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北靜王是一個怎樣的人?歷史原型是誰?

悅言紅樓


《紅樓夢》是一部為閨閣昭傳的小說,重點在歌頌大觀園內一眾女兒,小說裡男性雖多,卻多是汙穢不堪者,曹雪芹有一句著名的論調,叫做“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男主人公賈寶玉說,自己見了女兒就覺得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曹雪芹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也算是石破天驚的異數了。

《紅樓夢》裡還有一位異數男人,同樣的不流於俗,當然也不容於世,就是那位與賈寶玉交好的北靜小王爺水溶。

水溶是《紅樓夢》裡比較特殊的一位男性,他幾乎是完美的:容貌秀美,性情謙和,地位尊貴,學問出色。

北靜王水溶和賈寶玉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秦可卿的大殯上,也是四王裡唯一親自到場的一位。水溶如此的禮賢下士,原因是當年祖上老王爺和寧榮二公相與親厚,同難同榮。賈府國公冢婦告殂,於是水溶小王爺親來上祭,以示世交之誼。水溶的這個動作證明他是一個謙遜而忠孝的人。

北靜王與寶玉一見如故。在此之前,寶玉早就聽聞水溶是個賢王,早就想見見了,誰知水溶也是一樣,早就想見榮國府那位銜玉而誕者,想家族這樣的大事,一定是來了的。於是,互相傾慕良久的二人見面了。

寶玉見到水溶的第一感覺是:好個儀表人材!水溶本來一直是坐在轎子裡的,看到寶玉就下轎了,脫口說:“名不虛傳,果然如‘寶’似‘玉’”。接下來承諾一事:因北靜王府海上名士高人多聚,寶玉可以常去談會;出現一物:將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轉贈寶玉。

這兩處極為重要!

北靜王這個動作透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北靜王最喜歡結交海上名士。作者這裡雖然說的不太直白,其實也算是說清楚了。按說北靜王作為皇族成員,處於權力核心地帶,理應結交六部公卿、當代大儒,這才是整日考慮國事的重臣正確打開方式。很顯然,水溶平日家裡並不是這些人,而是海上名士。

海上名士,就是類似於賴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之類的化外之士。僅此一點就可判斷,寶玉和北靜王的這番簡單的見面和交流兩人就引以為同道、惺惺相惜了。後來寶玉的確常常的去北靜王府,既然常去,自然是去了如魚得水,相談甚歡。

所賜“鶺鴒念珠”也有深意,“鶺鴒”代指兄弟,皇帝賜北靜王當然是皇帝的高姿態,本來也是皇族同宗,但貴為王爺的水溶將代表皇帝深意的東西,隨便就轉賜了白身的寶玉。在水溶,這是看重寶玉,對皇帝,未免不是一種隨性和諷刺。同樣,後來他也將皇帝送他的“茜香羅”汗巾子送了蔣玉菡一個戲子。這些個動作皇帝知不知道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證明北靜王和皇帝根本不是一路人,和皇帝不能同頻共振,那麼遠離權力中心是早晚的事。和北靜王府交好的賈府就更不用提了。這個也不能說是站隊問題,因為賈府和北靜王府的淵源很深厚,北靜王失寵,賈府敗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北靜王和寶玉其實是一種人,他們在思想上、性情上、做派上如出一轍。

小說後來其實已經告訴讀者,北靜王應該處於被排擠或者說逐漸不受重視了。朝廷上真正得意之人是忠順親王,這一點從忠順王府的長史官到榮國府態度倨傲的索要琪官就可以看出來了。琪官和寶玉北靜王交好,偷偷從忠順府逃出,就充分證明這根本就是兩派政治陣營。

《紅樓夢》寫的是一個腐朽沒落的末世,得意的勢力是忠順府、仇都尉、賈雨村、孫紹祖之流,北靜王在他的那個層面同樣是無所作為的,所以,他結交天下名士,尋找精神的另一處皈依。

和《紅樓夢》其他重要人物一樣,北靜王應該也是有現實原型的,最大的可能是清宗室——多羅克勤郡王嶽託的五世孫福彭。福彭的母親是曹寅長女曹佳氏,父親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那爾蘇,福彭其實就是曹雪芹的親表哥。

福彭跨康雍乾三朝,雍正前期,襲郡王爵。乾隆十一年,福彭病逝,年僅四十歲,曹雪芹失去最重要的依靠。

因為曹雪芹姑母的王妃身份,曹雪芹與福彭一家及其子弟來往頗多,也結交了不少王公貴胄。所以,北靜王也有可能是以其他人為原型的。但屏山個人認為,這個人物也許是曹雪芹理想中的人物,是他在現實的基礎上升華和拔高了的一個人物。


屏山品紅樓


這北靜王很多紅學家瞎猜了一百年都猜不對,就是不往正地方猜。北靜王名字很奇怪,叫水溶。便觀康熙子嗣乃至清朝皇親王爺都沒有和這個名字靠邊的。但是有一個人封王名字很講究,那就是康熙四阿哥雍親王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為什麼北靜王就是雍親王胤禛呢?且看山石道人細細講來。

