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口子教育孩子理念不同該如何協調?一個相對的放養,一個更注重學習成績?

古城大大李


昨天,朋友跟我感慨,自從孩子上大學後,他們夫妻倆吵架的次數明顯少多了。

看來,現在的家庭生活中,真正有分歧的主要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第一,夫妻為本,家才安。

當夫妻感情融洽時,孩子自然是幸福無比。夫妻感情好,才更有利於溝通。有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在玩笑中就可以解決。

第二,教育孩子的話題可以變成夫妻關係的粘合劑。

很多老夫老妻,到了一定年齡,其實共同的話題會越來越少,孩子是他們一起共同最根本的話題。

聊聊孩子的學習,聊聊孩子的生活,順便聊聊孩子的朋友,週末或者假期計劃下如何帶孩子出去旅行。

很多家庭,因為孩子而得以延續。哪怕是有爭吵,也都是為了孩子好,父母如果想通了這件事情,當發生分歧時,就可以把“對孩子有益”作為衡量誰對誰錯的標準。

第三,切記,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教育孩子方面發生分歧時,多想想對方的付出,多想想彼此多年的感情,很多分歧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在家裡講理,那才是最大的分歧。

第四,夫妻雙方觀點不可調和的情況下,可以輪流值班,看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值班期間取得的效果好。

比如,孩子學英語,媽媽主張從背單詞開始,爸爸主張從讀文章起,那就一人管一個月,看看效果如何。每人輪流值班一個月後,誰的效果好,聽誰的。


一東老師


這個問題在好多家庭都存在。我覺得需要父母多溝通,相互理解,你們都是為了孩子好,結合孩子的特點制定一個比較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家孩子小的時候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後來我和孩子爸爸商量,上初中之前我主管,上初中之後主要由爸爸負責,我則退到後邊做後勤保障。我感覺這樣對孩子還算比較合適也比較成功。


孩子的二三事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導致家庭矛盾的重要根源。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案例,由於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導致夫妻之間牴牾不斷(甚至到離婚)、孩子逆反。

我姐姐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她是跨國婚姻。她老公是法國人,法國人的教育理念是適應孩子天性,順從孩子的興趣導向,對孩子教育基本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但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中國人的思維是“多個機會多條路”,雖然學歷並不一定能讓人升官發財,但是有一個學歷總比沒有學歷好。


基於兩種教育理念的不同,夫妻雙方經常會在孩子日常時間的管理中發生矛盾:比如法國姐夫就認為孩子童年就應該是盡情地玩,盡情享受;但是姐姐就認為孩子玩耍應該適可而止,有一定界限,相當一部分時間要拿出來留給學習或補習。

雖然姐姐在法國生活了幾十年,思維也有西方化的趨勢,但是根據她的說法,她是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之間的夾心層,在孩子的教育中經常會遭遇進退兩難之窘境。中國人會認為她對孩子過於寬鬆,而法國人則認為她對孩子過於嚴苛,這種夾心層境遇在一個時期甚至影響到了她的婚姻質量。


後來他們的解決之道是:雙方都折中了一下,各自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雙方不再就孩子的空閒時間安排相互干涉,相互指責,而是交由一方主導,另外一方不輕易干涉,雙方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就這個問題吵架。

關於孩子教育,我自己的經驗體會也很深,我們家是嚴母慈父模式,爸爸相對放養,我相對嚴厲,結果導致孩子有一段時間對我相當牴觸。後來夫妻雙方統一意見,以嚴厲教育為主導,而且規定互相不能在孩子面前拆對方臺,這樣問題才慢慢好轉。

我自己的一個經驗: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中必須有一方要做出妥協,夫妻雙方一旦發生分歧,孩子就會仗著父母一方的支持“有恃無恐”,教育的權威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般都喜歡父母的放養模式。“放養”從一個方面可以闡釋為父母的開明和民主,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反向解讀為父母的不負責任。說實話,以我觀察的身邊的案例而言,主張放養的一方大多都是甩手掌櫃,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孩子玩iPad或者手機遊戲的;而看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大多是操心最多付出最多的父母,他們會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陪讀,一起學習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父母的放養是前者,那麼,就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對另外一方說三道四,因為讓孩子學習總比讓孩子成天沉溺於電腦遊戲強吧。如果你所說的放養是不唯學習成績而論,願意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種種有趣好玩的世界,願意陪著孩子一起瘋一起玩的,陪孩子一起旅遊,引導孩子釋放天性尋找興趣的“放養”,那我覺得這樣的放養是真正有價值的放養,你值得佔據孩子成長教育中的主導。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意見不一的這個問題在很多家庭都是存在的。

