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文|泰迪抱枕

今年37,頂頭上司26,曾是我下屬

年初,朋友大萌面試了一家新公司,職位沒變,仍然是一名高級設計師。

然而,當大萌順利通過初試,接受負責人的複試時,大萌著實嚇了一跳,隨之而來的還有難以言表的尷尬。

原來,新公司的主管竟然是自己曾經帶過的實習生小君。三年前,大萌還在上一家公司混日子,那時小君剛大學畢業,還沒有從業經驗,入職第一天便被安排到了大萌身邊,跟著大萌從公司到項目地來回跑。

在大萌的印象中,小君學習能力很強,而且嘴又甜,每天見到大萌都要喊“師傅”。但是,小君在那家公司呆了不到一年就離職了,說是要去外地發展,後來就沒再聯絡。

但是,如今,兩個人面面相覷,當小君喊出那句“師傅”時,大萌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原來,小君在北京做了兩年設計師,而後又被這家公司挖過來成了部門負責人。

複試很順利地通過了,大萌本來非常牴觸被徒弟領導,但是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還是硬著頭皮入職新公司了。

在這位昔日下屬的領導下,大萌發現了自己和對方的差距,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人家26歲卻能領導自己一個37歲的資深設計師。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敢於邁出舒適區,是拉開職位差距的關鍵因素

原來,大萌的這位新領導、老下屬,雖然年齡不大,而且外形瘦小。但是,每次老闆給的項目,不管客戶多難搞,設計多難做,她都敢接,即使自己從來沒有做過類似項目。而且,只要是接了,她就會不遺餘力地去做好。

每當大萌看到複雜項目犯難時,就會發牢騷:“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項目”。但是,小君卻說:“如果你這次覺得它難,放棄了。那就意味著以後你會放棄無數個這樣的項目,那你永遠只能在舒適區待著。但是,如果你這次逼自己邁出舒適區,那你就會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讓你獲得勇氣去挑戰更多。”

大萌回想職業歷程,發現自己這一路走來,確實是一直在舒適區待著。雖然自己的設計功底還不錯,但是在以前的公司,如果遇到高價複雜項目,自己從來都不敢主動接。而且,曾經又好幾次當負責人的機會,都被自己生生放過了,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總犯慫,不敢踏出舒適區。

其實,在工作中,有相當多的人都始終在舒適區踏步,但也有一些人,她們正在努力試著走出舒適區。

在最近熱播的《我和我的經紀人》中,琪仔是被吐槽最多的一位經紀人,因為不夠成熟,琪仔被壓力逼得痛哭了好多次。但是,每次發洩完情緒,她都能像個女戰士一樣,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前進。她對自己說:“反正我就要試試嘛,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什麼樣!”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琪仔的這種執著,也獲得了客戶白宇的認可,當琪仔覺得壓力大時,白宇安慰道:

人必須要給自己找坎兒,這個坎兒你過了就是過了,而且不斷有類似這樣的坎兒,你才會越來越往上走。

白宇的這段話,其實就是說,只有敢於邁出舒適區,我們才能成就和之前不一樣的自己。

而對於職場人來說,邁出舒適區,就意味著挑戰未知,承擔更多。

我們為什麼不敢邁出舒適區?

01·“失控感”讓我們止步不前

心理專家陳海賢說:

舒適區帶給我的最大好處就是“控制感”,而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突破舒適區,就意味著失控。因為做我們從來沒做過的事,我們就是沒把握,就是會產生不安全感。

而這種失控感,會引發我們的無助感。比如,在韓劇《未生》中,主角張克萊入職新公司的第一天,被要求打印文件。然而,張克萊沒有職場經驗,打印機更是從來沒用過,可上司還一直在不耐煩地催促。電視劇播到那段時,觀眾們在彈幕上留言:“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無助感”。

