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年回國留學人員達到48萬,但其中一半月薪低於8000元,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出國讀書?

壐孖


出現這種投入與產出不對等的怪異現狀, 我覺得是大部分家長沒有正確認識出國留學、把出國留學當成給小孩和自己臉上貼金的一種虛榮行為在作怪。



我身邊和我的親戚中就有幾位送小孩出國讀大學甚至攻讀碩士學位的,他們的小孩在國內都沒參加高考就直接送到國外讀本科去了。而且他們的學業成績很是一般,如果在國內高考可能也就二本的水平。這樣的學生出國留學歸來或讀碩士回國,你覺得他們跟國內的普通大學有什麼兩樣嗎?可以肯定地說,他們根本比不上國內的985和211大學畢業生,他們回國的工資能高嗎?我還有一個朋友的兒子從澳大利亞回國後參加當地人民銀行招聘的考試,還是個碩士生,兩次參加考試都沒有考上,而國內的三本畢業的考生都考進去了,你說國外留學生的質量糟糕到什麼程度。對了,他也是在國外讀的本科,然後直接升碩士。



這些小孩之所以要到國外留學,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有不少是迫於無奈:一則,在國內考不上好大學,只得到國外留學以圖改變一下自身劣勢;二則,父母親經濟條件好,到國外讀書的費用不是問題,也根本不管投入與產出是否划算;三是父母親虛榮性重,隨大流意識強,看到別人的小孩外出留學,自己也要把小學往國外送,不管他學的什麼專業,是否喜歡或有特長。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即便回國待遇低、家長也要不顧一切將小孩送到國外留學的原因

了吧。如果是真正國內一流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到國外留學升造,回國還愁找不到工作?再說了,真正厲害的留學生又有多少願意回國?過去留學生雖少,但回國率奇低,現在留學率畸高而絕大部分回國,其實就是在國外無法立足和生存,這不是更好的說明嗎?



所以,對留學回國學生待遇低這種現象要辯證地看待,這本身說明留學生自身能力不足,還有那張留學的畢業證含金量並不高,至多隻是表面塗噴一層金而實質仍是一團“敗絮”而已,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了。由此,家長也應正確選擇留學方式,根據自己小孩的特長或能量,千萬不要只為面子而送小孩去國外上學,這樣真的得不償失。當然,如果僅僅為了送小孩去國外增長一下見識或權當旅遊看看異或風情,這是無可厚非的。


財經深思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很多父母都把資金放在了子女的投資教育上了,所以不惜重金將孩子送到國外上學。數據顯示,2017年的海歸學子已經達到了48.09萬人,但這部分人歸國後的薪資都不高,其中一半月薪低於8000。

既然出國留學被稱為教育投資,那麼也要看投資回報率,對於數據顯示的月薪水平,海歸們的投資回報率高嗎?

實際上,海歸的這個月薪水平相對於國內畢業的學生來說已經相當高了。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國內碩士畢業生平均月薪才為4777.9元。

也就是說海歸只要本科畢業歸國的月薪有一半以上都超過了8000,但是國內的研究生平均月薪才4700多。

雖然現在的海歸不如10年前吃香了,但大多數企業還是很看好海歸的價值。畢竟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外很多新鮮思想還是比國內更先進。

海歸們的薪水之所以達不到他們的預期是因為沒搞懂價值方向,十年前只要是海歸都被視作“人才”,但隨著這種思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國外的“野雞大學”鍍金,所以回國後還是沒能力拿高薪。但如果是自己考入國內高等學府,自身有實力的人才,確實會被企業高薪爭搶。

所以海歸也是有差異化的,頭部和底部不能相提並論。平均值並不能體現真實情況。


政商參閱


物以稀為貴,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留學生的收入水平。


在2000年的時候,出國留學的人數還不到5萬人,到2017年增長到60.84萬,17年時間增長了十幾倍。而且年份越早的時間,留學生的回國率比較低,在2000年附近的年份,回國率大概在10%左右,而到2017年就已經達到了80%以上。



回國留學生的大幅增長,必須會降低留學鍍金的含金量。但留學生本身的質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2000年前後,那時候出國真的可以說是“深造”,很大部分是出國讀博士。但現在的留學生正在往低齡方向發展,出國讀1年拿碩士,甚至出國讀本科的比例的越來越高。而碩士學歷和本科學歷也就成了海歸回國的主要構成部分:



