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殺是必然的嗎?

千水千山


筆者認為,韓信被殺是必然的事情,因為韓信與他的君主劉邦,在軍事威望、個人年紀、情商方面差距實在太大。

一、軍事威望,劉邦比不上

單論軍事才能,上下五千年的名將加起來,韓信排進前五都有可能。無論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擊敗三秦,還是後來消滅新復國的魏、趙、齊等,以及最後與項羽的決戰。可以說,漢朝的一大半疆土是韓信打下來的。

而作為主君的劉邦,軍事戰績實在是慘了點。就說彭城之戰,幾十萬大軍被項羽的數萬精兵打得滿地找牙,還要韓信來救。

如果換一個主君,比如曹操、李世民這種能自己帶兵打天下的,對於韓信可能還不會那麼忌憚,可惜劉邦與韓信實在是不能比。

二、雙方年齡,劉邦等不了

劉邦比韓信大了整整二十五歲,漢朝建立後,劉邦已經五十多了,這個歲數在古代算是老年了,而韓信當時才二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加上威望如日中天。劉邦作為開國皇帝,在世時都不一定能鎮得住,又怎麼可能將韓信留給自己的兒子?

三、個人情商,劉邦不能忍

劉邦作為皇帝,雖然能力不高,脾氣也不算太好,但是論胸襟和氣量絕對是有的。蕭何、張良、陳平這些人本事都比他要高,不會獨獨容不下一個韓信。可惜韓信在情商方面實在是差了一大截,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在被包圍之際,韓信還派人去索要齊王的權位。要知道對於臣子而言,“功莫大於救駕”,同樣的道理,你救駕之前還要講條件,哪個君主能容忍這個?更別提韓信其他大大小小讓劉邦不爽的事情,累積起來,終於惹來殺身之禍。

由此可見,韓信與劉邦在能力、年齡和性格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可以想象劉邦是咬著後槽牙在用韓信打天下。等到天下初步安定了,韓信被殺的結局也就不可避免了。


歷史步行街


韓信之死是必然的。原因呢,只能通過我們瞭解的歷史去分析、去揣測。

韓信是一個將才,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嘛,說明他極其的善於用兵。有才是被重用的原因。打仗的時候需要將才、帥才,一統天下之後其實也是需要將軍的,即便現在的和平時期,不一樣需要軍人守邊防嗎?所以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站不住腳的。

韓信之死說明他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沒有擺正自己的態度。打天下的時候,因為大家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一旦失敗,什麼都沒有了,所以計較的會比較少。成事之後,享受榮華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爭執:官小了,權少了,和誰誰誰比不平衡了…但是有一點,成事之後的蛋糕是由皇帝來分配的,你怎麼才能讓他愉悅的、心甘情願的、最好是主動的給你,而不是讓他被迫的、被逼著給你。打仗的時候需要你的勇猛、計謀、將才,因為你打的是敵人,獲利的是劉邦;享受的時候不要讓皇帝還感受你的勇猛、計謀,你想幹什麼?打我嗎?

相對來說,劉邦算是寬厚的開國之君。開國之君一定會考慮子子孫孫的繼承問題。我可以壓制住你,我的兒子當了皇帝能順暢嗎?你會輔佐他還是給他出難題,甚至威脅到他、反抗他?後代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算是很溫和的做法了,你韓信不時時表忠心,主動放棄兵權,還不斷要官要權,不殺你還等什麼?不想整天磕頭跪拜的,或者急流勇退,或者放下刀槍要錢躲得遠遠的;能想明白的,處處為皇家著想,為皇帝分憂,不管是老子做皇帝還是兒子孫子當皇帝,都守本分,做實事,這樣老皇帝才能放心。