你看,即便是打印文件這樣的事,也能引發人的無助感。

而在職場中,這種無助感很有可能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當我們感到無助時,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比如挫敗、焦慮、沮喪等等,而這些情緒很容易促使我們放棄挑戰,回到舒適區。

02·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讓我們畏懼挑戰

不敢邁出舒適區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而為了逃避這種負面評價,我們選擇了止步不前。因為,一直做熟悉、安全的事,我們就不會出錯,別人也就不會評價我們了。

但是,問題就在於,我們越是在意,就越不敢行動,而越不敢行動,我們的舒適區就越來越小,因為我們身邊的人都在擴展舒適區,只有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因此,到最後,你以為的舒適區,卻變成了淘汰區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邁出舒適區的前提

剛才我們分析了不敢邁出舒適區的原因,這兩個原因其實都是源於——

恐懼,因此在開始行動之前,我們要先消除恐懼感

那麼,如何消除恐懼感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操作。

01·精準收集信息,提升控制感

前面我們說了,不敢邁出舒適區的首要原因,就是改變帶來了失控感。那麼,如果想增加控制感,我們就要針對要做的事,做一些功課。

比如,你是一名銷售經理,現在你要跳槽到更大的平臺,工資是以前的2倍,但是壓力也更大了。這個時候,你會有一些失控。那麼,在入職之前,你就可以針對這家公司做一些蒐集信息的工作。比如,公司的企業文化、員工風氣、客戶滿意度或是行業口碑等等。這些信息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也可以向同行好友詢問,甚至是在網上付費問一些專業人士。

當你瞭解了適量的精準信息後,那麼你對這家公司的熟悉程度也就更高了,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你的控制感。

02·修改認知偏差,提升行動的張力

除了害怕失控以外,我們還害怕他人的評價,其實這是一種認知偏差。

為什麼說它是認知偏差呢?因為,你在他人的負面評價中,體驗到了[我不好]的感受。當別人說你不行的時候,你也跟隨別人的評價,認為自己真的很差。

那麼,如何修改這種認知偏差呢?

很簡單——重複別人可能會評價你的話

比如,你覺得如果你跳槽到更好的平臺,可能會不適應,然後被老闆辭退了。之前的同事可能會笑話你,說你是個笨蛋、蠢貨、一無是處等等。

那麼,你就試著去說這句話“我一無是處”,反覆說,多說幾次。

你就會產生很想懟這種評價的慾望。

當你說:“我一無是處”時,你會想到自己還有很多事做的不錯,並不是一無是處。這種練習可以幫你找到自己優秀的部分,讓你意識到,自己有很多面,一件事做不好並不能代表什麼,而且別人的評價也不能說明什麼。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如何做才能邁出舒適區?

01·運用[小步子原理],邁出挑戰的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邁出舒適區的難度,就體現在這個“邁”字上了,因此只要做出一點點行動,後續就會相對簡單一些。

在這裡我們可以使用[小步子原理],來讓自己往舒適區的外圈“挪”一點點。

所謂[小步子原理],就是專注於當下的工作,在原有基礎往前跨一小步,不管這一小步有多小,只要在改變,就值得慶祝。

比如,我的那位朋友大萌,如果她想挑戰更高的職位,就可以先從難度稍大的項目做起,這個難度只要比之前高一點就可以。然後,再逐步加升。

等她做過一些複雜的大項目之後,累積了經驗,就可以再推動自己一步,跳槽到其他公司當負責人。

因此,在邁出舒適區的時候,我們不要嫌慢,只要在我們在行動,那麼未來即可期。

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02·設置[環境場],影響自己堅持挑戰

所謂[環境場],就是我們印象中的“空間功能”。

比如,一到了工作環境,我們就能很快地投入工作,但如果是在家裡,我們卻連打開個文件都很難。再比如,現在讓你回想自己的高三時期,你肯定難以想象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但是在那個人人都刻苦學習的[環境場]裡,堅持學習,堅持早起,好像就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

也就是說,在相應的環境裡,我們更有動力去做相應的事,即使這件事需要堅持。

而現在,邁出舒適區,就是一件需要堅持的事,那我們可不可以通過設置環境場,來影響自己堅持下去呢?