試想,一個剛剛讀完本科,或者只讀了一年碩士的海歸,相比國內唸書的大學生有什麼優勢呢?可能完全沒有優勢,甚至只有劣勢,畢竟課程設置、社會實踐(比如實習、義工)都和國內情況脫鉤了。比如孔方兄在媒體從業期間,單位來了不少海歸,這些海歸有一定的外語方面的優勢,但是對國內的情況完全不熟悉,以至於做新聞完全沒有感覺,很是讓人頭疼。


這些碩士及以下學歷海歸回來之後,其實和國內本碩畢業的學生完全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海外留學經歷,其實並不能加分了。(如果是非常好的大學,留學生可能更偏向於讀完博士回國,而非止步於碩士,因為海外的碩士完全是一個過渡階段,不太被認可)。而國內年年遞增的大學畢業生數量(2018年必然超過800萬),對任何畢業生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導致海歸留學生工資較低。現在的留學生家長,大部分是70後,之所以送孩子出國留學,一是高考不理想,二是面子,三是錢多無所謂,最後才是孩子確實優秀必須出國才能發揮其特長,家長們的出發點並非“學有所成”


孔方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家長,其選擇十分怪異:只要是能出國,管它哪個國家(還有去印度孟買的),學校好壞(有遇到野雞大學的),專業如何,送出去就是勝利,有學世界史的,有學梵語的,有學國際關係的,這些專業放到國內都很難就業。


當然,深受“錢途”思想的影響,中國家長更多是將孩子送到國外學經濟、管理、金融這類商科專業,專業太過集中,也會導致平均收入下降。


這些專業一是偏文科,學起來相對容易;二是開設這類課程的學校多,選擇多;還有就是這類專業時髦,能賺錢。所以我們看到,回國的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湧向了金融專業,反倒是最緊缺的IT人才、生物製藥人才,一直非常匱乏。


所以,對絕大部分家長來說,其實送孩子出國並非一項划算的買賣,出國一年的花銷,至少要在30萬元以上,回國幾千元的工資,不吃不喝要好幾年才能回本。即便是抱著讓孩子出去長長見識的想法,也要謹慎,畢竟大學期間的時間也非常寶貴,容不得浪費。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出國?我也不很理解。

1、慣性思維,既然80年代出國是好的,90年代出國是風潮,那麼00年,10年之後出國依舊是有前途的。

西方的月亮比東方圓,這在開放之初是對的,去學習它們的科學知識,學習它們的文明制度,但放在當下就未必了。


2、死要面子還不思考。

國內上好學校並沒有多長面子,很多人就一句:出國留學吧,那還是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呢。我們總是要證明比周圍人優越,所以稍微有點錢就想著移民,稍微有點實力就想著出國留學,最好本科都在國外讀。

開放之初,西方的思想流進中國來了,因為我們實在太落後,太沒自信了,於是不少人就認定西方各方面都比中國好。8090成長起來的人已經形成固定認識了:國外的教育好,醫療好,真有那麼好嗎?

他們不思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中國,為什麼更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找機會,他們並不思考。難道國內的教育就真的一無是處嗎,難道我們骨子裡的文化和基因就真的沒有持續的生命力嗎,出國留學,到底去學什麼呢?


3、越來越多人到國外讀書,恰恰也證明中國發展起來了,這是一件好事。就像我們的老家在閩西山溝裡,就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也不影響我全國亂跑一樣。即便我們身處國內三四線城市,也不影響我們全世界求學,這證明我們更開放了,更有實力了。

既然更多的人可以去留學,留學生就像大學生一樣,見怪不怪,它代表著一種成長方式,一種生活現狀,不代表絕對的優越性,所以看到回國留學生月薪8000元,也就不奇怪了。

他們至少經歷了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平靜地看待他們,不高看,當然也不要地看,大家都要踏踏實實工作,踏踏實實學習。我們來調侃留學生,是為了讓他們別高看自己,別高高在上而已。

大家都是平等的。

4、最後是警示部分。

如題的問題,一切向錢看是要警惕的,不能因為留學回來看似賺的錢不比國內普通大學畢業生多,就完全否定出國留學。

就像讀了大學和沒讀大學的人待遇類似,沒什麼奇怪的,那些都代表過去,但也都在各自生命中留下了痕跡。

其實,從我接觸的留學生來看,平靜接受各種現狀的反倒是留學生,他們並沒有太多抱怨,倒是旁觀者有些憤憤不平,好像他們留過學就非要高人一等一樣。

這些苦苦奮鬥在要高人一等,要有點優越性,要努力從物質上證明自己的人,才是最辛苦的,最無聊的。看到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才能勇往直前,不在瞻前顧後,比比較較。

