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進入2020年,很多對於房價的判斷不能再用2010年之前的眼光和思維。比如房價構成如何,利潤多少合理,土地是否捆綁售價這些老舊話題。

關於房價,或者進一步談論房價合理不合理,以及現在的房價是否存在泡沫,一個沒有絕對泡沫的城市其實是不存在的,一個泡沫到天的地方城市的,它發展速度甚至超過泡沫速度,所以在判斷房價的時候,把對錯留給專家,把好壞自己分析。


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杭州、蘇州、南通、寧波這些城市的縣城已經沒有幾千塊的房子,但同樣也甚少有城市可以穩定的站住2萬單價區間。如今的城市架構裡,一些二線、大部分的三線以及幾乎所有的縣城小鎮,但凡有商品房這個產業進入的城市,房價都在一萬以上,非常非常的微妙。一萬二到一萬五的城市,真的特別多,但很少看到哪個城市的房價還是在幾千塊了。

這是過去兩年快速的城鎮化之後的價格保底,也同樣說明了大量的城鎮化其實本質內核是相同的,就是棚改、拆遷,然後蓋商品房,除此之外更多的城市運營的內容不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三線城市的房價站不上2萬元單價的重要原因,棚改的貨幣補償接近相同,城市土著的購買力不足,外來產業進不來,內部城市的收入上不去,房價也就僵持在這樣的空間上。能否破兩萬在我眼裡就是驗證這個城市的土著購買力是否充沛的關鍵數字,破了兩萬且站穩了,那麼房價走勢都會比較穩。

房價很怪,不僅能區分人,還能區分城市,就是這麼微妙。

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內陸城市的房價很低,現在坊間一個觀點,先比較經濟,然後再比較房價,會發現內陸的一些城市房價出奇低。房價低,但是房價低就代表著未來會漲麼,我個人有一點不太一樣的看法?

內陸城市能夠崛起,或者說產業也好,經濟也好,能夠起來的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內陸城市有比較低的產業成本。比如說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政策紅利,當然也包括居住成本,正是因為這些成本比較低,使得大量的沿海產業以及新型產業願意內遷而來。再加上未來高鐵路網以及5G時代下,這些的產業鏈重構變得有可能。所以在這樣的維度下,不是一個城市有多好調控的能力,我相信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想要調控樓市就一定都可以,為什麼內陸城市會那麼嚴,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有退路。

一旦房價飆漲,背後就意味著產業鏈的快速轉移,當初深圳的外來人口一大半來自重慶,這也是重慶過去十年以來的切膚之痛,所以你明白為什麼內陸城市在拼命增加供應量,因為他們必須要把房價打壓住。

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因為任何人買房是長線的事情,哪怕是持有兩年前後也有買賣的過程,所以當下的波動對我個人來說起不了強勁的作用。那為什麼長三角或者大灣區你看到很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破了兩萬甚至更高,不是房價城市不願意管控,而是長三角和大灣區的內核在於人口流動,有一線城市的人口外溢也有鄉鎮的人口吸引。而內陸城市就是孤島,武漢與重慶,重慶和長沙之間的聯動幾乎為零,而他們守住江山就靠的是自己的性價比優勢。

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子還沒到房產的層面,這是我比較擔心的,這麼多人聊著自己的城市未來房價會怎麼樣,但是我們是否想過,現在手裡買的房子,還談不上是房產這個概念?什麼是房產,一個很重要的維度就是有比較好的變現通路以及變現客戶,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一個繁華城市的二手房。

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大家可以看看所在的城市,有沒有中介門店,有沒有租賃市場。如果沒有,不是說房子沒有價值,而是房子在房產這個維度的價值還沒出來,也就是關於房價提升的速度需要有更多的平常心來面對。

說到這裡大家可以去留一下鏈家這幾年拓的城市類型以及新進入城市的業績額度,這裡面可以看出一些小端倪,二手突然加快的城市,其實都是很不錯的城市,值得考慮。

最有效的城市開發,不論是新城市建設還是老城市的更新,最好的發展模式到現在為止還是基建模式。不論是地鐵、高速公路、高鐵、還是因為各種會議新建的場館、配套,或者棚改之後的擴容設計,這些都是對房價有幫助的。

三四線城市幾乎沒有幾千塊的房子,談一下三四線樓市的觀察

不要問為什麼,這就是中國式發展的路徑,也是對房價最有力的支撐。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縣城大概也不太相信​​。買房需要考慮很多,人生的大事,需要謹慎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