《紅樓夢》書中第十五回描寫北靜王:

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因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寶玉忙搶上來參見,水溶連忙從轎內伸出手來挽住。 見寶玉戴著束髮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面若春花,目如點漆。水溶笑道:“名不虛傳,果然如‘寶’似‘玉’。”

看北靜王年未弱冠,古代二十歲稱“弱冠”,也就是不到二十歲,作者很狡猾,即不明說北靜王多大,也不透露此時寶玉年紀,倆人年歲相仿。

因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倆人的祖父有交情,所以不以異姓看待,可說是同姓相待,作者隱晦之處如此混過。所以不以在寶玉面前以王位尊嚴自居。因為寶玉是太子胤礽,自己雖封了郡王,也不以尊卑相論。

再看兩人穿戴,都是銀冠蟒袍,作者故意將兩人的穿戴樣貌都描述一番,放在一起對比,最後隱晦的表了一句果然如‘寶’似‘玉’,倆人都是皇子,如‘寶’似‘玉’。暗示倆人身份一樣,一個太子一個親王。

雍親王胤禛年輕時

再看:

北靜王因問:“銜的那寶貝在那裡?”寶玉見問,連忙從衣內取了遞與過去。水溶細細的看了,又唸了那上頭的字,因問:“果靈驗否?”賈政忙道:“雖如此說,只是未曾試過。”水溶一面極口稱奇道異,一面理好彩絛,親自與寶玉帶上,又攜手問寶玉幾歲,讀何書。寶玉一一的答應。

因二人嫡庶有別,寶玉自幼養在宮內,北靜王養在宮外,素未謀面,但倆人互相都聽說過對方,因為倆人都是賈政一個老爹。終於兄弟倆見面,北靜王最好奇的是寶玉的標誌“通靈寶玉”也就是傳國玉璽,看過之後稱奇道異,最後又親自與寶玉佩戴上,說明北靜王對於傳國玉璽的權力好奇,卻並不覬覦皇權,因為此時北靜王“不以王位自居”。

歷史上的四阿哥胤禛最早也是與太子胤礽交好,是支持太子的人處處為太子出謀劃策,輔助太子監國。直到後期太子被廢,才蓄謀奪嫡之心。胤禛和太子的決裂,起於國庫空虛(賈府內囊傾盡),追比欠款(八爺胤禩總理內務府時期,借出去一千三百萬兩),胤禛與太子政見不同,太子依仗權威傾軋,終至二人決裂,此事可以參考《雍正王朝》部分劇情。

賈政原型即是康熙

寶玉與北靜王見過之後,接下來北靜王水溶與賈政的對話就隱晦極多了,看書中描寫:

水溶見他語言清楚,談吐有致,一面又向賈政笑道:“令郎真乃龍駒鳳雛,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將來‘雛鳳清於老鳳聲’,未可量也。”

賈政忙陪笑道:“犬子豈敢謬承金獎。 賴蕃郡餘禎(餘,我,‘禎’通胤禛的‘禛’,暗射‘北靜王我的禎’),果如是言,亦廕生輩之幸矣。”(‘廕生輩’皇恩庇護下的這一輩人,此處應指代賈政庇護下的兄弟二人)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資質,想老太夫人,夫人輩自然鍾愛極矣,但吾輩後生,甚不宜鍾溺,鍾溺則未免荒失學業。 昔小王曾蹈此轍,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上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頗聚。令郎常去談會談會,則學問可以日進矣。”賈政忙躬身答應。

水溶與寶玉素未謀面,卻對於寶玉極受溺愛的生存境況瞭如指掌,‘昔小王曾蹈此轍’,說明北靜王水溶也曾頗受溺愛,與寶玉類似,而終究嫡庶有別,北靜王一直在宮外生活,不及宮內的環境優越,所以發奮較早,府內高人頗聚。

那麼北靜王的府邸在哪呢?且看山石道人後文細細說來。

最能說明北靜王身份的段子是其送給寶玉的見面禮:

北靜王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下來,遞與寶玉,道:“今日初會,倉卒無敬賀之物,此係聖上所賜鶺鴒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寶玉連忙接了,回身奉與賈政。賈政帶著寶玉謝過了。

鶺鴒香念珠

關於鶺鴒香念珠有史料記載:

雍正九年御醫為迎合雍正帝香道養生之喜好,特精選中藥材配製成香珠獻之。雍正帝佩戴此珠後,發現其“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氣爽、血脈通暢”,大喜之後就欽定其為皇族御飾並取《詩經》中長壽神鳥——鶺鴒而命名為鶺鴒香念珠。

自此以後清朝歷代皇帝均隨身佩戴各種形式的此品,並將其作為寶物恩賜於人。由於鶺鴒之名也蘊含兄弟情深之意,皇帝在賞賜鶺鴒香念珠與某位臣子時亦有表示希望結交金蘭之好。

脂硯齋在邊上有一句批語:“蓋作者實因鶺鴒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閨閣庭幃之傳。”

