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了?中医怎么办——再听同仁堂大师聊中医


中医怎么了?中医怎么办——再听同仁堂大师聊中医


关庆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同仁堂中医药传承大师、同仁堂首批海外中医药特技传承师,同仁堂集团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同仁堂医馆馆长。出身于著名中医世家,先后追随十几位各具特色的中医名家进行中医全科临床研修。在临床中博采众长,孜孜以求,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中医必遵之精髓,提倡“全气”认识与实践的“气形一体”的天人医学观。在治疗内、妇、儿、皮肤、疑难杂症、未病医学、中医养生等领域都有着自己深厚的见解和突出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昨天,老詹公众号刊出《听同仁堂大师聊中医》后,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也有读者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开头,只说了中医是什么?没说中医怎么了?中医怎么办?写得并不充分,可以继续写。

为了进一步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究竟是什?当前中医药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振兴中医药?老詹与关庆维老师又有一番对话。

问:先从具体的说起吧。如果一个人生了病,切除病灶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答:当然不是。病灶是病果,并不是病因。只有去因,才能去果。所以,手术切除,只是治标,不能治本,甚至可以说是掩耳盗铃之举。

问:一个人生了病,经过检验或者诊断,一般都能判定是什么病。如果根据这个病去治疗,就可以把病人治好了吗?

答:当然不是。根据病名治病的医生,并不是好医生。因为,生命是动态的,病情也是动态的。以静态衡量动态,怎么能够治病,这就如同刻舟求剑一样愚蠢。

问:医生诊断了病人的病,开出一个方子就可以万事大吉吗?

答:一个方子,怎么可以治好一个人的病?因为,病情在变化,固定用药是错的。

问:按照中医学的观点,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上医?

答:扶正人心、传递正善的人,是上医。修正价值观,蓄养浩然正气,对于生病来说,就是防未染。

所以,上医救心,上医治未病。

问:记得在高铁聊天时你曾说,自然界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入药。而且我们每个人身上,原本也具有治疗自己病的药,是这样吗?

答:是这样的。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治病。而且,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

问:你说人的身体非常奇妙,有自我调节和组织能力,让人体自身有序地运行。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有序运行。

比如,被压弯的材料,在其屈服极限内,能自我恢复原状。

比如,土壤生病了,她的自净作用会促使她自我修复。

比如,水体生病了,她的自净作用会促使她自我修复。

大自然中一切都有自康复能力,包括人体,也有自康复能力。

问:人体的自我修复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答:所谓生态修复,都以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和自调控能力为主,而以外界人工作用为辅。中医治疗的任何手段,都是一种辅助,都是为了激发、调动患者本身的自愈力。

所以,那些看似被医生治好了的病,实际上是因为病人自身的自愈力在起决定性作用。医生只是帮忙,不要贪天之功。

正因此,《圣德训·养生篇》告诫世人“慎求医,莫贪药”。

问:西医和中医经常“闹别扭”,西医认为中医不科学,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答:西医采用逻辑分析思维;中医用形象演绎思维。二者在思维上没有共同语言。

百年来,总有人要用西医思想解释中医,如同用芭蕾舞改造京剧,解释不通就说中医不科学。

问:西医与中医相比,你认为还有哪些不同?

西医的对抗疗法,是一种线性思维,其针对性强,统领性弱;只看局部,忽略整体。

而中医是立体思维、全局思维。中医认为,人体内外,万物相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形生于无形,无形才是根本。平衡无形、调节无形是中医的长项,却是西医的短项。

西医剖析尸体,中医研究活人。

那么,对于我们活人来说,你说谁更科学可靠呢?


中医怎么了?中医怎么办——再听同仁堂大师聊中医


关庆维在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上作主题演讲。

问:你对当前中医药的地位有何看法?

答:中医药治疗在全民医疗保健体系的整体上被置于辅助地位,表现很多。

比如,急诊科、危重症诊室基本见不到中医药的身影。

比如,瘟疫防治领域的中医药边缘化。

比如,优秀的中成药产品已不作为首选治疗药,而是以辅助治疗的身份出现。

比如,针灸科治疗病种已经越来越狭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举不胜举。

问:你曾说过,目前在我国,主体医疗领域的中医边缘化情况相当普遍,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中医医院中,基本都有西医科室。中医医院的西医药业务占比甚至超过中医药。即便是中医医院,住院医疗也基本是以西医药为主。大部分中医医疗都是中医药-西医药联合模式,这个模式中,中医药是从属地位,不再具有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的医疗技术环境。

二是,在西医医院中,中医药科室偏居一隅,属于小科室。从全民医疗范围看,从内容上普遍是西医药占比远远大于中医药,极少有个别的患者采用纯中医医疗,而相当份额的患者群是采用纯西医药技术的医疗。

问:就中医自身而言,你认为还面临哪些困境?

答:一个困境是,人才匮乏,一代不如一代。

名老中医的一号难求,折射出中医队伍的后继乏人。

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内容少于西医药内容的现象是普遍的。

师带徒的传统中医药教育模式,从师资选拔,学生招录,毕业后上岗等各个领域,都受到西医药管理模式的限制,而不见中医药管理思路的体现。

全国乃至地方的创新研究,基本见不到中医药理论、中医治则、中药立法水平的高水平创新成果,而停留于具体产品、拘泥于组方调整的低水平研究上。丢失了理法,沉沦于技术与产品。

问:目前中医药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答:中医药教育,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于社会普及教育,都是着眼于具体的技术与产品,而匮乏于中医药文化土壤、文化素质的培育。

中医药市场准入、教育考核、研究开发、临床管理评判、社会公众普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是以西医药主导的评价体系与思路在评价中医药,使得中医药的理法难觅安身之处,于是遍地都是废医存药、废道路存技术的局面。

问:为什么会出现越是扶持越是衰落的现象呢?

答:越是扶持越是衰落的原因,在于与中医药的活的灵魂背道而驰。中医药与西医药身处于二个不同的文化体系。西医药的发展,根本上得益于西医药的灵魂——现代科学文化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生活方式的普及与深入人心。

中医药的衰落,根本上在于中医药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统从人民群众心中、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日益远去、日益淡漠。

中医药衰落的核心,在于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离中医药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方法、生活方式。这也包括了当代的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方法、生活方式的远离中医药文化。

问:既然如此,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答:中医药的道路在于文化传统的普及与弘扬。

中医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传统为灵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在于其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中医药由此而衍生出其生命观、健康观、医疗观,这是中医药生命力的所在与核心。

中医药的世界观是天人相应,形神一体。中医药的认识方法是主客一体的内向心悟,是从天地人整体中观象识机,是司外揣内的象认识方法。中医药的价值观是寻求中和,辨证权衡,顺天应人,人以相天。

只有从这些根本点入手,中医药的振兴才有希望。

问:谢谢关老师!今天你谈这些,比上一次谈得更全面、更深入,也更直率。你担不担心发表后议论纷纷,有不同意见,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见?

答:议论纷纷是好事,有相反意见也很正常。百家争鸣嘛,真理是会越辩越明的,我坚信这一点。


中医怎么了?中医怎么办——再听同仁堂大师聊中医


关庆维(左三)在第三届中医药文化大会上应聘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