相比起兒孫的千秋萬代,錯殺幾個人不算什麼。所以功高蓋主的容易死。如果功高蓋主又不會韜光養晦,真的是必死無疑。


郉百里




岳飛當年被殺,韓世忠找秦檜理論,秦檜回答說岳飛被殺是“上意”,韓世忠就沒話說了。韓信之死與岳飛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他曾經多次得罪劉邦,他的死,絕對不是呂雉多麼殘忍,多麼專行,也不是蕭何多麼會算計,這完全是他與劉邦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邦雖然在蕭何的推薦下重用了韓信,但是對他一直不放心,每當韓信打了大勝仗,每當劉邦在項羽的逼迫下進入絕境,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奪取韓信的兵權!韓信對此也一直都是無怨無悔,但是當他率領幾千士兵平定了趙國、燕國、代國以及齊國以後他還是有點飄了——他竟然以要挾的姿態逼迫劉邦承認了齊王的地位。這種事不論放誰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劉邦沒辦法啊,只能向韓信低頭了,但心裡那個恨啊!



所以,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首先履行約定,把韓信封為楚王,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但是,很快便有人舉報韓信企圖謀反,劉邦還是向全天下展示了他開闊的胸襟。隨後,又有人舉報韓信謀反,這次劉邦沒有出面,呂雉和蕭何把他殺了。

請問,呂雉準備殺韓信的時候,劉邦知情嗎?


國史通論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韓信為什麼會被呂后所殺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無人可比,如果造反,誰可以阻擋

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結果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一下就佔領了陝西省的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之後的韓信採取木罌渡軍的戰術滅亡了魏國,用背水一戰的戰術滅亡了趙國,用半流而擊的戰術滅亡了齊國,最後在垓下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術戰勝了項羽。試問這樣的韓信誰不害怕呢?

韓信在政治上太幼稚

韓信在一定程度上的居功自傲是他被劉邦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信,在滅齊之戰時,就挾功自傲,請封為假齊王,劉邦出於大局考慮,封韓信為齊王。你想這個時候,劉邦能舒服嗎?能不心裡有疙瘩嗎?雖然在劉邦滅亡項羽之後,封韓信為楚王。由於蒯通曾給韓信提議三分天下,韓信在當時沒有聽從。後來,有人誣陷韓信,韓信從楚王降為了淮陰侯。這時候的韓信,心裡面能不起反心嗎?既然有了反心,他能不行動嗎?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馴鹿歷史


引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一、韓信為什麼會被呂后所殺

韓信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無人可比,如果造反,誰可以阻擋

初出茅廬的韓信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策略大獲成功,結果劉邦的漢軍從四面環山、出入極其困難的漢中盆地,一下就佔領了陝西省的平原,使得劉邦的漢軍擁有了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軍爭奪天下的根據地。之後的韓信採取木罌渡軍的戰術滅亡了魏國,用背水一戰的戰術滅亡了趙國,用半流而擊的戰術滅亡了齊國,最後在垓下用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的戰術戰勝了項羽。試問這樣的韓信誰不害怕呢?

二、韓信在政治上太幼稚

韓信在一定程度上的居功自傲是他被劉邦懷疑的一個重要原因

韓信,在滅齊之戰時,就挾功自傲,請封為假齊王,劉邦出於大局考慮,封韓信為齊王。你想這個時候,劉邦能舒服嗎?能不心裡有疙瘩嗎?雖然在劉邦滅亡項羽之後,封韓信為楚王。由於蒯通曾給韓信提議三分天下,韓信在當時沒有聽從。後來,有人誣陷韓信,韓信從楚王降為了淮陰侯。這時候的韓信,心裡面能不起反心嗎?既然有了反心,他能不行動嗎?

