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清自己鬼谷子謀略

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清自己鬼谷子謀略

鬼谷子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意思是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須先從瞭解自己開始,瞭解自己以後才能瞭解他人。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我。

遠在古希臘時期,雅典德爾斐神廟前的石碑上就鐫刻著阿波羅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在事物繁雜、誘惑眾多的今天,人們應當從哲學高度深刻領會“認識自我”,並以此為人生起點,全面、準確地把握自我。

只有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才能在人生踐履中用遠大的理想和人生抱負來鞭策、激勵自己,不斷髮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清自己鬼谷子謀略

自省是認識自我的根本途徑

實際上,認識你自己就是一種“反躬自問”的精神,而精神是理性和理智的產物。人是理性的,但是又是不完美的,所以在每日的生活中應不斷追問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正確合理。

首先,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認為,自省應是自覺的,而不是表面應付的;應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儒家強調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克服人性弱點。

其次,自省是一種嚴謹的“日常工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即需要時時刻刻自我檢點,對於大事小事都應該自我剖析,遇到危才“臨陣磨槍”無濟於事。而且自省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應該認真對待,容不得半點疏忽。

再次,自省是自覺主動進行的。強扭的瓜不甜,自省不應該是被動的應付的。

由於反省本身有時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氣,它要求自剖隱痛,有時還事關人格與尊嚴。

儘管如此,要自覺地把不便說的話說出來,然後捫心自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如何更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

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清自己鬼谷子謀略

通過他人認識自我

由於自身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具有侷限性,單靠個人力量容易造成視野狹隘、思維單一等弊端。

為了保證自己瞭解的情況符合客觀實際,需要積極傾聽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和呼聲,群策群力,善於博採眾人,補己之短。

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能減少自己判斷上的失誤。

唐太宗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之所以能獲得對自己的正確認識,給自己正確定位,是因為他善於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虛心聽取不同意見, 以此找出自身不足,及時糾正錯誤。

唐太宗還把忠臣比作鏡子,因為用忠臣可以照出君主的過失,魏徴即是他的一面鏡子,幫助唐太宗認識自我、正確定位。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說,通過照鏡子可以使自己的衣服整齊得體;以歷史作為參照,可以瞭解王朝的興衰更替;以人作為參照,可以知道自己做事的得與失。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不足,一個人的缺點和不足,有時候自己是很難發現的,需要由別人指出來。以鏡子、歷史和人作為中介,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唐太宗的三鏡,在今天也理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三鏡,它會成為我們成就事業、為人處事的好幫手。

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清自己鬼谷子謀略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道德經》中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能瞭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瞭解自己才是真正聰明。

沒有人能一開始就認清自己,大多數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經歷不同程度和數量的挫折,才能逐漸懂得和踐行自知之明的道理,逐步找準自己的位置。

認清自己,既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低。高估自己容易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又可能裹足不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把握好自我評價的尺度。

最近有件事鬧的沸沸揚揚,在2019 游泳世錦賽 400 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拿了冠軍,再度不敵孫楊獲得第二名的澳大利亞名將霍頓卻拒絕站在領獎臺上。

本來高高興興的頒獎儀式卻被霍頓給搞砸了,場面一度搞得很尷尬,連央視解說都說:“有點不禮貌哦”。

霍頓本身技不如人,卻沒有自知之明,顯得既沒有氣度又沒風度,最終得到輿論批評和國際泳聯的警告。

最後恭喜孫楊,不管對手怎樣作妖,金牌在手,實力就是最好的回擊。

韓愈在《師說》中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即便再有本事的人,也未必是萬事通、無人能及的全才。孔夫子被尊為聖人,但並不認為自己已經窮盡一切。

《論語·子路篇》記載孔子弟子樊遲向他詢問種田的學問,孔子回答說:“吾不如老農。”樊遲又要學種菜,孔子回答說:“吾不如菜農。”

種田不如老農,種菜不如菜農,應該說這是很自然也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如果工人比老農還會種莊稼,農民比建築工人還會造樓,銀行職員比醫生還會看病,那反倒不正常了。

人需要並且能夠憑智慧去生活,也需要並且能夠以超邁的精神去創造和享有美好的人生。人應從“認識自我”開始,在人生踐履中以超邁的精神,努力實現自我,不斷超越自我,形成新的自我,鑄就並享受美好人生。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

儒道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