比較常見的是媽媽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爸爸則更多時候會榮獲“豬隊友”的稱號。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情況,即爸爸要求比較高媽媽“拖後腿”的,只是這樣的例子確實是比較少。

我家孩子上了7、8年的各種班,無論是興趣班、特長班還是文化課輔導班,這麼長時間可以明顯看到媽媽的“出鏡率”是遠遠高於爸爸的!
而且不光是這個問題,在具體表現以及言談上媽媽們和爸爸們的區別也是相當之大的,例如:
1、在行為上
陪孩子上課的時候我只見過極個別的媽媽會因為工作或者逛街等需求等不在教室裡陪著孩子一起聽課,否則絕大多數情況下放眼教室後排都是媽媽們;而爸爸們表現就比較典型了——多數是在走廊裡或者乾脆送到了之後自己就走了。
坐在教室裡的媽媽們多數情況下也都會跟著聽課,即便是聽不懂也會把老師的板書記下來;而坐在教室裡的爸爸們很多時候不是看小說就是玩遊戲,當然偶爾我們也會看到有爸爸們在辦公……
2、在言談上
媽媽們聊天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孩子的學習,例如分享孩子學校老師的各種要求、分享孩子報的什麼班、分享各種道聽途說的比如升學政策、擇校辦法、學業規劃等等,反正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孩子為主。
爸爸們聊天就比較隨意了,除了也會聊聊擇校、學習辛苦這樣的話題之外,多數時候是說無關學習的比較多一些。
好吧,說這麼多有點扯遠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其實解決這樣的矛盾很簡單——只要媽媽足夠的強勢,爸爸們有哪個敢造次?
媽媽一發火,爸爸也不得跪下老實唱征服?
好吧,我上面是說笑的,其實如果兩口子能夠做到相互尊重、彼此理解,那麼這個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是最怕的是夫妻二人其實是彼此都“瞧不上”的關係……
很多爸爸們有點小看了媽媽們,他們總是認為孩子媽媽自己能力不如自己,見識也不如自己,所以看問題也看得不如自己深、自己長遠。
例如在“圈養”、“放養”這個問題上,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提出“放養”的理念是非常有“逼格”的東西。
確實是,如此,如果真的能夠給予孩子高品質的“放養”教育,那麼從理論上講這個孩子的綜合素質的確有可能比較強,尤其是在一些創造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表現上。
但是這些爸爸們犯了如下幾個非常普遍的錯誤:
1、他們只有理論卻沒有實踐經驗,所以很多時候這種理論都是空想;
2、他們只有想法卻沒有足夠能力支撐這樣的想法;
3、他們把生活“過度抽象”,把“學習”和“生活”、“壓力”、“快樂”、“焦慮”等等極端化、矛盾化了,卻忘了這些事物本來就是一個整體;
4、他們想當然的一位“媽媽”只有一個人,卻不知道孩子的媽媽背後站著的是無數位媽媽……一個媽媽的綜合能力確實可能不如他,但是無數媽媽們的經驗、心得、信息綜合起來是可以把他們碾壓成粉末的;
5、他們只想卻不做,不信比比看,他們對本地的學校瞭解、升學瞭解等等比之孩子媽媽知道的可謂是天差地別,不知道沒關係,但是不知道還覺得自己想的都是對的就有問題了;
6、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那裡早已沒有了“安全感”,過於“自我感覺良好”了——自己都沒本事讓老婆孩子“快樂”起來,不必為學習、未來而犯愁,所以媽媽們不放心他們的那套理論了。
……
事實上,很多時候主張重視成績的一方之所以不被主張寬鬆一些的一方所理解,其實是因為前者做過的準備、調查工作更加充分,而後者不過就是在理論上進行“想當然”的各種假設推導……
這跟我們社會上表現的一些情況是完全一樣的——平常那些喊著減負的人們在線上線下上躥下跳的很多人其實只是默默的看著他們表演,這就想那些在家裡主張放養的一方在家裡沒事兒自我感覺良好的談談自己的教育理念一樣,其實真正做事情的人是不會搭理這些人的。
但是當他們的言行干預到另一方的時候,他們將會遭受到強烈的反擊!
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裡,都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說減負、說放養的人往往表現得還更委屈。但殊不知,自己啥都沒幹過,哪有臉叫委屈呢?
對待這樣的關係,只要那位重視成績不是太過極端的話(太極端了肯定也有錯)我是支持這一方的,而建議說放養的一方請你給出自己能夠提供放養的資本依據,咱們來用事實說話,而不要用假設、理想、空想、妄想來說!
如果能給出,我們繼續聊,如果給不出,那就請你聽聽另一方的心得,而不是基於否定對方以刷自己的存在……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兩口子教育孩子理念不同,應如何協調,一個注重放養,一個注重學習成績? 這應該是不少家庭的問題。一個家庭最重要的關係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教育孩子理念不同,但在具體問題上要溝通好,有商有量。個人以為孩子即不能任意放養,也不可只注重成績。孩子在不同時期的教育側重點不同,幼童時期主要是陪伴,在玩中益智,小學入學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主。在這期間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孩子的自尊體系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具體到管教方法,不同的管教方法就會得到不同的教育結果如下給予參考:一,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二,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三,正面管教~~和善與堅定並行,有權威,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最後誠摯提醒父母們,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切不可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願每個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作為父母,要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格健全有作為的社會人,而不是成績的奴隸或活成父母的影子。





