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爭取沒主見,孩子“自我意識”模糊怎麼辦?從這3點來培養

小女孩恬恬是我朋友的一個二寶,恬恬和她姐姐差了兩歲,但同樣是在四月出生,今年四月的時候,朋友就提議讓兩個孩子一起辦生日派對了。雖是同樣的父母生的,可兩個小女孩性格迥異。5歲的姐姐性格活潑開朗,而2歲的妹妹內向靦腆。生日前,父母問了姐姐應該送什麼生日禮物,姐姐說:“最近在迷畫畫,故希望要一套畫筆。而妹妹還小,應該會更喜歡玩偶娃娃。”父母按照姐姐的建議為兩個小朋友準備好了禮物,生日當天,給到了兩個小朋友。姐姐因為拿到了心愛的畫筆,顯得非常高興;可妹妹天天拿著她的布偶娃娃,就顯得有些失落的樣子。父母問她是不是不喜歡娃娃,恬恬又說:“沒有不喜歡。”

朋友在和我們談論時說,恬恬的性格真的很難琢磨,經常不知道她想要什麼。包括平時報興趣班的時候也是,姐姐總是能明確知道自己的喜好,倒是恬恬,每次問她喜歡學什麼,總說還沒想好。給恬恬報了和姐姐一樣的興趣班,也總是學一半,還沒學會就不想學了。真是讓父母傷腦筋。朋友抱怨說,若是恬恬能有一半姐姐的樣子,他們小兩口就省心了。

我聽了朋友的講述,卻替恬恬有些惋惜,她一直活在了姐姐的影子下。因為已經有一個女兒,夫妻倆本身要二胎也是希望有個男寶寶。沒想到恬恬又是個女孩,夫妻倆也理所應當地用姐姐的喜歡和姐姐的標準來教育恬恬,逐漸恬恬沒有了自我意識。

一、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缺乏“自我”意識

1. 總是與他人比較

就好比恬恬,她從出生後,就一直被拿來和姐姐比較。而姐姐的出色,讓她有了自卑的心理。除了二胎家庭經常拿兩個孩子來相互比較外,有種嘲諷的比較稱為“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誇獎別人家的孩子時,而忽視了自己孩子做出的努力。家長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有更高的目標而變得更出色,可被比下去的卻是孩子的自信心。

2. 凡事總替他人著想

我之前有看過一篇報道,有個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在地鐵上看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先生,便主動為他讓了座,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讓這個學生受到了老先生的一謝再謝。在日本,“不能麻煩別人”的思維根深蒂固,這也是為什麼在日本老年人和子女住在一起的非常少。而在我國,從小我們也受到類似的教育,讓我們凡事都應該替他人考慮。包括我們成人在內,過於為別人考慮,而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就會容易迷失了自我。

不懂得爭取沒主見,孩子“自我意識”模糊怎麼辦?從這3點來培養

3.孩子的過於謙卑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同時,更會附上一則“龜兔賽跑”的故事來驗證這個真理。如果孩子上次考了80分,這次努力獲得了90分,為什麼孩子不能因為成績的進步而有些小小的得意呢?孩子應該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才能督促孩子繼續進步和成功。一直讓孩子謙虛,嚐到了成功的甜頭而不能驕傲,那樣反倒會讓人停滯不前。

4. 沒有感受到被尊重

孩子總會一天一個想法,的確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作為大人的我們,不應該只是去阻止孩子的想法。這就好比我們工作一樣,一直沒有被得到肯定後,我們會開始懷疑和否定自己。我們可以選擇辭職,但孩子終究還是我們的孩子。

自我意識一直是人際關係學中重要的一個話題,孩童時期的自我意識形成影響著將來孩子的性格性情以及個人發展。

二、孩子的自我意識不被重視會產生哪些影響?

