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了?中醫怎麼辦——再聽同仁堂大師聊中醫


中醫怎麼了?中醫怎麼辦——再聽同仁堂大師聊中醫


關慶維: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同仁堂中醫藥傳承大師、同仁堂首批海外中醫藥特技傳承師,同仁堂集團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同仁堂醫館館長。出身於著名中醫世家,先後追隨十幾位各具特色的中醫名家進行中醫全科臨床研修。在臨床中博採眾長,孜孜以求,強調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中醫必遵之精髓,提倡“全氣”認識與實踐的“氣形一體”的天人醫學觀。在治療內、婦、兒、皮膚、疑難雜症、未病醫學、中醫養生等領域都有著自己深厚的見解和突出的療效,受到廣大患者好評。


昨天,老詹公眾號刊出《聽同仁堂大師聊中醫》後,在讀者中引起廣泛反響。也有讀者認為,這篇文章,只是開頭,只說了中醫是什麼?沒說中醫怎麼了?中醫怎麼辦?寫得並不充分,可以繼續寫。

為了進一步瞭解到底什麼是中醫?中醫與西醫的區別究竟是什?當前中醫藥存在哪些問題,應該怎樣振興中醫藥?老詹與關慶維老師又有一番對話。

問:先從具體的說起吧。如果一個人生了病,切除病灶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答:當然不是。病灶是病果,並不是病因。只有去因,才能去果。所以,手術切除,只是治標,不能治本,甚至可以說是掩耳盜鈴之舉。

問:一個人生了病,經過檢驗或者診斷,一般都能判定是什麼病。如果根據這個病去治療,就可以把病人治好了嗎?

答:當然不是。根據病名治病的醫生,並不是好醫生。因為,生命是動態的,病情也是動態的。以靜態衡量動態,怎麼能夠治病,這就如同刻舟求劍一樣愚蠢。

問:醫生診斷了病人的病,開出一個方子就可以萬事大吉嗎?

答:一個方子,怎麼可以治好一個人的病?因為,病情在變化,固定用藥是錯的。

問:按照中醫學的觀點,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上醫?

答:扶正人心、傳遞正善的人,是上醫。修正價值觀,蓄養浩然正氣,對於生病來說,就是防未染。

所以,上醫救心,上醫治未病。

問:記得在高鐵聊天時你曾說,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可以入藥。而且我們每個人身上,原本也具有治療自己病的藥,是這樣嗎?

答:是這樣的。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治病。而且,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

問:你說人的身體非常奇妙,有自我調節和組織能力,讓人體自身有序地運行。這是什麼道理呢?

答:任何生態系統,都有自我調節能力與自我組織能力,使其有序運行。

比如,被壓彎的材料,在其屈服極限內,能自我恢復原狀。

比如,土壤生病了,她的自淨作用會促使她自我修復。

比如,水體生病了,她的自淨作用會促使她自我修復。

大自然中一切都有自康復能力,包括人體,也有自康復能力。

問:人體的自我修復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答:所謂生態修復,都以生態系統本身的自組織和自調控能力為主,而以外界人工作用為輔。中醫治療的任何手段,都是一種輔助,都是為了激發、調動患者本身的自愈力。

所以,那些看似被醫生治好了的病,實際上是因為病人自身的自愈力在起決定性作用。醫生只是幫忙,不要貪天之功。

正因此,《聖德訓·養生篇》告誡世人“慎求醫,莫貪藥”。

問:西醫和中醫經常“鬧彆扭”,西醫認為中醫不科學,你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答:西醫採用邏輯分析思維;中醫用形象演繹思維。二者在思維上沒有共同語言。

百年來,總有人要用西醫思想解釋中醫,如同用芭蕾舞改造京劇,解釋不通就說中醫不科學。

問:西醫與中醫相比,你認為還有哪些不同?

西醫的對抗療法,是一種線性思維,其針對性強,統領性弱;只看局部,忽略整體。

而中醫是立體思維、全局思維。中醫認為,人體內外,萬物相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有形生於無形,無形才是根本。平衡無形、調節無形是中醫的長項,卻是西醫的短項。

西醫剖析屍體,中醫研究活人。

那麼,對於我們活人來說,你說誰更科學可靠呢?