祝願我們都做自己的主人。


財經作家邱恆明


海外留學,一方面在於打破自我發展瓶頸,通過在外國深造,提升自己的見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則在於部分學生拓寬自己的視野與交友圈子,讓自己不再侷限於國內的生存環境,這也是一種海外鍛鍊的方式。然而,隨著海外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海外留學的學子質量素質難免會參差不齊。在此期間,難免會有不少留學生回國,一方面在於海外居住以及工作約束限制較多,留學生沒有出路只能回國工作;另一方面則在於不少留學生難以適應外國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回國或許也是一種選擇。與此同時,也存在部分優質海外學子回國做貢獻,也存在部分海外學子通過自己的所學所有,挖掘國內市場的投資機會,回國創業。總而言之,對於海外留學者,我們不能夠一棒子否定,終究留學人數眾多,未必都是精英,而未必都是庸才,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是否得到挖掘、自己是否適應當地的環境,只有適合自己發展的,才是最好的出路。


郭施亮


我們都知道出國留學大致有兩類人:

一類是在國內出類拔萃,成績非常優異。通過考雅思、託福,層層選拔,進入國外知名大學。這類孩子一般來講有幾個共同點:多數進入了美國,也有少數去了歐盟、澳洲等國;絕大多數是拿到獎學金就讀(因為國外對文科的獎學金給予較少,所以多數是學得理工科)

另一類是在國內水平平庸,成績一般,好在英語還不是特別差,家境比較好。一般在國內考不上好學校,還有不少是考不上研究生的,通過留學服務機構,自費前往國外留學。

當然,也有其他類型,人數較少,不具有代表性。


第一類人在國外取得成就的概率比較大,回國後成為高端人才的可能性也大。是典型的,讓眾人羨慕的渡過金的學霸。但也有個別國內學霸到了國外由於環境、專業等原因產生了極度不適應,最終沒有學有所成,令人遺憾。


第二類人屬於題主所說的收入並不很高群體的概率很大。那麼,為什麼還要自費出國呢?

(1)在國內讀不了好學校,在國外能上個相對好點的學校,順便學習英語,長長見識,是大多數父母考慮的初衷。

(2)在國外留學的孩子,不乏有孩子因為不適應國內的應試教育,出了國以後反而學習成績變好的例子,我身邊就有不少,出了一趟國學渣變學霸。

(3)目前來看,留學人員就業渠道較寬,政策優惠還是存在的,從就業上考慮也是合理的。

(4)很多父母其實並沒有考慮過教育成本問題,但凡經濟能力允許,都會給孩子提供更好的選擇。至於付出和回報問題,家長本來就不是主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說,家長對教育價格並不敏感。比如,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報6、7的特長班,一年花費7、8萬,難道家長都是對他們未來在這些特長上有所期待回報嗎?再比如學區房,北京的學區房已經小1000萬了,家長們如果認為上一個有名的小學,孩子未來真能回報1000萬嗎?(1000萬20年的利息我也還不上啊)其實只是賭一個小概率,求一份心安,中國父母心啊!哪有那麼難多斤斤計較,理性客觀!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曾經網傳某地有加500元可以超度亡靈,將來出生在美國的業務,這可以從某個角度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


超度的事情無非是活人求個心安,但是活人通過努力,可以實現國籍自由,這是更現實的選擇。


國外的月亮不一定有國內圓,但是大氣汙染輕的國家一定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月亮和更多的星星,這是非常簡單的事實。


經過對世界各國物價的瞭解,某些發達國家的物價即使換成人民幣,算下來也不一定貴,何況掙的還是國外貨幣。


放心的食品、發達的教育、相對公平的創業環境、完善的福利、高收入低物價、更好的生存環境,這是很多人對國外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


每年數十萬人出國,早年間出去的留學生回來的比例並不高。只不過如今出國成了時尚,之前精英才能出國,如今則是有錢就能出國,於是泥沙俱下。


出國成了鍍金的重要方式,反正在國內也讀不了好大學,不如到海外混文憑,顯得概念股高大上,還更能滿足進口的品質更好的普遍群眾心理。


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哈服、麻省理工,更多的出國留學人員選擇了門檻更低的野雞大學。


能留在海外的大多是真正的精英,最起碼是能在海外找到工作並能定居的人。而回國的多數是留學期間混日子,沒學到什麼真才實學,根本沒有辦法在海外找到工作並生存,只能回來掙低薪。


