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獨立煉廠轉型實質進展仍然緩慢


2019年獨立煉廠轉型實質進展仍然緩慢


2019年,獨立煉廠繼續從燃料型煉廠向化工型煉廠轉型,但轉型仍然更集中於石腦油的深加工。2019年,中國獨立煉廠新投產連續重整裝置1910萬噸/年,所產產品一部分作為汽油原料,一部分進入深加工;烯烴方向尚未有大乙烯裝置投產。

獨立煉廠當前面臨的情況是,成品油產能過高,化工品缺乏,產業鏈條不完善。發展化工產業,在補鏈增鏈方面任務較重,需要較長的投資週期和大量資金投入。但是,市場競爭加劇,獨立煉廠利潤下滑的情況下,首要的還是保證企業存活,而產品佔比最高的成品油又洽洽是當前企業利潤的最主要來源,以成品油的收益維持企業運行和償還債務,成為獨立煉廠進軍化工產業的前提條件之一。因此,歷史長期來看,獨立煉廠汽柴油收率是一路上漲的。不過隨著獨立煉廠有了從煉油向煉化一體化的轉型意識,2017年汽柴油收率升至高位後開始降低,相應的,化工產品收率逐漸上漲,但近期這一變化將非常緩慢。

2013-2019年獨立煉廠汽柴油收率變化趨勢

2019年獨立煉廠轉型實質進展仍然緩慢

2019年,預計山東獨立煉廠加工進口原油計算年平均利潤約在197元/噸,較2018年同比下降58.31%。1-5月,煉廠綜合利潤利潤長期處於低位,甚至2-5月期間部分煉廠利潤虧損,而同期煉化一體化煉廠雖然煉油產品也較難實現盈利,但依靠其規模效應及下游烯烴、芳烴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產品,煉廠尚能保持一定綜合利潤。儘管今年下半年以來受石油化工產品整體市場環境好轉影響,一體化煉廠利潤與傳統燃油型煉廠噸利潤差縮窄,但這並不能改變一體化煉廠較傳統燃油型煉廠具備更強競爭力及盈利模式更靈活的現實,其成本優勢、抗風險能力和盈利多樣性都是傳統燃油型煉廠難以具備的,今年上半年燃油型煉廠普遍大幅虧損的教訓仍歷歷在目。

當前獨立煉廠涉及的化工產品較多,芳烴、三苯、三烯、橡膠、塑料、聚氨酯等產業均有涉及,不過規模有限,規劃中的烯烴下游和聚酯產業相對較多。佈局化工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煉廠的最終方向,是供需調整與利潤結合的最終結果,但實際操作中,獨立煉廠的化工項目進展緩慢,上游裝置規模對下游化工產業的展開形成制約,資金也是一大限制,僅有個別獨立煉廠化工產業鏈較完善,轉型任務仍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