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學的博士跟名牌大學的博士有什麼區別?

fdsgsdfgsdf


這還用問,應該是天壤之別,想象一下哈佛、北大、某地方大學三個博士坐在一塊的畫面。我是阿狗,教育生活類專家。我就來講下區別哈。

1、出身區別

學術圈有兩個特點,學歷廉價、講究出身

學歷廉價是指這裡名校的多了去了,博士、博士後海了去了,單純靠學歷碾壓是比較難的。

講究出身主要是兩方面:學歷、師承。第一學歷是哪?最高學習是哪?跟的那個先生?

這裡面看似有悖論的地方,但實際上是一回事。目前比較優的學歷跨度與師承就是:著名985本科+top2碩士(名師)+常青藤博士,博後再具體討論。

這樣出身、學歷、師承一下解決了,而且海內外都有資源。這是成為一線學者的必備條件,所以多數達不到很正常。

2、實力區別

不同學校博士的門檻是不一樣的,和本科一樣,對應的就是實力差別。

阿狗前幾天和一女孩吃飯,北大本碩博,可能沒那麼優雅,但感覺人家優雅。

這是表面現象。

從實力上談,事業、格局、文章都很強,而且他們的師資、國際交流、項目本身也很多。

當三年後訓練出來實力顯然是不一樣的。

記得明粉說北大歷史博士不要求發文章,但人家發三四篇c刊一般不太難;我們要求發兩篇,不少人還得延期。

3、發展區別

舉個簡單例子,明粉考研到了本校,小夥伴去了清華。

三年後,明粉給我抱怨,人家機會真多,起點比我高好多。當年兄弟們一塊二呼呼的玩的時候過去了。

明粉就是愛抱怨,不過抱怨之餘還是有信息的。不同學校發展不一樣。

北大加哈佛、牛津之類的,基本去國內任何學校都可以,走人才引進很簡單。

北大本碩博,國內985基本可以去。

九八五的博士,就得看你的學術成果與出身了,一般是地方院校到211,個別985不等。

地方大學博士就得去本校,或者幾個兄弟院校交換,或者地方學院。

不同的層次,發展肯定是不一樣的。

至於特例,肯定是有的,但比例可以忽略。

總結:

區別就這麼害海了去了,你可以不服,但不要和我爭辯,自己先找材料給自己自圓其說再說。

至於拿個別特例反駁,特例一般就不出現在我的分析中。


一枚明粉


眼下拿著頂級學位的博士確實多了,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說博士滿街走,可能已不算誇張。這個問題的提出就是一個證據:博士已經可以分為普通大學的博士和名牌大學的博士了。

那麼什麼是普通大學和名牌大學呢?一般人心目中,名牌大學就是北大、清華,那麼如果問對方: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算不算,回答大概是:嗯……也算吧。

其實,這已經是中國的頂級大學了,它們叫985大學,全國一共30多所,中國的大學也是官本位的產物,講究級別:絕大多數985大學是副部級,其他高校則是局級。所以所有985大學的博士應該算名牌大學出產的。

再退一步,還有100所左右的211大學,廣義地講也算名牌大學,儘管可能有人不服氣,比如非211的老牌高校河南大學就一直不服氣辦學年頭晚的多的211鄭州大學。同樣,河北大學也對本省唯一一所211高校給了地處天津的河北工業大學耿耿於懷。

大致可以這麼說,985高校的博士一般確實實力要更高(不過清華北大的本科生對於外校考入的碩士博士生不大買賬),但是211和非211的普通高校博士就不好說了。其實原因也不復雜,非211高校能有博士點(特別是有歷史年頭的)就是某個專業實力的體現,其博士生在特定專業應該是有競爭力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現在的情況各個學校相當不一樣。有的普通大學新增的博士點實力和水平不敢恭維,有的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博士點,然後其他專業紛紛掛靠,其水平肯定不怎麼樣。舉個例子: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點下面招國際政治和鄉村經濟博士,這樣的博士怎麼樣可想而知。