海外留學,不考慮獎學金的話,一年二三十萬元都是少的,能供得起留學生的家庭一般經濟條件都不錯,裡面不乏創業成功人士。


很多家長讓孩子留學,並不是想讓孩子學到什麼高深的知識,更多是希望外語說的流利一點,拿回個文憑裝點一下門面,以後接手自己的財富和產業就行了。


財智成功


近些年,留學歸國人員,也就是俗稱的“海歸”,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明顯下降。據統計,過半的海歸,月薪達不到1萬元。相比於高額的留學成本,讓人很是困惑其留學的初衷。



有人將海歸就業競爭力的降低簡單歸因為“物以稀為貴”,這是非常片面的,就該問題,結合自身經歷,談幾點淺見,供大家參考。

建國後的留學生,主要興起於八十年代。那個時代,出國留學是一件非常酷拽的事情,名額非常緊張,需要通過嚴格的語言以及預備考試,最著名的莫過於“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該項目由李政道先生髮起,能夠通過該項目出國留學的同學,大多都是清華北大中科大學業水平最好的同學;雖然80年代的留學,除了公費出國,也有自費出國,但總的來說,自費出國比例較小,出國的主要群體,確實稱得上是“天之驕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給孩子提供自費出國的機會,有的甚至是單純為了規避高考的競爭壓力。目前,出國已經沒有什麼門檻,只要家裡捨得燒錢,到國外的名校鍍鍍金並非難事。而這些原本學業基礎並不太好的同學出國以後,大多和“自己人”玩,也不積極融入多元的留學生活,雖然有出國之名,但卻沒有真正學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前些年還能靠留學生的名頭,在就業市場上混些名堂,這些年市場迴歸理性,留學光環不再,也就露了餡,不再有太大的競爭力。

其實,真正公費出國,或全獎出國的人才,在當今的就業市場上仍然是香餑餑,比之80年代率先走出國門的前輩,他們拿到的待遇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國家針對優秀海外人才搞的“青年千人項目”,入選者年薪往往都是百萬起,而且還有非常豐厚的福利待遇。



說到底,名者,實之賓也,最終的競爭力還是取決於個人的真才實學!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如今國人甚有經濟頭腦,不知這些滿腦子投資回報理念的人們當初生孩子是否就是為了搞出個孩子做為投資的目標?如果是想通過出國留學將來獲得所謂階層躍升可以休矣,望子成龍首先是先看看是否是龍種,孩子的教育是要找到最適合孩子自身特點的方法並輔之必要的條件,身邊不少送子留學的先例,無論是否參加高考,一般規律是好的更好,差的會更差,還沒有看到在國內成績平平,跑到國外變學霸的,現在世界上即使第一流的美國大學本科教育都沒有辦法實現烏雞變鳳凰,反倒是有先例國內所謂學霸跑到國外變學渣的。大多數送孩子留學的家庭大多出自以下訴求,1,繼承家業,需要孩子增進視野,掌握新知,而且這部分學子往往都是較為優秀的。2,享受最優質教育,國人中的中產,公務員,高知階層中的優秀子女,為享受最好的教育,實現孩子未來服務社會能力的培養,這些家庭的孩子自小往往接受良好教育,且普遍成績優秀,這些孩子是優秀留學生的主力。3,盲目追隨,這是一批受忽悠的,絕大多數是抱著不切實際的想法,盲目輕信所謂國外快樂教育。直至把孩子送出去才發現,國外留學徹底毀了孩子,本來在國內僅僅是學業平平,跑出去往往是學業無法進行,孩子變成學渣甚至成為人渣,這是很多這類家庭的父母始料未及的。不過只要是排名全球200以內國外大學畢業的,都應該是優秀人才,這裡不包括清華北大,說實在的清北學生無論從視野到格局還是與國外的大學難以相比,雖然舔列top前100,但名不副實。


手機用戶11049717628


優秀學生到國外學,是學現國內不是太強的專業。和先進國家的一些經營管理經登!他們申請獎學金,有全額,和半額的。他們會通過各種考查瞭解你學習態度,專研理念,天資超群等等,不是那麼容易給你錢供你讀書的?學了頂尖科學,沒有堅強愛國之心,是不好回來的。有些人國內名校考不上,又有錢到國外讀一般學院也是不錯的選擇,即學有關專業,又練了外語,見了國外運做和發展。回來不留你,回來也有不錯的發展。更有在國內上不了大學,但有的是錢,也容易到國外找些學校讀書。弄張國外文憑回來,除了外語強點,專業知識還不如國內優秀學子,給你小一萬,不錯了,奮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