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head>/<head><body>

很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的西汉御史大夫张汤的墓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大学的南校区内,因为临时有闲,再加上对这位先贤的极度崇敬,便乘车实地去进行了拜访。

说起张汤西汉御史大夫,在参观之前,我对他的故事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主要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参观过程中,张汤墓遗址陈列馆的小姑娘很热心地过来要给我介绍相关展板的内容,被我婉言谢绝,我想自己慢慢地看。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再次看张汤审鼠这个故事时,我的想法和之前有所不同,关注思考的重点不再是张汤如何去审,而是他在审完老鼠时竟然还写了一份判词,让身为长安丞的父亲“视文辞如老狱吏状,大惊”,从此开始细心培养,为其日后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我们每个人看故事时的心情和思绪,都会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当一段时间在如何实现子承父业这个话题困惑的时候,张汤的历史启迪我们,家庭的熏陶培养,个人的天赋努力,再加上时势政局的要求,能成就未来那个不一样的张汤!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历史中,张汤和商鞅、申不害、赵禹等人,被史官定位于酷吏。这个酷,是残酷,是只讲法令规则,是冷酷的不顾及人情;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大多都有与司法审判有关联的内容;是因为他们唯国家利益至上,在打击强权和犯罪上绝不手软,用法主张严峻,冷血杀戮。再加上皇帝个人思想的善变,让这些人很容易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他们这种法治思想,与当时儒家主流思想不甚相符,自然会受到时人的诟病,自然不会被正面宣扬。

关于张汤,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精通律令典章,长期履职刑曹,曾撰《越宫律》二十七篇,与汉初萧何撰写的《九章律》、下属赵禹撰写的《朝律》、叔孙通撰写的《傍章律》合称为“汉律六十篇”,汉代律令的基本风貌至此定型,对汉代立法、司法产生过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治国主张中,作为将“经义决狱”实践化的重要司法官,再加上其办理的一些大案要案和打击地方豪强,让其因此成为了推动中国古代法制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从张汤的相关历史记载来看,他与武则天朝中周兴、来俊臣等那些为了整人而随意罗织罪状而令人生厌的整人专家不同。在他担任廷尉时,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其至陋巷,问其得失。史书在评价其酷烈的同时,并没有埋没其“推贤扬善”的优秀品格和为官清正俭朴的优良作风,虽然因用法严酷当上了九卿,但在施政中却能以法律辅助行事;虽然与长安富商田甲等人私下结交,但田甲等人却都是贤良忠义之士。

当所谓的暴秦推翻之后,汉依然承秦制,法令依然是那么严酷,但在治国理念方面,却从秦国的法家思想逐渐转向了独尊儒术,这既是时代向前发展的需要,也是封建专权、宗法制度、家国一体观念、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要求,儒家思想,奠定了二千年封建集权统治的根基理论。史马迁生活的时代,是儒家思想正在被巩固和强化的年代,作为皇家的正式编史官,他的思想、认识自然也有时代烙印。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汉武帝时,加强集权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巫蛊案(诅咒皇帝)实现的,终其一生,大概发动过四场大的巫蛊案。

第一案就是由张汤主审的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故事女主角)案,清理了长公主的势力,扶持起了卫氏外戚;第二案,在卫青死后,清理了卫氏外戚,扶持起了李氏外戚;第三案,太子刘据谋反案,彻底将卫氏外戚和太子势力清除;第四案,针对李广利等李氏外戚,为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上位扫清了障碍。张汤在办完陈皇后巫蛊案后,又接着承办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和江都王刘建谋反案,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太史公用“丞相空占位,天下事皆决于汤”来形容他当时所受到的宠信。

当一个人被宠信到极致之时,也就是他的将要衰落之时。张汤被三长史诬告,武帝派了八批使者诘问,他都予以否认。当皇帝派他提拔起来的好朋友赵禹再来审问他时,他明白了武帝的心思,自杀谢罪。张汤死后,家里没有其他的产业,财产不超过五百金而且都是皇帝赏赐的。兄弟子侄们想厚葬他,张汤的母亲说:“汤是天子的大臣,蒙受恶言诬告而死,不必厚葬。”用没有外椁的棺材将其下葬。其后,武帝为其平反,杀了诬陷他的三个长史,并让唆使诬陷的丞相自杀。

张汤的以死杀人,更在历史上成就了一段传奇!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站在张汤世系图前,武帝朝、昭帝朝、宣帝朝的很多故事都可以被串起来。张汤的长子张贺曾在狱中保护收养过汉宣帝刘询,次子张安世官至大司马,执掌国家机要,更以谨慎周密著称。张汤其后传九世,更有多人位列三公,皆以廉洁奉公受人尊敬。

2002年,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这所现代培养法律人才的南校区建设中被发掘,让人产生无限遐思。我们在看张汤、商鞅等人的历史时,不能老是纠缠于酷吏这个令人生畏的称呼,不需要再细究他们在办案时诛杀了那么多的人到底是对是错,也不用考虑他到底是不是真正地值得我们崇敬的法官,我们要看到自己的认识也是局限性的。

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一群热血之士,也是一群有理想的实干之人,他们在国家的强盛发展上,也曾付出了努力和心血,也曾付出了生命,我们只要崇敬他们即可,而不需要过多的乱发评论!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看完陈列馆内的有关介绍后,我问工作人员,地下的墓室现在是否还在时,她们告诉我已经回填了,墓藏中出土的有关文物,绝大多数都已经送到省历史博物馆去了,这里现在就只有这么一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一亭(廉亭)、一碑(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发掘纪念碑)、一石(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廉亭记)。

对于我们看者来讲,展馆里收集、整理、展出的资料有些太少,有些遗憾。

但对于这位先贤圣哲来讲,能够在这里重新被人们记起,已经足够了!

二千年前的酷吏张汤墓,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区,是巧合,还是天意?

《汉书·张汤传》言汤“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被廷尉史,平亭疑法”。 二千多年前,张汤就特别重视培养精通儒学的专门法律人才。

今天,坐落于西北政法大学校区内的张汤墓遗址,虽然比较简朴,但在它的周围,却有着这么一群学习法律的莘莘学子的陪伴,岂不是天意,岂不是另外一种荣耀?

您怎么看张汤这个人? (多选)
0人
0%
令人生畏的酷吏
0人
0%
令人敬畏的法官
0人
0%
清廉忠义之士
0人
0%
无耻小人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