三、狡兔死,走狗烹

韓信,是劉邦建立大漢天下的開國元勳,更是漢室天下的最大隱患。劉邦作為一個軍事能力遠遠不如韓信的領導者,劉邦是有心理危機的。當劉邦在冤枉韓信時,就已經在開始準備除掉韓信了。他開始在政治上打壓韓信,剝奪了他的王位和軍權。劉邦一直在佈局,逼反了韓信。政治幼稚的韓信,恐怕到死都無法猜透劉邦的心思。


普通的歷史愛好者


是必然,主要原因如下:

性格原因

1:性格孤傲,他在軍中幾乎瞧不起任何人,劉邦他都不放在眼裡,從而得罪很多人

2:喜歡顯擺自己,例如韓信點兵,當著劉邦誇自己。

能力原因

1:太過本事,統一天下過程中,韓信功勞最大,能力體現的最強,一旦韓信反叛將造成嚴重後果,張良稱他為“國士之無雙”,功高震主,劉邦擔心漢室江山傾倒。

婦人之仁

1:太單純,太天真,劉邦在殺他之前內心非常糾結,給過他無數次機會,可他老是看不透,婦人之仁,認為劉邦一定會相信他,還逼迫劉邦封他為王。

關鍵時刻聽不進意見

1:劉邦殺他前,他手下謀士紛紛提醒他藉機反叛出去或者一走了之,可他不聽勸,依然天真地以為劉邦要對自己加官進爵。

總結

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歷史哲理


劉邦以一介草民登上天子之位,離不開韓信的幫助,就連劉邦本人也說過: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劉邦和項羽打響楚漢戰爭之時,韓信曾多次發揮出巨大的功勞。然而韓信的結局卻並不怎麼好,他甚至不是死在沙場上,而是死在了一個女人的手裡,那就是呂后。

那麼呂后為何要殺韓信呢?韓信非死不可嗎?

韓信的功勞太大,且有自立為王的想法

彭城一戰,劉邦大敗於項羽,損失慘重。於是,他只好採用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計策,對項羽實施戰略包圍。

緊接著,韓信屢戰屢勝,先後滅魏國、趙國和齊國。這一連串的變化,終於使得項羽感到了驚恐。於是,項羽便派了武涉前去交涉,希望韓信能夠三分天下,不繼續攻打楚國。

史記上記載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堅決的擁護劉邦,以報知遇之恩。然而,韓信心裡真的是這麼想的嗎?

我看未必,韓信在消滅齊國以後,趁火打劫,趁著劉邦前線吃緊之際,請求劉邦冊封其為代理齊王。隨後,在垓下決戰之前,韓信又再一次地拒絕了劉邦的調度,直到劉邦下旨加封韓信,韓信才派兵前往。韓信的舉動,說得好聽點是請求,說得難聽點就是要挾。

因此,此時的韓信已經生出了居功自傲的情緒。他拒絕項羽提議的行為,與其說是想要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如說是他自恃功高,認為劉邦不敢拿他怎麼樣。而劉邦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垓下之戰以後,便迅速奪了韓信的兵權。

韓信的政治觀念太為薄弱

韓信此人,絕非是那種甘居人下之人。在劉邦奪了他的兵權,將其變為貶為淮陰侯以後,他曾經做過這樣一件事。

當時,韓信前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對韓信很是恭敬,然而韓信卻說了一句話:“我這輩子居然會同樊噲之流混在一起。”

這足以說明,韓信是那種十分居功自傲之人。這也能解釋當時韓信在滅亡齊國以後就要求成為齊王的行為,因為韓信認為這是他應得的。

然而稍微有點政治觀念的人都不會在劉邦陷入困境的時候提出這種要求,除非他真的想造反。結果卻又出人意料,韓信並沒有造反,而是選擇繼續跟著劉邦幹。

隨後的事情就是順理成章了。劉邦看出了韓信的意圖,所以奪了他的兵權,將其貶為淮陰侯,希望其能夠安分守己地度過餘生。而韓信則越想越後悔,最後選擇了造反,結果被呂后誅殺。

不得不說,韓信是自己將一步好棋給下壞了。

結束語

韓信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人,而他的選擇又表明了他願意臣服劉邦。結果他就在這樣的矛盾之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滅亡。


小云軒談史


歷史不會回頭,但可以評論,個人認為韓信被殺是必然的,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加上他還不斷作死,心態很作死,行為更作死,除非他能早死,否則遲早被殺。

