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代代有宫斗,朝朝有党争,但是任何朝代都没有唐朝宫斗党争厉害:秦王李世民弑兄屠弟逼父,最后他的十几个儿子贬的贬杀的杀,只好让辣心蔫萝卜李治接班,李家皇族又被武则天斩杀殆尽,而武则天之所以上位,也是靠掐死亲生女儿而栽赃王皇后,其手段令后来的甄嬛也要自叹不如。

作为唐朝宫斗党争的开先河者,李世民对身后“子孙大乱斗”也有预感,并且曾经向自己亲信四大臣征求意见。可惜他没有听出四大臣回答中的玄机,为李唐皇族懦弱和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埋下了伏笔、种下了祸根。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据《唐会要四十六》记载贞观二年二月十六日,李世民坐稳了皇帝宝座,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功臣也都得到了安置,李世民开始为子孙后代的未来着想了,于是他召集亲信大臣开会,并开门见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朕欲使子孙长久,社稷永安,其理如何?”

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率先靠口:“历朝历代国祚长久的,都分封诸侯,秦朝废除分封制,子孙为黔首,所以二世而亡,汉朝大封同姓诸侯王,存续了四百多年,所以陛下您要想子孙长久社稷永安,最好的办法就是‘封建之法’。”其实萧瑀这是老生常谈,说了等于没说,你不让李世民学汉高祖大封同姓诸侯王,还指望他公推皇帝继承人吗?

萧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李世民需要的是什么答案,或者李世民只需要一个大封子孙而制衡异姓功臣国公的台阶而已。李世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忍不住点头微笑:“那咱们就商量一下怎么分封吧!”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一看皇帝开了口,群臣马上随声附和甚至著书立说论证分封子弟的重要性。礼部侍郎李百药、中书侍郎颜师古纷纷上表,直到四年后(贞观六年),监察御史马周还在上书参与讨论。李世民最信任的这四位大臣的说法如出一辙,那就是给李姓子孙特权,其论点包括“修旧制,建万国而亲诸侯”、“一定此制,万代永久”、“非有大故,则无黜免”。当然这四位大臣引经据典,也表示了对皇族横行不法欺压百姓的担忧,但是李世民只看见了赞成的一面,对预防措施毫不理会,并在贞观十一年正式下诏:“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咸令子孙,世世承袭。”

后来发生的事情读者诸君都知道了,唐朝强盛,但是好像有名有为的皇帝并不多,李世民之后好像只出了半个有名的好皇帝李隆基,其“玄宗”称号,就是对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而李姓诸侯王在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时候,引颈受戮,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望风披靡,后来藩镇割据,李姓诸侯王更是大气都不敢喘。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为什么李世民早已未雨绸缪,而李姓子孙还大多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呢?这就要怪李世民没有听懂四大臣的弦外之音了。

其实颜师古已经给他提出了具体建议:“画野分疆,不得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永无倾夺。”这就是说,分封同姓子孙是对的,但是不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一定要让同姓诸侯王和功臣封地犬牙交错互相制约。

马周的话更是提出了抑制功臣的办法:“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其术也。”光武帝刘秀的做法,读者诸君都知道:跟功臣关系融洽,但是绝不让一帮赳赳武夫插手地方行政事务,而是把大家聚集起来,没事儿就喝喝酒开开玩笑,所以功臣都得以善终,刘秀也得到了仁君明君的称号。马周这一招不能说不高:功臣武将们在马上帮刘秀打下江山,但在马下未必能帮刘秀治国安邦——打架是老本行,杀人不需要眨眼,每天研究怎么干掉对手敌人,这样的人掌握行政大权,除了互掐就是造反,用军队那一套来管老百姓,肯定不灵光。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大臣们还举例说:“诸吕构难,朱虚奋北军之谋。九鼎危而复安,诸侯傲而还肃。”这意思很明显:还是皇帝本家靠得住,要是没有朱虚侯刘章骨头硬,让诸吕有所忌惮,那么汉家天下早就不姓刘了。

这样看来,萧瑀李百药颜师古马周等四大臣,已经看出了以杀兄屠弟起家的李世民会对同姓子孙持狐疑态度,甚至可能还从李世民重用功臣军将的举措中,预料到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藩镇割据。只可惜李世民没有听出四大臣的弦外之音,而他的继任者也继承了李世民杀兄屠弟逼父的传统,总是“大饼卷丸子——掉炮往里轰”:李世民的儿子互相争斗,李世民的孙子都是窝囊废,好不容易出了个比较有能力的重孙子李隆基,还被安禄山撵出了长安、被儿子拉下了皇位。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这样看来,李唐皇族弱势以至于节度使尾大不掉,是从李世民分封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而四大臣旁敲侧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李世民选择性地无视了。其实李世民也有他自己的苦衷:皇族权力大了,要造皇帝的反,功臣地盘大了,也会觊觎皇帝宝座,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李世民面对的这道难题,在有皇帝的时候似乎是无解的。这时候就要请教读者诸君了:李世民是真的没有听出四大臣的弦外之音,还是在无奈之下故意装聋作哑?在笔者看来,李世民当时也是矛盾纠结得难以言表,就是读者诸君,也未必能想出如何在做到皇族藩镇互相制约的有效办法,如果有哪位读者想到了,还请不吝赐教。不这可以断言:能够想出办法的读者,管理一个大公司,一点难度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