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君之一,因此他有太多的事迹流传至今。知人善任是他的一大特点,因此大唐王朝在他的统治之下很快到达了巅峰。当然是人就有弱点,李世民并没有表里如一的对待所有的臣子,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魏征和马周。魏征死后被拆了墓碑,马周死后被陪葬在李世民墓地旁边。为何同样是朝中名相,死后的待遇差别会如此的大?那么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还会失常对身边的人说:“魏征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啊。”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一、死后待遇

魏征死后,李世民不顾当年的君臣情谊,立即派人拆了魏征的墓碑,不仅如此,还把答应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衡山公主给要了回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羞辱,可见李世民对于魏征心里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痛快。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马周死后,李世民下旨举行了国葬,另外还让其陪葬在自己的昭陵,这在封建时代来看,绝对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同样是李世民时期齐名的重臣,死后的待遇居然有着天壤之别。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二、征文得奇才

据民间传言,当年李世民举行了一次征文大赛,让朝中的文武大臣每人写一篇文章。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武将出身的常何却得了头名。这也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怀疑,因为在其看来武将出身的常何有几斤几两,他心中自然清楚,所以他将常何招来一问,就得知这篇文章是常何的门客马周所写。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至此,常何的门客马周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李世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很快派人去请,结果连派三人都没有请出来马周,直到第4个人去了码头才洗了把脸跟着这个人来到皇宫,参见李世民。在笔者看来,马周此举就如同历史上所有的能人义士一样,并不是那么好请。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李世民见到马周之后,两人很快进行了一番交谈,在交谈之中,李世民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发现马周是一名难得的人才,很快对其进行升职,不到一年时间马周便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实权职位,因为这个职位是可以监察百官,巡视郡县,几乎朝中大小所有事务他都可以参与管理。因此对于和马周的情谊,李世民曾经有一句评价,暂不见便则思之,足可见李世民对其的重视程度。马周也不负李世民对其的期望,对于大唐王朝的建设,马周都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三、李世民为何厚此薄彼

对于两人死后的待遇,李世民为什么会如此的厚此薄彼?这就不得不提到两人在此前共同做的一件事情。魏征在临死之前,把自己给李世民的建议全部整理出来,并交给史官褚遂良,以备日后进行参考。褚遂良在收到魏征整理的材料以后,都非常的感叹。因为魏征在这套资料里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把李世民的缺点无一例外的全部表露了出来。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反观马周则十分明智,他在临死之前,让家人把他所有的奏折全部找了出来,然后一把火烧了。大家都感觉到很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马周对此解释道,春秋时期的管仲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以此来衬托自己的伟大,不仅如此,还让当时的史官把这些事情全部记录下来,好让自己千古留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魏征死后被砸墓碑,马周死后陪葬昭陵,这件事让李世民痛恨魏征


最后在笔者看来,李世民为何喜爱门客出身的马周而痛恨魏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人在临死之前做的这件事。两个对于自己曾经做出贡献选择截然不同的态度,魏征将自己所做交给史官,这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顾李世民的颜面,马周则不同,他为了顾全大局,选择了一把火结束了一切。这也从中能够看出马周的聪明之处,不管身后的是是非非,让后人去评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李世民颜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