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諸葛亮和周瑜誰更厲害呢?

淺笑心柔44801


周瑜是將孔明是相,沒什麼可比的,但是因為有人總是拿二者做比較,羅貫中故意抹黑周公瑾神話諸葛亮,甚至將赤壁之戰的功勞給了諸葛亮,還硬給周瑜安上一個心胸狹窄的罪名,讓周瑜遺臭萬年。這對一個心胸寬廣有江佐之才的周郎是不公平的!

赤壁之戰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是史上少見的以弱勝強的逆風翻盤之戰,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諸葛亮並沒有參與赤壁之戰,借東風純屬捏造!周瑜跟隨孫策多年征戰,他為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孫權曾說:沒有周公瑾我是做不了這個皇帝的,可見周瑜對於東吳的重要性。

諸葛亮一生並沒有太大的功績,他在演義裡的功績都是羅貫中給他打出來的,空城計更是孔明的粉絲捏造出來的,我們偉大的毛大大曾點評“諸葛亮北伐失敗是戰略失誤造成的”可見孔明的軍事才能確實不怎麼樣。他六次北伐皆無功而返,使蜀國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人力物力皆用盡了。能顯示諸葛亮謀略的只有隆中對,但是攻取川蜀卻是劉備和法正一些人奪得的,論言辯無人能及諸葛亮,論軍事才能,謀略他太弱了!





凌風錄


你好,作為一名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我個人認為這兩個人的能力在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差別,不能統一而論。

如果綜合來看,那麼諸葛亮勝周瑜的地方是因為諸葛亮大度,並且諸葛亮更有耐心。

首先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短板,在諸葛亮的整個生涯裡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有遠見並且有計謀,但是在軍事戰鬥中的才能並不很凸顯,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周瑜強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展示出來的軍事才能,那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周瑜為孫策打下了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諸葛亮軍事才能相比於其他人雖然很強,但是和周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在用人方面,我個人覺得周瑜也比諸葛亮強。在茱萸任職期間,可以說她為孫策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成才,並且在推薦這些人的時候都說比自己強於十倍,而且在赤壁之戰以及大多數戰役中都聽取了下屬的意見,和曹操頗為相似,但是諸葛亮不同,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都是這樣,他大權獨攬並且功利心賊強。導致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沒有能夠幫助蜀國脫離困境的人。

但是歸根結底,諸葛亮的心胸氣度以及諸葛亮的心機都要比周瑜多很多,所以周瑜雖然空有一身才華,但是在這方面比不過諸葛亮。最後無奈英雄凋零。





5千年中華歷史


周瑜的軍事生涯極其輝煌,十六七歲便帶部追隨孫策轉鬥江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四歲時便成為東吳軍中第一的人物,壓了程普、黃蓋等一干老將一籌。三十三歲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周瑜更是率領三萬精兵火燒赤壁,親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統天下的美夢。之後更是為了東吳親臨戰陣,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傷後的周瑜沒有選擇靜養,而是想抓住東吳難得的戰略發展期進行拓張,憂心國事而忘身,最後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一個天才型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能在三國眾多名將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夠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暫軍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視的,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不上週瑜的,諸葛亮是一個勤奮型的統帥,他的軍事特點是陣法精妙、軍事器械設計巧妙、軍法嚴正並且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能調動優勢資源用於北伐戰爭。但是臨敵應變、料敵於先非其所長。

做個比喻,周瑜是一個天賦超群的學生,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很好。而諸葛亮是一個天賦平平但是學習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奮的學生,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軍事成就來說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單論軍事才能周瑜更勝一籌。


三三手工


訂閱

周瑜的軍事生涯極其輝煌,十六七歲便帶部追隨孫策轉鬥江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四歲時便成為東吳軍中第一的人物,壓了程普、黃蓋等一干老將一籌。三十三歲時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周瑜更是率領三萬精兵火燒赤壁,親手砸碎了曹丞相一統天下的美夢。之後更是為了東吳親臨戰陣,不幸被流矢射中。而受傷後的周瑜沒有選擇靜養,而是想抓住東吳難得的戰略發展期進行拓張,憂心國事而忘身,最後病逝于軍中,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是一個天才型的統帥,他的軍事才能在三國眾多名將中可以排在前三位。可惜英年早逝,不然能夠取得更大的軍事成就。但即便是周瑜短暫軍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小視的,唐朝武廟六十四將、宋朝武廟七十二將中,周瑜都赫然在列。

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比不上週瑜的,諸葛亮是一個勤奮型的統帥,他的軍事特點是陣法精妙、軍事器械設計巧妙、軍法嚴正並且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能調動優勢資源用於北伐戰爭。但是臨敵應變、料敵於先非其所長。