也有相反的情況:江蘇是全國除北京以外211和985高校總數最多的省份(11所),以致於由多個老牌高校合併而成的揚州大學在名校榜上名落孫山。但是其農學院(前身是江蘇農學院)一直有院士,實力很強;其師範學院(原揚州師範學院)也是如此,1980年曾引進國學大師任中敏先生,培養了數名有名頭的博士,例如曾任教於清華大學的王小盾教授。

學界有句話: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雖然如今流行名校到處挖人,但可能仍有一些名師留守在普通高校;此外,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以優厚待遇聘來少數名師。如果要獲得真才實學,這樣的導師一般是可以信賴的。至於現在高校招博士要看學校的牌子,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展江


最大區別是眼界。

我在一所211高校讀了碩士,後來又去了華東5校中的一所讀了博士,也接觸了一些世界級高校的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界的差別。

我碩士的有些同學就在本校讀了博士,他們中的一些不可謂不認真,不努力,但是他們在接觸世界級高水平的研究課題,研究方向,研究者時都存在缺陷,他們很難跟得上最新的研究,更難融入到頂級研究的圈子中,他們的眼界相對有侷限。

我目前就讀的這所學校,和境外高校合作緊密,年輕老師基本上都是頂級高校畢業的博士,他們帶來的是最新研究,合作的是最頂級的學者。

因為常有國外高水平學者來做報告,因此可以發現他們的眼界更是不同。他們往往做的是拓展當前界限,希望去引導邊界的發展,而不是固定在當前的界限。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OMer


現在和近些年的博士都很水,大部分啥也不會,論文瞎寫,實驗瞎做,結果瞎編。國內重點非重點的都差不多,非重點的更水一些。部分好一點的(<2%)最多在很窄的方向學到點本事,但稍超出專長領域一點就什麼都不知道。在國外名校本科畢業並做博士的20%能力水平尚可,本碩國內博士國外,或國內博士國外博士後5年以上者約5%水平尚可,大部分不行,原因是基礎都不行,中學大學沒學到東西。


用戶4127235784489


看世界盃比賽,你是相信巴西、西班牙這樣的強隊更可能奪冠,還是相信沙特、巴拿馬?

為什麼相信巴西?

因為它是足球之國,因為它歷史上奪得過多次大力神杯,因為它的球星星光閃耀,因為它有出色的執教團隊,因為……

沙特、馬拿馬,雖然也進入世界盃,但它們都是普通球隊

而巴西隊,是名牌中的名牌

在普通或名牌大學讀博士,同樣道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從“人、事、物、財”四個方面來比,看得更清楚。

人:

名牌大學,有更多高段位的師長,同門朋輩也更優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近朱者赤,耳濡目染也是教育。

人脈是財富,結交優秀的人,就是建立自己未來事業的人脈圈。

楊振寧談到自己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讀書時,接觸的科學家包括費米、泰勒、李政道……都是物理教科書中的人物。在這樣的朋友圈中,想不成功都難。

事:

經濟學家張五常說,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學者,就要研究重要的課題,不要把時間精力浪費在普通的課題上。

名牌大學,研究的課題起點更高,學術積累更多,國際化程度更高。在這樣的環境中,才更加接近重要的課題,更容易做出有影響力的成果。

物:

名牌大學,學校的經費更充裕。某些土豪的名牌大學,光校友或企業捐款,一年就幾個億。學校完備的實驗硬件設備,普通大學望塵莫及。

現代的科研,出好成果要拼儀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是做研究,普遍大學的效率是拖拉機,名牌大學的效率是高鐵,二者如何競爭?

財:

中國每年的科研經費,90%以上都被名牌大學包攬。科研領域,課題組間的貧富差距,其基尼係數,估計比非洲最不平等的國家差距還大。在富裕的課題組,花錢如流水。而在經費緊張的課題組,精打細算,有上頓沒下頓。

培養人才是最貴的,是用在把的錢燒出來的。就像培養飛行員、潛艇軍官,那都是黃金等身的財力付出。

培養優秀的博士,又何嘗不是靠大把燒錢。“人、事、物、財”,哪一個不需要強大的財力做支撐?