歷來,文人墨客都把“鶺鴒”和“棠棣”比作兄弟之情。

可以說這“鶺鴒香念珠”就是雍正的標誌之一,而這北靜王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當時是康熙的四阿哥胤禛,因為是庶出,所以養在宮外,不似賈寶玉胤礽嫡出養在宮內。

所以胤礽和胤禛從小沒見過,只有在秦可卿的葬禮上四王八公都到了才有機會結識,還是康熙皇帝賈政親自引薦他倆認識的,北靜王見面就送賈寶玉這樣的禮物是為兄弟之情以結金蘭之好。

‘今日初會,倉促竟無敬賀之物,此係前日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很多紅學家都指責北靜王送賈寶玉皇上親賜的“鶺鴒香念珠”是欺君罔上的行為。其實紅學家們都沒讀懂紅樓。

北靜王胤禛送賈寶玉胤礽代表兄弟之情的康熙皇帝賈政親賜的“鶺鴒香念珠”,賈政引薦兄弟二人相識,並且互敬互愛表達兄弟之情乃是正理,何來欺君罔上。

太子胤礽與康熙

此賈政為康熙,寶玉為太子胤礽,北靜王為雍親王胤禛,父皇引薦素未謀面的嫡庶皇子兄弟相見,並接金蘭之好,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最好的場面。歷史上胤禛也是支持太子胤礽的最有力兄弟。

那為什麼雍親王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作者胤礽給他起北靜王水溶這麼奇怪的名字呢?

《紅樓夢》北靜王根本沒什麼陰謀論,其原型就是雍親王胤禛


“雍”者主“水”,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即“溶”為一體,取團結,和諧,和睦,“水溶”即意在皇族眾多,溶於皇祇一體,團結和睦之意。而北靜王的“靜”,即是平靜,和諧的意思。雖然隱含“爭清”之意,也是拆字法隱去八十回之後的情節了。“水溶”諧音“yong”。

那麼為什麼叫“北”靜王呢?

紅樓夢書中有東南西北四王,而尤數北靜王與賈府關係密切,為後文重場戲登場做鋪墊。

北靜王在前八十回中僅兩次出場,第一次是秦可卿出殯,而第二次出場在《紅樓夢》書中第五十八回,朝中大祭,賈家與北靜王分賃大官宅院。看書中如何寫來: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賈母等五更便去了,先到下處用些點心小食,然後入朝。早膳已畢,方退至下處,用過早飯,略歇片刻,復入朝待中晚二祭完畢,方出至下處歇息,用過晚飯方回家。可巧這下處乃是一個大官的家廟,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極多極淨。東西二院,榮府便賃了東院,北靜王府便賃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見賈母等在東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應。外面細事不消細述。

天壇為圓

地壇為方

這朝中大祭,起因是前一回書中講的老太妃已薨,敕喻天下,舉行國喪,皇家大祭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天壇,祭祀皇權天授,社稷江山;另一個是地壇,祭祀“皇地祇神”,皇家先祖。而此時的朝中大祭的地點就在故宮紫禁城之北的地壇。此時老太妃薨逝,皇家國喪在地壇。

地壇下處(下來,南處)便是書中這大官之家,為什麼賈家要和北靜王分賃這處宅院?因為此處即是康熙賜給四阿哥胤禛的宅院雍親王府“雍和宮”。也就是北靜王水溶的王府所在地。

地壇下處雍和宮

雍和宮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雍和宮坐北朝南,全部佔地面積為6.6公頃,據1950年統計,共有房661間,其中佛殿238間,康熙三十三年後為藏傳佛教中心(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極多、極淨)。其建築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整座寺廟的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東西)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所以賈府和北靜王府分賃東西配殿(東西兩院)是賈政的意思,此安排實為賈家家事。

這雍和宮舊址原為明代內官監官房,到清代怎麼會成為親王府呢?清朝政府有一種分府的封建制度,皇帝的兒子到一定年齡受封爵號後,就得由皇宮阿哥所即皇子的住處遷入新府,住入北京城裡新建的王公府內,這就叫做“冊封分府”。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明代內官監官房(大官的家廟)成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而此處雍和宮在故宮紫禁城的北邊,故而稱“北”靜王。而“水溶”即是“雍”。

如此一來就解釋了為什麼賈家與北靜王家走的這麼近,而寶玉動不動就往北靜王家跑,並非那些不懂紅樓者亂評一氣,什麼北靜王欺君罔上,意圖謀反,拉攏寶玉致使抄家,也不存在高鶚偽續的北靜王抄賈家的家,都是胡說八道的訛傳。

《紅樓夢》北靜王根本沒什麼陰謀論,其原型就是雍親王胤禛


對,就是甄嬛傳的那個雍正

真正的北靜王水溶即是雍親王胤禛,北靜王與賈府寶玉之間所有看似僭越、逆上之舉,皆因人家是一家子,兄弟倆,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諧場面。讓那些不懂裝懂的紅學家說的如此不堪,貽笑大方。