做個比喻,周瑜是一個天賦超群的學生,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很好。而諸葛亮是一個天賦平平但是學習方法很好自身也很勤奮的學生,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但是他也能做到哪些天才能做的事。

就軍事成就來說諸葛亮和周瑜是各有千秋的,而單論軍事才能周瑜更勝一籌。


雲暗雪山


他兩個應該是不太好比較的,因為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我們大部分對他們的理解都基於《三國演義》上的,而三國又過於對諸葛亮吹捧,周瑜本人也是很厲害的更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也對吳國發展做出來不少貢獻,而諸葛亮雖然沒有《三國演義》上那麼厲害,但也是一個合格的丞相,對蜀漢也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我個人覺得諸葛亮更牛些


指尖遺落舊時記憶


從歷史上講,周瑜比諸葛亮更完美。

先說史評。《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意思是,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良才”,僅次於管仲、蕭何這樣的人物(注意這兩個人都是搞內政的,軍事方面均不行),但是他(諸葛亮)連年動眾征戰,不能取得功績,是因為將兵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啊!

同樣是《三國志》,其對周瑜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意思說,周瑜雅量高致、心胸寬廣,做事英明決斷,與眾不同,實在是“奇才”一個啊!

諸葛與周瑜,一個“良才”,一個“奇才”,高下立見。

再說心胸。說周瑜心胸狹窄的完全是被《三國演義》誤導了。說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周瑜年紀輕輕就做了東吳大都督,以程普為代表的老將不服,甚至都督點將的時候並不親自到場。但是後來,他們卻成了好朋友。“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是程普的原話。試問如果周瑜氣量狹小的話,他怎麼能容得下先前倨傲無比的程普呢?東吳的許多名臣,如魯肅、諸葛瑾等都是周瑜推薦給孫氏的,臨死,他還推薦魯肅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位(魯肅的史評也是“奇才”,不是演義裡那個被諸葛亮耍得團團轉的“老實人”哦!)他要是氣量狹小,不怕這些人搶了他的風頭麼?

反觀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多年,他一死,蜀國幾乎無人可用。難道諾大個蜀漢只有諸葛亮一人堪用嗎?他六出祁山,親自掛帥均無功而返。事實上,他的身邊明顯的就有兩個比他更會打仗的人:魏延和趙雲(魏延的反骨是演義附會,至於趙雲,自始至終他都只是個皇家護衛隊長而已,蜀國根本沒有“五虎上將”之說,有也只是“四虎”),可均得不到他的重用。自己明明不善將兵,還死把著軍政大權,要麼是他沒有識人之明,要麼就是他自信到了自負的地步。從這點上說,孔明不如公瑾。

戰功就不用說了,周瑜平吳郡、鎮丹陽、守柴桑,再加上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以及後來擊敗曹操的得力戰將大將軍曹仁,佔領南郡,可以說,吳的地盤有一半是周瑜打下來的(打下另一半的是孫策),可謂戰功赫赫。打下南郡後,周瑜提出先取蜀、再並張魯、結援馬超、北圖曹操的戰略方針並積極地付諸實施。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於巴陵巴丘,年僅36歲。周瑜此前曾提醒孫權提防劉備,然而孫權不聽,甚至借荊州給劉備。不難看到,劉備後來以荊州為跳板的擴張路線同周瑜的設想如出一轍,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

而諸葛亮呢,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法正,征討孫權帶的是馬謖,諸葛一直在後方,並未親臨前線。從這一點上,諸葛更像是曹操的荀彧,若不是此人的品行足夠好、威望足夠高、主君對此人絕對放心,是不能擔此重任的。(在這裡亂插一句,可不要小看荀彧,此人被評有“王佐之才”(何顒),而三國裡另一個被稱“王佐之資”的是周瑜(孫權)。不管你多麼不服氣,曹操言荀彧乃“吾之子房也”,孫權言“吾非周公瑾,不帝也”,可是劉備卻沒有任何一句相似的話稱讚諸葛亮,最多也只是說“如魚得水”罷了。“留香荀令”、“顧曲周郎”,在當時就是人盡皆知的美好鏡像。和周瑜一樣,荀彧推薦了大批優秀的人才給曹操(如郭嘉等),曾經有人戲言,若是三國只能選一個武將的話,必選荀彧,因為周瑜太短命,而荀彧可以幫你搞定你需要的任何一方面人才。。)

