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詳解:北京科創基金青睞誰?

北京科創基金面向社會徵集優質子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進入2019年度,接受申請的子基金類型集中於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和高精尖產業三個階段。據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力介紹,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他們已經組織了300多場路演,甄選了100多隻基金入庫,並根據基金的成熟度對其中的46只基金進行了立項。“截止到2019年3月25日,13只子基金已經過會。”楊力說。


楊力詳解:北京科創基金青睞誰?

北京科技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力



2018年6月24日,由北京市政府主導的300億元規模的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作為母基金正式宣佈成立,計劃投資約100只國內外優秀基金,以更多支持原始創新而非服務模式創新的科技創新企業,母基金單筆投資一般不超過5億,對子基金參股比例一般不超過30%,但對於原始創新階段的某些特色子基金,最多可以高於30%但不超過50%。

而資本市場關注的還有,這樣一支聚合了眾多希望的母基金到底青睞誰?

座標北京,專注國內外科技創新

我國基金行業發展時間短、成長速度快,從監管機構到市場各方,都還處在探索階段。隨著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基金行業實踐探索的進一步深入,積極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端正投資者心態,引導行業堅持正確的發展導向,優化投資行業環境等,正成為擺在資本市場面前的一道道必解題。北京科創基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使得他們青睞的對象有著鮮明的特點。

楊力介紹說,作為政府主導的股權投資母基金,北京科創基金將專注於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希望能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社會資本一起形成合力,面向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創新源頭,實現“三個引導”:一是引導投向高端“硬技術”創新;二是引導投向前端原始創新;三是引導符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孵化轉化,培育“高精尖”產業。

事實上,北京科創基金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個是地域特點——立足北京,但投資範圍不侷限於北京市行政區劃。北京科創基金將以全球化視野,聚集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人才團隊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推動符合首都戰略定位的科技創新成果在京落地轉化。另一個特點聚焦在“科創”二字。“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GP對科技創新有自己獨到和獨立的思考,也願意把自己的投資策略和方向聚焦在科技創新領域,這是母基金對GP在專業性方面的要求。”楊力表示。

關注產業背景,不歡迎機會型投資者

近年來,隨著一個個風口吹過,一個個創業者的起飛跌落,國內投資市場進入相對冷靜的時期,很多投資人開始捂緊錢袋子。資本市場的收緊,令當下的創新創業者感受到了“寒冬”來臨。

不過,過去一年,楊力描述自己的工作量時卻說,“還是蠻大的。”

對於不看重服務模式創新的北京科創基金來說,打造一個以資本為紐帶,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構建從原始創新、成果轉化到高精尖產業的創新接力新生態,才是北京科創基金的發展目標。所以成立不久,北京科創基金便與北大、清華、北航、北理工、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聯想、百度和多家央企有了合作的開端。自然,擁有產業背景是北京科創基金選擇合作方最重要的考量標準之一。

“合作者要和我們的科學家或者科研工作者形成互補。科學家缺乏的正是他們所具備的,才能把科學家的成果進一步往前推進,所以我們尋找的是具備很好資源協調能力的團隊。”楊力表示,另一方面,合作者還要特別認可這種科技創新,並且對未來的成果轉化非常有自信。“如果是一個機會型的投資者,一看二級市場這兩天又高起來了,他就跑到二級市場去了,這就不是我們想要的。”

楊力希望合作者對產業有理解,對運營有了解,對人脈有貢獻,但又不是那種純粹的科學家。“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均衡的,能夠幫助科學家把他們的成果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管理人。所以我願意挑選擁有產業背景或資源的管理人,即,他本身就是從產業轉型而來的,同時還有產業的上下游資源,這是我特別看重的管理人所應該具備的優勢。”

“對於基金來講,LP的成熟度,LP對項目的認可度也是挺大的一個問題。”楊力表示,“我們聚焦的多是某些追求短期套利的社會資本所不願聚焦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市的科技創新非常具有國家戰略眼光和膽識。”

未來不排除直投,目前會選擇穿透子基金

楊力有著海內外VC、PE和母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面的實操管理經驗,主導或參與了半導體、互聯網、環保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十多個項目投資,以及數十支以科技為主題的私募基金的投資。她豐富的投融資經驗高度契合北京科創基金的發展目標,也使得她對於一些配置在更前端顛覆性技術上的早期項目充滿信心,比如正在考察中的北京碳基芯片。“石墨烯也好,碳納米管也好,我們都會去做一些早期的顛覆性嘗試。”楊力說。

據楊力介紹,目前北京科創基金不做直投,但是會對每項投資進行穿透,就是會通過子基金穿透到它所投資的企業。“我們會對它的企業或儲備項目做一定核查,看它在領域、階段方面是否符合我們科技創新的內涵。我們也不要否決權,但是具體到商業判斷上面,我們還是希望自己是一個專業化的LP,做LP的事,不做GP的事,不跨界、不越線。”

楊力並不否認未來也會開始做一些直投業務,“因為有一些項目如果不做直投,你自己不在裡面扮演一定的角色,你就很難把產業帶動起來。”楊力介紹說,“我們團隊多數人也都是直投出身,他們有能力和判斷力,去投人家不敢投的好項目。我們只是現在不做直投,因為我們要積攢足夠的子基金資源,並且做好各行業的子基金戰略佈局,為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圖文:宋雪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