山石道人評紅樓


水溶,這是《紅樓夢》裡北靜王的名字。永瑢,這是乾隆第六個兒子的名字。永瑢兩個字各減一筆,便是水溶,再明顯不過。那麼,小說裡北靜王的原型,是不是永瑢呢?永瑢後來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乾隆的叔叔)為孫,先降襲貝勒,後晉質郡王,“靖”“郡”這些字眼都與“靜”很接近,看來,北靜王原型問題,可以拍板定案了。


北國之春o


紅樓夢中北靜王出場不多,賈寶玉等一干年輕官二代都與他交契。北靜王出身高貴,性格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使人如沐春風,是個賢王…但要說北靜王是一個奸臣賊子,賈家覆滅的始作俑者,估計誰也不信,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偏偏給出了明確線索,北靜王就是個不忠不孝不孝不仁不義的奸臣賊子。

【一】藐視皇權

北靜王最主要的出場,就是秦可卿葬禮。其後到八十回前北靜王一直作為暗場出現,再沒出場。

賈家重孫媳婦秦可卿的葬禮規模之大讓人驚歎。北靜王率領四王八公能出席的所有人全部出席,這個行為暴露了他藐視皇權的態度。作為四王八公唯一沒有被降爵之人,北靜王儼然是這一老牌勢力的領袖。北靜王祖輩當初與榮寧二公是戰友,交情莫逆,看似出席賈家喪事並不錯。但北靜王率眾集體出席,擺出的王府儀仗卻是以官方身份。更有甚者,沒有得到皇帝的聖旨私自出席,是嚴重違法的。六十三回,賈敬死了,皇帝就親自下旨:朝中由王公以下準其祭弔。

封建王朝自有其規矩,北靜王和賈家這樣的品級,並不可以隨意行事,秦可卿葬禮沒有皇帝聖旨,北靜王等只能派家人弔祭,自己不可以出席,更何況還是率眾出席!這不但是對皇權最大的藐視,更代表光明正大的結黨!


【二】不忠不孝

北靜王為人臣子,有為人臣子的禮儀和行為規範。作為四王八公的領頭人,原本各家各自為政是最好,但通過秦可卿葬禮看,這些人家及附屬家族如四大家族之類結黨明顯,可謂不忠!

結黨歷朝歷代都是大罪,北靜王和賈家肆無忌憚同進退,試問皇帝在他們心中可還有一絲一毫地位?皇帝為君為父,是那個時代臣子所必須恭敬的存在,北靜王是如何做的?

鶺鴒香念珠是皇帝賜給他的。鶺鴒本意為兄弟急難,表達兄弟之情。皇帝賜給北靜王鶺鴒香念珠表達善意,與他以兄弟相稱,竭盡所能拉攏表達皇帝最大的誠意!北靜王為人臣子應該感激涕零。可他不但隨意戴在手腕上,還隨手將之送給賈寶玉。這是大不敬。皇帝既是兄長,也是君父,北靜王如此行徑,是為不孝!

不忠不孝的北靜王卻被曹雪芹塑造的平易近人禮賢下士,顯然用了“假語”,他的一切表現都是為拉攏團結四王八公內部需要,而並非本人就是如此。他與皇帝對立的行為暴露了他所圖甚大!


【三】不仁不義

北靜王既然作為賈家這一勢力的領袖,必然要為賈家負責。可是北靜王卻處處利用賈家。

首先,他藉助秦可卿葬禮,大肆出場,肆無忌憚表現,明顯作秀給皇帝看。他如此有恃無恐,對於皇帝來說,代表了震懾。這一時期,北靜王的勢力最大,皇帝的力量不足以對付。被逼無奈下,將入宮幾年不得寵的賈元春晉封賢德妃。表明對賈家等老臣依然寵信的態度。

北靜王和皇帝較勁,卻把賈家放在火上烤。皇帝因秦可卿葬禮晉升賈元春賢德妃,勢必深恨賈家。這也是為什麼賈元春升妃之後,賈家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的原因。沒有升官,也沒發財。

其次,賈家操辦省親。如此大事,作為四王八公這一夥勢力,北靜王必然知道。賈家敗落的最關鍵一事就是省親。蓋大觀園掏空了賈家不說,省親又不是皇帝旨意,而是太上皇旨意。賈家藐視皇權行事北靜王也沒有出手干預,甚至不排除就是北靜王授意賈家如此行徑。北靜王利用賈家一再挑釁皇帝,罔顧祖宗情份,可謂不仁不義。

有人會說,賈家事北靜王管得了麼?這是對歷史和政治不瞭解。賈家既然與北靜王結黨,所有行為必須協調一致。元春進宮,元春省親這樣大事,絕不是賈傢俬人就可以決定。政治永遠是背後故事比檯面上精彩。有讀者反駁,元春選秀是皇帝選,選好的進宮,選不好就落選。如此天真也是可愛。歷史上任何皇帝選秀都不是民主普選。該選誰,冊封什麼,大多都提前擬定,只有少數才可能被幸運砸中。

