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晚年有多惨,再未出过京城,连避暑的地方都去不了

历史上很多皇帝的生活都光鲜亮丽,但等到自己退位,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产生极大的改变。如果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好皇帝的话,那么身为太上皇的前任皇帝就有可能善终到老。但历史上的善终的皇帝实在是少数,今天要说这个皇帝,他虽然活到了近70岁。但是相比于他光辉的前半生,他的后半生活的实在憋屈,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他的儿子李世民。

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只能让出皇位,他明白自己的儿子已经羽翼丰满,自己手下的势力不足以抵挡它和震慑他。当然了,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一位出色的君主,但唯独在对待自己父亲这方面他做得实在不到位,以至于让后来自己的臣子都看不下去,落了个不孝的骂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的晚年有多惨,再未出过京城,连避暑的地方都去不了

李渊的晚年生活确实不好,不仅仅生活处处受到限制,宫殿缺乏修缮,连太上皇的基本尊严都快被李世民夺得的差不多了。在退位之初一切照旧,李渊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仍然居住在皇宫正宫中。那时候的李世民还居住在东宫里,不过身为皇帝的他怎么能接受这种结果?李世民很快想出了一条妙计,先从舆论上压倒父亲,他开始批评父亲,在位期间不朝政,作出了一系列昏庸的决定。还把李渊最信任的丞相裴寂贬低的一无是处,将他调移出京城。这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李渊,李渊也很识相,立马就从正宫中搬了出去。

李渊后来迁入的弘义宫是李世民一开始的秦王府。李渊对李世民说这里有美景雅物,实际上这里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而且环境也不好,规模比太子的东宫都要小。就是在这种地方,李渊将度过他人生最后一段岁月。

李渊的晚年有多惨,再未出过京城,连避暑的地方都去不了

当时有很多臣子已经看透了李世民和李元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认为李世民这样做有些不合孝道。一位名叫马周的御史便上书李世民,认为李渊所居住的地方实在太过卑微,毕竟李渊也是堂堂的太上皇,在晚年理应得到众人的照顾。但李渊对这条建议的答复就是搁置,他不曾理会。即使自己的臣子希望他能做出这样彰显孝道的事情,他也一一否决。

对面的李渊可就受了大苦,李渊本人生性好动。在位期间,即使平常政务繁杂,时常有战乱发生,他也不忘外出游历寻找乐趣。不过自从戴上了太上皇的头衔,李渊再也没有出过宫门。在一年夏天里,李世民前往九成宫避暑,按人之常情,他理应把李渊带上,这也是皇家的传统。但李世民却似乎把李渊忘了一样,独自去避暑,这也引来了一些人的不解和不满。又是马周向李世民上书,无论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引用孝道来警示李世民,李世民都不为所动。后来两次李世民去避暑,仍然没有带上李渊。

李渊的晚年有多惨,再未出过京城,连避暑的地方都去不了

在贞观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态,主动请李渊去九成宫。但是李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李渊已经得病了。他得了中风,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李世民在这种时候邀请李渊去九成宫,其意图就很明显,就是想让父亲尽早安息。这么做的话实为大不孝,后来李渊去世后,李世民也得以搬入豪华的大明宫,但正因为自己的这种态度招来了自己最重要的谋臣魏征的不满。李渊去世一年以后,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也去世,李世民十分悲痛。特意在宫中建了一座瞭望台,时常思念皇后。有一次李世民带魏征一起来到此处,到了瞭望台,他问魏征看到了什么,魏征却一言不发。李世民很奇怪,魏征就说:“我以为陛下说的是高祖的献陵,如果是昭陵的话,那我早看见了。”李世民立马明白魏征是在说自己不尽孝道,只好悻悻的把廖望台拆掉。

李渊的晚年有多惨,再未出过京城,连避暑的地方都去不了

或许李世民这么做是有自己的理由,但李渊贵为李世民的父亲,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风波。李世民算是一位千古明君,但是在尽孝这方面做的有些不尽人意。皇帝也不是完人,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但至少在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面前,我们还是应该尽力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