至於公瑾“曲有誤,周郎顧”、“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美男儒將風采,毋庸複述

當然諸葛亮也不是一無是處,作為大權獨攬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品行高潔、治國有方。賈詡、劉曄等人均言諸葛亮“善治國”。他在蜀國大力推廣種桑養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蜀漢相對窘迫的經濟狀況。他開誠佈公、賞罰分明、恪盡職守、事必躬親,對劉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直被後世所推崇。在這一點上,三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同諸葛媲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不止對孔明,對公瑾也是一樣。天妒英才,時不我與。不論他們有多優秀,畢竟歷史是不能改變的,笑到最後的是“鷹顧狼視”的司馬仲達。


拿雲919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短板,在諸葛亮的整個生涯裡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有遠見並且有計謀,但是在軍事戰鬥中的才能並不很凸顯。

我個人認為是沒有周瑜強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所展示出來的軍事才能,那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並且周瑜為孫策打下了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諸葛亮軍事才能相比於其他人雖然很強,但是和周瑜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在用人方面,我個人覺得周瑜也比諸葛亮強。在茱萸任職期間,可以說她為孫策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成才,並且在推薦這些人的時候都說比自己強於十倍。

而且在赤壁之戰以及大多數戰役中都聽取了下屬的意見,和曹操頗為相似,但是諸葛亮不同,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都是這樣,他大權獨攬並且功利心賊強。導致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沒有能夠幫助蜀國脫離困境的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馴鹿歷史


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各有千秋,沒有誰利害誰不利害的說法,單以個人能力上講,周瑜和諸葛亮不分伯仲,可惜周瑜僅僅活了36歲,而諸葛亮活了54歲.所以,諸葛亮比周瑜歷史貢獻大,是可以理解的。

歷史上,周瑜的功績就是幫助孫策奪得江東,在曹操南下的時候,又和諸葛亮、魯肅一齊,力排眾議,決心抗曹。他把部隊帶到了江夏,出其不意,擊敗了追擊劉備的曹操先頭部隊,加上曹軍本身已經得了瘟疫,就退回到北方。如果沒有周瑜的這次奇襲,孫劉聯軍就沒有了長江天塹,很可能抵擋不了曹軍。而且周瑜很有戰略思想,早就把軍隊開到了江夏附近,也是能迅速增援劉備、劉琦的原因之一。

火燒曹營,黃蓋獻詐降,周瑜定策火攻,最後大破曹軍。赤壁之戰,三國志把劉備和孫權都寫成了勝利者。我們不能否認劉備、劉琦等人做出的努力,但是首先要讚揚的是孫權有抵抗的決心,魯肅和諸葛亮成為孫劉的橋樑,當然,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諸葛瑾,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沒有太強調。最後,就是周瑜、程普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以及獻詐降的黃蓋。

周瑜在打敗曹操以後,一直想奪得荊州,進軍巴蜀,被劉備阻撓。周瑜認為憑藉自己的實力,就可以抵抗曹操,蕩平天下,不太支持孫劉聯盟,但是也僅僅是曾經獻計軟禁劉備而已,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裡那樣喋喋不休。

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神奇,他投奔劉備陣營以後,僅僅是想辦法幫助劉備招募了三千軍隊,之後就是幫助劉琦逃生。再來,就是在曹操南下的時候聯劉抗曹,拯救了劉備集團。劉備有生之年,諸葛亮幾乎沒有帶兵的機會,只是在龐統死後,和張飛、趙雲一齊,帶兵支援劉備。剩下的時候,都是留守。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握了蜀漢大權,先平南,後徵北,五次進軍中原都宣告失敗,勞累過度死亡。雖然在軍事上沒有什麼建樹,但是諸葛亮把蜀漢治理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諸葛亮安排的後事,和一些遺留問題沒能處理好,也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諸葛亮在蜀漢是權臣,也可以說蜀漢諸葛亮說了算,貢獻遠遠大於周瑜。而周瑜開闢了吳國,可惜死得太早。諸葛亮是軍事、政治、經濟一把抓,而東吳內政方面,還有各個丞相管理。

個人認為論軍事,才能,領導能力兩人應該在伯仲之間吧。您怎麼看呢?


陽光未來科技發展


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周瑜,其實各有所長,分述如下:

周瑜比諸葛亮年長六七歲,大約和孫策同齡,其家族為江東廬州望族,祖父輩有郡守級別的官員,因為和孫策的關係,較早進入孫氏集團上層,並凸顯出其軍事才能。孫策英年早逝,臨終將其弟孫權託付,足見對周瑜的認可。而周瑜不負所托,面對曹操大兵壓境,統領江東諸將,聯合劉備,運籌有方,避實擊虛,以己之長,攻彼之短,赤壁一戰,一舉擊敗實力強大的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和卓越的統帥氣質,屬於三國早期的軍事統帥。

