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奠基“南下”成局 長城汽車要解“轎車之痛”

日前,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的合資項目——光束汽車奠基,成為近1個月內長城汽車繼泰州和平湖基地後,進入實質階段的第三個基地,加上早已動工開建的重慶和日照基地,長城汽車的“南下”佈局初步完成。

連續3年產銷量破百萬輛後,“南下”的長城汽車正在發起一場內在鉅變,展示出長城汽車重回轎車賽道的野心。

耀眼的“光束”

作為與寶馬集團的合資項目,光束汽車從誕生之初就肩負著長城汽車新能源和全球化的使命。

2018年7月10日,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簽署了關於在中國生產MINI品牌電動汽車的協議,雙方擬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光束汽車,各持股50%,投資總額為51億元,規劃年產能為16萬輛。按照彼時的規劃,光束汽車的首款產品是一款續航里程達500km的純電動緊湊型SUV,MINI的純電動車型預計在2021年投產。

曾一度被外界質疑“夭折”的光束汽車,終於在2019年11月21日獲得江蘇省發改委的批覆。根據長城汽車的公告,光束汽車生產基地的擬開工時間為2020年,預計2022年建成,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全出口製造及純電動乘用車研製。

這意味著,光束汽車的投產或比原定計劃延後,尤其是純電動乘用車的生產銷售尚需獲得純電動汽車整車項目審批。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光束汽車燃油車首先獲批,與英國脫歐和歐洲碳排放法規的出臺有關,促使寶馬集團轉移MINI產能。平安證券的研報認為,長城的成本管控能力將使MINI燃油車型具備成本優勢,純電動車型將為雙方帶來雙積分盈餘。具有寶馬“基因”的光束汽車能否給長城汽車帶來“X”元素,頗值得期待。

對長城汽車而言,光束汽車是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一步,就如公司董事長魏建軍在奠基儀式上所言,“這道耀眼的光束必定會照亮寶馬和長城的新能源和全球化之路。”

“南方長城”規模初現

今年2月,長城汽車已經先後與浙江平湖和江蘇泰州市簽署投資協議,分別投資110億元和80億元在當地新建生產基地。加上此次奠基的光束汽車生產基地,3個位於長三角地區的基地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預計在2020年後相繼建成投產,形成近50萬輛的產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三角接連落“子”並非長城汽車的刻意“南下”,更像是“水到渠成”。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表示:“長城汽車佈局長三角,主要是因為江浙地區電動車的產業集中度高,政府政策也好,而且經濟發達地區(消費者)購買力強,潛在市場大。”

事實上,依託於上汽集團、吉利汽車等整車企業,長三角地區形成了成熟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尤其是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使得長三角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整車、電池、電機和電控企業的數量均在國內六大產業集群中居於首位。

不過,長城汽車的新能源戰略並非只有整車。

11月27日,前身為長城汽車動力電池事業部的蜂巢能源,一期4GWh生產線在金壇市建成投產,來自寶馬、光束、奧迪等十餘家車企的代表現身當天的儀式。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計劃2022年下半年申報科創板,目前正在開展第一輪融資,投資方來自長城體系外的各個領域。與之相似,還有上燃動力和未勢能源,兩者皆為長城汽車旗下的氫能源產業公司。

“舒適區”外天地寬

對長城汽車而言,“南下”的意義不止於市場,而在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廣州車展期間,魏建軍表示,公司近兩年來密集投資新建產能,與產品規劃直接相關。“長城汽車沒有轎車,但由於新能源和需求端的變化,電動化SUV對能耗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電動車今後一定要走轎車化、輕量化路線。”

長城汽車並非沒有轎車,但轎車卻是長城汽車的“痛”。

2014年,魏建軍在公司科技節上稱,長城汽車將暫時放棄轎車業務,聚焦SUV。目前,長城汽車仍有一款轎車在售,但最新的產銷快報顯示該款車今年僅售出3014輛。

魏建軍當時給出的解釋是,轎車項目只是暫緩推進,處於戰略調整期的長城汽車必須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到SUV品類,把產品“做窄”。暫緩轎車業務確實讓長城汽車得以集中資源打造SUV和皮卡這兩大類產品,併成功塑造了“哈弗”、“WEY”兩個品牌。自2016年突破百萬輛後,長城汽車的年度銷量就在105萬輛至108萬輛之間波動,未能更進一步。然而,縱觀全球車企,銷售數量最大的轎車是車企做大做強的基石,僅靠SUV打天下的路虎最終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如今,魏建軍將轎車業務與新能源汽車“掛鉤”,展示出長城汽車重回轎車賽道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