福田一畝三


兩口子教育理念不同有時候也是好事。

因為我覺得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是絕對的,有時候需要嚴苛,有時候又需要適當放鬆。

正好可以相互配合,讓孩子努力進步的同時喘口氣,不至於壓力太大。

1.想要協調,那就要爸爸媽媽就事對事

假如孩子都學一天了,那就該讓孩子去放鬆一下了;假如孩子瘋跑瘋玩,那就要家長強硬一點。

2.孩子需要陪伴和指導

不要太過放養,什麼都不管,很多時候孩子是需要陪伴的,還需要有人指導。

3.孩子也需要學習成績以外的成長

也不要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小孩要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都要提高。

多帶著孩子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提高一下格局和眼見,還有鍛鍊身體……

4.可以虎媽貓爸的搭配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前提是兩個人都願意在適當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上就是我給爸爸媽媽的意見嘍~

兩口子教育理念不同,有時候簡直就是標配,但一定要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協商和配合,不然可能就是無盡的爭吵。


小式


兩口子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就需要協調,方式過程可能不一樣,但教育的原則和教育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夫妻之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可以列出幾點原則和目的,然後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選擇更好的方式。一旦協商好了,雙方必須努力站在同一戰線上,要麼女方管,男方在一旁支持,要麼是男方管,女方在一旁支持。這裡說到一個注重放養,另一個注重學習成績,這其實是兩個不衝突的教育目的。放養是釋放孩子的天性,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環境下培養孩子的成長,注重成績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本領,追求孩子將來的成材。成長和成材都是父母的教育目的,成長自然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但是絕對的放養也是有問題的,當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或是他的行為有問題時父母應該及時的督促和糾正。只有父母適當地引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才能讓孩子獲得他的生命價值。畢竟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不修剪多餘的枝葉而任其開枝散葉的話,最終樹的價值頂多就是燒火。





牽著你的手看風景


教育孩子我還是認為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先入為主。

對孩子都不瞭解就有一個強烈的教育理念,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牢籠,被困在其中。

培養得好那也是人工盆景,十分漂亮卻很廉價,因為可替代性太強,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只有統一分歧,建立更高更好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協調。不然的話,理念不一致,分歧、矛盾遲早會出現,會爆發。如果有一方絕對強勢那也沒問題。



當然,教育理念存在分歧是常態,不可能不存在分歧,所謂的統一也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的。只是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要有輕重緩急,凡事不能過。

很多家長容易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看到結果或喜或悲。卻不能客觀,多維度評價孩子,更不能看到時代的大變化來改變和修正教育理念。

可能當你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是這樣教育的,你學會了這樣的一套教育方式,於是有了孩子之後也是這樣教育的。容易形成這樣的路徑依耐,也不會其他。學習、成長、蛻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求索,不斷學習新事物,看清楚本質才能做好這一切。