諸葛亮原籍琅琊郡,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才遷徙到荊州,逢漢末亂世,隱居在隆中。他的岳父黃承彥和荊州牧劉表是連襟,他的哥哥諸葛瑾很早就在江東供職,但是諸葛亮胸懷大志,一直在等待更好的機會和更合適的“領導”。而且他並非是在真正的隱居,而是利用已有資源逐漸積累自己在荊州本地中上層的良好口碑和深厚的人脈,以便待時而動,正所謂“待價而沽”者也。劉備的出現,合乎諸葛亮期待的所有條件,兩人確屬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如魚得水。隆中對是諸葛亮一生最為高光的時刻,表現出他對時局高瞻遠矚的眼界和政治上的深謀遠慮,應當歸屬於政治家的範疇。

簡而言之,周瑜的才能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通透時局,臨危不懼,運籌帷幄,謀略高超,調遣有度,應變有方,舉重若輕,一舉敗敵,這是他所擅長的,在三國前期,周瑜確實是出類拔萃的軍事統帥。而諸葛亮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政治方面,謀定而後動,擘畫經略,調度得宜,立法施度,整理戎旅,科教嚴明,賞罰必信。諸葛亮一生謹慎,在軍事方面其實並沒有超越常人的才具和成就,《三國演義》對他過度神化了。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有公允的評價:“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將諸葛亮與管仲和蕭何相提並論,都是宰相級別的。


聽雨者豐一


導讀:


三國時代的事情喜歡讀三國演義的人肯定都認為自己知道的很清楚,而裡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智多星諸葛臥龍了吧。裡面的他足智多謀,幫劉備三分天下可以說他的功勞是最大的,其中氣殺周瑜的事也令後人津津樂道。可是大家也知道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出版的一部小說,這並不是正史,是戲劇化的結果,而裡面的一些人物也被美化過了,那如果按照正史來說,諸葛亮和周瑜到底是誰更勝一籌呢?

  • 我認為周瑜要比諸葛亮出彩得多

正史裡的諸葛亮一開始也是隱居於臥龍村,可是偏偏方圓幾里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也是他自身比較善於炒作自己的緣故吧,若他真的是隱居不問世事,怎麼還會在劉備拜訪他的時候他對天下時事瞭如指掌,侃侃而談,也是應了那句好話吧,姜太公釣魚,是願者上鉤。

久而久之喜歡到處招賢納士的劉備也聽說了他的大名,於是三顧茅廬去拜訪他,最終劉備的誠心和耐心打動了他,答應出山去相助劉備奪得天下。

自此之後諸葛亮出山,劉備也很欣喜,說:“有了先生相助,肯定能給我很大的幫助”。可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諸葛亮都沒有參與一些國家大事,劉備只是讓他料理一些外交方面的小事情。在此我覺得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如果諸葛亮真的極有才幹,劉備又怎麼會不讓他插手一些國家的大事呢?當時劉備身邊的能人也很多,可能諸葛亮的才華在當時的能人裡面算不上高的吧。

可能有人會在此反駁,說如果諸葛亮的才能不高,劉備怎麼會在彌留之際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他呢?其實這個理由很簡單,就是當時國家的人才緊缺,關羽、張飛等人也相繼離世,而諸葛亮在劉備身邊一直是忠心耿耿,雖不出彩也不出格,把兒子託付給他算是一個好的選擇了。

而更令人質疑他能力的是他在作戰時的策略,竟然不聽忠良的勸告,方法太過保守,最後把自己的軍隊都耗死在了作戰上,浪費了大量的物力之後卻未能取得成功,眼看著兵敗如山倒,而他本人也又氣又急,最後溘然離世。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在當時的亂世中並不是很出彩的,而三國演義中的足智多謀有一定程度上都是虛構的結果。

而我們再來看看周瑜,據史冊的記載,周瑜當時是出了名的美男子,不僅人長得帥,在音樂方面還有很大的造詣,據說如果有人彈錯了一個音符他都能立刻聽出來。

當然在那個亂世這些都是額外的東西,他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軍事才能也特別的高,跟著他的好朋友孫策到處打天下,著名的赤壁之戰可不是虛構的哦,大家也知道周瑜在其中表現出來的軍事天賦,讓梟雄曹操也聞風喪膽。

等到孫策死後他又開始追隨他的弟弟孫權,為吳國的建立立下了漢馬功勞。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周瑜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了,當然不是像三國演義中被描寫的那樣死掉的,他死之後,孫權十分的悲痛,親自去迎接他的靈柩。而從我國著名的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念奴嬌》中也可以看出他當時的不二風采,在我看來,周瑜的能力是強於諸葛亮的。

總結: 我覺得根據正史的角度,明顯周瑜要比諸葛亮出彩很多。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也不要一味的相信那些被改編過的戲說歷史,應該客觀全面的去看待過去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