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此人本是常何的门客,因一封奏折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陪葬昭陵

马周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唐太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干,还让他做太子的太傅,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谁又知道马周从小就是个孤儿,家境贫寒,因生活的失意导致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因此乡里很多人都看不起马周。

此人本是常何的门客,因一封奏折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陪葬昭陵

然而马周又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人,武德年间,他上任博州助教,本以为他可以就此过上安分守己的日子,可是他根本就没有把助教当回事,每天还是照常饮酒作乐,刺史实在看不下去了,责备了他一番,岂料马周直接辞官不干了。

辞官后的马周来到长安寄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常何算得上是马周的贵人,因为认识了他,马周后来就飞黄腾达了。

事情是这样的,贞观五年的时候,唐太宗要求朝中文武百官一起讨论朝政得失。这件事对文官来说没什么难度,但是对于武将来说简直就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此人本是常何的门客,因一封奏折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陪葬昭陵

但是唐太宗明确要求所有人都要参与,武官出身的常何自然也不例外。这时暂住在常何家中的马周知道了,他自荐帮常何写下一份奏折,就是因为这份奏折,马周便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并安排他在门下省任职。

更夸张的是,唐太宗看完马周写的这份奏折,赞不绝口,并且质问常何这份奏折是何人所写,因为他知道常何只会舞刀弄剑,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箴言。当常何承认这是自己门客马周所写时,唐太宗立马下令让马周前来见他。

此人本是常何的门客,因一封奏折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陪葬昭陵

马周拜见李世民后,二人相谈甚欢,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事后立马封官,从此平步青云。马周提出的建议,李世民几乎都会采纳,而且还让马周做太子的太傅,时刻教习太子,由此可见李世民对马周的肯定。

但是天妒英才,贞观二十二年,马周突发疾病去世了,年仅四十八岁,唐太宗让其陪葬昭陵。马周病重期间,唐太宗曾亲自为他调药并安排膳食,太子也经常以弟子的礼节前去探望。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君王能这样对臣子实属不易。

此人本是常何的门客,因一封奏折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陪葬昭陵

马周临终前对李世民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销毁他的全部奏折。他说他之前愿意指出君王的过错,讨论朝政得失,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发展,而他死后,他不想别人因此夸赞他,更愿意保全皇帝英明的名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