當然可以。

從物上調整:你可以將你的目標可視化

,並把寫有目標的紙條貼在你的電腦上,每當你看到那個紙條你就會意識到,自己正在一件挑戰自我的事情。那麼,時間長了,你的工位和電腦就成為了一個環境場,你一坐到那裡,就有一種完成使命的莊嚴感,而每當你想放棄的時候,環境場也會提醒你堅持下去。

從人上調整:你還可以靠近那些優秀的,或者是能幫助你達成目標的人。比如,報一個進修班,接觸那些努力成長的人,那麼,在周圍人都力爭上游的環境裡,你就沒更沒有停留在舒適區了。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03·設置清晰化的跟蹤、反饋機制,讓自己對改變一目瞭然

在前面我們說過,對舒適區外的恐懼感,其實是一種[失控感],而如果增加控制感,就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失控感,掃清前進的障礙。

增加控制感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設置清晰的跟蹤和反饋機制。

這個方法為什麼有效?

打個比方,你在下載軟件時,為什麼要看著下載進度條一點點地前進呢?從10%一直看到100%,一眼不看都不放心。其實,你知道不看它也能自己下載。——這就是清晰化的進程,讓你獲得了掌控感。

在邁出舒適區的過程中,我們要記錄自己的挑戰數據,比如,你發起一項挑戰,打算寫一部短篇小說。你可以每天記錄小說創作的進程,比如寫了多少字,進行到了哪個部分,哪個部分創作比較難等等。

同時,你還要創建反饋機制,每次小說創作出現阻礙時,你就記錄下來,當你找到靈感時,再記錄一次。那麼這次的經驗就可以成為下一次創作阻礙的參考。

在職場上,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這一點最關鍵

04·打破[默認跟隨]設置,遇到任務試著說“讓我來”

什麼叫[默認跟隨]呢?指的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承擔責任,而當有人想要主動承擔時,我們所有人都會自動默認跟隨他。

1972年,一架由烏拉圭飛往智利的飛機,墜毀在了安第斯山脈。這架飛機上原本有45人,其中有5人是機組人員,其餘全部是大學生橄欖隊球員,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墜毀時還有32人倖存。

墜毀地點是海拔4000米處的雪山,不僅荒無人煙,而且寸草不生,甚至連動物和昆蟲都沒有。倖存者們在吃完了飛機上的物品後,便開始吃同伴的屍體。

兩個月以後,一名叫南多的球員,帶領幾名同伴,從雪山出發,他們走了10天才走出雪山,找到了救援隊,最終營救了所有幸存者。

這個事件被稱為飛機失事史上的一個奇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南多。南多不是隊長,也沒有職位,而且特別不起眼,還有點害羞。但是,他卻能在艱難時刻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帶領大家走出雪山,而其他人也都自發地主動跟隨。最終,營救了所有人。

我們在工作中,也應該抱有這種“主動承擔責重任”的心態,把自己潛意識裡的默認跟隨設置,變成主動承擔設置。

當你說出“讓我來”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在試著往舒適區外面探索,如果這是一個大項目,那麼其他人就會默認跟隨你,這樣你的動力會更足,而且也能體現你的領導力。


舒適區其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禁錮。有一個寓言故事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個盲人,走到一座橋上,但他不知道那是橋。結果一腳踩空,機敏的盲人雙手抓住了橋欄杆,結果就就一直在那吊著。一個路過的人跟他說,你下來吧,下面就是地面。盲人不信,還一直撐著。最後實在撐不住了,手一滑他鬆開了欄杆,掉在了地上,毫髮無損。原來,那座橋是一座矮橋,而且河裡的水早就流乾了。

盲人感嘆道:“早知道掉下來沒事兒,就不用在那撐半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