北靜王作為賈家背後的靠山,賈家是他最重要的盟友,他卻犧牲賈家利益不斷試探挑釁皇帝,將賈家推在與皇帝對抗的前線,賈家最後被抄家,先不說北靜王結果如何,北靜王是始作俑者無疑的!之前說過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收索相關文章!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搜索查看更多相關文章!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如果對87版紅樓夢稍有注意,應該會發現北靜王和柳湘蓮是由同一個人飾演的,他就是現在依然還活躍在大熒屏的侯長榮。

北靜王在原文中出場的時間並不多,但是他卻讓人印象深刻,不是因為他相貌堂堂,而是在於他就是高配版的寶玉。

寶玉已是天下第一富貴閒人,他的生活已經讓許多人羨慕不已,可北靜王的生活是寶玉都遙不可及的,他也是紅樓夢裡唯一正面出場的王爺,且與寶玉關係不一般。

第一、良好的教養和優渥的家世,讓賈政都對他刮目相看

北靜王是紅樓夢裡王爺群中最為年輕的王爺,都還沒有到二十歲,但是他優渥的家世和良好的教養卻讓一貫挑剔的賈政都是他刮目相看。

北靜王來參加秦可卿的葬禮,賈珍急命前面駐紮,同賈赦賈政三人連忙迎來,以國禮相見.水溶在轎內欠身含笑答禮,仍以世交稱呼接待,並不妄自尊大.賈珍道:“犬婦之喪,累蒙郡駕下臨,廕生輩何以克當。”水溶笑道:“世交之誼,何出此言。”遂回頭命長府官主祭代奠.

賈珍、賈政和賈赦等賈府族長和長輩因為知道北靜王前來為秦可卿路祭,都趕快來見禮,可是北靜王卻很低調也不尊大,反倒表現得十分謙和。賈政幾次上前謝恩,不僅僅因為理當入此,更因為他覺得北靜王人品貴重。

賈政對北靜王的看重還在於另一個方面,北靜王見到了寶玉,知道他和自己是同道之人,於是當著賈政的面說了一通讚美的話,其實只是想要寶玉常常到他的府邸玩耍。

賈政如何不知道北靜王的小孩子心性,可他欣賞北靜王的為人和做派,於是便欣然應允。後來寶玉出門有事就拿北靜王做藉口,可見賈政是常常讓寶玉去北靜王府走動的。


北靜王來參加寧府葬禮已盡本份,本可以不必如此多禮,而且賈府請他回轎時他也可以趁勢答應,可是北靜王沒有,他沒有藉著身份擺譜,而是把每件事的禮數都做周全。

於是賈赦,賈珍等一齊上來請回輿,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塵寰中之人也.小王雖上叨天恩,虛邀郡襲,豈可越仙而進也?"賈赦等見執意不從,只得告辭謝恩回來,命手下掩樂停音,滔滔然將殯過完,方讓水溶回輿去了。

由此可知,北靜王為人做事不僅禮節周全,且言語恭謹,他能夠得到賈政的青睞也不是空穴來風的。

第二、他是寶玉的好友和人生導師,一樣的不合時宜,一樣的玩世不恭

書中對北靜王的正面描述沒有很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和寶玉的交往從中知道,北靜王就是高配版的寶玉,他其實骨子裡就和寶玉是一樣的人。一樣的不合時宜,一樣的玩世不恭,一樣叛逆,一樣的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簡單的活著。

寶玉不喜歡出仕為官,北靜王也從來不被前途世俗紛擾,他們不是不喜歡讀書和認真生活,他們只是不想要變成沒有思想和精神的“國賊祿鬼”,他們可以碌碌無為,但是絕對不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北靜王已經成年可以自己開府,因此他在府內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門客,大家在一起不只是玩樂,也可以相互交流世事和學問,寶玉常常去找北靜王玩。北靜王為人處事的風格也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寶玉,他也成了寶玉最好的老師和朋友。

且能看上寶玉的人品,並欣賞他的處事風格,可知北靜王也不是世人眼中爭名奪利的王爺,因此也才會得到寶玉的認可,曾先後多次去他府上。

北靜王第一次見寶玉就贈給了寶玉皇上賞賜的鶺鴒香念珠,後來還送給寶玉一套雨天可便宜穿著的蓑衣,這兩件禮物十分稀奇,可見他對寶玉的看重和喜歡。


第三、和寶玉一樣,對女子看重且尊重

除了品貌風流,北靜王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品格,就是他十分的尊重女孩子。

在古代妾室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雖然她們有半個主子的尊榮,但是她們實際上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有權有勢的大丫頭,這個從趙姨娘和襲人的例子上就可以看出來。

在古代妾室只是男主人的一個玩物,她們的生死沒有人在乎,也沒人關心。她們是家人賣給別人家的人,如果她們得勢,家人要把她們當作搖錢樹,如果她們失勢,便被家人遺忘和拋棄,生為妾室的女子實在命運悲苦。

