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外放任职含泪告诫张汤狡诈,张汤因何事而死还牵连甚广


汲黯外放任职含泪告诫张汤狡诈,张汤因何事而死还牵连甚广


汉武帝调汲黯任淮阳太守,实际是将他外放了,汲黯当时已经年迈,他含泪对汉武帝说:“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汲黯说我以为我老死无用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用我。我时常患病,不能胜任一郡的繁重事务,愿任中郎,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汉武帝说,你看不起淮阳吗?我很快就会召你回来的,考虑官民不和,我只想借你的威望,你只需要躺在床上就行。


汲黯外放任职含泪告诫张汤狡诈,张汤因何事而死还牵连甚广


汲黯无奈,临行时拜访李息:“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张汤,他说张汤狡诈,言辞乖巧奸佞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表态,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不喜欢的,他就乘机诋毁;凡是主上喜欢的,他就大加赞扬。他还喜欢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告诫李息一定要早加揭露,否则将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

可这个李息终究是怕事之徒,后来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而汉武帝口口声声说的很快就召你回来实际是一句空头支票,汲黯在淮阳一呆就是十年,在睢阳去世。

那么到底谁能治得了张汤呢?我们且来看张汤办的几桩案子。

早些时候,有位大臣颜异因为廉洁正直逐步升到九卿高位,汉武帝改革币制时询问颜异的意见,颜异认为不妥,这让汉武帝不高兴。因为一件小事,汉武帝命张汤给颜异定罪。颜异的门客讨论诏令有不恰当之处,张汤没有应声,只是微微撇了下嘴唇,结果张汤就抓住这个细节:“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说颜异见诏令有不当之处,不提醒皇上,却在心里加以诽谤,应处死。从此以后,出来个新词“腹诽”,真是日了狗了。


汲黯外放任职含泪告诫张汤狡诈,张汤因何事而死还牵连甚广


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不和,张汤重用的官吏鲁谒居暗中揭发李文,汉武帝交张汤处理,张汤毫无悬念叛李文死罪,汉武帝就问张汤,告发的事是从哪里引起的,张汤假装吃惊:“此殆文故人怨之。”说大概是李文的仇人不满而告发。后来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给他按脚,张汤的仇人赵王刘彭祖就跟汉武帝说,堂堂大臣给小官按脚,此事定有蹊跷,我怀疑他俩有大阴谋。汉武帝交廷尉查办,鲁谒居病死,牵连到鲁谒居的弟弟,张汤呢,准备暗中救他,但是表面装作不理会。鲁弟不知张汤的心意,又不理会,于是揭发张汤与鲁谒居同谋告发李文一事,汉武帝又交给减宣查办,减宣也与张汤有仇。

就在此时,汉武帝陵园被盗,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向汉武帝请罪,然而,张汤这个奸诈小人,到了汉武帝面前却不谢罪。奇怪的是,汉武帝任命张汤查查已经请罪的庄青翟,庄青翟害怕啊,三位丞相长史也曾受张汤故意欺凌,想置张汤于死地,就跟庄青翟商议,从另一个案件入手,说张汤每次向皇上所奏之事,有个叫田信的商人都事先知道,囤积居奇赚得盆满钵满。汉武帝责问张汤,张汤又假装惊讶的说,很可能有这回事。

一个减宣,一个庄青翟,两个案件加一起,汉武帝终于觉得张汤心怀奸诈,欺君罔上,张汤只能请罪,然后自杀而死。

张汤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家里想厚葬,但是张汤的老妈说,他身为天子重臣,竟被污言秽语中伤而死,何必厚葬。汉武帝听说后,竟将三位长史全部处死,而丞相庄青翟则被逮捕自杀。


汲黯外放任职含泪告诫张汤狡诈,张汤因何事而死还牵连甚广


实际,汉武帝晚年干的很多蠢事,此时已经有点儿老年痴呆的迹象了,多少朝廷大臣因为汉武帝年老昏聩而葬送了宝贵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