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以繼日鑄利劍 快馬加鞭逐疫魔 攻關戰“疫”亮出河南科技力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項目已在5家疾控中心完成臨床驗證;新型防護頭罩項目已開始模具加工;防護服輻射劑量檢驗的6項指標對比試驗結果符合規定要求……”連日來,每天都有一份工作快報,送到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科研工作組案頭,更新著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攻關項目”各專項的進度。

為了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省科技廳主動出擊,於1月31日啟動了首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著重在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快速診斷試劑、中西醫結合綜合防治技術、地域特色流行病學、免疫治療評估、防護產品和及裝備、藥物篩選等方面部署7個專項15個項目,組織我省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等全社會力量迅速開展應急攻關。

“我們牽頭啟動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就是想集中全省科技界有優勢的科研力量,通過協作聯動、集中攻關,解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關鍵性技術難題。”2月7日,省科技廳廳長馬剛告訴記者,首批立項的項目突出了防控急需,努力為一線防控治療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其中,“電子束輻照滅菌項目”主要是解決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消毒時間過長的問題。“傳統口罩生產,從下線到出廠需要14天的滅菌、解析、無菌檢驗等環節;通過電子束輻照滅菌,一個批次消毒僅需40分鐘。”駝人集團董事長王國勝解釋,若1天24小時開機,可為約375萬支口罩或25000件防護服滅菌,極大地縮短生產週期,提高生產效率,為疫情防控贏得寶貴時間。

“目前我省還沒有一家正式獲得批准的核酸檢測試劑用於臨床,不能就近解決我省急需的檢測試劑難題,制約了患者的快速診斷和治療。”安圖生物董事長苗擁軍說,由鄭州安圖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項目”立項後快速推進,2月6日已將有關材料報送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綠色通道,爭取儘快審批進入臨床使用。

“除了緊盯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需求外,首批應急科研攻關項目還體現了我省在防疫研究領域的一些特色。”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處處長張芳介紹說。

其中,由省疾控中心主任郭萬申牽頭組織實施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規律及防控策略措施研究”專項,專注於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規律、人群易感性、致病性和環境中的生態分佈特徵,以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為我省新發傳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學支撐。

由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李建生牽頭組織實施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專項,則凸顯中醫藥防治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優勢,將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及恢復期治療提供系列中醫診療方案,提高臨床療效及治癒率、縮短治療時間、降低病死率及再入院率,減輕西藥副作用等。

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毅教授牽頭組織實施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及患者的免疫功能評估和免疫治療”專項,主要是根據此次疫情特點,從評估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免疫功能入手,針對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沒有有效治療手段的現狀,期許通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達到防控目的。

據瞭解,科研工作組正在積極協調各科研攻關項目推進,強化跟蹤服務,給一線科研人員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力爭快出成果,出急需成果,為早日戰勝疫病提供強有力的科技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