1. 自卑心理,不敢表達自己

就好比故事裡的恬恬,父母在問她任何意見時,她的回應都是不確定,比如:“我還沒想好”,或者“不知道”。由於姐姐比自己優秀,而造成了在家庭中恬恬的被忽視,孩子極易養成自卑心理,而不敢表達。

2.拒絕成長,拒絕失敗

孩子因為得不到重視,自卑膽怯,對於學習新的本領知識就會出現比較拒絕的態度。對於迷失自我的孩子來說,只要不去嘗試,就不會有失敗的後果。所以說迷失自我的孩子會拒絕成長,拒絕失敗。他們容易給自己畫一個框框來自我保護,自己不願走出來,也害怕別人的靠近幫助。

3. 膽小懦弱,不敢說“不”

自我意識的不被重視,小孩便會有了迎合他人的想法。由於父母從小便灌輸給孩子——“大人的話永遠是對的”的思想,小孩子也逐漸接受了這個觀點,更不敢對父母的要求說“不”。長大後,很可能就養成了不敢說“不”的習慣。

不懂得爭取沒主見,孩子“自我意識”模糊怎麼辦?從這3點來培養

4.沒有目標,甘於平庸

人一旦沒有了自我意識,便不會有什麼大的理想抱負,而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了自我意識,便沒有了前進的方向。只要自己不是最差就行,反正自己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成為班上的佼佼者,得不到父母的表揚。

我們也都自豪於自己的孩子可以有獨到的意見,對於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就更應該從小做起。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1. 鼓勵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我們不應該要求孩子的想法都是對的,但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成為出色的自己。不要等發現孩子不願與你多交流了,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了那些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會經歷那麼一段與父母“隔閡”的時期,但作為孩子最親密的朋友,我們要有交流來了解彼此,來和孩子一同面對問題。

2.不要總拿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前不久在看一篇媽媽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先生都是高材生,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總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倒也不是孩子不努力,可孩子對於學習就是沒有天賦。即便這位媽媽每天輔導孩子功課到很晚,孩子的成績總不見提升,一直處於班級的中游水平。在一次家長會上,這位母親得知兒子以全票通過獲得了班中體育委員的職務,才漸漸瞭解到自己兒子在別的孩子心中的形象——“樂於助人、開朗、活潑”等等。所以,不要總片面地去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的孩子作比較,除了會傷害自己的孩子外,不會有別的好處。

3.關愛與尊重

但凡有學過點人際關係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只有在滿足了最基本的需求後,家庭的歸屬與關愛是幫助我們每個人完成自我實現的必要條件。對於孩子,處在自我意識的萌芽階段,尤其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尊重。自我意識的完整,才會帶潛能的發揮、創造力的形成,實現自我的目標。

4.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

我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在哪裡,這讓我們很好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揚長避短”。我們也要幫助孩子理解,每個個體的不同,每個人都會有好和不好的地方,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來教導他,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全部。

不懂得爭取沒主見,孩子“自我意識”模糊怎麼辦?從這3點來培養

雖然在幫助孩子培養自我意識的時候,我們需要尊重其個性,給到足夠的自由,卻也不是任其發展。在這過程中,我們也有需要避免的一些事項。

四、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過度謙虛和過度自信一樣不可取

教導孩子謙虛是必要的,但我們需要把握一個“度”。我們也不要總認為孩子獲得好成績是“應該的”,沒有所謂應不應該,那是孩子努力的結果,我們也要學會認同和讚美。

2.適可而止的比較

有節制的比較也很重要,比較的意義不是為了孩子成為別人,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所以,在和他人作比較的時候,不妨多考慮幾個方面,強調孩子該學習別人的哪些方面,而不是單純地去說哪家的孩子比你強。

3.不要抑制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

孩子有了天馬行空的想法,才會更具有創造力。孩子某些想法、作為總會讓我們覺得孩子在瞎胡鬧,比如每個孩子都會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那我們可以試著留出一面牆給孩子畫,或者買一塊大畫板掛在牆上。再和孩子做出約定,只能畫在該畫的地方。留給孩子一點想象的空間,在生活中為孩子做出一些退讓,孩子的想法還讓我們有驚奇的發現。

4.尊重孩子的喜好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畫畫、彈琴,他們中會有對體育運動著迷的;有些會對解密拼圖感興趣的。我們應該有選擇的去讓孩子學習他們喜歡的事情,尊重孩子的喜好。讓孩子來代替自己完成兒時的夢想就更不可取了。

父母總渴望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真正的愛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孩子。沒有了約束,孩子得到的是更自由的發展。

在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也會有過讓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時未完成的心願?又或者,理所應當地去決定孩子參與的興趣班?孩子的反應又是什麼呢?我們也期待你們的留言,讓我們聽聽您的想法。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羊駝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