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排名報告出爐

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排名報告出爐


10月23日在北京發佈的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全國經濟之星》報告稱,創新、先進技術和國內消費是中國城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智庫機構米爾肯研究所推出的該報告顯示,成都憑藉自身堅實的工業基礎和全方位的新型高科技建設項目,在“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的一、二線城市榜單上奪魁。深圳和北京在大城市組別緊隨其後,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報告分析指出,成都作為中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經濟、文化、交通和通訊中心之一,正在建設具有國際聲譽的高科技現代工業圈,以擴大其對西部區域發展的經濟影響。

作為中國創新經濟的發源地,深圳已完成了從低成本製造業基地到高科技產業重鎮的轉型。在外資流入的支持下,首都北京排名第三。

甘肅省蘭州市在此次排名中名列第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中亞地區的不斷深入,蘭州的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步帶動區域經濟的大步發展。位於中部地區的河南省鄭州市名列第五,已成為品牌國際市場的生產中心。

西安和貴陽分別居於第六和第七位,它們都位於中國的西部,現階段都處於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在西安升級產業基礎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貴陽正構建新一代的能源供應、交通設施等。此外,長春、武漢和廈門也躋身“2019年度中國最佳表現城市”一、二線城市榜單前十名。

廣州東莞連續兩年在小城市組別中排名第一。儘管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城市在經濟上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但其經濟基礎的重組已經取得了成效。2018年和2019年的排名顯示了這個城市的經濟韌性,東莞已經從2012年的“鬼城”變成了領先的機器人(14。130,0。00,0。00%)生產和人工智能(AI)開發中心。與此同時,廣東省的另一個城市珠海也登上了榜單,排名第三。珠海的休閒、退休和商業服務行業定義了這個不斷髮展的城市。

江蘇省的南通位居第二。南通市的地理位置是其發展的重要資本,它不僅是連接海港和內河的紐帶,同時也是連接實力雄厚的上海和科技中心蘇州的橋樑。工業活動和商業服務向來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柱。江蘇泰州在2019年排名第四。自本系列報告發布以來,該市一直名列前十。

今年第一次進入前十小城市榜單的是四川達州和江西鷹潭,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這兩個城市都是各自地區的河流交通樞紐,也都以農業和礦業為經濟基礎,目前正在向現代化的製造業和食品加工中心發展。在小城市組別裡,排在前十位的還包括河南漯河、貴州安順、江蘇蘇州和安徽馬鞍山。

“科技創新以及國內消費影響了一些三線城市的經濟增長狀況,尤其是中部和中西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中心,”黃華躍先生表示,“因而這些城市正在積極建設製造業的供應鏈,提高創新能力。這是一個重要趨勢。儘管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和全球貿易的高度不確定性影響了中國的區域增長,但目前對整體經濟表現的影響程度還不明顯。”

地區間的收入不平衡反映了過去經濟發展的表現。然而,由於相對較高的生產成本和人均生活費用生產成本,中國東部沿海省份現時的政策和經濟實現因素帶動下(經濟成本不斷上升等)反而推動了中西部地區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