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美的會參與收購格力嗎?

董明珠非常清楚格力電器大股東一旦易主對她意味著什麼,她肯定不會被動等待一個自己不想要的結果放在她面前。換言之,她主觀意願上肯定想接盤,能不能是另外一回事。

格力從來就不缺少話題,但以這種方式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卻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4月1日,西方的愚人節,這一天開盤前深交所突然發佈一則公告: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電器”,SZ:000651)擬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經公司申請,格力電器證券於2019年4月1日開市起臨時停牌。

4月8日,格力集團再發公告:根據國有股權轉讓有關規定,格力集團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格力集團持有的格力電器總股本15%股票,轉讓價格不低於4月9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最終轉讓價格以公開徵集並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批覆的結果為準。股權轉讓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可能將發生變更。格力集團後續將進一步研究制定公開徵集轉讓的具體方案,本次公開徵集轉讓尚需取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等有權機構的批准,是否能取得批准及批准時間存在不確定性。

有人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美的會參與收購格力嗎?

由於兩份公告信息指向均不甚清晰,隨後引發媒體及資本市場諸多猜測,並將公眾對格力電器及母公司格力集團的關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1、誰是接盤人?亂花漸欲迷人眼

誰將接盤格力電器?4月1日之後已誕生至少三個版本:

版本一:“董明珠及其一致行動人接盤概率很大”。

有媒體報道稱,以董明珠為首的管理層及經銷商受讓15%股權中的一部分,以保證一大股東地位,剩餘股權由其他戰略投資者認購的可能性較大。

甚至有人進行了精準分配:以格力電器管理層為代表成立的員工激勵基金接盤5%,格力電器經銷商(京海擔保)接盤5%,富士康接盤5%。

止於目前,此版本仍舊停留在猜測層面,並無任何有說服力的信源支撐。

我傾向認為,此猜測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樸素認知,認為只有董明珠接盤才能確保格力電器穩健發展。

問題的關鍵在於:董明珠及一致行動人接盤對格力電器必定是最優選擇嗎?

此方案有利有弊:利者,“格力=董明珠,董明珠=格力”,不僅是董明珠本人的觀念,也是很多投資者的觀念。董明珠接盤,可確保格力電器管理層在一個時間段內穩定不變,格力電器經營業績不至出現大幅跌落;弊者,一直以來,董明珠決策作風隨意,表達口無遮攔,與任正非、張瑞敏等嚴謹企業家風格迥異,一旦格力電器改姓董,投資者必將重新審視這個企業的長遠投資價值。

總之,董明珠接盤格力電器,短期看對格力電器有利,長遠看要打一個問號。

從實際操作層面看,董明珠及其一致行動人有無接盤的可能呢?

我相信董肯定有這方面的考慮,她非常清楚格力電器大股東一旦易主對她本人意味著什麼,她肯定不願意被動地等待一個自己不想要的結果擺在她面前。換言之,她主觀意願上肯定是想接盤的。

但這並非易事。一是資金層面有困難。按照格力電器停牌前30個交易日均價測算,15%的股權價值約411億元。董與一致行動人至少要拿下7%才能確保成為大股東,這需要董準備至少192億元人民幣。

按照此前董明珠本人的說法,她2016年12月10億元入股銀隆(持股7.46%)時,已經是傾盡了家底。

二是道德層面有風險。一直以來,董明珠給公眾留下的印象是一個具有強烈家國情懷的企業家,一旦格力電器由國有控股改姓董,她將不可避免地揹負道德層面的責任。

有人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美的會參與收購格力嗎?

還有一點亦非杞人憂天。董明珠與格力電器二股東京海擔保,很長時間內有一個共同的“對手”——格力集團這個大股東,二者很自然地結成了一致行動人關係。一旦董明珠與京海擔保共同成為格力電器大股東,“對手”沒有了,內部矛盾就會爆發出來。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過。董明珠接手珠海銀隆之前以及接手之初,與魏銀倉可謂相見恨晚,但很快就撕破臉皮,鬧到彼此起訴。

版本二:“厚朴投資有意參與格力國資股受讓”。

4月10日,彭博社、《財新》、《財經》三家重量級媒體同時曝出中國厚朴投資公司有意參與此次格力國資股權受讓。

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三家媒體同時發佈一條消息,怎麼看都像是一種操作。在此之前,厚朴投資“何許人也”,公眾知之甚少。

有趣的是,媒體就厚朴一事諮詢格力電器證券部人士時,對方回答:“我們從來沒有關注過(厚朴投資)這家所謂的投資機構。”

