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內進食、外放被“拉黑”,網友呼籲:公交、高鐵請跟上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其中規定,除嬰兒、病人外,乘客不能在列車內進食,不能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其實早在今年5月,北京就發佈新版《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禁止乘客的上述不文明行為,但規定執行起來也存在一定難度。此次交通運輸部出臺新規,能否有效治理乘客的不文明行為呢?

北京地鐵內個別乘客進食、外放

早上8點多,地鐵4號線的車廂內擠滿了乘客。一位女士站在車廂門口,環顧四周後從包裡掏出麵包吃了幾口,又迅速放回。還有一個女孩落座後,掏出餅乾吃了起來。記者上前詢問時,女孩立刻不好意思地將餅乾收回包裡,表示自己因為體檢沒吃早飯,也不清楚地鐵內不能吃東西的規定。

在地鐵2號線上,一位男士正在外放聲音看籃球比賽,解說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清晰。當列車加速噪音增大時,他還順勢增大了手機音量。還有兩名乘客在地鐵上聽廣播、看小視頻,都沒有佩戴耳機。面對記者的採訪,這些乘客很坦然地表示,自己沒帶耳機或者已經使用了最低分貝。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左側乘客在外放看籃球比賽/記者拍攝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一位乘客在外放看小視頻/記者拍攝

提起在地鐵內吃東西,大聲外放視頻、音樂等不文明行為,乘客們也是怨聲載道。大家普遍認為,個人行為在公共場所應該收斂,而且地鐵車廂內人流密集,異味、噪音等會影響其他人的乘車感受。

北京新版乘客守則有成效

今年5月,北京市發佈新修訂的《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和《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禁止乘客在地鐵車廂內大聲外放音樂、吃東西。經勸阻不聽的,相關行為人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市交通執法部門記錄個人不良信用信息。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用信用手段治理不文明乘車行為的法規。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新版守則中的相關規定/來自市交通委網站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地鐵4號線站內擺放的新版乘客守則/記者拍攝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實施意見中的治理措施等/來自中國政府網

記者在北京地鐵多條線路探訪發現,吃東西、外放聲音等不文明行為其實已經是個別現象。

在早高峰的地鐵上,崔女士提著一袋手抓餅,但沒有打開食用。她表示,因為來不及吃早飯只能帶去單位吃,但考慮到他人感受和地鐵整體環境,不會在地鐵上進食。另外,絕大多數乘客都戴著耳機看視頻、聽音樂。在隨機採訪中,乘客們也表示,現在市民素質提升,地鐵裡吃東西、外放聲音的現象比以前少多了。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地鐵內乘客幾乎人手一幅耳機/記者拍攝

正在地鐵車廂內來回巡視的乘務管理員表示,發現乘客進食、外放、大聲喧譁以及霸座等不文明行為都會上前勸阻,95%的乘客基本都能接受並改正。偶爾出現不聽勸阻的,管理員就會打開執法記錄儀,向乘客再次提示,並彙報給調度員,由他們到場處理。

但乘務管理員在言談中也透露出,由於沒有執法權和強制力,他們的工作存在一些困難。記者就新版乘客守則和實施意見施行以來的執行情況和難點等問題詢問了北京地鐵運營公司,截至記者發稿,對方沒有答覆。北京市交通委最新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北京地鐵內不文明行為數量逐月下降,其中乘客吃東西行為下降85%,大聲外放音樂或視頻行為下降79.4%,信用引導文明乘車取得顯著成效。

地鐵進食、外放將被全國“拉黑”

放眼全國,雲南昆明、甘肅蘭州等20多個城市已各自出臺相關政策,規範地鐵內吃東西、外放聲音等行為。

交通運輸部近日發佈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將從2020年4月1號起施行,其中規定,乘客不得在地鐵內進食、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等,這也標誌著相關不文明行為有了國家層面的規範。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管理辦法》中具體相關內容/來自交通運輸部網站

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魏鎮勝分析,從北京等地的情況來看,對於不文明行為的約束性規範確實起到了引導、約束的作用,值得也有必要向全國推廣實施。這一新規對全國範圍內的軌道交通乘客都有約束力,意義重大,各個省份應該根據各自特點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但魏鎮勝也指出,由於地鐵內人流密集,類似不文明行為數量多,執法成本高,完全依靠勸阻、處罰來管理存在很大難度。

公共管理學者丁兆林表示,新規落地首先應該做到有效傳達,在車站、車廂等顯著位置明確張貼相關規定,告知乘客一旦違反可能面臨哪些處罰。第二,可以藉助群眾的力量共同規制不文明行為。“現在人手都有一個手機,可以把這種違規的行為拍下來,在有關部門的網站、微博、微信上傳。執法部門經過一定的鑑別之後就可以發佈出來,這樣成本是非常低的,教育的價值更高。”丁兆林認為,久而久之公眾會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規定執行也會變得簡單。

網友呼籲:請推廣到公交、高鐵!

除了地鐵,在公交、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上外放聲音的行為也是很多乘客的困擾。今年10月10號,影視明星葉璇乘坐高鐵時,後排一位男子大聲外放視頻。葉璇上前制止,但幾番勸阻無效,該男子還對葉璇出言不遜:“神經病,你這個人”。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葉璇在微博曝光大聲外放男子/微博截圖

交通運輸部針對地鐵內外放聲音的“禁令”一出,不少網友也呼籲推廣到公交、高鐵、飛機等其他交通工具上。

地铁内进食、外放被“拉黑”,网友呼吁:公交、高铁请跟上

網友呼籲外放“禁令”推廣/微博截圖

公共管理學者丁兆林表示,不僅是交通工具,所有公共空間內都應該有相似的規定。其中規制的行為也不應僅限於進食、外放,還可以包括在公共場合抽菸等等,約束公眾共同維護公共空間內良好的秩序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