而在生物層面的養育與人格模型塑造,家庭是教育的入口端。

社會很重要,人本身是一種社會性動物,社會對於教育的意義在於對人的社會層面的培養與人格適配,社會也是教育的出口端。

受教育者處於被動地位,雖然他的能動性影響教育效果,但屬於教育的終端。

教育體系其實就是所有因素的有機組成,包括動用國家機器所劃定的教育法則,包括辦學的資金來源和管理。

教師在這當中其實起到一個核心的作用,不僅打通各個環節,還要承擔教育的核心內容——授業解惑。

授業是指傳授知識,培養業務能力,使被教育者能夠適應社會某一崗位的工作需要,從而養活自己,服務社會。

解惑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成長和精神成長過程中的助推作用,使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激發創造活力。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有80%的文盲,到了2000年,這一數字下降到6.72%。這是20世紀的一個重要教育事件,且看看這一事件中的各因素的作用。

國家層面,政府牽頭制定法律,制定行動計劃,進而帶動社會層面的全民行動。

具體執行者是教師,教師不夠怎麼辦?組織業餘教師。識字教師還好,只要有識字基礎就能上,門檻比較低。

後來,這一業餘教師經驗又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代課教師。在普通教育規模化而師資不足的情況下,代課教師這一特定群體填補了空白。

再後來,為了推動邊遠貧困地區的教育,支教教師又誕生了。


教育部的學科評估一級指標包括: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聲譽。除了人才培養包括學生規模成績等因素,其他幾項都是教師及其實力。也就是說,教育的水平取決於師資。

據一份2007-2017年的兩院院士名單統計,高校的科學院院士佔比57.24%,工程院院士佔比49.07%。2019年新增兩院院士高校佔比55%。也就是說,中國科學技術最高端的人才有一半以上在教育領域,也可以說是教師。

“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83萬人,比1985年的931.9萬人,增長79%,這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這是2019年3日,教育部在介紹教師隊伍建設時發佈的數據。


所以,如果要反駁“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這個觀點的,應該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看一看這些事實。


聰明泉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師。這句話個人認為這種提法不符合客觀事實。教育的根本出路應該是教育的方針、政策、路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制度。而教師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監督下,根據上級的規定要求教書育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都必須按上面的要求去做,受到名種規章制度的制約。所以教育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制定相適應的教育方針,培養不同時期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做到後繼有人。老師所充當的角色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用現代的一句話講,老師就是教育領域的打工者,學生成長的領路人。教育的出路還是要靠制定政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