常人不見她們的辛苦和為難,但是北靜王對自己妻妾卻很好。北靜王的一個要緊妾室去世了,他會悲痛欲絕,這也不難看出北靜王對女孩子的長情和尊重。

寶玉在鳳姐生日時外出祭奠金釧兒,回來卻拿北靜王找了個理由,他說“北靜王的一個愛妾昨日沒了,給他道惱去。他哭的那樣,不好撇下就回來,所以多等了一會子。”雖然這是謊言,但從寶玉的話中,也許之前北靜王真的有一個愛妾去世。

以北靜王與寶玉相近的人品,可知,他對女子應該也是非常看重且尊重的。


少讀紅樓


忠順王府才是怡親王允祥。北靜王,馮紫英,榮、寧二府這是一派的。與皇帝是對立的,北靜王初見寶玉,就把手上那串鶺鴒香珠送給寶玉,這串香珠是皇帝賜的,北靜王隨手就送給了寶玉,按規定,皇帝所賜的東西只有好好保管,甚至得供著,這麼隨便就拿來送人,有藐視皇權大不敬之罪。這體現了北靜王和皇帝關係不好的一面。另一個,這串香珠叫鶺鴒香珠,鶺鴒是什麼?_?一種生下來就互相蠶食兄弟姊妹的鳥類。反映的是兄弟相鬥不能相容的意思。所以這個細節充分說明了這兩點。按照後來紅學家探索,北靜王原型為廢太子胤礽之子理親王弘皙是有道理的,也是最接近的。因為曹家在康熙朝諸子奪嫡之爭的時候保的是胤礽,關係非同一般。雍正繼位後解除對胤礽的圈禁並封胤礽為理親王,弘皙繼承理親王爵位後曾意圖暗中組織發動政變,被剛繼位不久的乾隆發覺,就是弘皙逆案。


漁舟唱晚5876


這裡提了兩個問題,先回答北靜王是個什麼樣的人,主要根據小說裡的人物形象分析來說。第二個問題歷史原型,主要借鑑劉心武老師的人物原型推斷闡述。

小說中的北靜王怎麼樣?

小說中的北靜王與賈府十分交好,主要原因兩家是世交,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北靜王的出場在第十四回後半段和十五回前半段,他一出場,作者便優先交待了他的外貌,這是作者眼中的北靜王。“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短短几句勾勒出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年齡未及20歲,古時弱冠一般指男子20歲,後來演變也指20歲左右的年齡。男子年滿20歲即為成人,要行加冠禮。

他在賈政的眼中也是無可挑剔的,賈寶玉從父兄親友人口中聽到,“水溶是個賢王,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
那麼北靜王在賈寶玉眼中又是怎樣的呢?賈寶玉聽到北靜王要見他,很是開心,遠遠望見便是一句讚歎“好個儀表人材”。近看仔細了,果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而寶玉在北靜王眼中則是面若春花,目如點漆,果然名不虛傳。二人的審美觀相同,於是一見如故,甚是投緣。
話說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繫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
見寶玉戴著束髮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面若春花,目如點漆。
事實上,按照小說中的描寫,北靜王也說到了讓寶玉讀書的事情,叫寶玉私下可以到他家裡去談會談會,因為他家裡有高人指點,學問可以日進。可是寶玉為什麼沒有反感他呢?

在前八十回裡,北靜王還有多次的暗場出現,最重要的一回就是寶玉收了北靜王送給蔣玉菡的大紅汗巾子。這件事足以說明,北靜王和賈寶玉的愛好也相同,世界觀一致。所以北靜王和賈寶玉是非常相似的一類人。

劉心武老師眼中的北靜王原型

乾隆的第六個兒子的名字叫永瑢,北靜王的名字叫水溶。永瑢兩字各減去一筆就是水溶。那麼永瑢果真是北靜王的原型嗎?劉心武老師是這樣分析的。
根據歷史記載,愛新覺羅·永瑢是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康熙的第二十一子)為孫。郡與靜發音又很近,很符合曹公諧音取名的特點。
從年代上推斷,永瑢是北靜王的原型年齡上不符合。據脂硯齋甲戌再評本,當中的甲戌是指乾隆十九年(1754),這年永瑢是十一歲(生於1743年)。曹雪芹出生於1715年,初撰《紅樓夢》大約是在1744年,這樣一算,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永瑢還是一個嬰兒,曹公怎麼可能把他寫時書裡呢,這不符合邏輯。更何況,永瑢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底才過繼給允禧為孫的。這樣看來,曹雪芹筆下的北靜王原型還有別人的身影。那麼會是誰比較合理呢?

