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風溼藥就一定“傷肝”嗎?類風溼患者都要明白這5個問題

“李阿姨,為什麼不吃藥了呢?您的類風溼病情會反覆的。”


“韋大夫,我聽別人說治風溼藥都傷肝,不能一直吃,我怕把肝弄壞,就停了。”

以上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你是否也像李阿姨一樣因擔心過抗風溼藥“傷肝”而減藥、停藥,面對風溼科醫生苦口婆心的規勸仍無動於衷?

有的患者甚至拒絕口服任何抗風溼藥,轉而相信那些“神藥”,而原因就是其號稱“無任何副作用”。

那麼什麼是“傷肝”?抗風溼藥一定“傷肝”嗎?

我想,這是所有類風溼患者都應該弄明白的問題。

一、什麼是“傷肝”

“傷肝”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可能的原因眾多,今天我們所說的“傷肝”具體指的是“藥物性肝損傷”(drug-induced fiver injury,DILI),即由各類處方或非處方的化學藥物、生物製劑、傳統中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及其代謝產物乃至輔料等所誘發的肝損傷。

根據發病時間不同有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與慢性藥物性肝損傷的區別,其診斷標準根據不同的病理類型也有所不同,但一般均可出現血清肝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多種轉氨酶的升高。

抗風溼藥就一定“傷肝”嗎?類風溼患者都要明白這5個問題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得到第一個結論,即將“傷肝”簡單總結為由於吃某種藥導致的轉氨酶升高,其中所吃的藥無一例外地包括了所有西藥、中成藥、草藥、天然藥、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

二、抗風溼藥“傷肝”嗎?


目前口服藥物仍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常用的藥物主要有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改善病情抗風溼藥、糖皮質激素、生物製劑、植物類藥、中草藥飲片、中成藥等,如果結合第一個結論,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到第二個結論,即抗風溼藥也會有“傷肝”的可能。

三、抗風溼藥一定“傷肝”嗎?


抗風溼藥有會“傷肝”的可能,但絕不等同於一定會“傷肝”。是不是有點糊塗了,彆著急,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國外文獻顯示,藥物性肝損傷在發達國家發病率估計介於1/100 000~20/100 000或更低,我國雖然還不算髮達國家,目前也缺乏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重視藥物使用的規範性與安全性,整體而言這一發病率可以參考。


抗風溼藥雖然存在“傷肝”的可能,但發生的可能性較低,畢竟臨床中使用的抗風溼藥從研發到進入臨床都已經經過了大量的實驗,且有嚴格的標準。


因此,抗風溼藥“傷肝”的發生率一般較低,這也是我們得出的第三個結論。

四、為什麼服藥後有的患者出現“傷肝”表現,有的患者卻沒有?


與其他藥物一樣,除了藥物種類外,服用抗風溼藥是否會“傷肝”還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性別、年齡、妊娠、基礎疾病(尤其是某些可造成肝損傷的疾病,如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飲食與酒精攝入、是否還服用非抗風溼藥等。

抗風溼藥就一定“傷肝”嗎?類風溼患者都要明白這5個問題


因此,我們的第四個結論是,除了藥物因素外,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服用抗風溼藥是否會“傷肝”還要考慮多重因素。

五、如果出現了“傷肝”表現患者該怎麼辦?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抗風溼藥所導致的“傷肝”大多數起病緩慢,完全可監控,因此患者在服藥後只要遵醫囑定期複查肝功能就可以提早發現“傷肝”苗頭。


其次,如果出現了“傷肝”表現,也不要緊張,根據“傷肝”程度或減藥或停藥,風溼科醫生也會聯合消化科醫生為患者制定保肝方案,絕大多數患者在經上述處理後肝功能均能恢復正常。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還不存在不“傷肝”的藥物,抗風溼藥雖然有“傷肝”的可能,但發生率比較低,而“傷肝”是否發生除了藥物因素外,還與性別、年齡、妊娠、基礎疾病、飲食與酒精攝入、藥物相互作用等多因素有關。


在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治療中,風溼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及自身一般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同時定期監測肝功能,可以提早發現“傷肝”苗頭。


如果不幸出現了“傷肝”表現,只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處理即可,不需要過度擔憂。

抗風溼藥就一定“傷肝”嗎?類風溼患者都要明白這5個問題

大家好,我是韋尼醫生,希望我在這裡分享的所學所知可以為大家的健康提供幫助。請大家持續關注我的公眾號【韋尼醫生】,我會每週為大家分享一些健康知識。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