所以,在自己的教育水平有限的時候,主抓最底層,最本質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為啥農民的孩子也能考上清華北大,大山裡也能飛出金鳳凰。我在補習班看到很多家長太過於執著學習成績,結果適得其反,花大價錢使勁補習一直到高考,也一直很平庸。

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質量也越來越低,智能製造,產業升級,網紅經濟,人工智能,5G等等,想想這些,我們還能停留在過去的教育理念中嗎?曾經成功的教育方式還有效嗎?不得不好好反思,好好總結,好好求索。

我的觀點還是抓大放小,這樣才能很好的協調。注重培養孩子的上進心,意志力,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些底層本質的東西,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適應發展變化的世界,才能有自我,而不是隨大流,更不是精緻卻廉價的工業品。大家覺得呢?


徽鄉小居


很多家庭都存在這種現象,我們家也是這種情況 。

我認為孩子必須要嚴格對待,一定要說到做到,尤其是某些規矩,要嚴格執行;而我家那位則是要求溫柔對待孩子,孩子就一定會經常犯錯,犯錯了要給孩子機會改正,而規矩就是給孩子來違反的,然後再製定更寬鬆的規定就好 。

而就現在孩子 的情形來看,他一直是在我們兩個人中間搖擺,爸爸厲害就聽爸爸的,媽媽厲害就聽媽媽的,而不管規矩是怎樣的 。

而我們兩個人也意識到這樣是不行的,所以經過共同思考,我們認為必須制定全家共同遵守的規矩 :參與制定者包括家長和孩子 。

因為這個規矩是全家人一起制定的,所以執行起來的 阻力會很小,然後還需要一個執行人,我建議輪流作這個執行人,這樣每個人都會體諒到執行者的難度,也就很容易遵守規矩 。


曦寶和伊寶


夫妻二人教育理念不同,真的很容易引起情緒過激!我深有體會!

寶爸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幾乎處於真空狀態,而我自己平時比較注重學習,對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相對於寶爸的教育缺失,我幾乎包攬了孩子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

但我依然會碰到難題,就是寶爸的拆臺!這往往讓我的情緒幾近崩潰失控!

比如,孩子不愛吃飯,挑食,我會告訴她,水果可以幫我們變得更漂亮,青菜可以讓我們的皮膚變白,小肚肚不會因為上廁所而痛,肉肉可以幫助我們長高,有力量,當然,對孩子說這些,我不是從科學角度去驗證到底哪種菜真的可以幫助美白或者排便,而是完全只是為了引導孩子吃飯有時隨口說說,但寶爸是一個非常古板的古董,他當著孩子的面反駁我,不會!這個菜不一定會排便,不一定美白,這個肉不一定會長高……諸如此類的拆臺,“人前教子,背後訓妻”這個道理他完全不懂!有幾次我也是情緒失控到當著孩子的面叫他閉嘴!生活中這樣的拆臺例子太多了,我慢慢意識到,他這種行為實在是太不可取!不僅影響我的情緒,讓夫妻關係劍拔弩張,更重要的傷害是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哪位?而且當面吵架對孩子是極大的傷害!

我最後是通過數次找他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非常的古板而且固執,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雖然他嘴巴上還是不願意說軟話,但這種當面拆臺也慢慢地減少了許多!

有位家長曾經也和我吐槽,她的丈夫一度主張放養,而她因為和其他家長接觸比較多,孩子之間一比較有差距,就讓她覺得焦慮不已,覺得完全的放養並不可取!

我分析他們二人的意見得不到統一,其實是他們夫妻二人所接收的信息有差異,丈夫出於對女兒的心疼,建議放養,尊重孩子的所有意願,是因為丈夫從理想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平時忙於工作,忽略了去瞭解當下的孩子真實狀態,而妻子因為有比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而產生焦慮,希望孩子能多學一些東西!再加上受環境的影響,各種培訓班興趣班的轟炸!我建議他們二人找個時間一起溝通梳理下現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周邊環境,找到一個平衡點,絕對的放養,孩子沉迷於電視和玩樂,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而成績雖然不是絕對,但是檢測孩子學有所成的標準,關鍵是陪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癥結,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適當的鼓勵,無興趣而不長久,孩子的學習之路還很長,如果一味地追求結果忽略過程和感受,這條路走不遠!學習是必須的,關鍵是,找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