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生於1711年,在年齡上與曹雪芹相近。曹家從順治到康熙兩朝,都很受寵。但是到了雍正朝地位急轉而下,這是為什麼呢?話說雍正繼位這個皇帝備受歷史質疑,康熙到底本意是想讓四子胤禛還是十四子胤禎當皇帝,無從考究。所以雍正不論是“做賊心虛”還是對底下胡亂議論的人義憤填膺,他上任後,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剷除異己,凡是和康熙走得近的人都倒黴了。先是在兄弟內部清除,年齡小的躲過一劫。然後就是康熙之前的世奴了,曹家就在此列,因此也遭遇了不幸。

但是話說曹家好歹也是被聖恩寵了多年的世家,總是結交了一些貴胄的,慎靖郡王允禧可能就在其列,如小說中所講,有世交之情,在危難時刻能伸出援手拉一把的皇族成員。允禧比雍正小三十三歲,再加上他無心權力,自號紫瓊道人,又號春浮居士,著有《花間堂詩抄》《紫瓊嚴詩抄》,所以不在雍正肅清的人選之內。這樣一來,北靜王的原型的確有允禧的影子了。
但是,北靜王叫水溶,諧音也是與永瑢相對的,如何解釋?
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允禧去世時,其子已早逝。之後乾隆為了沿續他家的爵位,過繼了永瑢給他。為什麼不是其他兒子?有可能的情況是,允禧在世時,永瑢就常到他家去玩,關鍵二人有共同愛好就是詩,永瑢也喜歡作詩,編有《九思堂詩抄》。如果允禧如小說中所寫,北靜王請寶玉到他家去談會,投到現實就是,永瑢家裡也時常開坐談會,請志同道合的人來高談闊論,曹雪芹和永瑢肯定都在邀請之列。那麼曹雪芹想必對永瑢也是十分熟悉且印象深刻的。
所以北靜王原型應該是允禧和永瑢二人的結合體,取了允禧的氣質形象,取了永瑢的名字加以衍化。這是劉心武老師的觀點。

讀書悟道


紅樓夢中有一人物,身份尊貴,但性格極為謙遜,雖是男子,曹公卻沒有像對待普通男子那樣貶低痛斥,而是塑造了這樣如清風朗月般的人物,就連寶玉都自嘆弗如。

他,就是北靜王,名水溶。

這一人物,在紅樓夢第十四回秦可卿隆重風光的喪禮上出場,為秦可卿特設路祭,在路旁高搭綵棚,設席張筵,和音奏樂,哀悼弔唁。

原來這四王,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尤襲王爵。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謙和。近聞寧國公冢孫媳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

傳統習俗,出殯時,親友在靈柩或喪車經過的路旁設香燭紙錢以及供品祭奠、祭拜,如果舉行路祭者是在出殯隊伍中隨行的人員之外,那此人此舉是表達對亡者的非常崇高之敬意。

水溶祖上與賈府世交,在與賈家往來間,並未以王位自居,未及弱冠,那就是還未滿二十歲,為人謙遜有禮,真的是謙謙君子呀!

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繫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紅樓夢原文)

帽子上是二龍戲珠,果真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

曹雪芹,在書中交代賈寶玉對於水溶的態度:

賈寶玉素厭官僚權貴,但平日聞得北靜王風流瀟灑,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所以相見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可以這麼說,如斯之人,必是曹雪芹敬仰信服之人。

作為北靜王這樣尊貴的身份,當賈府眾人拜見之時,親自扶起,毫無倨傲之意;

身處官場,不為官場汙穢所束縛,不顯官威,不流於世俗,乃風流瀟灑之人!

北靜王特意召見寶玉,對通靈寶玉"稱奇道異"了一番,誇獎寶玉果然如"寶"似"玉","真乃龍駒鳳雛",並把皇上親賜之鶺鴒念珠一串贈與寶玉。從此處可見,水溶交友依自己的喜好,乃真性情也!

很多紅學家認為,水溶的原型,是雍正之弟、怡親王允祥。怡親王歷史上,很受雍正的信任,雍正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額賜予他,死後,雍正親臨,並且贊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可見其人物性格。

一個“賢”字,與曹雪芹文本中的北靜王的白璧無瑕,格外相稱。再加上《紅樓夢》第十四回也寫了北靜王之“賢”:

那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親友人等說閒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

也有的紅學家認為,北靜王原型是乾隆第六個兒子永瑢,名字上面挺像的,去掉一些筆畫,就成了“水溶”,但是在歷史上,永瑢的年紀有些不符合。

其實不管,北靜王原型是誰,都不能否定他君子如玉、光風霽月的形象,不似其他男子的“濁臭逼人”,從曹公字裡行間,無論是容貌,還是性格,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對北靜王水溶極為稱頌。而且,現今有些紅學讀者,希望北靜王和林黛玉在一起,還喊出了“溶黛”的口號,不過這些都是人們心中的美好向往罷了。


悅言紅樓


看過86版《紅樓夢》的人,應該都有些年紀了,不知道大家對於劇中的北靜王是否還有印象。

飾演北靜王的叫作侯長榮,當年是顏值爆表的小鮮肉,其實他的形象氣質最貼近賈寶玉了,而導演組最初敲定的賈寶玉人選也是他。


可惜的是,他個子太高了,有178釐米,在那個年代178釐米絕對算是大高個了,而當時配戲的林黛玉、薛寶釵等美女普遍160釐米左右,侯長榮站在美女群中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非常突兀。

最後,導演組不得不忍痛割愛,換下了侯長榮,換上了170釐米的歐陽奮強,後來歐陽奮強火了,侯長榮暗淡了許多。要是換做現在的娛樂圈,歐陽奮強肯定要靠邊站了。

侯長榮前段時間還演過《都挺好》中朱麗的父親,都六十歲的人了,依舊有幾分帥氣。

閒言少敘。北靜王在《紅樓夢》裡就出場寥寥數次,他到底是誰?有歷史原型嗎?

