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赞普起源于什么时候?后来是怎样消失在历史中的?

随风摇曳


传说中的首位赞普——聂赤赞普的雕像

赞普(tsenpo)是吐蕃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全称为圣神赞普。根据16世纪的西藏历史文献《贤者喜宴》记载,“赞普”这一称号始于“天赤七王”的第一王聂赤赞普(约公元前2世纪),他也是吐蕃历史上首位留下名字记载的统治者。不过,在吐蕃文字创制之前的统治者基本都有较浓厚的神话色彩,其具体事迹已经不可考证。842年,末代赞普朗达玛被暗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俄松和云丹爆发内战,导致吐蕃政权崩溃、陷入分裂状态。朗达玛死后“赞普”称号也不再使用。


一般认为,吐蕃帝国(629-842年)的历史应从松赞干布即位开始计算。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在担任赞普时,曾征服森波、藏蕃、尼雅尼达布等国,为吐蕃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29年松赞干布即位后平定内乱、巩固政权,并为吐蕃建立了军事、政治和法律制度。松赞干布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先后与吐谷浑和唐朝发生冲突。在进攻唐朝受挫之后,松赞干布便与唐朝和亲、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并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由于松赞干布对吐蕃的巨大历史功绩,他也成为吐蕃历史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赞普。

松赞干布之后,日渐强大的吐蕃开始与唐朝争夺西域的霸权,双方进入时战时和的状态。吐蕃曾在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名将薛仁贵率领的唐朝军队,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趁唐朝国势衰弱,于762年派大军攻占了唐朝首都长安,但吐蕃军队随后被唐-回纥联军击败。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统治时期,吐蕃帝国达到极盛,彻底驱逐了唐和回纥势力、成为西域地区的主导者。赤松德赞逝世后,吐蕃因贵族内战导致国势转衰,为缓和边境压力,吐蕃与唐朝在821年举行“长庆会盟”,约定不再相互进犯、彻底结束了两国的战争状态。但此时吐蕃衰落的趋势已经无法扭转,国内的社会矛盾和宗教矛盾也愈演愈烈。842年,末代赞普朗达玛因进行灭佛运动招致僧侣阶层不满,被一位化装为苯教徒的佛教僧侣用箭射杀。朗达玛死后,其子云丹、俄松为争夺王位而发起伍约之战,其后又爆发了臣民大反叛,从此盛极一时的吐蕃帝国就此瓦解、陷入群龙无首的分裂状态。

极盛期的吐蕃帝国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