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原文标题:《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在隋末的农民起义浪潮中,李渊李世民父子成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夺得天下的起义军虽然是父亲李渊领导,但是儿子李世民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很多关键性战役的实际指挥者。再加上打小就天资聪慧,使得李渊很器重李世民,所以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李渊向李世民承诺,将来得了天下一定立李世民为太子,将皇位传给他。得到父亲的这项承诺后,李世民帮父亲打天下的精神头更足了。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不过令李世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天下大定、唐朝建立后,李渊封的太子竟然是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当年的承诺似乎已被李渊抛于九霄云外了。这肯定让李世民大为恼火,感觉自己被亲生父亲欺骗了;而且,自己辛辛苦苦、提着脑袋打下来的江山,却被别人摘了桃子。这为以后的祸起萧墙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是李渊一生中最大的失误。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李渊之所以背信弃义不封李世民为太子,一方面是因为李建成更“孝顺”;不难猜测,这种“孝顺”的背后,可能有更多的拍马屁讨欢心的成分。另一方面,李渊也相当忌惮李世民的势力,因为李建成毕竟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很高。李渊在这里其实是耍起了“帝王之术”,想通过立李建成为太子并借太子之力来制衡李世民。这可以说是一种危险的玩火行为。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为了安抚一肚子气的李世民,李渊将他封为“天策上将”。这个职位的权力,甚至比太子都大。比如,太子李建成只能依靠国库“拨款”,而“天策上将”李世民竟然可以有自己的“铸钱炉”,而且还是两个,想要多少钱自己铸。这实在是一种天大的特权:先不说钱对每个人的重要性,要知道,为了保护自己的“铸币权”,美国可是不惜发动过不少战争哦!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后来,同样是出于安抚的考虑,李渊更是将李世民封为秦王,并允许他完全自主招募官员。这让唐朝进入了大小两个朝廷并立的奇葩局面:大朝廷当然是李渊和太子李建成为首,小朝廷则是李世民为首。而且,由于赫赫的军功以及在军队中的崇高威望,李世民牢牢掌握了大唐的军权。这样的局面使得太子李建成的处境相当的尴尬甚至危险。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有很多人劝谏李建成,希望他杀掉这个对自己有重大威胁的弟弟。这群劝谏者中就包括鼎鼎大名且后来被李世民极为器重的魏征。为了说动李建成,魏征甚至说出:“秦王李世民不死,你太子李建成必死”这样掉脑袋的话。魏征这么说,除了因为众所周知的耿直以外,也是因为不得不说,后来发生的事实已经作出了证明。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面对属下的劝谏,李建成始终觉得下不了手,而且也不太相信李世民真的会杀自己。这最终让李世民先下手,发动了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在这之后,李世民成了唯一有继承皇位可能的皇子,痛失爱子的李渊也只好主动退位了。当时的李渊正年富力强,为什么会提前主动退位去当太上皇,想必一定有避免“弑父夺位”的考虑。

太子李建成本来不用死,也不会有宣武门之变,李渊:这个锅我来背

纵观整个初唐,可以说李渊在立太子问题上犯下重大错误,并为自己的这个大错误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除了两个皇子被杀、自己被迫退位外,李世民为绝后患还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个儿子,也就是李渊的10个孙子,这可真是人间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