北靜王第一次出場,是在秦可卿的葬禮上。身份如此高貴的王爺,專程來參加秦可卿的葬禮,這讓賈府受寵若驚,頓感蓬蓽生輝。賈政、賈赦匆忙以國禮相迎。

寒暄一陣之後,賈政把賈寶玉叫了過來,讓他給北靜王行禮。賈寶玉抬頭看了看北靜王,不覺地看呆了,這是個十足的大帥哥啊,面如美玉,唇若塗脂,眼睛像星星一樣發亮,賈寶玉有些自慚形穢了。


北靜王一見賈寶玉,也連聲誇讚:“果然人如其名,如寶似玉啊!以後沒事,經常來王府找我玩玩。”

賈寶玉點頭稱謝,滿心歡喜,他看北靜王,就像迷弟看偶像一樣,以後三天兩頭地往北靜王府中跑,賈政也不加以阻攔,賈政認為北靜王有身份,有地位,有學識,賈寶玉和他相處總是沒有壞處的。

然而賈政想錯了,賈寶玉不僅和北靜王學了些好東西,也和北靜王學了許多壞東西,他倆之間有許多不可告人不可描述的小秘密。

北靜王和賈寶玉惺惺相惜,他倆本就是同道中人,一樣的玩世不恭,一樣的不問世事,一樣的尊重女性,一樣的不喜俗物。


北靜王開了府之後,府中聚集一群志趣相似的門客,大家一起喝酒賦詩,看花賞月,十分高雅,賈寶玉經常去北靜王府中玩耍,北靜王性情風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賈寶玉。

北靜王的原型是誰呢?

劉心武認為原型是雍正的弟弟允禧和永瑢綜合體。

允禧整整比雍正小了三十三歲,九龍奪嫡的時候他才是個小孩子。乾隆繼位之後,封允禧為多羅慎郡王,然而允禧無心權術,只喜歡無拘無束的的生活,這一點與北靜王非常相似。

允禧曾有一子,但不幸死掉了。苦於無人繼承其爵位,乾隆就把永瑢過繼給允禧當了孫子,永瑢喜歡作詩,性格溫文爾雅,永瑢也是北靜王原型的一部分。


一半秋色


我是文遠竹博士,致力於原創問答,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北靜王這個人物在紅樓裡不簡單,風度翩翩,禮賢下士,尤其是對賈寶玉特別的欣賞。對於他送寶玉御賜手串,我認為有多層解釋。一則從小說人物發展等純文學的解釋來說,北靜王名叫水溶,二十歲出頭,跟寶玉年齡相差不大,懂得寶玉是性情中人,願意跟他交朋友,不顧御賜不御賜的禮節,將手愛的手串贈他,表達友誼。寶玉也說過,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水溶來融他這個泥人,也正是合適。

二則從索隱派的角度解讀,據劉心武老師考證和推測,北靜王原型是康熙的三十一子,雍正的弟弟允禧。而水溶這個名字也有據可循,乾隆爺有個兒子叫永瑢,曾經過繼給了無後的允禧做孫子。這樣祖孫二人的性格和名字共同組成了紅樓夢裡的北靜王。據說允禧跟曹雪芹家世交,為人散脫,有名士氣,可能對少年曹雪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則,還是索隱派的角度,北靜王暗喻北面的金王,即清朝的前身後金,北面屬水,水溶此名也有此意。北靜王實指清朝的皇位正統,寶玉含玉出生,玉乃皇位大統象徵,暗喻康熙的皇太子。北靜王將御賜的手串贈寶玉暗指將皇位贈寶玉,正合皇太子曾經是儲君的意思。不過後來九子奪謫,太子被廢(寶玉出家)。

四則,更有趣了,有人推測北靜王影射的就是投降清朝的大漢奸洪承疇。北靜王,北方屬水,大清國屬水。 靜王,諧音金王。洪承疇,降清後,先是漢人大學士,後官拜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也算是大清(後金)裡的漢人王。北靜王叫水溶。水溶,乃指他與水相溶也。 水溶,豈不是“水共”?水共乃一個洪字,洪承疇也。在說文解字裡,洪,就是水流匯合在一起,不就是 水溶嗎?北靜王在癸酉本里,北靜王直接對賈府落井下石。 洪承疇原本是明朝的大功臣,曾官拜兵部尚書,崇禎帝對他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他最後卻領清兵入關。說了這麼多,只能說紅樓是本神奇的書,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解讀的空間,也許不是曹公的本意,但卻分外有趣。我個人認為,從純文學解讀的第一種解釋比較靠譜,不可對紅樓作過度的解讀,以免庸俗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