普通大學,燒得起這個錢嗎?

所以,你覺得,普通大學的博士跟名牌大學的博士,有多大區別呢?


羅思揚


對於這類問題,本人做如下回答,對於喜歡的人起到拋磚引玉,對於不喜歡的人也不要噴我。

儘管很多人不喜歡把高校劃分為三六九等,但經過多年的競爭和發展,我國高等學校的三六九等已經產生。從目前發展狀況可知,作為我國高校第一梯隊C9聯盟、除去C9聯盟的985、221工程大學、普通一本、普通二本等。

能夠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學校在上述這幾個層次的學校中都有,但這些層次的學校在師資、實驗室建設、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博士畢業的標準都是有差別的。當然博士畢業後的含金量還是有區別的。

當然,對於一個人而言,出身不能決定一切,但出身還是決定起跑線的,這也是為什麼名校畢業生俯視一般學校畢業生的原因。

誠然,一個人在一生所做的一切不完全取決出身,這需要工作後的加倍努力,力爭在某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本回答供參考!


野生動物專家李長生


博士與本科和碩士不太一樣。本科和碩士更看重你在哪讀的書。但是博士更重要的是看你在博士期間所做出的成果。如果你成果非常豐富,一個一般大學的本碩博到清華教書人家都要,而你名校博士畢業,如果成果不怎麼樣,很有可能畢業後在二本大學混著了。有人會問,有的大學會卡第一學歷,如果不是985或者211那麼就不要。其實這隻對一般人而說的,如果你成果豐富,二本的本碩博,學校都想方設法留下你。如果你博士期間成果不行,就算是名牌大學的,也不行。當然我所說的二本的本碩博成果豐富的情況概率很小,但是一但你有很不錯的成果,你的畢業學校並不會限制你的發展。


Mt155952060


人與人不能比,物與物才有可比性。名牌大學的博士與普通大學的博士,本來就是適應國家這臺機器運轉的不同零部件。如何看待自己與同事的重要性?那就看你的心態啦!所謂名牌與非名牌,是一個時間段自身的一個標牌,在探索發現的未來,誰是佼佼者?誰是弄潮兒?未必就是你身上的“標牌”所決定的。


用戶5175528177973


在正式談個人想法以前,首先有必要對中西方對於博士含義予以簡單區分。在我國,往往傾向於認為博士為“廣博”之意(有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在西方,博士則暗含著“專業”之意,即博士是在某一個小點上對人類知識作出貢獻的人的榮譽稱號!而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上還是西方那一套,因此博士的培養目標不是“廣博”,而是在某一細分領域鑽下去,能夠做出一些創新,發現些新的知識,貢獻於人類的知識!有了這一點了解,我們接著可以從一般意義上談談名校和普通學校博士的差異!第一、大師之差異:大學之所以為大學,是因為有大師而不是大樓,在哪裡遇到大師就更容易變成厲害的人,畢竟對於名師出高徒的效果,大家都太熟悉了!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關鍵在於思維方式~如何發現好的研究問題,如何展開研究,以什麼邏輯進行研究成果的報告展示,也是學生應該學習的根本,而不僅僅是和大師搞關係!第二、學科平臺之差異:除了導師,另外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平臺了,哪一個平臺能給博士們提供良好的學風、良好的科研平臺、與國際大牛同行交流合作的機會,哪一個就更有機會和條件去把握學科研究領域的動向、研究課題的深入價值挖掘!第三、培養過程把關之差異!博士培養,關鍵在於思維方式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太難了(上了一二十年的學了,思維方式早已固定,突然想改變,太難了;即使在專門訓練下偶爾改變,也需要長時間的鞏固才會牢靠,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國內外博士的培養都要長週期培養吧!)!既然轉變難,培養過程的把關就太重要了~不用懷疑,在讀博士的過程中總會存在大量的人掉隊,具體原因多種多樣!總的來說,名校也好,普通學校也好,誰能接近大師,誰能擁有更好的條件,誰能在正確的方向上堅持,誰就更容易成為高質量的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