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咱們大家在看歷史劇,尤其是看到關於楊家將題材的影視劇時,裡面有一個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大奸臣潘仁美。一個在影視劇中被塑造成迫害楊家將,矇蔽皇上,陷害忠良,公報私仇的反面人物,每當提起他,老百姓都會恨的牙根癢癢,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的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首先要更正的一點是,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這麼個人物,以潘仁美的形象設定,只不過是為了凸顯楊家將的忠君報國,滿門忠烈的形象。在小說中如果沒有反派人物的襯托,那麼楊家將的形象就會顯得暗淡了許多,正所謂有忠必有佞,有好必有壞。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這麼一個人,它的真實原型其實叫潘美,相反的潘美生活在宋朝初年,也是一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名將,不同於影視劇中塑造的那樣,他反而是廉政愛民,為人正直,是一名難得的清廉之臣,因為屢獲戰功,最後也是被封為韓國公。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潘美成了歷史上的背鍋俠呢?這一杯就是背了好幾百年。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楊家將演義》中的主角楊繼業,在歷史上的原型為潘美同時期的楊業,他也屬於那種驍勇善戰、戰功顯赫的將領,因此也有著“楊無敵”的稱號。在歷史上,其實他與潘美並沒有多大的牽連,兩人也沒有過多的利害關係。更不會存在像影視劇之後那樣的設計陷害的情節。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如果說潘美與楊業的死有關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在那個朝代特定的軍事制度而決定的,只不過是讓潘美當了一個背鍋俠。公元982年, 耶律賢病逝,遼聖宗繼位,皇帝年幼,這時候大宋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覺著機會來了,於是起兵想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派出了三路大軍進攻遼國。西路大軍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將,同時趙光義還派出了太監王侁作為潘美大軍的監軍。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下宋朝監軍的來歷及作用。宋太祖趙匡胤憑著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上了大宋朝的開國皇帝。因此它對於掌權的武將十分的忌憚,這才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解除了許多開國兵權,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這也就造成了在宋朝時期對武將的限制,即所謂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也就是進行前線戰鬥的軍隊屬於一個臨時組成的草臺班子,沒有任何的協同作戰可言。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因為宋太祖趙匡胤認為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對於江山的統治構不成什麼威脅,反而十分放心的放權於當時的文人。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在當時,皇帝派出去擔當監軍的人,如朕親臨(就相當於皇帝親自作戰前線一樣),行使皇帝的權力,既欽差大臣。也就等同於大軍中主帥的一舉一動以及作戰方針,都必須得到監軍的認同,如果監軍不認同的話,主帥也沒有辦法實施戰略計劃,這樣就使得整個大軍的行動變的畏手畏腳。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潘美做了背鍋俠。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作戰開始後,潘美的西軍進展順利, 順利地攻下了許多城池,然而本被寄予厚望的東路軍曹彬卻輕敵冒進大敗而回。於是趙光義命令各路人馬全部後撤,但同時命令潘美和楊業的軍隊掩護這四個州的百姓後撤。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這時候遼軍已經一路直下奔宋軍而來,而潘美的西路軍卻要掩護百姓緩慢後撤,這勢必會讓軍隊直面衝鋒而下的遼軍,必定損傷慘重。於是楊業提出暫避遼軍的鋒芒,不直面遼軍而是設置伏擊。但監軍王侁卻堅決反對,還諷刺楊業畏縮不戰,必定心懷二心,堅決要求楊業直面遼軍進攻。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楊業畢竟是北漢降將,本就受趙光義猜疑,無奈之下只能同意衝鋒。臨行前楊業要求潘美在陳家谷設伏,他將遼軍引至此地。但當楊業真的將遼軍引至陳家谷時,卻並沒有發現伏擊的軍隊,最終他因為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在遼營中絕食三天而死。

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嗎?為你揭開歷史真相

所以在這場戰爭中,導致楊業死亡的直接兇手是太監王侁,潘美卻成為了背鍋俠,一背就是幾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