先說一說他和劉邦的關係,劉邦肯起用他是冒了大風險的,韓信當時一無功績,二無勇名,全賴劉邦近臣夏侯嬰和蕭何的推薦,居然封了韓信作大將軍,劉邦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

韓信的能力確實是幫助劉邦扭轉乾坤,平關中,定趙魏。但這時的韓信的心態開始膨脹了,私自攻擊已經投降的齊國,更間接害死了劉邦的得力外交官酈食其,更過分的是韓信居然還要求劉邦由自己暫代齊王,這可以說是騎在劉邦頭上拉屎,劉邦雖然為大局忍了,不過二人的關係出現了大的裂痕。

後來,劉邦打敗了項羽,沒了後顧之憂,就將韓信改封成楚王。之後有人不斷告發韓信謀反,為此劉邦使計捉了韓信,將他囚禁了起來。這個時候,劉邦大可以把韓信殺了,一了百了,卻只是眨了他為淮陰侯,軟禁在京,就地監視。事實上,劉邦是不信韓信會謀反的,甚至韓信在京時,還多有來往。把韓信貶了,一來是不想他在外面太浪,二來也是就近監視,防止事端。劉邦在得知呂后殺了韓信後,心情也是很複雜,既慶幸又惋惜,他對這個自傲的部下還是有感情的,不是說一心一定要處死他,反而多有愛惜之意。

討論韓信之死,很多時候會忽視了呂后,處死韓信的人不是劉邦,而是他老婆呂后。漢代的制度算是一種夫妻店的形式,皇后在朝中有很大的權力。韓信想要不死,首先是要處理好他跟呂后的關係。

可惜的是,韓信沒有處理好。韓信在被貶後,心態就崩了,常常裝病,在家不出,又恥於和周勃、灌嬰等人同級。我說這些人可是皇帝的發小,同級又咋地了? 更過份的是,人家樊噲因為敬重韓信,都行了跪拜禮恭迎恭送,但韓信卻要看不起人家,樊噲可是呂后的妹夫,漢初的勇將,連項羽都欣賞的人,你韓信憑啥瞧不起人? 這件事傳到呂后耳中,自然認為韓信瞧不起的是她,殺心自然已起。

劉邦身為第一代皇帝,其實是不虛韓信的,問題是第二代的太子劉盈。呂后之後都是為他兒子能順力接位而努力,漢初三英中的張良和蕭何都在幫助呂后鞏固劉盈的地位,但自傲的韓信卻什麼都沒做。這些能帶兵打仗的開國將領可算是呂后的眼中釘,肉中刺,連無罪的彭越都剁成肉醬,更何況是平素行為誇張的韓信。

韓信想要平安,當時只能在私下通過張良或蕭何結好呂后,暗中向呂后和劉盈示忠,再結好當時的劉邦的老兄弟和功臣們,成為漢初功臣集團中的一員,而不是一個異姓王。可惜的是韓信雖然是一個軍事天才,但做人方面和情商太低,成為齊王后,整一個小人得志的嘴臉,被貶後,也只顧發洩自己的情緒,沒有好好疏理當時的情況,對樊噲申出的橄欖枝視而不見,自己向死路狂飆。


我行異


淮陰侯韓信被殺的原因主要是投靠匈奴,後被柴武屠平參合城斬殺。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后犯下了三條罪狀:

1、韓信南面稱王後,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敗,被項羽關押。

2、匈奴進犯都城馬邑時,韓信並未對仗反而屢次求和。

3、韓信被懷疑後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滴滴代駕師傅張博


淮陰侯韓信被殺的原因主要是投靠匈奴,後被柴武屠平參合城斬殺。韓信被劉邦封為韓王后犯下了三條罪狀:

1、韓信南面稱王後,在滎陽保衛戰中戰敗,被項羽關押。

2、匈奴進犯都城馬邑時,韓信並未對仗反而屢次求和。

3、韓信被懷疑後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