中醫怎麼了?中醫怎麼辦——再聽同仁堂大師聊中醫


關慶維在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上作主題演講。

問:你對當前中醫藥的地位有何看法?

答:中醫藥治療在全民醫療保健體系的整體上被置於輔助地位,表現很多。

比如,急診科、危重症診室基本見不到中醫藥的身影。

比如,瘟疫防治領域的中醫藥邊緣化。

比如,優秀的中成藥產品已不作為首選治療藥,而是以輔助治療的身份出現。

比如,針灸科治療病種已經越來越狹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舉不勝舉。

問:你曾說過,目前在我國,主體醫療領域的中醫邊緣化情況相當普遍,這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中醫醫院中,基本都有西醫科室。中醫醫院的西醫藥業務佔比甚至超過中醫藥。即便是中醫醫院,住院醫療也基本是以西醫藥為主。大部分中醫醫療都是中醫藥-西醫藥聯合模式,這個模式中,中醫藥是從屬地位,不再具有充分發揮中醫藥療效的醫療技術環境。

二是,在西醫醫院中,中醫藥科室偏居一隅,屬於小科室。從全民醫療範圍看,從內容上普遍是西醫藥佔比遠遠大於中醫藥,極少有個別的患者採用純中醫醫療,而相當份額的患者群是採用純西醫藥技術的醫療。

問:就中醫自身而言,你認為還面臨哪些困境?

答:一個困境是,人才匱乏,一代不如一代。

名老中醫的一號難求,折射出中醫隊伍的後繼乏人。

中醫藥高等教育,中醫藥內容少於西醫藥內容的現象是普遍的。

師帶徒的傳統中醫藥教育模式,從師資選拔,學生招錄,畢業後上崗等各個領域,都受到西醫藥管理模式的限制,而不見中醫藥管理思路的體現。

全國乃至地方的創新研究,基本見不到中醫藥理論、中醫治則、中藥立法水平的高水平創新成果,而停留於具體產品、拘泥於組方調整的低水平研究上。丟失了理法,沉淪於技術與產品。

問:目前中醫藥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答:中醫藥教育,從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於社會普及教育,都是著眼於具體的技術與產品,而匱乏於中醫藥文化土壤、文化素質的培育。

中醫藥市場準入、教育考核、研究開發、臨床管理評判、社會公眾普及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是以西醫藥主導的評價體系與思路在評價中醫藥,使得中醫藥的理法難覓安身之處,於是遍地都是廢醫存藥、廢道路存技術的局面。

問:為什麼會出現越是扶持越是衰落的現象呢?

答:越是扶持越是衰落的原因,在於與中醫藥的活的靈魂背道而馳。中醫藥與西醫藥身處於二個不同的文化體系。西醫藥的發展,根本上得益於西醫藥的靈魂——現代科學文化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生活方式的普及與深入人心。

中醫藥的衰落,根本上在於中醫藥賴以生存的土壤——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傳統從人民群眾心中、從人民群眾生活中的日益遠去、日益淡漠。

中醫藥衰落的核心,在於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遠離中醫藥的世界觀、價值觀、認識方法、生活方式。這也包括了當代的中醫藥從業人員的世界觀、價值觀、認識方法、生活方式的遠離中醫藥文化。

問:既然如此,你認為應該怎麼辦呢?

答:中醫藥的道路在於文化傳統的普及與弘揚。

中醫藥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傳統為靈魂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統,在於其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觀。中醫藥由此而衍生出其生命觀、健康觀、醫療觀,這是中醫藥生命力的所在與核心。

中醫藥的世界觀是天人相應,形神一體。中醫藥的認識方法是主客一體的內向心悟,是從天地人整體中觀象識機,是司外揣內的象認識方法。中醫藥的價值觀是尋求中和,辨證權衡,順天應人,人以相天。

只有從這些根本點入手,中醫藥的振興才有希望。

問:謝謝關老師!今天你談這些,比上一次談得更全面、更深入,也更直率。你擔不擔心發表後議論紛紛,有不同意見,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見?

答:議論紛紛是好事,有相反意見也很正常。百家爭鳴嘛,真理是會越辯越明的,我堅信這一點。


中醫怎麼了?中醫怎麼辦——再聽同仁堂大師聊中醫


關慶維(左三)在第三屆中醫藥文化大會上應聘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