目前看,接盤格力電器15%股權很可能僅僅是厚朴的單相思。就像4月8日一位接近厚朴投資決策層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說的那樣:“我們有意全部接手格力集團擬轉讓的15%的股權。”

版本三:“富士康是潛在的接盤方”。

媒體報道是這樣寫的:一名珠海國資企業人士認為,近期富士康科技集團在珠海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接盤方。據稱,2018年末就有消息稱富士康將和珠海政府組建合資公司投設一家約600億元人民幣的芯片廠。

當媒體4月9日向富士康方面求證格力一事時,對方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和厚朴的回應方式十分相似,都是留個懸念供你猜想。

可以說,上述三個版本都屬於猜測,並無實錘。

其實,我們沒必要猜測具體誰會接盤,我們應該看看格力電器最缺什麼,最缺的正是它最想要的。

格力電器有四大短板:

首先是治理結構的短板。一直以來,董明珠的強人風格形成了事實上的“一言堂”式管理,格力電器董事會的作用沒有正常發揮出來。2013年以來,格力電器多元化佈局接連失誤,根源就出在決策不科學上,格力電器業績驕人,但治理結構卻備受詬病。

其次是多元化的短板。格力電器雖然號稱綜合型產業集團,但營收約85%來自空調,對空調單一產業依賴度非常高。如果不能在未來三年之內培育出第二個、第三個像空調那樣的產業,格力電器“2023年做到6000億元”只能是一個空洞的口號。

三是營收過分依賴線下實體店。目前,格力電器差不多是家電企業線上銷售佔比最低的,傳統經銷商支持了格力過去的發展,同時制約了格力未來的發展。

四是國際化程度偏低。格力電器國外市場營收貢獻率不足30%,格力品牌在國際市場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力。

這麼看來,如果一個投資者能在上述四個方面給予格力電器以支持,那麼,它應該是最優選擇。

顯然,富士康給不了格力電器這些。富士康是一家典型的重製造型企業,與格力電器的企業屬性有很多相似之處,二者難以形成優勢互補。

至於厚朴,外界知之甚少,無法對它做出準確判斷。

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確實說過,格力電器想要的先進的治理結構及全球銷售平臺,富士康都給不了它,但阿里能。我這麼說並不意味著我堅信阿里一定是接盤者,而是一種基於假設的邏輯性分析,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理想不等於現實。

不過,從目前媒體報道看,有意于格力電器者的確不少,如果大家都看好這塊優質資產,格力集團優選的自由度就會比較大。

2、格力電器重組,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

4月9日,格力電器復牌,隨後連續兩天漲停,雖然此後有所回調,但總市值仍然站在了3200億元以上。

顯然,資本市場給這場重組的評價是:利好。

不過,我更願意用“不確定”來概括格力電器這場重組。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不確定性”是一箇中性詞,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利空。在接盤人最終浮出水面之前,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哪一種。

因此,某證券機構4月9日忙不迭地發佈“格力電器還能漲30%”的觀點,明顯帶有商業目的,已涉嫌誤導投資者。

同樣,某官方網站先入為主地將格力電器重組定性為“混改標杆”,同樣顯得比較草率。

可以斷言,接盤人是董明珠及其一致行動人,與接盤人是某跨國電商巨頭,對格力電器的影響差別可能非常大,不可籠統地認為重組就一定是利好。

3、有無第四種可能?

4月12日,有人在網上提出一個問題:假如美的集團願意溢價10%收購格力電器那15%的股份,格力集團賣還是不賣?

乍一看,這是一個近乎玩笑的問題,仔細想一想則不然,從邏輯上講,董明珠能買、富士康能買、厚朴能買,美的集團也能買。

有人提了一個嚴肅的問題:美的會參與收購格力嗎?

事實上,似曾相識一幕三年前已經上演。

2015年底,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鍵兒子何劍鋒旗下的寧波普羅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持股格力電器0.71%,位列格力電器第十大股東,當時曾引發眾人咂舌。

有人測算後認為,美的集團收購格力電器15%股權產生的價值,比當年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94.55%股份產生的價值更大。

2017年1月,美的集團以37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292億元)、溢價36.2%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公司94.55%的股份。止於目前,這樁收購尚未給美的集團帶來預期的收益。

假如美的集團有意收購格力電器15%的股權,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可能是反壟斷調查”,有人這麼認為。

但也有網友建議,假如美的集團願意溢價30%收購,肯定是很有競爭力的,格力集團應當會重點考慮。

當然,這一切都是未知的。甚至格力電器重組塵埃落定那天,也會有人驚呼:“哇,完全沒有想到!”

是的,李寧的廣告語叫“一切皆有可能”,我認為這句話同樣適用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